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立斌:试论书法教学中运笔示意图的理解与笔法补正论文

高立斌:试论书法教学中运笔示意图的理解与笔法补正论文

【摘 要】书法学习之初,基本笔法的学习离不开运笔示意图的辅助,平面的示意图无法展示笔法的全部,加之初学者的领悟能力弱,对示意图的理解存在误区,教者在教学中须要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示意图,加强对笔法教学的指导补正。

【关键词】书法教学;示意图;理解补正

一、运笔示意图的常见理解误区

书法学习中,笔画的运笔示意图指导着我们行笔的路径(如图1),只要笔尖按照笔画中间的路线示意行笔,就可以写出这两个笔画。可是对于初学者来说,只知道毛笔行经的线路,而不理解行笔过程中的笔法,是很难写出好看的字的,只能算依样画瓢,而且画的还不像。

(图1)

(图2)

(图3)

1.无轻重粗细,笔画线条单一。书法的表现力在于线条,可以说好的线条是书法的生命所在,所以写好每个笔画(线条),是学习书法的基础。由于运笔示意图所示的是笔画中间一条细细的线,所以不少初学者写出的也是这样细细的线,即使粗了一些,也还是粗细一致的线条。这样的线条,运笔过程中没有提按,没有粗细的变化,单薄乏力,或许还不如硬笔书写的线条变化丰富(如图2)。

2.不懂起收笔,笔画形态怪异。运笔是运用毛笔笔毫的一种技巧,起、收笔是最基本的运笔方法,是毛笔字的点画能否呈现出千姿百态的重点。运笔示意图中的这一条细线,往往会禁锢学生的思考,把教师所讲述的笔画起、收需注意的动作要领抛之脑后,抑或是对起、收动作没有理解领会,书写时就成了简单的“描线”,笔毫无起伏,“平铺直叙”。以长横为例,虽然示意图中有起、收笔的提示,但没有书法基础的人,多把起笔藏锋、顿笔回收的动作机械化,书写时没有提按的动作,起、收动作成了僵硬的行走(如图3),这样写出的笔画,往往形态生硬、怪异。

3.关注运笔线,忽视笔画轮廓。运笔示意图中的指示线条,指向于笔尖行经的路线,却无法表达完整的笔画轮廓。初学者如果过于关注指示线条,则会缺少对于如何表现丰满笔画形态的思索,将示意图中笔画的走向示意,仅仅理解为毛笔用笔的路径,写出的线条容易变形,虚实不分(如图4)。

平面的运笔示意图,远远不能阐释运笔过程中丰富细微的笔法技巧,因此,具备一定基础的学书者会无视这种示意图,更多地关注笔画的线条形态和质感。然而在初级的书法教材中,运笔示意图是不可或缺的存在,它至少诠释了用笔的线路,指导初学者按照一定的规则去学习书写。在书法起步的教学中,教师帮助学生解读补充理解运笔的关键要义,避免他们误入歧途,显得至关重要。

再说说起笔的方圆,起笔顺切而下,形态呈方,即为方笔;逆锋含蓄,形态趋圆,则为圆笔,(如图6)。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多关注笔画的外部形态,少看示意图的线条,结合方圆的特点,借助手上的动作去表现。

(图4)

(图5)

(图6)

二、运笔示意图辅助教学的笔法理解与补正

1.起笔入纸的藏露与方圆。

(2)在员工对“社会保障体系”的满意度评价中,本文依据文献,设计出如下二级评价指标:社会保障制度(U221)、社会保障的缴费结构(U222)、及员工福利保障(U223)。

书法学习中的笔画教学,往往把一笔分解成起笔、行笔和收笔三个基本过程。行笔中最忌一拖而过,起笔和收笔最忌交代不清,起笔和收笔是决定点画形态成败的关键。笔尖入纸的瞬间谓之起笔,起笔的基本方法无外乎藏露。书法学习中,学生最难领悟的是藏锋起笔。藏锋也称逆锋起笔,是指落笔时先与笔画的走向相反,然后才与笔画走向一致。如写一横,起笔走向本该由左向右,藏锋起笔要求笔尖要先向左移动一下,然后再顿笔向右行笔,即所谓“欲右先左,欲下先上”。

以藏锋起笔的长横为例,书写的难点在于笔尖入纸瞬间的“逆入”,不少学生会以“画圈”代替(如图5)。因为他看到的是示意图中的“圈”,而不明白其中轻入、下顿、右行的一串动作,不明白其中的轻重缓急。教学中,教师要通过示范,把示意线条转换成笔尖的动作演示,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起笔的要领,带领学生把均匀地“画圈”,引向有节奏、有轻重地书写。

随着我国公共财政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电子政务不断发展,信息技术手段在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和监督检查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目前,财务管理工作正从事务管理向执行分析和决策支持等方向转变。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加强预算执行动态监控工作,能够提前防范资金风险,纠正管理中存在的偏差和问题,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促进各单位提高财务管理水平,为财务管理决策和部门中心工作做好服务和支撑。

运笔示意图中的那条线,是笔尖行经的路线,始终位于笔画的中间,也就是说毛笔的笔尖始终要处于线条的中心,这就是中锋用笔。中锋用笔写出的线条既圆润又厚实,即前人所讲如屋漏痕、锥画沙的效果。

(图7)

2.行笔过程的提按与调锋。

运笔过程中,提按是重要的技法手段,决定着线条的轻重变化。书论家刘熙载说:“凡书要笔笔按,笔笔提。”笔锋在纸上运行时,一直是提与按快速地交替进行着,再加上轻重、徐疾的丰富变化,写出来的线条才具有律动感、生命力。

笔锋调节,这是书法训练的一个基本功。一般来说有两种方法:一是提,笔毫按下去时容易散锋,须及时在提笔的过程中利用笔的弹性纠正笔锋,使笔锋聚于中心。二是转,书写的过程中轻轻转动笔杆,使笔尖指向由侧回中,这种调锋技巧要在实践中不断练习、体会,把握笔锋的提按使转,做到熟能生巧。

收笔的基本方法是“回锋收笔”,即笔锋运转到点画末端,向行笔走向的反向往回带笔。“回锋收笔”在书法作品创作中非常重要,如古人所说:“无往不收,无垂不缩。”回锋收笔时,不只要通过抑扬来完成回锋,也要求行笔至笔末端时,手腕借下行力量反向回力来完成回锋。对于初学者,这种收笔的难点在于收笔时笔锋离纸的动作,不少人曲解了示意图,均匀地反向画了一道线,再停笔上提,拖泥带水而且僵硬,没有理解提笔回力的技巧。教师要提醒学生示意图中收笔的那段示意线条,是笔尖离开纸面的瞬间路径,强调的是提笔的方向,书写时要利用笔毫的弹性提起来,打个比方,就是让笔毫沿着示意线的指向“弹”起来,需做到果断干净。可以把示意图中收笔段的示意线改为虚线,或是标注“弹”“提”“跳”等字,帮助学生理解(如图8)。

(图8)

(图9)

对于初学者来说,毛笔入纸的瞬间是最难的。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训练“点笔入纸”的技巧,大部分笔画,起笔都与点画相仿。唐孙过庭《书谱》云,“一点成一字之规……”。书法家在提笔入纸一瞬间的动作是极备法度的,这一刹那包含了很多笔法和笔势,直、平、藏、裹等笔法都会在这一刻体现出来。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一个方向点笔入纸,再改变笔锋方向行笔,重点观察“点”入纸后形成的起笔形态,感受这种轻轻一点创造的神奇,进而让学生练习从不同的方向起笔入纸,熟练笔法(如图7)。如果有了这样的基础,教师再对照运笔示意图,告诉学生示意线条的开端就是笔尖入纸的瞬间,就是笔画的起笔,学生练习起来自然会轻松许多。

长横的示意图中只有单薄的一根示意线,无法展示提按之法,如果只专注于示意图,则会忽略运笔中的提按,写出的笔画就会缺少粗细的变化。有的人写字一味地按,有的人只善提,善按者线条厚拙少灵动,善提者线条轻灵却过浮滑。

3.收笔离纸的干净利落。

提按不是做操时手臂的大起大落,靠的是用指腕来控制笔毫的起伏,这种细微的变化难度较大,教师要指导学生去多次尝试,感知笔毫的弹性,控制掌握线条的毫厘之间的差异。掌握了这样的技能,再结合运笔示意图去练习,提醒学生何时该按,何时该提,才能写出用笔的变化,修正对示意图的误解(如图8)。

双阈值法容易受到回波信号波形影响,回波信号波形变化会造成第一阈值在回波信号上所确定的D1点不一致,导致特征点D2变化,TFEA也会发生变化。

(5)质量检查过程品尝汤时,如果感觉口味正好,说明此汤菜口味重,如果口味稍轻,说明正好,如果无味要多品几次,并且仔细分析。

“提笔出锋”也是收笔的基本方法,以悬针竖为例,笔锋逆入后,即中锋直下,至尾部出锋处,渐提笔空收,形成尖锐之锋。学生书写中常见问题如收笔时没有提笔出锋,秃尾无锋;尾部提笔较迟,导致出锋过程较短,过渡不流畅;出锋太急,或细或长或飘,不饱满。教师也要重点讲解行笔到收笔的过渡阶段的运笔技巧,可以把收笔段的示意线条变为虚线,帮助学生理解领悟(如图9)。

在运用运笔示意图辅助学习的过程中,初学者不能局限于示意图的有限“意图”,要充分理解背后的笔法指向,努力掌握运笔技法,写出美的线条,为学习书法奠定坚实的基础。

干记者后,迟恒眼花缭乱,别的不说,光《海宁日报》报社里的光景,就使他惊讶受累,半年发了一次工资。记者不是“农民工”,欠着就欠着,不吵不闹。《海宁日报》几个部,全跟他老婆学校小卖部一样,都是经济承包。看不到钱,迟恒暂且可以咬牙“奉献”,老婆牢骚满腹,说从泥坑进了屎坑。

【参考文献】

[1]龙开胜.浅谈书法用笔中的“行笔”技巧[J].老年教育:书画艺术,2019(6):38-39.

[2]莫麓云.浅析书法运笔的技巧[J].十堰大学学报,1991(2):38-39,51-55.

[3]黄家城.书法教学中的笔法教学研究[J].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2(1):116-117.

【中图分类号】G623.75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9)85-0047-03

【作者简介】高立斌,江苏省仪征市谢集中心小学校(江苏仪征,211413)教科室副主任,一级教师,扬州市中青年教学骨干。

标签:;  ;  ;  ;  ;  ;  

高立斌:试论书法教学中运笔示意图的理解与笔法补正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