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区多种蒸散发产品验证分析及其变化机制研究

中国地区多种蒸散发产品验证分析及其变化机制研究

论文摘要

实际蒸散发(ET)在水循环、碳循环和能量循环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变量,但是难以大范围的获取限制了其相关研究。基于遥感、再分析和陆面模式得到的蒸散发产品解决了数据缺乏的问题,这些产品已经在全球和部分局部区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其在中国地区的评估及其变化机制研究工作还很缺乏。因此,本文的主要目标为在全球气候变化情境下,多种ET产品的中国地区时空变化及其机制研究,主要思路为对目前主流的ET产品在中国区域的优劣性进行评估;分析验证过的ET产品在中国区域和分区上的时空分布以及年际趋势变化;基于各自ET模型的驱动数据研究ET产品的动力变化机制。本文中选取的ET产品有GLEAM3.0a、EartH2Observe-En、GLDAS2.0-Noah和MERRA-Land。主要的结论有:(1)在评估ET产品时,挑选了中国区域内高质量的12个通量站点观测数据,利用多种评价指标,评估其在不同时间尺度、不同土地覆盖类型、不同海拔高度和不同干湿上的表现,得到了没有任何一种ET产品在所有分类情况下都表现最好,每种ET产品的优劣性会随着时间尺度、植被覆盖度、海拔高度和干湿状况的不同而变化;(2)在研究ET产品的时空变化时,四套ET产品的多年平均(1980-2010)的空间分布具有相似性,从湿润到干旱地区变化时,ET产品的值会逐级递减,在干旱区BB、半干旱区SA、寒带半湿润区DW和青藏高原地区QTP上,四套产品分布大体一致,都在0-400 mm/yr内,但是在温带湿润区CF和温带半湿润区CW的ET值,GLEAM3.0a和MERRA-Land要比其他两套产品的值要略高一点,部分地区位于800-1000 mm/yr内,最大值达到了1200 mm/yr;在时间变化上,四套产品在温带湿润区CF的大部分区域、温带半湿润区CW的东部区域、青藏高原地区QTP的中部地区和部分干旱地区BB都显示显著增加。(3)本文中以这些产品的驱动数据为例,通过确认ET产品跟各自的驱动要素(包括降水、净辐射、气温、饱和水汽压差和风速等)的数学关系,建立模型研究了各自ET产品的变化机制。通过比对四套ET产品驱动要素对其ET变化的贡献结果,我们整理发现在全球气候变暖下的中国地区蒸散发年际变化是由降水Pre、净辐射Rn和饱和净水气压VPD控制的;除气温Tem外,尽管每个驱动要素对ET变化的敏感程度不同,但是其他驱动要素的趋势增加会导致ET增加,反之亦然;而至于在中国地区具有显著上升趋势的气温Tem会造成中国南部地区的ET趋势增加,在北部地区的ET趋势变化是减少的。在干旱区BB、半干旱区SA和青藏高原区QTP中,主导驱动因素为降水Pre;在湿润区CF和半湿润区CW和DW中,绝大部分地区的主导驱动因素为饱和水汽压差VPD,少量地区为净辐射Rn。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二章 研究区域概况、数据与方法
  •   2.1 研究区概况
  •   2.2 研究数据
  •   2.3 研究方法
  • 第三章 利用通量塔验证多源蒸散发产品
  •   3.1 总体上评估蒸散发产品
  •   3.2 在不同土地利用状况下的蒸散发产品的表现
  •   3.3 在不同海拔高度下的蒸散发产品的表现
  •   3.4 在不同干湿状况下的蒸散发产品的表现
  •   3.5 蒸散发产品综合对比
  •   3.6 验证蒸散发产品的不确定性
  •   3.7 结论
  • 第四章 多源蒸散发产品的时空变化分布
  •   4.1 蒸散发产品在中国格点尺度上的空间分布和趋势变化
  •   4.2 蒸散发产品在中国和各个分区上的平均分布和趋势变化
  •   4.3 结论
  • 第五章 多源蒸散发产品的变化机制研究
  •   5.1 敏感性实验的准确度验证
  •   5.2 常规气象要素在中国格点尺度上的贡献
  •   5.3 常规气象要素在中国和各个分区上平均贡献
  •   5.4 常规气象要素在中国格点尺度上的变化趋势
  •   5.5 常规气象要素在中国和各个分区上的平均变化趋势
  •   5.6 讨论与不确定性
  •   5.7 结论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主要结论
  •   6.2 本文研究特色及创新点
  •   6.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文章来源

    类型: 硕士论文

    作者: 李世杰

    导师: 王国杰,孙善磊

    关键词: 多种产品,通量塔,时空变化,变化机制

    来源: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年度: 2019

    分类: 基础科学

    专业: 气象学

    单位: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分类号: P426.2

    DOI: 10.27248/d.cnki.gnjqc.2019.000049

    总页数: 89

    文件大小: 4680K

    下载量: 101

    相关论文文献

    • [1].蛋白质组学在生鲜肉肉色变化机制研究中的应用[J]. 农业工程学报 2020(16)
    • [2].阳虚质肠道菌群与宿主代谢共变化机制研究[J]. 中华中医药学刊 2015(07)
    • [3].经济增长、不平等与贫困的变化机制分析[J]. 社会科学辑刊 2008(01)
    • [4].近代日本中国认识的原型及其变化机制[J]. 历史研究 2010(06)
    • [5].论拉波夫的语言变化机制——以安徽无为县傅村父亲称谓变化为例[J]. 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01)
    • [6].由原型理论看英语词义变化机制[J].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0(04)
    • [7].OSAHS患者心钠素、一氧化氮变化机制及其与心血管系统疾患的相关研究进展[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5(50)
    • [8].农户生产决策视角下我国粮食生产格局变化机制[J]. 经济地理 2016(07)
    • [9].红色肉贮藏期间肌红蛋白与肉色变化研究进展[J]. 南方水产科学 2020(03)
    • [10].基于解释学的消费者内疚变化机制研究[J]. 管理评论 2016(05)
    • [11].新兴大国气候政治的变化机制——以中国和印度为比较案例[J]. 南亚研究 2014(01)
    • [12].地理媒介驱动下环境行为变化机制[J]. 建筑与文化 2020(08)
    • [13].玉米淀粉凝胶冻融特性影响因素及其变化机制研究进展[J]. 食品科技 2013(10)
    • [14].近期长江大通至南京河段潮动力变化趋势与机制[J]. 海洋通报 2019(05)
    • [15].鱼类贮运过程中蛋白质相关品质变化机制的研究进展[J]. 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 2019(05)
    • [16].高温热处理叶腊石呈色变化机制初探[J].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2013(03)
    • [17].国际气候变化机制的演变及其前景[J]. 国际问题研究 2008(04)
    • [18].我国生产率变化机制分析——关于中介效应模型的文献综述[J]. 现代管理科学 2019(04)
    • [19].一种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簇头变化机制[J]. 山西电子技术 2008(02)
    • [20].政府信任的概念、影响因素、变化机制与作用[J]. 广东社会科学 2017(06)
    • [21].基于上游延伸的中国制造业GVCs地域特征及变化机制[J]. 世界经济 2016(08)
    • [22].孕晚期健康胎儿及新生儿主肺动脉血流量正常范围及其变化机制[J]. 武警医学 2015(09)
    • [23].对外贸易差异影响地区经济差距的作用机制[J]. 中国商贸 2012(11)
    • [24].赤道太平洋海域上层海洋热含量及其变化机制的诊断分析[J]. 热带海洋学报 2019(01)
    • [25].频次效应下二语学习者口语产出的变化机制[J].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2019(03)
    • [26].雅砻河流域补给源及径流变化机制分析[J]. 东北水利水电 2011(12)
    • [27].台湾暖流变化特征及机制研究进展[J]. 海洋科学 2020(05)
    • [28].阿勒泰地区表土磁学特性及变化机制研究[J]. 第四纪研究 2013(05)
    • [29].“富营养化池塘底泥氮、磷变化机制及其调控的研究”项目获国际先进水平[J]. 天津农学院学报 2010(04)
    • [30].渤海BH08孔磁学参数变化机制与环境指示[J]. 地球物理学报 2018(11)

    标签:;  ;  ;  ;  

    中国地区多种蒸散发产品验证分析及其变化机制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