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型模数转换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MIMO-OFDM,混合精度量化,频谱效率,能量效率
型模数转换器论文文献综述
刘凯,陈贵潮,陶成,周涛[1](2019)在《基于混合精度模数转换器的大规模MIMO-OFDM系统性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该文对在接收端使用混合精度的模数转换器且采用迫零接收算法的大规模MIMO-OFDM系统的上行链路的频谱效率和能量效率进行了研究。采用加性量化噪声模型来对系统的性能进行分析,推导出整个系统的频谱效率和能量效率的近似闭式表达式,并通过仿真证明了表达式的正确性。研究结果表明,系统的频谱效率和每个用户的发送功率,接收端天线数目和接收端量化精度有关。数值和仿真结果还表明可以通过增加基站端的天线数量来补偿由低精度模数转换器带来的性能损失。(本文来源于《电子与信息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李军求,刘天照[2](2019)在《高速模数转换器动态老炼技术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动态老炼对保障高速模数转换器(ADC)在应用中能够长久稳定地工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针对国内目前对高速ADC的动态老炼时钟频率普遍偏低的现象,分析了高速ADC动态老炼中的关键因素,并结合一款16位100 Msps ADC,提出了一种低成本、具有实际工程应用价值的动态老炼试验方案,为实现高速ADC的全速动态老炼提供了参考。(本文来源于《电子产品可靠性与环境试验》期刊2019年05期)
蔡化,王勇[3](2019)在《一种1.8 V低功耗14位20 Msps模数转换器的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一种基于0.18μm CMOS工艺,采样率20 Msps,14位的模数转换器(ADC)的设计。由于采用了一种改进的无采样保持结构(SHA-less)和运放共享技术,该ADC的功耗大大降低,在1.8 V电源下功耗为106 mW。同时,该ADC还通过一种快速后台校准的方式,获得了较高的线性度,最终使得此ADC在柰奎斯特采样率内实现11.2位有效位。(本文来源于《集成电路应用》期刊2019年11期)
张翼,沈宇,李晓鹏,杨磊,刘中华[4](2019)在《基于0.13μm SiGe BiCMOS工艺的10 GS/s、3 bit模数转换器》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0.13μm SiGe BiCMOS工艺,文中设计了超高速全并行模数转换器,其时钟采样率为10 GS/s、精度为3 bit。该模数转换器采用全差分的电路结构,其中跟踪保持放大器采用电容增强技术获得大带宽。设计中采用差分编码技术降低编码电路的误码率,提高工作速度。电路仿真结果表明,当时钟采样率为10 GS/s时,ADC电路的微分非线性和积分非线性均小于0.2 LSB。该ADC电路在输入信号频率低于10 MHz时的有效位数大于2.8位,在输入信号频率为1 GHz时的有效位数大于2.5位。在-5 V和-3.3 V供电电压下,电路的总功耗为1.6 W,芯片面积为1.0 mm×1.2 mm。(本文来源于《南京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魏一方,田鑫,沈福良,周柯港[5](2019)在《4 Bit 100MS/s的两步式模数转换器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科技发展迅速的社会,电子产品越来越多,数字信号的优势在计算机、无线通讯、医疗等领域体现得越来越明显。而模拟信号到数字信号的转变成了各个领域研究的焦点,随之产生了各种形式的数模转换器(Analog-to-Digital Converter)。论文设计了一个4bit 100MS/s的两步式模数转换器(Two-Step ADC),运用底极板采样、格雷码转换、D-触发器延时等技术设计减法电路、逻辑组选择等电路。元件采用65nm CMOS工艺,当输入信号频率为100MHz时,输出信号噪声失真比(SNDR)为24.55dB。(本文来源于《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期刊2019年09期)
车来晟,唐鹤,高昂,牛胜普[6](2019)在《一款10位逐次逼近型模数转换器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0.18μm CMOS工艺设计一款10位逐次逼近型模数转换器(SAR ADC),采用了阻容混合型的数模转换器(DAC)以实现面积与性能上的折衷,高位采用温度码设计以提高DAC的线性度。采用了失调电压较小的静态比较器结构,通过在DAC和比较器之间加入了高增益的前置放大器来消除比较器失调电压对ADC性能所带来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在电源电压为2.8 V、采样速率为116 k S/s、输入信号频率约为57 k Hz、满摆幅为0.8 V的情况下,ADC有效位数(ENOB)达9.99位,信噪失真比(SNDR)为61.9 d B,无杂散动态范围(SFDR)为75.57 d B,总功耗约为1 m W,面积为0.069 mm~2。(本文来源于《电子与封装》期刊2019年07期)
朱德政,李健,杨阳,刘鲸,孟清[7](2019)在《无源功分网络与模数转换器对雷达接收系统噪声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对无源功分网络及模数转换器(ADC)在雷达接收系统中的噪声影响做出详细的理论分析和公式推导,提出ADC在链路指标计算时的简化模型,并以直采链路为例,针对不同的工作状态和可能发生的故障情况,对含有无源功分网络及ADC的接收系统链路进行增益与噪声理论推导和测试验证,明确无源功分网络及ADC对系统噪声的影响与贡献,使得在接收系统出现故障时,能够进行快速、准确的故障定位。(本文来源于《现代雷达》期刊2019年07期)
陈旭斌,沈玉鹏,周旻,郁发新[8](2019)在《一种带宽可调的连续时间Δ-Σ模数转换器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了一种带宽为1~32 MHz、以1 MHz为步进的可调的连续时间Δ-Σ模数转换器(ADC),并且在标准65 nm CMOS工艺下进行了流片验证。设计采用传统叁阶级联反馈型(CRFB)结构,并基于图形处理器单元(GPU)加速的连续时间Δ-ΣADC调制器系数设计方法针对系统系数进行了优化。设计在3组可调电阻、电容阵列的基础上针对反馈电流数模转换器(DAC)以及运算放大器进行了功耗可调设计,从而实现了功耗、输入带宽的高度可调特性。仿真结果表明,Δ-ΣADC在30 MHz带宽模式下能够实现81.36 dBc的无杂散动态范围(SFDR),在1~32 MHz的不同带宽模式下能够实现80~85.9 dB的信噪失真比(SNDR)。整个接收系统的测试结果表明,在保证系统整体性能的情况下,在1,5,10,20和32 MHz带宽模式下其功耗分别为33.7,45,48.9,77.1和101 mW。Δ-ΣADC的芯片面积为0.55 mm~2。(本文来源于《半导体技术》期刊2019年07期)
张鹤玖,余宁梅,吕楠,刘尕[9](2019)在《一种用于时延积分CMOS图像传感器的10 bit全差分双斜坡模数转换器》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满足时间延时积分(TDI)CMOS图像传感器转换全差分信号的需要,同时符合列并行电路列宽的限制,该文提出并实现了一种10 bit全差分双斜坡模数转换器(ADC)。在列并行单斜坡ADC的基础上,采用2个电容的上极板对差分输入进行采样,电容下极板接2个斜坡输出完成量化。基于电流舵结构的斜坡发生器同时产生上升和下降斜坡,2个斜坡的台阶电压大小相等。该电路使用SMIC 0.18μm CMOS工艺设计实现,ADC以19.49 k S/s的采样频率对1.32 kHz的输入进行采样,仿真得到无杂散动态范围和有效位数分别为87.92 dB和9.84 bit。测试显示该ADC的微分非线性误差和积分非线性误差分别为–0.7/+0.6 LSB和–2.6/+2.1 LSB。(本文来源于《电子与信息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孙伟[10](2019)在《一种12位1.6GSPS折迭插值模数转换器的研究与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信息时代的不断发展,数字信号处理越来越成为热门的研究领域,而模数转换器(Analog-to-Digital Converts,ADC)作为模拟世界与数字信号之间的重要纽带,其发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并已经在无线通信、雷达、医疗仪器、液晶显示等领域有着大量的应用。在数字通信高速发展的状况下,设计高速、高精度的模数转换器成为信息产业发展的关键。折迭插值式ADC由于其结构简单,且具有高速、高精度等优点,近年来得到了广泛关注与研究,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本文设计了一种12位1.6GSPS的折迭插值ADC,并对其进行了研究与分析。本文首先阐述了课题的研究背景、内容及意义,对国内外ADC的发展状况进行了介绍。其次概述了模数转换器的原理以及分类,对其各种结构进行了比较。然后介绍了折迭插值ADC的工作原理,并对各个模块的基本结构及非理想因素进行了分析。基于0.13μm的BiCMOS工艺,设计了一种无数字校准电路的折迭插值高速ADC,该电路采用新型4级级联折迭插值结构,消除了粗通道的影响。主要结构包括采样保持电路、参考电压电路、折迭电路、插值电路、比较器电路以及编码电路等模块。在采样保持电路中,设计了一种射极跟随SEF开关,可以实现高速、高精度的信号采样,且具有很高的线性度。在采样开关前后端均增加了缓冲器,隔离了信号输入与输出,同时为后级电路提供了大的驱动电流。在折迭电路设计中,使用了平均技术,增加了冗余放大器,提高了折迭曲线的线性度。在插值电路设计中,使用环形电阻网络作为插值电阻,抑制了边界效应,减小了过零点的偏移。采用0.13μm BiCMOS工艺,在Cadence Spectre环境下,对电路进行仿真与分析。在采样频率为1.6GSPS下,输入频率为793.87MHz,幅度为0.5V_(pp)的信号,仿真得到无杂散动态范围(Spur-Free Dynamic Range,SFDR)为71.3dB,信号噪声失真比(Sigal to Noise and Distortion Ratio,SNDR)为62.5dB,有效位数(Effective Number of Bit,ENOB)为10.16bit。仿真结果表明,本文设计的高速、高精度ADC达到了预期设计的目标要求。(本文来源于《重庆邮电大学》期刊2019-06-05)
型模数转换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动态老炼对保障高速模数转换器(ADC)在应用中能够长久稳定地工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针对国内目前对高速ADC的动态老炼时钟频率普遍偏低的现象,分析了高速ADC动态老炼中的关键因素,并结合一款16位100 Msps ADC,提出了一种低成本、具有实际工程应用价值的动态老炼试验方案,为实现高速ADC的全速动态老炼提供了参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型模数转换器论文参考文献
[1].刘凯,陈贵潮,陶成,周涛.基于混合精度模数转换器的大规模MIMO-OFDM系统性能分析[J].电子与信息学报.2019
[2].李军求,刘天照.高速模数转换器动态老炼技术探讨[J].电子产品可靠性与环境试验.2019
[3].蔡化,王勇.一种1.8V低功耗14位20Msps模数转换器的设计[J].集成电路应用.2019
[4].张翼,沈宇,李晓鹏,杨磊,刘中华.基于0.13μmSiGeBiCMOS工艺的10GS/s、3bit模数转换器[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5].魏一方,田鑫,沈福良,周柯港.4Bit100MS/s的两步式模数转换器设计[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9
[6].车来晟,唐鹤,高昂,牛胜普.一款10位逐次逼近型模数转换器设计[J].电子与封装.2019
[7].朱德政,李健,杨阳,刘鲸,孟清.无源功分网络与模数转换器对雷达接收系统噪声的影响[J].现代雷达.2019
[8].陈旭斌,沈玉鹏,周旻,郁发新.一种带宽可调的连续时间Δ-Σ模数转换器设计[J].半导体技术.2019
[9].张鹤玖,余宁梅,吕楠,刘尕.一种用于时延积分CMOS图像传感器的10bit全差分双斜坡模数转换器[J].电子与信息学报.2019
[10].孙伟.一种12位1.6GSPS折迭插值模数转换器的研究与设计[D].重庆邮电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