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下灌注桩拆卸式钢护筒论文和设计-王红尧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利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下灌注桩拆卸式钢护筒。包括整体式钢护筒和剖分式钢护筒,剖分式钢护筒底部与整体式钢护筒顶部可拆卸连接为一体,所述剖分式钢护筒由两半部组成,包括第一半护筒和第二半护筒,第一半护筒和第二半护筒可拆卸地组合为一体;第一半护筒和第二半护筒上拼合处分别设置了若干配合的定位板,定位板上设有开口朝上的U形的螺栓槽,第一半护筒和第二半护筒通过定位螺栓固定为一体。在确保安全前提下达到最大经济效益和最快施工速度;避免资源的浪费,有效节省钢护筒施工成本。

主设计要求

1.一种水下灌注桩拆卸式钢护筒,其特征在于,包括整体式钢护筒(1)和剖分式钢护筒(2),剖分式钢护筒(2)底部与整体式钢护筒(1)顶部可拆卸连接为一体,所述剖分式钢护筒(2)由两半部组成,包括第一半护筒(3)和第二半护筒(4),第一半护筒(3)和第二半护筒(4)可拆卸地组合为一体;第一半护筒(3)和第二半护筒(4)上拼合处分别设置了若干配合的定位板(5),定位板(5)上设有开口朝上的U形的螺栓槽(6),第一半护筒(3)和第二半护筒(4)通过定位螺栓(7)固定为一体。

设计方案

1.一种水下灌注桩拆卸式钢护筒,其特征在于,包括整体式钢护筒(1)和剖分式钢护筒(2),剖分式钢护筒(2)底部与整体式钢护筒(1)顶部可拆卸连接为一体,所述剖分式钢护筒(2)由两半部组成,包括第一半护筒(3)和第二半护筒(4),第一半护筒(3)和第二半护筒(4)可拆卸地组合为一体;第一半护筒(3)和第二半护筒(4)上拼合处分别设置了若干配合的定位板(5),定位板(5)上设有开口朝上的U形的螺栓槽(6),第一半护筒(3)和第二半护筒(4)通过定位螺栓(7)固定为一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下灌注桩拆卸式钢护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剖分式钢护筒(2)上设置有拆卸钢丝绳(8),拆卸钢丝绳(8)与各定位螺栓(7)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下灌注桩拆卸式钢护筒,其特征在于,拆卸钢丝绳(8)上设有夹头(9),拆卸钢丝绳(8)依次由定位螺栓(7)的内侧穿过,并通过夹头(9)与每一个定位螺栓(7)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下灌注桩拆卸式钢护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板(5)背后均设有加强板(1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下灌注桩拆卸式钢护筒,其特征在于,第一半护筒(3)和第二半护筒(4)上均设有弧形的横向加强圈(1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下灌注桩拆卸式钢护筒,其特征在于,第一半护筒(3)和第二半护筒(4)均设有纵向加强筋(12)。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下灌注桩拆卸式钢护筒,其特征在于,定位板(5)间隔30-50c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下灌注桩拆卸式钢护筒,其特征在于,第一半护筒(3)和第二半护筒(4)拼接缝出设有止水条(13)。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利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下灌注桩拆卸式钢护筒。

背景技术

钢护筒在水下灌注桩基础施工全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直接决定着桩基成桩质量的好坏。

通常来讲,水中桥、码头所使用的钢护筒必须穿过河床的淤泥覆盖层,然后打入稳定的地质岩层内。为了确保桩机钻进过程中,不出现渗、漏泥浆或反穿孔等现象,通常,钢护筒的设计长度较大,而且钢护筒厚度通常也较大。

如果按照目前的常规施工工艺,部分工程出于经济和技术的考虑,往往放弃了对钢护筒的回收,甚至将钢护筒的消耗直接按一次性摊销计入成本,这就造成了大量钢材的浪费和成本的增加。也有许多桥梁、码头等工程通过潜水员水下切割钢护筒,再对其进行回收;但这不仅增加了回收成本,也给施工人员的安全带来了隐患。

目前缺少对水下灌注桩钢护筒可拆卸回收利用,经济、高效、安全的施工技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目前水下罐装施工所用钢护筒不可回收的问题,提供一种水下灌注桩拆卸式钢护筒。

为了达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水下灌注桩拆卸式钢护筒,包括整体式钢护筒和剖分式钢护筒,剖分式钢护筒底部与整体式钢护筒顶部可拆卸连接为一体,所述剖分式钢护筒由两半部组成,包括第一半护筒和第二半护筒,第一半护筒和第二半护筒可拆卸地组合为一体;第一半护筒和第二半护筒上拼合处分别设置了若干配合的定位板,定位板上设有开口朝上的U形的螺栓槽,第一半护筒和第二半护筒通过定位螺栓固定为一体。

进一步的,所述剖分式钢护筒上设置有拆卸钢丝绳,拆卸钢丝绳与各定位螺栓连接。

进一步的,拆卸钢丝绳上设有夹头,拆卸钢丝绳依次由定位螺栓的内侧穿过,并通过夹头与每一个定位螺栓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定位板背后均设有加强板。

进一步的,第一半护筒和第二半护筒上均设有弧形的横向加强圈。

进一步的,第一半护筒和第二半护筒均设有纵向加强筋。

进一步的,定位板间隔30-50cm。

进一步的,第一半护筒和第二半护筒拼接缝出设有止水条。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是:在确保安全前提下达到最大经济效益和最快施工速度;避免资源的浪费,有效节省钢护筒施工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半护筒和第二半护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剖分式钢护筒拼接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剖分式钢护筒连接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图4中的另一视角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拆卸钢丝绳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中:1整体式钢护筒,2剖分式钢护筒,3第一半护筒,4第二半护筒,5定位板,6螺栓槽,7定位螺栓,8拆卸钢丝绳,9夹头,10加强板,11横向加强圈,12纵向加强筋,13止水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描述说明。

实施例:

一种水下灌注桩拆卸式钢护筒,如图所示,由于目前的钢护筒都是一次性使用,因此,本申请将该钢护筒设置为包括整体式钢护筒1和剖分式钢护筒2,整体式钢护筒1用于打设于河床泥面一下,剖分式钢护筒2用于在整体式钢护筒1打设完毕后,拆卸以便于二次使用。

因此,将剖分式钢护筒2底部与整体式钢护筒1顶部可拆卸连接为一体,所述剖分式钢护筒2由两半部组成,包括第一半护筒3和第二半护筒4,第一半护筒3和第二半护筒4可拆卸地组合为一体;第一半护筒3和第二半护筒4上拼合处分别设置了若干配合的定位板5,定位板5上设有开口朝上的U形的螺栓槽6,第一半护筒3和第二半护筒4通过定位螺栓7固定为一体。定位板5用于将两个半护筒定位拼合在一起,定位螺栓7通过嵌入螺栓槽6内将两个半护筒锁紧为一体。第一半护筒3和第二半护筒4拼接缝出设有止水条13。

剖分式钢护筒2底部与整体式钢护筒1顶部可拆卸连接也与两个半钢护筒的连接方式一致。

在实现了上述的可拆卸安装后,还需要能够通过更加简便的方式进行拆卸,因此,在所述剖分式钢护筒2上设置有拆卸钢丝绳8,拆卸钢丝绳8与各定位螺栓7连接,通过在后期拉动拆卸钢丝绳8来将定位螺栓7进行拆卸,以便将两个半钢护筒拆卸下来。同时,由于剖分式钢护筒2底部与整体式钢护筒1顶部可拆卸连接也与两个半钢护筒的连接方式一致,拆卸钢丝绳8同样可以将剖分式钢护筒2与整体式钢护筒1进行拆卸。这样就可以省去人工近距离拆卸存在的下水风险,并解决了成本提高的问题。

具体的拆卸钢丝绳8的方式为:拆卸钢丝绳8上设有夹头9,拆卸钢丝绳8依次由定位螺栓7的内侧穿过,并通过夹头9与每一个定位螺栓7固定,这样使得拆卸钢丝绳8将剖分式钢护筒2上由上至下的定位螺栓7串联为一体,只需拉动拆卸钢丝绳8,就可以将串联在拆卸钢丝绳8上的定位螺栓逐个从U形槽中拉出。

在每个所述定位板5背后均设有加强板10,以对定位板5进行加强设置,提高钢护筒的结果稳定性,在第一半护筒3和第二半护筒4上均设有弧形的横向加强圈11,第一半护筒3和第二半护筒4均设有纵向加强筋12。横向加强圈11和纵向加强筋12的作用均是提高上部的剖分式钢护筒2的结构强度。

在本申请中,将定位板5由上至下以间隔30-50cm进行设置,从而保证整个操作的顺利进行。

在实际操作中,通过上部的剖分式钢护筒2间接地将整体式钢护筒1打设于河床泥面以下,打设完毕后,拉动拆卸钢丝绳8,在拆卸钢丝绳8的拉力下,各个定位螺栓7从上至下逐个从定位板5的U形槽中脱出,最终,位于剖分式钢护筒2底部与整体式钢护筒1上的定位螺栓7同样脱出,从而实现整体式钢护筒1和剖分式钢护筒2的分离,以及第一半护筒3和第二半护筒4的分离。拆卸完毕后,将两个第一半护筒3和第二半护筒4打捞,以便再次使用。

设计图

一种水下灌注桩拆卸式钢护筒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822260696.8

申请日:2018-12-30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86(杭州)

授权编号:CN209837016U

授权时间:20191224

主分类号:E02D5/66

专利分类号:E02D5/66

范畴分类:36C;36E;

申请人:浙江省第一水电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浙江省第一水电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310051 浙江省杭州市滨江区长河街道聚才路500号华星创业大厦A座11楼

发明人:王红尧;方跃兵;牛世强;刘云军;邹春江

第一发明人:王红尧

当前权利人:浙江省第一水电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代理人:单燕君

代理机构:33246

代理机构编号:浙江千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46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  ;  ;  

一种水下灌注桩拆卸式钢护筒论文和设计-王红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