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荆州市中心医院普外三科;湖北荆州434020)
关键词:溶栓;深静脉;血栓形成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指血液不正常地在深静脉内凝结。目前治疗方法主要为抗凝、溶栓和手术治疗[1]。手术治疗适用于急性期患者,对于病史不超过3d者可行逆行取栓,病史在3~10d者可行顺行取栓。但由于对疾病的认识不足,大部分患者来院治疗时已超过10d,因此抗凝溶栓成为主要治疗方法。现将我院自2014年5月~2014年12月共收治下肢深静脉血栓病人52例抗凝溶栓治疗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共52例,男31例,女21例,年龄21~80岁,平均50岁,其中左下肢41例,右下肢9例,双下肢2例。本组病人入院时患肢比健肢均有不同程度的增粗。
1.2治疗方法与结果尿激酶20万单位+生理盐水100ml,快速滴入。每日1次,5~7d为1疗程。皮下注射肝素,进行溶栓祛聚抗凝综合治疗。治疗过程中进行护理干预。52例中病史在7d之内者,共14例,完全治愈,治愈率100%。病史在7~30d者,共32例,治愈24例,治愈率75%。病史超过30d的共6例,仅1例症状改善,但2周后B超复查,深静脉内仍存在血栓。
2临床护理
2.1心理护理下肢深静脉血栓引起的下肢疼痛肿胀给病人带来很大痛苦,影响了生活和工作,加上治疗时还要在本已疼痛肿胀、活动障碍的肢体静脉穿刺、输液,,因此我们要向病人介绍本病的相关知识和溶栓治疗,打消病人的疑虑,要耐心地告诉病人下肢血液循环的特点和本治疗方法的原理,并以热情的态度、娴熟的技术操作减轻病人的恐惧心理,更好的配合治疗。
2.2患肢护理①病人入院即采取治疗体位,患肢抬高15°。抬高患肢有利于静脉回流,减轻肿胀。肢体疲劳时可改变体位,患肢踝关节可做曲伸或轻微旋转活动,但避免剧烈活动、按摩患肢及下床活动,以免栓子脱落造成肺栓塞。②患者自入院之日起,就开始测肢围,每天1次,以观察消肿效果。方法是嘱病人平卧,足跟抵床,膝关节尽量伸展,测量双下肢膝上10cm,膝下10cm处的周径,在首次测量时做好标记,减少误差,并做好记录。注意观察患肢皮肤色泽、温度及足背动脉搏动情况[2]。
2.3用药护理尿激酶与低分子肝素钙均为抗凝血药物。尿激酶:能直接使纤维蛋白溶酶原转变为纤维蛋白溶酶,因而可溶解血栓。剧烈震荡和在室温下放置超过8h,均可使配置好的尿激酶活性降低。在使用过程中注意不用酸性溶液稀释,保证药物准确而匀速地进入体内,有利于保持有效的血药浓度。患肢静脉滴注尿激酶,使穿刺针更加靠近血栓部位,使药物随血流方向流经血栓处,提高了血栓局部血药浓度,使溶栓药易于渗入血栓中,激活纤溶酶原,促进血栓溶解。肝素钙是一种高效抗凝剂,主要通过抑制凝血酶的生成而发挥作用,对循环血液中游离凝血酶和血管壁组织中结合凝血酶均有作用。还有明显溶解血栓的作用。肌肉组织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注入有抗凝特性的药物后可导致局部出血,因而不能肌肉注射。皮下注射是把少量药液注射到皮下疏松组织下,皮下组织分布有大量感觉神经末梢及血管网,药物通过血管网吸收[3]。脐周皮下注射,患者取卧位,脐周各部位交替注射。其优点如下:①皮下注射后药
物可完全吸收而很少与血浆蛋白结合,因而抗凝作用强。②不需要每日调整剂量和检测凝血酶原时间。③半衰期长。④不影响血小板功能和血管通透性,很少引起出血注射方法分2种,一种为传统的皮下注射法,即消毒后左手捏起患者腹壁皮肤,使之成一皱褶,右手按皮下注射方法,与皮肤呈30°~40°角,快速刺入针梗1/2注入药液。另一种为垂直进针法,即消毒皮肤后,左手拇指、食指捏起腹壁皮肤形成皮褶,在皮褶最高点垂直进针,以针头进入皮褶下为度,约为针梗的1/3,不超过1/2,直至药物注射完毕。此方法可明显减少出血的发生,对减轻患者的紧张心理及病痛有积极作用。
2.4出血倾向的观察因为采取抗凝溶栓治疗,治疗过程应密切观察有无出血倾向,经常与病人交流,观察有无头痛、呕吐、意识障碍,以判断是否有颅脑出血倾向。观察皮肤有无出血点,粘膜、牙龈有无出血,有无血尿,各种注射穿刺点有无出血、渗血。及时抽送凝血全套,正确记录并汇报医生。根据检查结果、症状体征进行观察护理。
2.5预防重要脏器栓塞血栓脱落可造成肺栓塞导致患者猝死,下肢深静脉血栓是导致肺栓塞的重要原因。静脉血栓在1~2周极易脱落,因此在血栓形成1~2周内及溶栓治疗过程中应卧床休息。勿剧烈活动,避免下床活动,勿按摩患肢,保持大便通畅。同时密切观察有无突发的胸闷、胸痛、气急、咳嗽、咯血等症状。
2.6健康教育①患肢保温:冬季特别保护患肢并保持室内一定温度,以免在缺血状态下增加组织耗氧量。②饮食清淡:减少食盐摄入,多食新鲜蔬菜瓜果等降低血液黏滞度的
食物。③每日适当运动:避免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④严格禁烟:烟中尼古丁可使末梢血管收缩,血流减少,血管内膜变化引起胆固醇沉着。⑤遵医嘱服药:观察药物不良反应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大部分患者没有初始症状,表现不确切。这就需要护理人员熟悉深静脉血栓的临床表现并明确其危险性,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对深静脉栓塞的认识和了解,密切观察病情,对病人进行全面评估。根据临床表现早期判断能显著改善病人的愈后。否则,若治疗不及时将引起严重的并发症—肺栓塞,原发于下肢深静脉的大块栓子脱落能够完全阻塞肺功能,迅速导致心跳停止。由于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的致命性,以及诊断的困难,因此全面的评估和预防就成为护理病人的关键。本组患者经过精心护理及患者的积极配合,减少了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均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而好转出院。
参考文献:
[1]段志泉,张强.实用血管外科学[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543.
[2]孙建民,张培华.静脉血栓形成[J].山西护理杂志,1992,10(5):950.
[3]赵继明,赵虹,范遵兰,等.超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护理[J].护理学杂志,2005,20(2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