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性能建模论文-宋旬

动力性能建模论文-宋旬

导读:本文包含了动力性能建模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不一致性,锂离子动力电池,串并联连接,建模分析

动力性能建模论文文献综述

宋旬[1](2019)在《电动汽车串并联动力电池组建模与性能分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同时满足电动汽车的电压与容量需求,常将大量锂离子动力电池单体串并联成为动力电池组后使用。然而,由于内部物理参数不同和化学反应过程难以控制,单体间的不一致性不可避免。其将影响动力电池组的使用性能,且对不同串并联成组方式的动力电池组的影响程度不同。论文针对在不一致性条件下提高串并联动力电池组的使用性能开展研究,旨在指导动力电池组成组方式的选择及成组时动力电池单体的排布。首先,建立动力电池单体的六种常用等效电路模型,并利用相关实验数据,采用遗传算法辨识出六种模型的相关参数。综合考虑模型精度与复杂度,选择一阶RC等效电路模型开展后续研究。其次,利用所建立的动力电池组成组容量模型,详细分析单体不同排列方式及单体不同容量标准差对成组容量的影响,并提出使得串并联动力电池组达到最大成组容量的单体排列方法。此后,提出串并联动力电池组的动态建模及仿真分析方法。并利用所搭建的动力电池组性能分析评测平台,验证仿真模型的精度及相关结论的正确性。最后,通过分析相关实验结果,详细比较串并联动力电池组在不同工况条件、不同放电倍率及不同环境温度下的充放电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先并后串动力电池组具有更优的成组容量性能。且在恒流充放电时,可以获得更优的端电压性能及更高的充放电量和单体容量利用率。同时,先并后串动力电池组对不同工况的适应能力更强,且在不同放电倍率及不同环境温度下均具有更优的充放电相关性能。因此,为提高串并联动力电池组的使用性能,应该选择先并后串的成组方式及使其获得最大成组容量的单体排列方式。(本文来源于《长安大学》期刊2019-04-18)

柳堪乐,赖海清,李明敏,方先进[2](2019)在《螺旋桨的快速建模及水动力性能预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螺旋桨作为目前船舶最常用的推进装置,其性能预报尤为关键,本文利用ProCAD与犀牛软件结合,提出了一种螺旋桨快速建模方法,然后建立了螺旋桨水动力性能分析的CFD仿真方法,并用流体力学分析软件进行了数值模拟。以某400 t渔政船螺旋桨为研究对象,将螺旋桨推力、转矩的计算值和试验值进行了对比,对比结果表明,本文建立的螺旋桨的快速建模与CFD数值仿真方法是可信的。(本文来源于《广东造船》期刊2019年01期)

余飞翔[3](2018)在《自主式水下机器人动力学建模及水动力性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几十年来,随着海洋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自主式水下机器人(AUV)在海洋科学领域,军事领域和商业领域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AUV的运动具有高度非线性、参数时变性等特点,因此建立精确的运动模型对AUV的运动控制、预测及仿真十分关键。AUV的模型建立的是否精确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的水动力参数,所以研究水下机器人的水动力参数变得十分的重要。首先,本文以某自主式水下机器人为研究对象,基于牛顿-欧拉方程的空间六自由度运动方程,建立了水下机器人动力学模型,并分析得到水下机器人受到的力和力矩与水动力系数的关系式。其次,运用CFD方法对水下机器人进行网格划分,然后建立数值计算模型,进行直航数值计算。将计算获得的数据与水槽拖拽试验数据进行了比较,验证数值计算的可行性。同时分析了GPS天线模型对尾流场桨盘面的影响,获得一种较好的GPS天线线型。随后又分别进行了尾舵数值计算以及艇体斜航数值计算,最终获得了直航与斜航相对应的水动力系数。然后,运用Fluent中的动网格技术对水下机器人六自由度运动进行数值计算,获得相应的水动力系数。接着根据数值计算获得的水动力系数进一步进行耦合计算获得其它难以直接试验获得的水动力系数。最后,根据水动力系数分析了水下机器人的稳定性,同时运用MATLAB仿真分析了水下机器人的操纵性和空间运动性。(本文来源于《中国计量大学》期刊2018-06-01)

裴海鹏,刘荣[4](2018)在《不同纵倾角螺旋桨叁维建模及水动力性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螺旋桨是一种效率较高、结构简单的水下推进器,广泛应用于水下机器人的推进机构。为了优化螺旋桨的水动力性能,对螺旋桨纵倾角进行了研究。依据螺旋桨基本参数、各切面形状尺寸及坐标转换公式,计算出螺旋桨叶面型值点的空间坐标,并创建螺旋桨叁维模型,对其建立流体计算域,再通过计算流体力学仿真CFD对螺旋桨的推力系数、转矩系数和敞水效率进行数值模拟。获得螺旋桨表面的压力分布情况,通过分析比较得出,螺旋桨纵倾角的改变对其敞水性能的影响较小,在主要参数中不占主导地位。(本文来源于《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2期)

梅真,高毅超,郭子雄[5](2017)在《磁流变阻尼器动力性能测试与建模》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立磁流变阻尼器精确的力学模型是进行磁流变阻尼减振结构反应分析与设计并取得良好振动控制效果的一个重要前提。首先,对一个最大出力为10kN的磁流变阻尼器进行动力性能测试;其次,基于试验结果分别建立该阻尼器的参数化与非参数化动力学模型,并对所建立模型的有效性进行验证;最后,对两种不同建模方式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建立的参数化模型——双曲正切滞回模型能够有效地描述磁流变阻尼器的动力特性;非参数化模型——反向传播(back propagation,简称BP)神经网络正向、逆向力学模型具有良好的训练样本拟合度、泛化能力和抗噪性能;在试验数据拟合度上,BP神经网络模型要好于双曲正切滞回模型,但后者阻尼力表达式形式简单,更易于程序化。(本文来源于《振动.测试与诊断》期刊2017年03期)

胡晓辰[6](2017)在《基于MATLAB仿真平台的动力与热管理系统建模及性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现在战斗机作战范围的扩展以及高耗能武器的装备,传统的飞机第二动力系统已无法满足需求,飞机第二动力系统向着结构高度集成化、能量高度综合化方向发展。而作为最新型的飞机第二动力系统,动力与热管理系统相对于传统飞机第二动力系统,有着诸多的不同。本文针对这种新型的飞机第二动力系统进行了详细的研究。通过查阅资料,整理出动力与热管理系统的工作原理,并基于Matlab/Simulink平台对动力与热管理系统及其与主发动机耦合系统建立了模型。利用所建立的模型,对动力与热管理系统的工作特性进行了分析,并针对动力与热管理系统与飞机综合匹配问题以及动力与热管理系统的熵产问题进行了研究和优化。首先,本文通过资料整理出动力与热管理系统的工作原理,并基于Matlab/Simulink平台,利用容腔法对动力与热管理系统以及主发动机建立了部件级模型,进而建立动力与热管理系统与主发动机耦合系统的模型。利用所建立的模型,对动力与热管理系统的高度特性和速度特性在内的总体性能进行了分析,对动力与热管理系统的四种工作模式进行了对比,对动力与热管理系统对于主发动机的推力、耗油率、涡轮前温度等影响进行了分析。并基于Matlab/Simulink平台对传统的飞机第二动力系统(APU)建立了模型,进而对动力与热管理系统和传统的飞机第二动力系统(APU)的总体性能进行了对比。其次,本文对动力与热管理系统与飞机综合匹配问题进行了研究。对于动力与热管理系统从主发动机的引气位置以及从主发动机所引气体在不同流路中的分配进行了分析,利用多目标优化方法对动力与热管理系统与飞机综合匹配问题进行了优化,并得到了满意的优化结果。最后,本文基于熵产的能量分析角度对动力与热管理系统进行了研究,对动力与热管理系统的熵产构成、熵产随着飞行状态的变化、部件熵产随着飞行状态的变化等进行了分析,最后通过罚函数法和单纯性法,针对设计点,基于最小熵产角度对动力与热管理系统的部件参数进行了优化。(本文来源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期刊2017-03-01)

毛云霄[7](2017)在《重载铁路车—轨—桥系统垂向建模及动力性能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重载铁路运输提速、大轴重、长编组的发展需求,对车-轨-桥系统的安全性和耐久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立动力学仿真模型研究车-轨-桥系统动力学响应并进行优化,可以为线路设计提供相关设计依据以满足其发展需求。本文将车辆视为多刚体系统,推导了重载铁路有砟轨道-桥梁有限单元方程,采用赫兹非线性轮轨关系建立了重载铁路车-轨-桥系统垂向动力学模型,编制Matlab程序实现了车-轨-桥系统动力响应的迭代求解,并与实测数据进行对比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随后选取了车辆、轨道、桥梁参数,进行车-轨-桥系统动力学仿真分析,研究了不同轨道结构参数下系统响应峰值的变化规律。基于该变化规律,设立单目标、多目标动力响应优化工况,采用Pareto排序的遗传算法优化方法对车-轨-桥系统动力性能进行优化,得到不同工况下最优参数取值。通过研究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轨道结构参数的变化对车-轨-桥系统各部件响应峰值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当轨下垫层刚度kp和道床厚度hb发生变化时,主要影响钢轨、轨枕、道床垂向加速度、速度响应峰值,尤其是垂向加速度响应峰值,对桥梁响应峰值影响不大,且对整个系统垂向位移响应影响不大。(2)单类动力响应峰值优化结果表明,钢轨加速度响应峰值最小时,轨下垫层刚度kp为160 MN/m,道床厚度hb为0.31m;道砟块加速度响应峰值最小时,轨下垫层刚度kp为60 MN/m,道床厚度化为0.60m。不同优化结果相互比较时,轨下垫层刚度kp或道床厚度hb的最优取值存在差异,实际工程中需兼顾系统响应水平。(3)多类动力响应峰值的优化结果表明,钢轨加速度响应与轨枕加速度响应,或钢轨加速度响应与道砟块加速度响应组合时,轨下垫层合理刚度kp为180MN/m,道床合理厚度hb为0.39m,轨枕加速度响应与道砟块加速度响应组合时,轨下垫层合理刚度kp为160MN/m,道床合理厚度hb为0.60m。本文从车-轨-桥系统动力学响应的角度出发,结合不同优化目标给出了道床厚度、轨下垫层刚度参考取值。(4)在优化效率方面,本研究针对每个工况独立重复优化3次,3次优化结果保持一致,说明了本文所提出的遗传算法可以实现车-轨-桥系统动力性能的优化,且优化效率显着。(本文来源于《北京交通大学》期刊2017-03-01)

喻剑,朱诗顺,孙燕[8](2016)在《双轴驱动混合动力公铁牵引车建模与性能仿真》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模拟研究混合动力公铁牵引车性能,分析了混合动力公铁牵引车运行时的受力情况,在Simulink环境下建立整车动力学模型和双轴驱动速度控制模型、驱动力控制模型,构建了混合动力公铁牵引车仿真模型。利用该模型进行整车动力性能仿真,结果表明整车性能参数接近实测值,验证了仿真模型的合理性。(本文来源于《军事交通学院学报》期刊2016年10期)

潘鹏,赵国辉,邢志波[9](2016)在《动力总成悬置及副车架隔振系统建模与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国产某SUV为研究对象,在hypermesh中建立副车架有限元模型,导入Adams/view中建立包含柔性副车架的动力总成悬置及副车架隔振系统动力学模型,进行了动力总成悬置及副车架隔振系统固有特性分析、动力总成悬置及副车架隔振系统性能研究。并对副车架在动力总成悬置及副车架隔振系统中的作用进行了研究。(本文来源于《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期刊2016年03期)

薛侠峰,严天宏,何波[10](2016)在《MAU型螺旋桨建模与水动力性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满足螺旋桨设计效率和现代制造的精度要求,提出一种快速生成MAU型螺旋桨叁维模型的方法。采用MATLAB编程语言,依据螺旋桨二维制图的投影关系和螺旋桨设计参数,计算出螺旋桨桨叶叶面特征点的空间笛卡尔坐标值,将笛卡尔坐标值导入SOLIDWORKS中进行螺旋桨叁维建模以及桨叶曲面的实体优化。在CFD流体仿真软件CFX中建立基于RANS方程的标准k-ε湍流模型,采用多重参考系MRF技术模拟在不同进速系数时的螺旋桨水动力性能,如推力系数、转矩系数和敞水效率。同时,数值模拟也显示出了螺旋桨桨叶上及整个流域内的速度、压力和流线分布情况。(本文来源于《船舶工程》期刊2016年01期)

动力性能建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螺旋桨作为目前船舶最常用的推进装置,其性能预报尤为关键,本文利用ProCAD与犀牛软件结合,提出了一种螺旋桨快速建模方法,然后建立了螺旋桨水动力性能分析的CFD仿真方法,并用流体力学分析软件进行了数值模拟。以某400 t渔政船螺旋桨为研究对象,将螺旋桨推力、转矩的计算值和试验值进行了对比,对比结果表明,本文建立的螺旋桨的快速建模与CFD数值仿真方法是可信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动力性能建模论文参考文献

[1].宋旬.电动汽车串并联动力电池组建模与性能分析研究[D].长安大学.2019

[2].柳堪乐,赖海清,李明敏,方先进.螺旋桨的快速建模及水动力性能预报研究[J].广东造船.2019

[3].余飞翔.自主式水下机器人动力学建模及水动力性能分析[D].中国计量大学.2018

[4].裴海鹏,刘荣.不同纵倾角螺旋桨叁维建模及水动力性能分析[J].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5].梅真,高毅超,郭子雄.磁流变阻尼器动力性能测试与建模[J].振动.测试与诊断.2017

[6].胡晓辰.基于MATLAB仿真平台的动力与热管理系统建模及性能分析[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7

[7].毛云霄.重载铁路车—轨—桥系统垂向建模及动力性能优化[D].北京交通大学.2017

[8].喻剑,朱诗顺,孙燕.双轴驱动混合动力公铁牵引车建模与性能仿真[J].军事交通学院学报.2016

[9].潘鹏,赵国辉,邢志波.动力总成悬置及副车架隔振系统建模与性能研究[J].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2016

[10].薛侠峰,严天宏,何波.MAU型螺旋桨建模与水动力性能分析[J].船舶工程.2016

标签:;  ;  ;  ;  

动力性能建模论文-宋旬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