日美安保体制论文_龚娜

导读:本文包含了日美安保体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日美,安保,体制,冲绳,坎贝尔,国家安全,中国。

日美安保体制论文文献综述

龚娜[1](2012)在《日美安保体制的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二战结束后,美国实际掌握着处理战败国日本的主导权和决定权,占领初期强制推行了一系列旨在根除法西斯主义基础的非军事化、民主化改革。但是,随着冷战的展开,美国很快调整了远东战略,其对日政策发生了由遏制向扶植的方向性转变。为了实现这一转变,重新定位两国关系,美国操纵联合国以片面媾和的方式,于1951年9月与日本签订了《旧金山媾和条约》。同日,签订了《日美安全保障条约》。以往的研究成果认为吉田茂主导和推动了日美安保体制的建立,实际上,根据新解密的史料表明,昭和天皇在日美安保体制的构建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政治作用。(本文来源于《前沿》期刊2012年24期)

石林[2](2011)在《论日美安保体制中的台湾地位问题》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讨论的核心问题是台湾在日美安保体制中的地位的变化以及影响变化的原因。本文从四个历史阶段——50年代到70年代早期、70年代中期到冷战结束、90年代到9·11事件发生前、9·11事件发生后——入手,分析了台湾在日美安保体制中的地位变化及其原因。从50年代到70年代早期,台湾被明确囊括在日美安保体制防守范围之内;从70年代早期到冷战结束,台湾在日美安保体制中的地位则相对弱化;从90年代到9·11事件发生前,台湾在日美安保体制中的地位逐渐明晰化;从9·11事件发生至今,台湾在日美安保体制中的地位变得更加复杂。本文通过对四个历史阶段中台湾在日美安保体制中地位变化的分析,归纳出以下叁点规律:首先,当中美日叁国关系基本和谐时,台湾在日美安保体制中的地位就不被凸显。其次,当存在更加重要的防范目标时,台湾在日美安保体制中的地位会相对弱化。第叁,当两岸矛盾突出的时候,台湾在日美安保体制中的地位则会相对上升。(本文来源于《复旦大学》期刊2011-04-18)

瞿静[3](2011)在《日美新安保体制对我国两岸关系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日美安全保障体制经过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确立到冷战结束后的调整与强化,如今的新日美安保体制的建立直接威胁了亚太地区的安全,并对两岸统一、安全等问题也造成了巨大影响。近年来中国不断致力于和平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的努力中,然而日美新安保体制却加大了对台海局势的干涉力度。本文基于新日美安保体制的视角来研究冷战后两岸关系所受的影响,指出日美同盟推行的台海军力平衡反而加剧了台海地区的不稳定的局势。美日台"隐性安全同盟"成为中国解决台湾问题的主要障碍,并认为日美新安保体制催生"台独"势力的顽固性,增加台海局势的复杂性,对我国统一的国际环境产生负面影响。最后达到"以台制华",以点带面,干扰中国整个现代化布局的最终目的。(本文来源于《现代妇女(下旬)》期刊2011年03期)

龚娜[4](2010)在《日美安保体制中的冲绳问题》一文中研究指出冲绳的驻日美军基地是维持日美安保体制的核心内容,20世纪60年代,美国军方和国务院围绕是否将冲绳归还日本的问题发生分歧,最终主张归还的一方占据上风,其战略意图体现为,力求以归还冲绳为契机,进一步增强作为美国亚洲战略依托的日美安保体的有效性制,由此迫使日本在亚太地区承担更多的军事防卫责任。(本文来源于《外国问题研究》期刊2010年02期)

王献志[5](2010)在《日美新安保体制对我国国家安全的危害及对策》一文中研究指出伴随着日美安保体制的转型,其保障、防卫的范围在不断扩大,对我国的国家安全将造成严重危害。面对日美军事同盟针对中国的巨大压力,我国必须未雨绸缪,采取政治、经济和外交等多种手段,改善自己的安全环境,将日美同盟的消极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本文来源于《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0年01期)

王献志[6](2009)在《论新日美安保体制转型及对我国国家安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日美安保体制是东西方冷战的产物。整个冷战时期,其功能是保护日本免受苏联的攻击。后冷战时代,日美安保体制不但没有"去功能化",反而在不断强化。其保障范围的不断扩大,将对我国的国家安全造成严重危害。(本文来源于《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09年04期)

于青[7](2009)在《日美决定就“核保护伞”定期磋商》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东京7月18日电 (记者于青)日美两国外交与国防部门局长级安全保障磋商会议18日上午在东京召开。双方决定就美国向日本提供“核保护伞”等问题进行定期磋商。    被视为奥巴马政府亚洲外交事务掌门人的美国亚太事务助理国务卿坎贝尔和助理国防部长葛瑞格(本文来源于《人民日报》期刊2009-07-19)

彭鹏[8](2007)在《日美安保体制的嬗变轨迹及其对中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日美安保体制的生命周期成功地延续到了21世纪,其具体内容及目标指向都实现了重新定义。这个上世纪冷战遗产的未来走向扑朔迷离,它的继续存在对东亚意味着什么,对中国眼下的战略机遇期又构成了怎样的挑战。在对日美安保嬗变的历史轨迹进行梳理的同时,就其对未来中国的影响做出了分析。(本文来源于《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07年02期)

宣桐[9](2007)在《冷战后日美安保体制再定位》一文中研究指出日美安保体制是冷战时期的产物,由日美签订的具有同盟性质的条约所构成。冷战后,日美通过对体制内条约的调整,完成了日美安保体制再定位。再定位后的日美安保体制针对的主要目标由前苏联变成了中国,而此时无论是中美关系,还是中日关系,都出现了新的情况,中国在地缘政治上被置于潜在敌手的位置上,中国的国家利益也受到日美安保体制的影响。全面认识日美安保体制,寻求维护国家利益的有效途径和措施,成为一项重要的理论和现实课题。本文在对日美安保体制的形成、发展、演变进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探讨日美安保体制和中国国家利益的互动关系,揭示新的历史条件下维护国家利益的一般规律,并提出一些维护中国国家利益的措施和对策。第一部分对冷战时期的日美安保体制进行了历史回顾,概述了冷战时期日美安保体制形成和演变的原因及过程;第二部分对冷战后日美安保体制再定位的背景、原因和动向等进行分析;第叁部分重点分析冷战后日美安保体制再定位的影响,其影响分为对日美在亚太利益的影响、对亚太安全的影响和对中国安全的影响;最后,针对中国目前周边的安全环境,本文提出加快建立东北亚安全机制、加强对东南亚的战略投入、正确处理对日美的关系和加快现代化国防建设的建议。(本文来源于《东北师范大学》期刊2007-06-01)

赵丹[10](2006)在《浅析嬗变后的新日美安保体制》一文中研究指出二次世界大战后,以《日美联合宣言》为标志,日美安保同盟体制建立。随国际形势的变化,日美同盟关系也在不断地更新内涵和调整功能。在国家利益的驱动下,日美安保体制逐步发生了嬗变。至冷战格局瓦解后,该体制质变为日美推行霸权主义的攻击性军事联盟体制。这不仅为日本的安全防卫和政治外交政策带来变化,而且对亚太地区乃至全球的安全战略态势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来源于《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06年02期)

日美安保体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讨论的核心问题是台湾在日美安保体制中的地位的变化以及影响变化的原因。本文从四个历史阶段——50年代到70年代早期、70年代中期到冷战结束、90年代到9·11事件发生前、9·11事件发生后——入手,分析了台湾在日美安保体制中的地位变化及其原因。从50年代到70年代早期,台湾被明确囊括在日美安保体制防守范围之内;从70年代早期到冷战结束,台湾在日美安保体制中的地位则相对弱化;从90年代到9·11事件发生前,台湾在日美安保体制中的地位逐渐明晰化;从9·11事件发生至今,台湾在日美安保体制中的地位变得更加复杂。本文通过对四个历史阶段中台湾在日美安保体制中地位变化的分析,归纳出以下叁点规律:首先,当中美日叁国关系基本和谐时,台湾在日美安保体制中的地位就不被凸显。其次,当存在更加重要的防范目标时,台湾在日美安保体制中的地位会相对弱化。第叁,当两岸矛盾突出的时候,台湾在日美安保体制中的地位则会相对上升。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日美安保体制论文参考文献

[1].龚娜.日美安保体制的构建[J].前沿.2012

[2].石林.论日美安保体制中的台湾地位问题[D].复旦大学.2011

[3].瞿静.日美新安保体制对我国两岸关系的影响[J].现代妇女(下旬).2011

[4].龚娜.日美安保体制中的冲绳问题[J].外国问题研究.2010

[5].王献志.日美新安保体制对我国国家安全的危害及对策[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

[6].王献志.论新日美安保体制转型及对我国国家安全的影响[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

[7].于青.日美决定就“核保护伞”定期磋商[N].人民日报.2009

[8].彭鹏.日美安保体制的嬗变轨迹及其对中国的影响[J].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

[9].宣桐.冷战后日美安保体制再定位[D].东北师范大学.2007

[10].赵丹.浅析嬗变后的新日美安保体制[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

论文知识图

大平正芳日本防卫费用及其政府支出占比(1952~...西北太平洋政治地理叁家结构示意图科研成果附:1992年获部级科技进步奖项目表大平正芳为改装舰载直升机后的“捧名”

标签:;  ;  ;  ;  ;  ;  ;  

日美安保体制论文_龚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