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权变关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创造力,绩效,财务,战略,领导,关系,相似性。
权变关系论文文献综述
张若勇,刘光建,刘新梅[1](2018)在《员工创造力效能感与主动变革行为的权变关系——基于计划行为理论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员工超越工作角色要求的主动变革行为对于组织成功越来越重要,如何激发员工的主动变革行为已成为组织管理中的关键议题。基于计划行为理论视角,本文对员工创造力效能感影响主动变革行为的情境条件展开研究,探讨并证实了创新奖赏感知和心理所有权对于创造力效能感与主动变革行为之间关系的调节效应。采用来自238位员工两期的调研数据对研究假设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1)创造力效能感对员工的主动变革行为具有正向预测作用;(2)创新奖赏感知和心理所有权均正向调节创造力效能感和主动变革行为之间的关系。研究结论对于深化理解主动变革行为的边界条件提供了有益的理论视角,并且为组织管理者有效激发员工的主动变革行为提供了一定的实践启示。(本文来源于《经济管理》期刊2018年08期)
唐方成,申子雯[2](2014)在《社会资本与企业绩效间的权变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在回顾国内外关于企业社会资本与企业绩效间关系的研究的基础上,利用261家企业的样本数据,对企业社会资本与企业绩效间的关系,以及企业发展阶段在两者关系间的调节作用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管理层社会资本与进入成熟稳定期之前的企业财务绩效具有U型关系,与处于成熟稳定期的企业财务绩效具有倒U型关系。(2)供应商社会资本与进入成熟稳定期之前的企业财务绩效具有U型关系,与处于成熟稳定期的企业财务绩效具有倒U型关系。(3)客户社会资本与进入成熟稳定期之前的企业非财务绩效具有倒U型关系,与处于成熟稳定期的企业非财务绩效具有U型关系。(本文来源于《管理评论》期刊2014年12期)
熊立,潘求丰[3](2014)在《组织结构二元性与资源配置权变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为企业资源配置和组织结构二元性搭建了权变的关系框架。认为对利用型结构单元应投入效率型资源,对探索型单元应投入效益型资源,才能产生二元均衡的企业绩效。同时,两种资源需动态交流与整合,实现现有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协同作用。(本文来源于《商场现代化》期刊2014年32期)
丁琳,张华[4](2013)在《不同组织环境下领导与员工创造力的权变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创造力的研究中,变革型与交易型领导的作用一直是学者们关注的热点,然而对于这两种领导风格与员工创造力之间的关系长久以来学者们并未达成一致。通过对西安一高校的MBA学员及其下属进行问卷调查,探讨了不同组织内部环境下领导风格与员工创造力的权变关系。采用层次线性模型(Hierarchy Linear Model,HLM)方法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发现在不同的企业内部环境下,交易型领导表现出对员工创造力的不同影响,而变革型领导对员工创造力的作用无显着变化:(1)当企业CEO表现出变革型领导行为,上级交易型领导对员工创造力的消极作用能够显着降低;(2)组织的集权程度越高,上级交易型领导对员工创造力的消极作用越大,反之,柔性控制程度越高,上级交易型领导对员工创造力的消极作用越小;(3)企业文化价值观能够减弱上级交易型领导对员工创造力的消极作用。(本文来源于《管理评论》期刊2013年07期)
丁琳,郎淳刚[5](2012)在《不同工作任务下领导行为与员工创造力的权变关系——基于不同产权主体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变革型领导和交易型领导对员工创造力的作用一直是研究的热点,但对于这两种领导方式与员工创造力之间的关系长久以来并未达成一致。House的领导路径——目标理论提出了任务在领导行为对下属态度和行为影响中的重要作用。基于此,本文通过权变的视角,引入任务类型变量,探讨对于不同的任务,领导行为对员工创造力的权变关系,藉此解释创造力研究中领导作用的巨大分歧的原因。对360名本科生采用实验法进行验证,结果发现:(1)贡献型任务中,变革型领导对员工想法的新颖程度和可操作性更为有效;(2)主动型任务中,变革型领导能够促进员工产生更多的想法;(3)期望型任务中,交易型领导对员工想法数量的产生有更显着的促进作用;(4)反应型任务中,变革型与交易型领导对员工创造力的作用没有显着差别。(本文来源于《经济管理》期刊2012年01期)
闫丽平[6](2011)在《创新与合法化战略的权变关系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针对中国的创业情境,将创新与合法化战略两者相互匹配,建立了一个权变的关系模型,并根据不同情形进行深入的探讨与分析。本研究对创业机理及成长模式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贡献。(本文来源于《管理现代化》期刊2011年03期)
陈学光,徐双庆[7](2010)在《高新技术企业知识获取的海外嵌入权变关系研究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一、前言从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历程来看,主要经历了最初的军工产业的积累阶段和改革开放后的技术和外资引进的推动发展阶段。特别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通过购买国外技术、引进国外的关键设备或引进外资的"市场换技术"的模式,使得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基础得以巩固。然而,通过技术和外资引进推动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往往呈现低投入、低风险、低收益的特征(浙江省统计局课题组,2006)。(本文来源于《浙商崛起与危机应对》期刊2010-03-01)
张峰[8](2009)在《全球营销标准化与CBBE权变关系的实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30年来,全球化一直是世界经济发展的核心主题,尽管当前由于受到经济危机的影响,全球化进程有所放缓,但历史经验和经济发展规律揭示,全球化仍然是世界经济目前以及未来发展的必然和主流趋势。全球化背景下,随着国家市场间的相互开放和依赖,涌现出大批以国际市场乃至全球市场为战略目标的跨国公司,它们逐渐成为市场竞争的主角。企业实施跨国营销,首要面临和解决的一项关键战略问题就是营销模式的跨国转变,即标准化与适应性的问题:是采取寻求不同国家顾客价值的一致性、追求规模经济以及形象一致性的标准化营销,还是采取最大限度关注和满足不同国家差异的适应性营销?在日趋激烈的跨国界竞争环境下这一问题的正确解决更直接关系到企业在国际市场的整体战略导向及其能否在国际市场获得成功。选择标准化或者适应性营销的根本评判依据在于该战略能否获得积极的企业绩效,尤其是能否获得目标顾客的心理认同、情感偏好、行为忠诚等这些从根本上决定企业长期利润的顾客绩效(Customer Performance)。鉴于此,考虑到当今品牌在形成跨国公司差异化竞争优势中扮演的愈发重要的战略角色,以及品牌资产在衡量顾客绩效方面的代表性,在当前的现实背景下,本研究提出如下研究主题:通过引入基于顾客的品牌资产(CBBE)概念作为绩效评价标准,从营销标准化产生机制的两类不同视角:母国-东道国(以母国市场为比较基准产生的营销标准化行为)和东道国-东道国(以东道国市场为比较基准产生的营销标准化行为),应用权变理论的观点探讨在不同的情境中营销标准化对顾客品牌认知、情感反应和行为忠诚等顾客绩效产生的差异影响,从顾客认知的基础层面为企业选择营销标准化这一新型的跨国营销模式提供理论和实证依据。在全球化背景下,伴随着互联网以及各种通讯技术的广泛应用,不同国家顾客之间的交融愈发紧密,居住在世界各国的顾客能够更多地接触和吸取异国文化,需求特征呈现出更高的同质化倾向,并开始崇尚具有全球一致性诉求的产品或服务。基于该目标顾客特征的显着变化,在营销模式的跨国转变方面,国际营销学术界提出了营销标准化的观点,区别于传统的多国适应性观点,该观点倡导在不同国家市场推行一致性的营销要素组合和管理程序,由于其理论上具有的规模经济、一致性形象、管理控制的便利性等经济和管理利益,作为一种更具效率的全球市场扩张战略选择和全球营销理论的核心立论,越来越多的学者、企业开始关注标准化的营销战略。在全面综述该领域的代表性文献之后,我们发现,有关营销标准化绩效这一关键问题的研究探讨才刚刚步入定量研究的阶段,并且存在着研究结论不一致、理论和实证设计不完善、忽视对顾客绩效的讨论等诸多缺陷,而这也直接影响了现有营销标准化研究的根本存在意义和现实推广价值,以及对上述提到的企业跨国营销模式转变问题的有效解决,同时该问题也是导致标准化与适应性倾向之间争论不休的根源所在。由此,现有营销标准化绩效问题研究存在的主要局限进一步凸显了本研究主题的理论价值。围绕研究主题,本文主要展开了以下几项研究工作:(1)全面、系统梳理了全球营销标准化战略领域、品牌资产构成研究以及企业营销行为与品牌资产关系研究领域的代表性文献。(2)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通过广泛搜集和整理心理学、信息经济学以及战略管理理论等学科领域的相关理论依据,从顾客认知的视角建立了基于市场相似性调节的营销标准化战略与品牌资产权变关系模型,在详细理论阐释和论证的基础上系统提出了营销标准化和CBBE各构成维度以及各构成维度之间的路径关系假设。(3)在对以往实证文献梳理的基础上,通过倒译、营销专家小组访谈、被调查者访谈、预测试等一系列步骤,开发出了基于顾客认知的营销标准化战略各项维度、CBBE各项维度以及市场相似性的测量量表。(4)本研究选择来源于美国的相关测试品牌分别在中国(包括台湾地区)、加拿大、日本、韩国等若干国家或地区的营销活动作为研究对象,以美国和中国作为营销标准化的比较基准国,借助不同国家顾客的实地感知分别从母国-东道国和东道国-东道国两类研究视角进行了规模性问卷调研和实证检验。通过上述研究工作,本研究得出了以下六点研究结论:(1)营销标准化战略的实施能够直接提升品牌的知名度以及顾客对品牌相关属性的正面认知。(2)营销标准化战略的实施能够间接激发顾客对品牌的正面情感反应,进而提升顾客对品牌的溢价支付意愿以及重复购买行为。(3)营销标准化战略能否取得更优异的顾客绩效,根本上取决于该战略模式与市场相似性情境之间的匹配程度,在市场相似性较高的国家市场间实施营销标准化,能够获得更为显着的品牌资产价值的提升。(4)不同营销要素的标准化对品牌资产均具有显着的提升效应,但在标准化的程度以及产生的影响效应方面存在些许差异。(5)营销标准化战略的计划和执行程度,受制于企业组织特征和管理态度等因素的影响。(6)基于认知论构建的CBBE各项维度存在着“品牌知名度->品牌联想、感知质量->品牌情感->品牌忠诚(态度忠诚和行为忠诚)”的基本逻辑关系。本研究的理论贡献主要表现在:(1)系统梳理了全球营销标准化战略领域的相关文献研究,并作了全面、客观的归纳和评价。(2)区别于以往研究的企业视角以及对顾客绩效研究的缺失,首次从顾客视角分析和检验了营销标准化对顾客认知、情感反应和忠诚倾向等顾客绩效的影响机制及其结果,从顾客认知的基础层面检验了营销标准化战略的有效性。(3)区别于以往的简单关系研究,基于战略权变理论,通过创新性的在营销标准化与绩效之间的关系中加入“市场相似性”调节变量,分析和检验了两者之间的权变关系。(4)在实证设计方面,鉴于以往营销标准化及其与绩效关系研究方面存在的缺陷,本研究在研究层面的界定、研究视角的选择、量表开发等叁个方面做出了如下创新之处:区别以往的公司-市场整体层面研究,本研究将研究层面聚焦在单一的产品品牌-市场层面,有效地避免了由于模糊、混淆不同品牌或不同市场之间的差异(环境、战略、绩效)造成的数据获取的不准确性和研究结论的过度泛化;区别于以往的单一视角研究,基于营销标准化产生机制的不同,提出了母国-东道国和东道国-东道国两类研究视角,分别检验了营销标准化战略的绩效问题;系统性开发了营销标准化和CBBE的测量量表,并进行了跨产品类别、跨国家顾客样本的合理性和普适性检验。(5)基于心理学相关理论,提出了CBBE的构成要素,并厘清和检验了相互之间的逻辑关系。基于本研究的基本结论,我们针对跨国公司尤其中国企业的实践,结合相关典型事例,在选择和实施相对更加快速、更具效率的营销标准化以及国际化扩张路径选择方面给出了具体的管理建议,以指导中国企业的跨国营销实践,帮助其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弯路,实现国际化的高效率、良性、稳定发展和经营绩效的有效提升。(本文来源于《南开大学》期刊2009-05-01)
权小妍[9](2005)在《战略导向与绩效的权变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如何获取和保持竞争优势”是战略管理研究领域的一个基本问题。近代战略管理研究从未远离这一主题。然而,能够引起广泛关注的、形成系统理论思想的则非定位理论和资源基础理论两者莫属。前者标志了战略管理大师迈克尔·波特的杰出成就;后者则被认为是过去15年中关于竞争优势来源的研究的一个标准理论。两大理论在“竞争优势的来源”这个基本问题上持截然相反的观点,定位理论特别强调“行业结构”的影响,资源基础理论则更加重视“企业资源”的作用。这一分歧引发了关于什么才是竞争优势的真正源泉的长久争论,同时争论的结论也关乎两个理论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针对此种状况,本论文提出与其争论“谁更有意义”,不如仔细研究“怎样才更有意义或什么条件下谁更有意义”。基于此观点,论文在详细比较两大理论的基础上提出“基于定位和资源的战略导向”的概念,认为两大理论向我们显示了企业可以选择的两种战略导向,进而提出本论文的两个研究课题:(1) 这两种战略导向在企业中普遍存在吗?这个问题将对传统的关于两个理论的争论给以回答:两个理论都有存在的意义和价值。(2) 两种战略导向在什么样的战略环境下更能帮助企业获得竞争优势?这个问题引导学者们从权变角度看待两个理论的意义,理解两个理论的适用条件和适用范围,从而调和两大理论的矛盾,同时也让企业更清楚如何在实践中应用两大理论。 针对上述研究问题,论文首先详细分析了定位理论和资源基础理论对竞争优势来源的具体内容的认识,在此基础上还分析了两大理论在战略分析过程方面存在的诸多差异。上述分析为论文鉴别两种战略导向提供了可靠的鉴别依据。随后,论文通过对调查收集的数据的分析,确认了企业战略管理实践中广泛存在着基于定位和资源的两种战略导向,验证了两大理论存在的实践基础。在此基础上,论文论述了各种战略环境对战略导向与企业绩效的关系的调节作用,从而全面展开了论文的第二个研究课题的内容。后续的实证数据分析对作者提出的两种战略导向与绩效的权变关系进行了验证,结果显示环境不确定性、企业规模、经济门类、组织结构、战略过程对战略导向的调节影响。论文研究结果为全面理解定位理论和资源基础理论的价值和实践意义提供了参考依据,为企业正确选择竞争战略理论提供了指南。(本文来源于《大连理工大学》期刊2005-01-01)
权变关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在回顾国内外关于企业社会资本与企业绩效间关系的研究的基础上,利用261家企业的样本数据,对企业社会资本与企业绩效间的关系,以及企业发展阶段在两者关系间的调节作用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管理层社会资本与进入成熟稳定期之前的企业财务绩效具有U型关系,与处于成熟稳定期的企业财务绩效具有倒U型关系。(2)供应商社会资本与进入成熟稳定期之前的企业财务绩效具有U型关系,与处于成熟稳定期的企业财务绩效具有倒U型关系。(3)客户社会资本与进入成熟稳定期之前的企业非财务绩效具有倒U型关系,与处于成熟稳定期的企业非财务绩效具有U型关系。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权变关系论文参考文献
[1].张若勇,刘光建,刘新梅.员工创造力效能感与主动变革行为的权变关系——基于计划行为理论视角[J].经济管理.2018
[2].唐方成,申子雯.社会资本与企业绩效间的权变关系[J].管理评论.2014
[3].熊立,潘求丰.组织结构二元性与资源配置权变关系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4
[4].丁琳,张华.不同组织环境下领导与员工创造力的权变关系研究[J].管理评论.2013
[5].丁琳,郎淳刚.不同工作任务下领导行为与员工创造力的权变关系——基于不同产权主体的研究[J].经济管理.2012
[6].闫丽平.创新与合法化战略的权变关系模型[J].管理现代化.2011
[7].陈学光,徐双庆.高新技术企业知识获取的海外嵌入权变关系研究模型[C].浙商崛起与危机应对.2010
[8].张峰.全球营销标准化与CBBE权变关系的实证研究[D].南开大学.2009
[9].权小妍.战略导向与绩效的权变关系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