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雨生朱丽娜蔡伟张海燕
(郑州工业安全职业学院河南郑州451192)
中图分类号:G812.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41-1413(2011)11-0000-01
重点项目:河南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2011】-JKGHAB-0131)
摘要:该研究是通过《young网络成瘾测试问卷》确诊了120名网络依赖青少年,并按年级和性别分为6组,分别对不同组进行心理干预、运动干预、药物干预、心理和运动干预、心理、运动和药物干预。结果表明综合心理、运动和药物干预措施效果更为显著。
关键词:青少年网络依赖,心理;运动;药物;心理和运动;心理、运动和药物干预。
1.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日渐明显,它已成为青少年学习知识,交流思想、休闲娱乐的重要渠道。网络依赖的主要表现为:对网络有一种心理上的依赖感,不断增加上网时间,从上网行为中获得愉快和满足,下网后感觉不快;在个人现实生活中花很少的时间参与社会活动及与他人交往;以上网来逃避现实生活中的烦恼与情绪问题;倾向于否认过度上网给自己的学习、工作、生活造成的损害。本文结合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运用心理、运动和药物干预的方法对青少年网络依赖进行矫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青少年网络矫治领域是一个新的探索和创新的实践。
2.研究对象和方法
2.1被试及分组
在全校发放了400份《young网络成瘾测试问卷》,通过问卷确定了120名网络依赖学生,其中男65名,女55名,年龄17—22岁,年级从大一至大三。将120名网络依赖者按年级和性别均衡的原则分成心理干预组;运动干预组;药物干预组;心理和运动干预组;心理、运动和药物干预组;对照组,共6组,每组20人。
为了消除参与者的心理顾虑,本研究以学生会的名义,鼓励大家参加积极心理学、体育兴趣小组和保健药品实验,并在每组配有3名具有较强沟通和组织能力的学生会成员,干预时间为课余时间。
2.2测量工具
2.2.1《young网络成瘾测试问卷》表由20个条目组成,为5级评分制。被试在所选条目中若有一半的条目选项大于或等4,且总分大于或等于40,那么被试就符合网络依赖的诊断标准。
2.2.2统计软件,本研究全部调查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
2.3干预方法
2.3.1心理干预方法
采用集体心理辅导和个体心理调适的方法。干预时间为每周1次,每次时间60分钟左右。
第1—3周集体心理辅导阶段。由学校心理辅导中心的老师给网络依赖者讲课,培养他们用积极的心态来解读人的许多心理现象,从而激发他们内在的积极力量和优秀品质,最大限度地挖掘自己的潜力并获得良好的生活态度。教授网络依赖者学习并掌握闭目安神、均匀呼吸,按一定顺序缩舒肌群,体会身心放松的感觉等心理技能。
第4—5周角色扮演阶段(该阶段要求更多的学生会成员以及班干部参加)。将小组配对或者组合为扮演小组(2—4人),将生活自信者、生活幸福者、事业成功者、成绩优良者、上网情景(积极与消极情景)、沉迷网络后的状态等事件一一进行情景模拟,要求每人参加两次以上的角色扮演。
第6—10周个体心理调适阶段。根据课题中的《应对方式问卷》《自尊量表》《孤独量表》《SCL-90》调查结果,针对性的对被试进行心理、行为调适,运用认知疗法、行为疗法、认知行为疗法、焦点解决短期疗法等,帮助网络依赖学生培养健康的性格模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第11—12为小组互助阶段。由学生自由组合成12—15小组,成员之间相互交流心得体会,总结出一些网络健康行为和注意事项。辅导者轮流参加各组,给予被试积极的鼓励、启发和点评,使成员之间互相帮助以达到巩固和长效的作用。
2.3.2主要采用有氧运动(为50%—80%最大摄氧量),运动的强度基本控制在中等水平,即最高心率的65%—75%。运动时间为每周4次,每次60分钟左右。运动项目为太极拳、慢跑、羽毛球。干预程序为:
(1)建立基本体格指标档案:身高、体重、最大心率、安静心率、运动后65%—75%的最高心率、心脏功能、运动爱好、运动特长等。
(2)运动干预前的动员和组合配对:让被试自由选择太极拳、慢跑、羽毛球三个项目,也可以三个项目轮流训练。
(3)运动时间和强度:在训练前每个人都通过训练强度测试,控制每个人在训练过程中应保持的运动强度和运动时间。
(4)运动后放松:运动后运用表象放松技术调节学生恢复身心平衡状态。
2.3.3药物干预
每天服用医生专配药物和茶饮,主要是调节神经药物,宁心、安神茶饮。
2.3.4运动和心理干预
综合运用1、2的方法。
2.3.5运动、心理和药物干预
综合运用1、2、3组的方法。
2.3.6注意事项
(1)家长、学校以及社会要给网络依赖者更多的关注和爱,鼓励被试多与人交往,参加有意义的集体活动、学习活动。
(2)对学习困难的学生加强专业学习的课业辅导,实行专业教师帮扶制。
(3)帮助学生合理的认识自我,合理的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2.4矫治成功评价标准
本研究采取如下指标来评价网络依赖矫治的效果:(1)由《young网络成瘾测试问卷》测试为非网络依赖者;(2)家长评价没有网络依赖现象;(3)同学评价没有网络依赖现象;(4)老师评价没有网络依赖现象;(5)自述指标:烦躁、焦虑、注意力不集中等戒断症状消失,生物钟紊乱、神经衰弱等征象消失,对网络渴求明显减弱或消失。不需要监控和提醒,能主动控制上网时间和频率,即每周上网次数小于3次,每次小于2小时。
以上5项有3项以上(包括3项)肯定回答则认为是摆脱网络依赖成功,有1—2项肯定回答,判断为趋好;没有一项肯定回答(或仅第5项肯定回答),则认为是干预失败。
3.结果
干预效果及效果对比分析
表1为各组网络依赖对象的干预效果(分为成功、趋好和失败),表2为各干预效果的对比分析。其中1组成功45%,趋好40%,失败15%;2组成功35%,趋好45%,失败20%;3组成功10%,趋好20%,失败70%;4组成功80%,趋好10%,失败10%;5组成功85%,趋好10%,失败5%;6组成功1%,趋好15%,失败80%。
表1各组干预效果
1组
2组
3组
4组
5组
6组
成功
9
7
2
16
17
1
趋好
8
9
6
2
3
3
失败
3
4
12
2
0
16
F
显著性
心理干预后效果
6.629
.002
运动干预后效果
6.439
.003
药物干预后效果
2.861
.053
心理、运动干预后效果
9.053
.001
心理、运动、药物干预后效果
78.846
.000
后对照组
1.688
.203
4.结论4.1心理干预是矫治青少年网络依赖的基础方法;
4.2运动干预是防治青少年网络依赖的必要和有效手段;
4.3药物干预是防治青少年网络依赖的辅助方法;
4.4心理、运动干预相结合较单一的干预方式更有效,心理、运动和药物三者相结合效果更为显著。
作者简介:
邱雨生(1963—),男,郑州工业安全职业学院院长、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