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于二级互补算法的硬币鉴别系统(论文文献综述)
章鹏[1](2020)在《互动情景中主动欺骗的神经机制 ——来自元分析和fNIRS的证据》文中研究表明欺骗作为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是心理学、认知神经科学研究的热点。心理学研究者认为欺骗是一种有意误导他人的行为,是一种复杂的社会认知活动,包含了与欺骗准备、欺骗执行、结果反馈三个过程。然而,现有研究主要采用被动欺骗范式(被试按指示做出欺骗反应)探讨欺骗执行阶段抑制真话的认知神经机制,该范式缺乏主动性和互动性,生态效度不高。本学位论文为探究互动情景中主动欺骗过程的神经机制,以博弈论为基础创造了一个人际互动的情境,在该情景下被试可以主动选择说真话欺骗或者说假话欺骗对方。这种方式能诱发出更符合现实生活情境中主动欺骗。论文共包括两项元分析研究和一项fNIRS研究(包含四个fNIRS实验)。研究一,目的是揭示欺骗行为的一致性激活脑区,为后续的fNIRS研究提供可靠的兴趣区(Regions of Interest,ROI)。采用基于激活似然估计(activation likelihood estimation,ALE)的脑成像元分析方法对71篇欺骗脑成像实验研究(总被试1425,激活峰值共906个)进行分析。结果发现,欺骗显着激活了双侧额上回,额中回,颞顶联合区(包括颞中回、缘上回)以及扣带回、脑岛、尾状核。其中,大脑前额叶皮层和颞顶联合区的激活最多。这说明,前额叶皮层和颞顶联合区域可能是欺骗的核心脑区。研究二,在研究一的基础上,对已有的主动欺骗与被动欺骗的脑成像研究的元分析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目的是探讨主动欺骗的神经机制。结果发现,与被动欺骗相比,主动欺骗主要激活颞顶联合区、额中回等与心理理论有关的脑区。这说明,主动欺骗他人时需要考虑对方的意图,进一步揭示了心理理论在主动欺骗时起着重要作用。研究三,以元分析研究的结果为依据选择大脑前额叶皮层和颞顶联合区作为fNIRS研究中测量的兴趣区(ROI),通过四个实验系统探讨互动情景中主动欺骗过程的神经机制。实验1将fNIRS和延迟反应范式相结合,目的是探讨fNIRS技术分离欺骗反应准备和反应执行的可行性,为后续研究奠定基础。实验中要求被试在看到刺激后,做出诚实或者欺骗的反应准备,到反应执行阶段再进行按键反应。结果发现,在反应准备阶段,诚实反应(按要求作正确反应)激活了背外侧前额叶皮层,欺骗反应(按要求作错误反应)表现出负激活;在反应执行阶段,发现二者的激活模式差异不显着。这表明,欺骗效应主要表现在意图形成而非反应实施阶段,且fNIRS可以有效分离欺骗反应准备和反应执行两个阶段。实验2考虑到互动情景中有时故意说真话也是一种欺骗,为模拟现实生活中的这种欺骗行为,采用计算机模拟的假被试作为游戏对家,考察虚拟人际互动情景中说真话欺骗和按要求作正确反应在神经机制上的异同。结果发现,在反应准备、反应执行以及结果反馈阶段,说真话欺骗与按要求作正确反应的大脑激活模式不同。具体表现为,在反应准备阶段,带有欺骗意图的真话(说真话欺骗)在颞顶联合区表现出负激活,而按要求作正确反应则表现出正激活;在反应执行阶段,说真话欺骗在背外侧前额叶和额极表现出负激活,而按要求作正确反应则表现出正激活;在结果反馈阶段,说真话欺骗在前运动区、背外侧前额叶皮层以及额极的表现出负激活,而按要求作正确反应表现出正激活。这说明,说真话欺骗时可能需要心理理论和认知控制资源的参与。实验3考虑到欺骗是一种故意的出错行为,但欺骗意图使欺骗区别于错误反应。采用计算机模拟的假被试作为游戏对家,考察人机博弈中说假话欺骗按要求作错误反应在神经机制上的异同。结果发现,在反应执行和结果反馈阶段,说假话欺骗在背外侧前额叶、额极以及颞顶联合区表现出负激活,而按要求作错误反应表现出正激活。这说明,在反应执行和结果反馈阶段,说假话欺骗需要更多的认知资源。实验4为了进一步揭示真实人际互动情景中主动欺骗过程的神经机制,以面对面人际博弈游戏范式作为实验任务,设置主动欺骗和被动欺骗两种实验条件。结果发现,在反应执行阶段,无论是主动欺骗和被动欺骗,相比说真话欺骗,说假话欺骗时大脑前额叶皮层和颞顶联合区的激活程度更大。这说明,真实面对面人际互动中说假话欺骗时个体可能需要抑制真话和更多心理理论推测对方的想法;在结果反馈阶段,欺骗反应失败较之成功反应导致了额极和颞顶联合区处于负激活。这说明,欺骗失败时可能会投入更多的心理理论资源来推测对方的信念,以改进欺骗策略。综上所述,本文采用高生态效度的fNIRS脑成像技术,系统考察了互动情景中主动欺骗的神经机制。通过揭示额极和颞顶联合区作为心理理论的核心脑区在欺骗中的作用,证明了欺骗除需要抑制真相外,可能还需要推测他人心理状态,并进行反应调整和策略选择,证明了说真话欺骗和说假话欺骗与诚实和出错之间的内在区别可能在于欺骗的意图。这些结果加深了人们理解欺骗过程及背后神经机制,对于构建和完善欺骗的相关理论有着重要意义,并为测谎应用提供契机。
张书源[2](2019)在《“流水辨银”硬币检测装置设计》文中研究指明针对国内硬币检测识别的装置和设备存在的结构复杂、成本较高、生活使用普及程度低的问题,采用红外光电传感器电路做检测部分、印制电路板(PCB)搭建机械结构的方法对硬币检测装置进行了硬件设计,结合单片机构成的控制器将检测数据进行处理,并在OLED上显示壹圆、伍角、大壹角、小壹角四种硬币的数量及总金额,串口语音模块进行数量及总金额等的信息播报。该装置操作简单,准确性强,有"流水辨银"的功能,极大降低了硬币检测设备的制造成本,尤其在儿童益智类电子智能储蓄罐、电子存钱罐、硬币收集等的消费类电子产品中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刘艺柱[3](2013)在《高准确率硬币识别装置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指明随着人类社会的快节奏发展,硬币流通自动化设备能够无人值守、全天侯服务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目前在很多公共场合都得到了广泛使用。硬币流通自动化设备使用过程中使用假币冒充真币的现象屡见不鲜,因此硬币识别检测装置也就应运而生了。当前正在使用的硬币识别检测装置在检测原理、电路设计、软件算法和机械结构等方面存在着技术缺陷、成本高且识别准确率不高的现象。本文详细阐述了一种准确率高、成本低的硬币识别检测装置的设计及其实现方案。通过分析电涡流传感器的基本原理,提出了利用双路电涡流传感器对硬币的材质、厚度等参数进行检测的思路,硬币识别检测率改善效果明显。同时,为克服投币初始速度不同、硬币在币道内跳动等现象对测量的影响,采用滑动平均滤波算法处理采集到的数据。提高判别硬币真伪的准确性。硬币识别装置具有学习功能,不但可以对央行发行的硬币进行学习识别还可以对专用硬币或者代用币进行学习识别。该装置把硬币或者代用币的特征参数值保存在EEPROM存储器里,以此作为鉴别硬币真伪的根据。另外该装置还具有在线升级功能,当央行发行新版本硬币或者管理者增加新版本的代用币时,只需再次启动学习功能,就能把新币种的特征的特征参数值存入EEPR0M存储器,从而增加对新币种的识别功能。该装置还具有报警功能,能对假币进行声音报警。硬币识别装置的核心技术问题在本项目的研究成果中已经成功解决。本项目研究内容中主要创新点:1)涡流传感器采用双频工作方式,提高硬币鉴别装置正确辨识率;2)采用速度加权算法,消除投币速度对平均频率值的影响;3)可在线系统升级,增加对新币种的鉴别功能;对硬币识别装置反复测试,证明投币器系统性能良好、稳定可靠,对真币与假币的辨识率分别为98.5%和98%。通过对硬币识别装置的设计和调试,可以总结出:硬币特征如硬币的材质、图案、质量和精确的外形尺寸等都是可以通过涡流传感器进行提取。对硬币特征进行全面考察,硬币识别准确率就能够大幅提高。
朱黎生[4](2013)在《指向理解的小学“数与运算”内容的教材编写策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在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双基目标上又增添了“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成为四基目标,体现了对过程性目标的重视。同时,从活动经验到知识技能再到基本思想的过程特也体现了弗莱登塔尔所说的“数学化”的过程。课标同时在核心词中增添了“创新意识”,创新建立在深刻理解、发散思维的基础上。因此,与传统数学教材指向“算法熟练”的理念不同,新课程理念下的小数教材编写应将“理解”置于目标的核心。作者在参与教材修订及教参编写过程中,产生了诸多困惑,从宏观方面讲,如教材编写秉承的数学观是什么?教材编写如何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从微观方面讲,如教材从哪些方面培养学生的数感?“探索规律”如何与“数的认识”和“数的运算”相结合?估约、估算、估测内容的本质是什么?在教材中如何进行整体性安排?为了解决在这些在小数教材修订中的产生困惑,就需要清晰的认识以下内容:何为理解?如何才能促进学生对数学的理解?为了促进学生的深刻理解,教材编写可以采取那些策略?论文的研究载体选择了“数与运算”。一方面是因为这一块内容联系广泛,数与运算是对“量”内容的抽象,同时又是代数内容的基础。另一方面,数与运算内容在小学阶段占有很大比重,同传统的相应内容相比,增加了估约、估算,强调了计算的算理,所以很有研究的价值。自然数作为数内容的基础进入研究视野,分数则以其内涵的丰富也成为研究的对象。本研究以数与运算内容为载体,以促进学生的深刻理解为目标,探求教材编写的策略,并通过教材编写和教学实验验证策略的可行性,从而解决作者在参与教材修订过程中产生的种种困惑。所以,论文主要研究以下几个问题:(1)教材编写的目标设定为促进学生对数学的理解,那么“理解”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也即需要构建出理解的操作性定义。(2)在一个知识模块中,总是存在着若干核心概念和贯穿始终的基本数学思想。这些核心概念具有生发性和繁殖力,是其它知识的认知根源。那么“数与运算”内容的核心概念如何确定?(3)根据构建出的“理解”的操作性定义,结合数与运算内容的特点,如何确立教材编写的策略?(4)确立的教材编写的策略是否可行?怎样去验证?研究主要采用文献法、对比分析法、访谈法和课堂观察的方法。通过国内外文献的梳理,在对相关理论细致研究的基础上廓清“理解”的操作性定义,给出表现性词语,从而给出清晰的教材编写的目标指向。同样的方法适用于数与运算内容中核心概念的确立。对比分析法主要用于教材的国际比较,选择美国CM教材与新加坡Maths教材作为国内教材的参照对象。访谈法与课堂观察主要应用于教学实验,通过教学实验对策略的可行性进行验证,并对所编教材的适切性进行验证。研究发现了以下结论:(1)指向理解的教材编写秉承数学的文化观,将数学看作是人类文化的一部分,是可变的、易错的、可以被多元理解的。数学文化观表现在数学教材中,是要使学生体验数学精神,渗透数学思想,获得数学审美体验,欣赏数学的应用力量。(2)“理解”的操作性定义建立在数学课标的“行为动词”之上,同时结合布鲁姆、安德森的理解层次,以及韬尔的二维度理解框架和皮瑞-基伦的超回归理解模型进行构建。构建的“理解”的操作性定义可以划分为自身理解、关联理解和综合理解三个层次。每一理解层次含有确定的、外显的行为动词。如自身理解包括:描述、解释、多元表征、举实例、确定类目等。(3)通过理论的研究及教材的国际比较确定了“数与运算”内容的核心概念。核心概念是生发性强的锚点知识或基本思想。“数感”与“函数思想”可以作为数与运算内容的核心和主线。研究同样给出数感和函数思想的确定性概念。如在数的认识中,数感表现为数的意义、多元表征、绝对大小、相对大小、估约等。在数的运算中,数感表现为运算的意义、运算间关系、运算对数的影响、基准点的选择、估算等。函数思想的表现主要是模式探求。(4)指向理解的教材编写策略的构建与“理解”的操作性定义相呼应,暗含了三个视角,一是数学知识整体的结构性,二是学习者对知识理解的多元性,三是学习过程的建构性。观念抛锚是要挖掘数学的本质,数学联结则追求知识的“繁殖力”。二者是数学的整体结构性在策略上的表现。多元表征是对概念、法则的模型的、数的、图形的、代数的多种表现形式,多元策略是问题解决的多视角与多策略,二者促使学生理解知识的“丰富性”。这是学习者的理解多元性在策略上的表现。情境抛锚是将知识镶嵌在情境中呈现,使学生获得知识的“弹性”,情境镶嵌的知识更易于迁移。从具象到抽象策略则让学生体验知识抽象的“数学化”过程,符合人的认知规律。这两个策略体现了学习过程的建构性。(5)教材编排的实践首先表现为对“数与运算”内容整体框架的设计,整体框架设计使用了观念抛锚和数学联结的策略,这实质上也是布鲁纳“基本结构”和“螺旋上升”教材编写理念本质所在。在具体知识点的教材编写中,运用观念抛锚、知识关联、情境镶嵌等策略。(6)以教材编写的策略指导教学实验,在课堂观察中发现,较好使用策略的教学片断总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表现为学生积极性高、理解深刻,在解决问题时常有创造性的方法出现。而教学中学生思维出现梗堵的时刻常常是因为教学没有很好的使用所构建的策略。本论文共包含八章内容,第一章为导论,介绍了研究问题、问题来源、研究意义及内容结构,突出了研究问题的实践来源。第二章为文献综述,对国内外有关“理解”以及“数与运算”的相关研究进行了述评。第三章为研究设计与方法,探讨了研究的设计和实施过程。第四、五、六、七章为本研究主要内容,呈线性发展态势。第四章在对数学观、数学认知心理以及课标研究的基础上给出理解的操作性定义。第五章在理论分析及国内外教材比较的基础上确定“数与运算”的核心概念。第六章在前面研究的基础上构建出小数教材编写的策略。第七章进行教材编写实践和教学实验,以验证教材编写策略的有效性。第八章进行了反思、回顾和展望。研究力图进行创新:本研究来源于教材修订及教材编写中的困惑,在理论分析及教材国际比较的基础上,廓清“理解”概念,给出编写策略,再应用于教材编写实践与教学实验中,是一个“实践一理论一实践”的过程。可以为新一轮的小数教材修订提供借鉴,同时对教材编写理论的丰富可能有一定的贡献。由于研究者本身学识上的不足,对“理解”及“数感”等概念操作性定义的确定还不够成熟,编写策略还不够完善。同时,由于时间的限制,本文在量化研究上有所欠缺,这成为以后进一步研究的课题。
蒋伟[5](2012)在《全自动硬币包装机硬币检伪技术研究》文中认为人民币硬币在银行、大型超市和公交公司等金融服务业中流通量巨大,因而假币的出现会极大地扰乱金融次序,并导致巨大的损失。在上述部门,硬币需要包装,以便于计数和保存,这就需要在包卷过程中剔除假币。然而人民币硬币的检伪是一大难题,靠单一的鉴伪技术难以获得较为理想的效果。本课题首先基于电涡流技术以及图像识别技术研究硬币的单项检伪方法,以此为基础,进一步研究硬币检伪的综合方法。针对利用电涡流方法实现硬币检伪,完成了检测系统设计和控制系统设计。检测系统包括LRC测量电路、整流检波电路和RC低通滤波电路。控制系统由单片机及其外围电路组成。硬币进入检测区,由于硬币材质等原因引起电路相关参数的变化,从而导致LRC测量电路中电感两端的输出电压的变化。这个电压信号经过转换电路的处理进入单片机,单片机将这个电压信号与参考信号进行比对,从而判断该币真假,如果为假,单片机驱动电磁铁动作,剔除假币,反之则不动作。图像识别方法主要用于硬币特征识别。为此,开发了图像处理软件和硬件。本课题利用CCD拍摄硬币图像,之后利用相关的算法对图像进行处理,完成硬币图像信号的获取、图像去背景化、二值化和数据存储。计算机将识别结果与标准数据进行对比,从而判断出该币真假,若果为假,单片机驱动电磁铁动作,剔除假币,反之则不动作。实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电涡流法硬币检伪系统能有效的检测硬币真伪,而且操作方便,易于实现自动化。由于该方法与硬币材质有关,因而是硬币检伪的根本方法。图像识别法检测硬币可以作为硬币检伪的辅助手段。
谭文,曹以龙,朱晓乾[6](2011)在《高准确率硬币鉴别器设计与实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前在很多公共场合都使用了硬币流通自动化技术,由于硬币使用过程中无人监督,为了防范使用假币冒充真币,在硬币流通自动化设备中安装硬币鉴别器是不可或缺的技术手段。详细阐述一种高准确率的硬币鉴别器设计及实现技术,该硬币鉴别器使用了双频段高频涡流传感器,速度加权算法等技术,能够大幅提高硬币鉴别准确率,在实际应用中能够简单有效地鉴别出假币,同时不影响真币流通。
刘艺柱,周小川[7](2010)在《硬币识别器传感线圈参数设计及改进》文中研究表明硬币识别器是基于电涡流式传感器的原理对硬币进行检测和识别的装置。电涡流传感器是提高硬币识别准确率的关键部件,而线圈作为电涡流传感器的核心零件,直接影响着硬币识别的准确率。对电涡流传感器的线圈从磁芯选择、线圈外径、安装位置等三个方面进行了研究和试验,得到了它们之间的定性关系,从而对传感器的优化设计提供了参考依据。该方案应用在HT998(3)P/T投币电话机中,明显地提高了硬币的识别准确率。
刘艺柱,郭素娜[8](2010)在《基于电涡流传感器的硬币识别系统的设计》文中提出在对常见的假硬币特性参数测量和研究的基础上,针对我国硬币大小、厚薄、质量以及材质均不同的现状,提出采用高频反射式和低频透射式电涡流传感器联合使用设计硬币识别系统的方案.方案中对电涡流传感器的电路、结构进行了分析,对识别系统的硬件方案、软件流程进行了设计.应用该方案通过实验确定了硬币的特征值,证明该方案可以实现硬币真伪的快速无损鉴别,具有很高的识别率.基于这种方案设计的硬币识别器性价比高,可应用于预付费无人值守产品中,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董祥龙[9](2010)在《具有自动分拣、自动辨伪功能硬币分拣包装机的设计与研究》文中指出硬币是一个国家金融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环,在日常的交易应用中几乎无处不在。它规格统一、易于识别、不易磨损,可以进行长时间的流通。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硬币也日益显露出了一些问题。首先是硬币较之于纸币重量过重,数量较大时难以储存和运输;其次是对大量硬币的处理十分繁重,利用人工清点费时费力,其结果是银行增加了清点费用,直接损害了普通大众的利益;三是投机者和违法分子大量使用假币或游戏币代替真币,给公交公司等造成了巨额损失。国外硬币处理机有较早研究,但是设备庞大,价格昂贵。国内虽然研制出小型硬币分拣机,但无鉴伪功能,面对目前伪币泛滥的情况无可奈何。因此,对桌面型硬币鉴伪分拣机的开发和研究具有了重大意义。本文首先对国内外的各种硬币处理设备进行了分析调研,通过比较多种分拣原理,最终建立了总体机械系统方案和电控系统方案。通过电涡流传感器进行真伪鉴别,利用电机的旋转运动提供动力,使用光电开关进行计数并利用电磁铁进行伪币的分离。利用方法融合对两种相似的分拣结构进行优点合并,从而设计出一种新型的分拣机构。其次详细介绍了机械系统设计、鉴伪原理和电控系统设计。利用CAD理论和SOLIDWORKS工具对五大机构进行建模和仿真,利用DFA理论对尺寸和角度进行修正和优化。提出一种新型的螺旋式轨道布置方案来缩减结构尺寸,设计了一种新型的收币筒固定和取出方案来节省空间,创造了一种人机结合的硬币包装方式。最后通过实验来检验电涡流传感器鉴伪功能的合理性和正确性,并总结了创新点和存在的问题,以利于进行更进一步的研究。
莫磊,陈华莉,焦敏[10](2009)在《基于FPGA的等位移多点采样硬币识别研究》文中提出提出一种基于FPGA的能够识别硬币面值和鉴别伪币的硬币识别器设计方案。等位移采样可以保证各采样值不受硬币通过币道时速度变化的影响,多点采样可以检测更多的硬币参数信息。通过电涡流传感器实现非接触式检测,把非电量转化成可测量的电信号。通过FPGA进行高速的数据采集和处理,对硬币的识别有较高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基于二级互补算法的硬币鉴别系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基于二级互补算法的硬币鉴别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1)互动情景中主动欺骗的神经机制 ——来自元分析和fNIRS的证据(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欺骗的概念 |
1.2 欺骗的研究范式 |
1.2.1 被动欺骗范式 |
1.2.2 主动欺骗范式 |
1.3 欺骗的认知理论 |
1.3.1 欺骗的激活-决策-建构模型 |
1.3.2 人际欺骗理论 |
1.3.3 欺骗行为的社会认知神经机制理论 |
1.4 欺骗的神经机制 |
第二章 问题提出和研究方案 |
2.1 问题提出 |
2.1.1 已有研究的不足 |
2.1.2 本研究拟研究的问题 |
2.2 研究思路与方案 |
2.3 研究的意义 |
2.4 研究的创新点 |
第三章 欺骗的神经机制:元分析研究 |
3.1 研究一欺骗的脑功能区:基于脑成像研究的整体性分析 |
3.1.1 引言 |
3.1.2 方法 |
3.1.3 结果 |
3.1.4 讨论 |
3.1.5 小结 |
3.2 研究二 主动欺骗的脑功能区:基于主动欺骗和被动欺骗研究的比较分析 |
3.2.1 引言 |
3.2.2 方法 |
3.2.3 结果 |
3.2.4 讨论 |
3.3 小结 |
第四章 主动欺骗过程的神经机制:fNIRS研究(研究三) |
4.1 实验 1 简单反应任务中欺骗反应准备和执行的神经机制 |
4.1.1 引言 |
4.1.2 方法 |
4.1.3 结果 |
4.1.4 讨论 |
4.1.5 小结 |
4.2 实验2 人机互动情景中说真话欺骗和正确反应的神经机制 |
4.2.1 引言 |
4.2.2 方法 |
4.2.3 结果 |
4.2.4 讨论 |
4.2.5 小结 |
4.3 实验3 人机互动情景中说假话欺骗与错误反应的神经机制 |
4.3.1 引言 |
4.3.2 方法 |
4.3.3 结果 |
4.3.4 讨论 |
4.3.5 小结 |
4.4 实验4 真实人际互动情景中主动欺骗与被动欺骗的神经机制 |
4.4.1 引言 |
4.4.2 方法 |
4.4.3 结果 |
4.4.4 讨论 |
4.5 小结 |
第五章 总讨论 |
5.1 欺骗的核心脑功能区 |
5.2 互动情景中主动欺骗过程的脑激活模式 |
5.3 欺骗行为认知过程的脑机制模型 |
5.4 欺骗研究方法的思考 |
5.5 本研究结果对测谎的启示 |
5.6 本研究的局限性及未来研究方向 |
5.6.1 本研究的局限 |
5.6.2 未来研究的方向 |
第六章 总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高准确率硬币识别装置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我国硬币体系及材质特性 |
1.2 本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
1.3 课题的主要工作和内容 |
1.4 论文设计思路与安排 |
2 硬币识别装置检测技术确定 |
2.1 电涡流传感器工作原理 |
2.2 电涡流传感器等效电路分析 |
2.2.1 非铁磁性金属目标 |
2.2.2 铁磁性金属目标 |
2.3 电涡流传感器的类型 |
2.3.1 高频反射式传感器原理 |
2.3.2 低频透射式电涡流传感器 |
2.4 电涡流传感器检测方法 |
2.5 本装置中传感器线圈的设计 |
2.5.1 磁芯 |
2.5.2 线圈外径 |
2.5.3 线圈激励频率 |
2.5.4 配置方案及安装位置 |
3 硬币识别装置硬件设计 |
3.1 硬币识别装置的功能和性能要求 |
3.2 MSP430单片机特点 |
3.3 硬件整体设计方案 |
3.4 单片机系统设计 |
3.5 高频调理电路 |
3.5.1 高频振荡电路 |
3.5.2 高频信号变换电路设计 |
3.6 低频通道的调理电路 |
3.6.1 发射线圈调理电路 |
3.6.2 接收线圈调理电路 |
3.7 相位检测调理电路 |
3.8 检测及伪币报警电路 |
3.9 数据存储 |
4 硬币识别装置软件系统 |
4.1 主程序流程图 |
4.2 学习模式程序流程 |
4.3 工作模式程序流程 |
4.4 数据处理算法 |
5 硬币识别器结构设计 |
5.1 币道结构设计 |
5.2 防“钓鱼”设计 |
6 实验数据 |
6.1 硬币特征值的范围分析 |
6.2 实验统计数据 |
6.2.1 采用单路(低频透射式)电涡流传感器检测结果 |
6.2.2 采用单路(高频反射式)电涡流传感器检测结果 |
6.2.3 使用双路电涡流传感器(低频仅检测幅值)检测结果 |
6.2.4 同时使用双路电涡流传感器(低检测幅值和相位)检测结果 |
6.2.5 同时使用双路电涡流传感器及滑动平均滤波法算法检测结果 |
6.2.6 五种检测结果比较 |
6.3 本章小结 |
7 总结与展望 |
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研究成果 |
致谢 |
参考文献 |
(4)指向理解的小学“数与运算”内容的教材编写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1.1 问题提出 |
1.1.1 课堂教学引发的反思 |
1.1.2 小数教材修订中的困惑 |
1.1.3 十年数学课改的不足 |
1.2 研究问题、意义及内容结构 |
1.2.1 研究问题 |
1.2.2 研究意义 |
1.2.3 内容结构 |
1.2.4 可能的创新之处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2.1 关于“理解”的文献综述 |
2.1.1 古希腊三杰关于理解的认识 |
2.1.2 经验论、唯理论关于理解的认识 |
2.1.3 范希尔等关于理解的认识 |
2.2 关于“数与运算”的文献综述 |
2.2.1 关于“数感”的文献综述 |
2.2.2 关于“运算”的文献综述 |
第三章 研究设计 |
3.1 研究的问题 |
3.2 研究技术路线 |
3.3 研究对象 |
3.4 研究的方法 |
3.5 研究中的微型实验 |
3.6 研究中的其它思考 |
第四章 “理解”操作性定义构建的理论基础与构建结果 |
4.1 宏观视角:对理解的哲学思考 |
4.1.1 数学文化观:理解的数学观根源 |
4.1.2 结构与解构:互补观念下的理解要素 |
4.1.3 解释学:理解的本体论转向 |
4.2 微观视角:数学理解的认知心理学思考 |
4.2.1 建构主义学习观:理解即意义建构 |
4.2.2 韬尔:数学的三个世界 |
4.2.3 皮瑞和基伦:超回归理解模型 |
4.3 “理解”操作性定义的构建 |
4.3.1 数学课标及相关理论:认知层次的划分 |
4.3.2 三种理论认知层次的对应及归类 |
4.3.3 基于分析的“理解”操作性定义的构建 |
4.4 基于“理解”的操作性定义对两版本教材的比较 |
4.4.1 基于理解定义对两版本教材内容部分的比较 |
4.4.2 基于理解定义对两版本教材习题部分的比较 |
4.4.3 基于表现性动词对两版本教材的再比较 |
第五章 “数与运算”内容中核心概念的确立 |
5.1 数感:数的认识与数的运算 |
5.1.1 数感的具体内容 |
5.1.2 数感与量感的关联 |
5.2 数思想:事物的有规律变化 |
5.2.1 CM教材“函数思想”渗透的编排 |
5.2.2 A版教材“函数思想”渗透的编排 |
5.2.3 两版本教材“函数思想”编排的比较与思考 |
5.2.4 对课标中核心词“模型思想”的反思与延展 |
第六章 指向理解的“数与运算”内容的编写策略 |
6.1 观念抛锚:挖掘知识的本质 |
6.1.1 数学基本思想:四基目标的统领 |
6.1.2 大观点:与数学基本思想的异同 |
6.1.3 观念抛锚:将大观点(基本思想)置于课程内容的中心 |
6.2 数学联结:追求知识的“繁殖力” |
6.2.1 数学联结:过程标准中的重要内容 |
6.2.2 概念意象:体现出知识节点的繁殖力 |
6.2.3 数学联结的范围:跨主题、跨学科、联系生活 |
6.3 多元表征与多元策略:理解知识的“丰富性” |
6.3.1 多元表征:对知识的多层次、多视角理解 |
6.3.2 多元策略:鼓励思维的发散性与创造性 |
6.3.3 多元表征与多元策略的对应 |
6.4 情境抛锚:获得知识的“弹性’ |
6.4.1 情境镶嵌:从惰性知识到弹性知识 |
6.4.2 浸润学习:感染性情境、多样化学习、宏情境设置 |
6.4.3 问题驱动:问题是情境的内核 |
6.5 从具象到抽象:经历知识抽象的“数学化”过程 |
6.5.1 具象化:为知识寻找恰当的现实原型 |
6.5.2 数学化:从具象到抽象的过程 |
第七章 “数与运算”内容的教材编写与教学实验 |
7.1 “数与运算”内容整体结构的编排 |
7.1.1 几版本教材结构的整体比较 |
7.1.2 几版本教材结构的分年级比较 |
7.1.3 对“数与运算”内容结构的整体设计 |
7.2 “数与运算”内容的教材编写实践 |
7.2.1 11-20以内数的认识 |
7.2.2 三位数认识 |
7.2.3 分数意义 |
7.2.4 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运算 |
7.2.5 十几减几的退位减法运算 |
7.2.6 乘法意义 |
7.2.7 分数加减 |
7.3 “数与运算”内容的课堂教学实验 |
7.3.1 教学实验的基本情况 |
7.3.2 小数初步认识 |
7.3.3 字母表示数 |
7.3.4 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 |
7.3.5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
7.3.6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练习 |
7.3.7 乘法运算定律的练习 |
7.3.8 数学思考:n个点构成的线段数 |
7.3.9 解决问题:做跳绳 |
第八章 反思与结论 |
8.1 研究的反思 |
8.2 研究的结论 |
8.3 研究的创新点 |
8.4 进一步的研究 |
参考文献 |
中文文献 |
英文文献 |
读博期间发表论文及主持课题 |
后记 |
(5)全自动硬币包装机硬币检伪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课题的目的和意义 |
1.1.1 我国硬币流通中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1.1.2 硬币检伪研究的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水平和发展趋势 |
1.3 本课题的技术难点 |
1.4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
2 基于电涡流法的硬币检伪技术研究 |
2.1 电涡流检测法 |
2.1.1 电涡流传感器工作原理 |
2.1.2 电涡流传感器等效电路 |
2.2 机械结构设计 |
2.2.1 全自动硬币包装机的组成 |
2.2.2 硬币转盘的设计 |
2.2.3 硬币滑道的设计 |
2.2.4 堆币机构的设计 |
2.3 检测系统的设计 |
2.3.1 检测系统的组成 |
2.3.2 测量电路的选择 |
2.3.4 调制与解调 |
2.3.5 滤波 |
2.4 控制系统的设计 |
2.4.1 确定控制系统总体方案 |
2.4.2 控制器的选择 |
2.4.4 控制系统软件设计 |
2.5 电涡流检测法电路板制作及实验 |
2.5.1 电涡流检测法电路板制作 |
2.5.2 电涡流检测法实验 |
2.6 本章小结 |
3 基于图像识别法的硬币检伪技术研究 |
3.1 检伪系统组成 |
3.2 图像信息获取 |
3.3 图像信号预处理 |
3.4 图像特征提取 |
3.5 模板匹配与分类判决 |
3.6 本章小结 |
4 硬币综合检伪技术研究 |
4.1 常用检伪方法及其优缺点 |
4.1.1 对比法 |
4.1.2 测量称重法 |
4.1.3 涡流检测法 |
4.1.4 图像识别法 |
4.2 硬币综合检伪 |
4.3 本章小结 |
5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6)高准确率硬币鉴别器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1硬币鉴别器整体结构[2—4] |
2 硬币真伪检测原理 |
3 硬币检测算法与实现 |
4 程序设计方法 |
4.1 学习模式程序流程 |
4.2 工作模式程序流程 |
5 检测结果 |
6 总结 |
(7)硬币识别器传感线圈参数设计及改进(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识币原理 |
3 传感器线圈外径设计[2] |
4 对比试验及其结果 |
4.1 改造前识币器线圈的配置方案及安装位置 |
4.2 改造后的识币器线圈的配置方案及安装位置 |
4.3 试验数据 |
5 试验结果与分析 |
(8)基于电涡流传感器的硬币识别系统的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电涡流传感器的工作原理与设计 |
1.1 高频反射式电涡流传感器 |
1.2 低频透射式电涡流传感器 |
1.3 电涡流传感器结构设计 |
2 硬币识别系统的硬件设计 |
3 硬币识别系统的软件设计 |
4 实验结果及分析 |
5 结语 |
(9)具有自动分拣、自动辨伪功能硬币分拣包装机的设计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硬币处理机的发展现状 |
1.2.1 国外硬币处理机的发展现状 |
1.2.2 国内硬币处理机的发展现状 |
1.3 自动硬币处理机综述 |
1.3.1 硬币处理机的分类 |
1.3.2 硬币处理机的基本功能单元发展现状 |
1.4 本课题研究内容及难点 |
1.4.1 本课题研究内容 |
1.4.2 本课题难点 |
1.5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硬币分拣机的总体方案设计 |
2.1 硬币分拣机的设计要求和性能指标 |
2.1.1 本课题的设计要求 |
2.1.2 分拣机的工作环境和性能指标 |
2.2 总体方案设计 |
2.2.1 机械系统方案设计 |
2.2.2 电控系统方案设计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机械系统详细设计 |
3.1 机械系统功能划分 |
3.2 理论基础和设计工具 |
3.2.1 CAD |
3.2.2 DFA |
3.2.3 Solidworks介绍 |
3.3 机械系统各部分详细设计 |
3.3.1 进币机构 |
3.3.2 分拣机构 |
3.3.3 硬币导向机构 |
3.3.4 包装出币机构 |
3.3.5 伪币分离机构 |
3.3.6 支撑机构 |
3.4 过渡配合在本设计中的应用 |
3.4.1 过渡配合的概念 |
3.4.2 过渡配合的应用 |
3.4.3 过渡配合的计算 |
3.5 轴承的选用和寿命校核 |
3.5.1 轴承的选用 |
3.5.2 寿命校核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鉴伪功能的原理及实现 |
4.1 真币与伪币的特征 |
4.1.1 真币的特征 |
4.1.2 伪币的特征 |
4.2 鉴伪方法和原理 |
4.2.1 称重原理 |
4.2.2 图像识别原理 |
4.2.3 电涡流识别原理 |
4.3 鉴伪功能的实现 |
4.3.1 鉴伪原理的选定 |
4.3.2 电涡流传感器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样机试制和验证 |
5.1 鉴伪功能实验验证 |
5.1.1 试验平台的搭建 |
5.1.2 实验数据和分析 |
5.2 工程图的绘制 |
5.3 装配流程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和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10)基于FPGA的等位移多点采样硬币识别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 言 |
1 电涡流反射式互补检测传感器原理 |
2 基于FPGA的等位移多点采样原理 |
2.1 系统原理 |
2.2 基于FPGA的间隔时间测量 |
2.3 硬币直径检测 |
2.4 等距离多点采样 |
2.5 基于FPGA的多倍周期同步测频法 |
3 结 语 |
四、基于二级互补算法的硬币鉴别系统(论文参考文献)
- [1]互动情景中主动欺骗的神经机制 ——来自元分析和fNIRS的证据[D]. 章鹏. 天津师范大学, 2020(08)
- [2]“流水辨银”硬币检测装置设计[J]. 张书源. 电子制作, 2019(21)
- [3]高准确率硬币识别装置的设计与实现[D]. 刘艺柱. 南京理工大学, 2013(07)
- [4]指向理解的小学“数与运算”内容的教材编写策略研究[D]. 朱黎生. 西南大学, 2013(10)
- [5]全自动硬币包装机硬币检伪技术研究[D]. 蒋伟. 陕西科技大学, 2012(10)
- [6]高准确率硬币鉴别器设计与实现[J]. 谭文,曹以龙,朱晓乾.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1(05)
- [7]硬币识别器传感线圈参数设计及改进[J]. 刘艺柱,周小川. 磁性材料及器件, 2010(03)
- [8]基于电涡流传感器的硬币识别系统的设计[J]. 刘艺柱,郭素娜.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02)
- [9]具有自动分拣、自动辨伪功能硬币分拣包装机的设计与研究[D]. 董祥龙. 东华大学, 2010(02)
- [10]基于FPGA的等位移多点采样硬币识别研究[J]. 莫磊,陈华莉,焦敏. 现代电子技术, 20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