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轨道车,包括车架,行走机构及导向机构;所述行走机构包括前行走机构及后行走机构;所述前行走机构设置于所述车架的底部的前端,所述前行走机构上设置有前转动连接组件,所述前行走机构通过所述前转动连接组件与所述车架转动连接;所述后行走机构设置于所述车架的底部的后端,所述后行走机构上设置有后转动连接组件,所述后行走机构通过所述后转动连接组件与所述车架转动连接;所述导向机构设置于所述行走机构上,用于引导所述行走机构沿设置于其底部的轨道行驶。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轨道车,车架与前行走机构及后行走机构转动连接,如此,当车辆转弯时,其转弯半径更小,车身摆动幅度更小,有利于车辆通过狭窄路段。
主设计要求
1.一种轨道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车架;行走机构,所述行走机构包括前行走机构及后行走机构;所述前行走机构设置于所述车架的底部的前端,所述前行走机构上设置有前转动连接组件,所述前行走机构通过所述前转动连接组件与所述车架转动连接;所述后行走机构设置于所述车架的底部的后端,所述后行走机构上设置有后转动连接组件,所述后行走机构通过所述后转动连接组件与所述车架转动连接;导向机构,所述导向机构设置于所述行走机构上,用于引导所述行走机构沿设置于其底部的轨道行驶。
设计方案
1.一种轨道车,其特征在于,包括:
车架;
行走机构,所述行走机构包括前行走机构及后行走机构;所述前行走机构设置于所述车架的底部的前端,所述前行走机构上设置有前转动连接组件,所述前行走机构通过所述前转动连接组件与所述车架转动连接;所述后行走机构设置于所述车架的底部的后端,所述后行走机构上设置有后转动连接组件,所述后行走机构通过所述后转动连接组件与所述车架转动连接;
导向机构,所述导向机构设置于所述行走机构上,用于引导所述行走机构沿设置于其底部的轨道行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转动连接组件包括前置安装座及前转动连接件,所述前置安装座安装于所述前行走机构上,所述前转动连接件安装于所述前置安装座上,且与所述车架转动连接;
所述后转动连接组件包括后置安装座及后转动连接件,所述后置安装座安装于所述后行走机构上,所述后转动连接件安装于所述后置安装座上,且与所述车架转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轨道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行走机构包括前车桥、第一驱动组件及两个前轮,所述第一驱动组件与所述前车桥相连,所述两个前轮连接于所述前车桥的左右两侧,且所述前置安装座安装于所述前车桥上;
所述后行走机构包括后车桥及两个后轮,所述两个后轮连接于所述后车桥的左右两侧,且所述后置安装座安装于所述后车桥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轨道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置安装座包括前置上座体及前置下座体,所述前置下座体设置于所述两个前轮之间,且左右两侧均设置有第一上安装部,所述前置上座体设置于所述前置下座体的上方,且左右两侧均设置有第二上安装部;两个所述第一上安装部及两个所述第二上安装部均与设置于所述前车桥上的两个第一下安装部一体连接;
所述后置安装座包括后置上座体及后置下座体,所述后置下座体设置于所述两个后轮之间,且左右两侧均设置有第三上安装部,所述后置上座体设置于所述后置下座体的上方,且左右两侧均设置有第四上安装部;两个所述第三上安装部及两个所述第四上安装部均与设置于所述后车桥上的两个第二下安装部一体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轨道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置上座体及后置上座体上均设置有一安装平台;
所述前转动连接件安装于所述前置上座体的安装平台上,且与所述车架转动连接;
所述后转动连接件安装于所述后置上座体的安装平台上,且与所述车架转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轨道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机构包括前导向机构及后导向机构,所述前导向机构设置于所述前行走机构上,所述后导向机构设置于所述后行走机构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轨道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导向机构包括左右相对设置的两个前导向轮,所述两个前导向轮均可转动的安装于所述前置下座体的底面,并位于两个前轮后侧;
所述后导向机构包括左右相对设置的两个后导向轮,所述两个后导向轮均可转动的安装于所述后置下座体的底面,并位于两个后轮后侧;
所述轨道包括行走基板及设置于所述行走基板中部的导轨;
所述两个前导向轮及两个后导向轮分别位于所述轨道的左右两侧,且两个前导向轮的轮面及两个后导的轮面分别与所述导轨的左右两侧壁相抵。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的中部为向下凹陷的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的前端设置有多个防撞块。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轨道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轨道车。
背景技术
轨道车一种在固定轨道上运动的运载设备,随着科技的发展,轨道车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例如主体公园、游乐场等地的游乐车等项目中一般都会采用轨道车,通过预设的轨道路径带领游客游览观光沿途的风景;再例如高科技影院场景虚实互动,同样会使用到轨道车。而目前的轨道车转弯半径较大,不方便车辆通过狭窄区域,不利于空间场地的充利用需求,从而给使用带来了一定的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轨道车。
为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轨道车,包括:
车架;
行走机构,所述行走机构包括前行走机构及后行走机构;所述前行走机构设置于所述车架的底部的前端,所述前行走机构上设置有前转动连接组件,所述前行走机构通过所述前转动连接组件与所述车架转动连接;所述后行走机构设置于所述车架的底部的后端,所述后行走机构上设置有后转动连接组件,所述后行走机构通过所述后转动连接组件与所述车架转动连接;
导向机构,所述导向机构设置于所述行走机构上,用于引导所述行走机构沿设置于其底部的轨道行驶。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轨道车,车架与前行走机构及后行走机构转动连接,如此,当车辆转弯时,其转弯半径更小,车身摆动幅度更小,有利于车辆通过狭窄路段,提高了空间场地的利用率。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轨道车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
所述前转动连接组件包括前置安装座及前转动连接件,所述前置安装座安装于所述前行走机构上,所述前转动连接件安装于所述前置安装座上,且与所述车架转动连接;
所述后转动连接组件包括后置安装座及后转动连接件,所述后置安装座安装于所述后行走机构上,所述后转动连接件安装于所述后置安装座上,且与所述车架转动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
所述前行走机构包括前车桥、第一驱动组件及两个前轮,所述第一驱动组件与所述前车桥相连,所述两个前轮连接于所述前车桥的左右两侧,且所述前置安装座安装于所述前车桥上;
所述后行走机构包括后车桥及两个后轮,所述两个后轮连接于所述后车桥的左右两侧,且所述后置安装座安装于所述后车桥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
所述前置安装座包括前置上座体及前置下座体,所述前置下座体设置于所述两个前轮之间,且左右两侧均设置有第一上安装部,所述前置上座体设置于所述前置下座体的上方,且左右两侧均设置有第二上安装部;两个所述第一上安装部及两个所述第二上安装部均与设置于所述前车桥上的两个第一下安装部一体连接;
所述后置安装座包括后置上座体及后置下座体,所述后置下座体设置于所述两个后轮之间,且左右两侧均设置有第三上安装部,所述后置上座体设置于所述后置下座体的上方,且左右两侧均设置有第四上安装部;两个所述第三上安装部及两个所述第四上安装部均与设置于所述后车桥上的两个第二下安装部一体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前置上座体及后置上座体上均设置有一安装平台;
所述前转动连接件安装于所述前置上座体的安装平台上,且与所述车架转动连接;
所述后转动连接件安装于所述后置上座体的安装平台上,且与所述车架转动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向机构包括前导向机构及后导向机构,所述前导向机构设置于所述前行走机构上,所述后导向机构设置于所述后行走机构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前导向机构包括左右相对设置的两个前导向轮,所述两个前导向轮均可转动的安装于所述前置下座体的底面,并位于两个前轮后侧;
所述后导向机构包括左右相对设置的两个后导向轮,所述两个后导向轮均可转动的安装于所述后置下座体的底面,并位于两个后轮后侧;
所述轨道包括行走基板及设置于所述行走基板中部的导轨;
所述两个前导向轮及两个后导向轮分别位于所述轨道的左右两侧,且两个前导向轮的轮面及两个后导的轮面分别与所述导轨的左右两侧壁相抵。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车架的中部为向下凹陷的结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车架的前端设置有多个防撞块。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前行走机构及前转动连接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前行走机构及前转动连接组件的分解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后行走机构及后转动连接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后行走机构及后转动连接组件的分解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使用状态图。
附图标记:
车架10;
前行走机构20;
前转动连接组件21;
前置安装座211;
前置下座体2111;
第一上安装部21111;
前置上座体2112;
第二上安装部21121;
前转动连接件212;
第一驱动组件22;
前车桥23;
第一下安装部231;
前轮24;
后行走机构30;
后转动连接组件31;
后置安装座311;
后置下座体3111;
第三上安装部31111;
后置上座体3112;
第四上安装部31121;
后转动连接件312;
后车桥32;
第二下安装部321;
后轮33;
轨道40;
行走基板41;
导轨42;
前导向轮50;
后导向轮60;
防撞块70;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参照图1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轨道40车,包括车架10,行走机构及导向机构。
具体的,车架10可以被构造成框架式结构,其上一般安装有车体,车体用于承载游客。
行走机构包括前行走机构20及后行走机构30;前行走机构20设置于车架10的底部的前端,前行走机构20上设置有前转动连接组件21,前行走机构20通过前转动连接组件21与车架10转动连接;后行走机构30设置于车架10的底部的后端,后行走机构30上设置有后转动连接组件31,后行走机构30通过后转动连接组件31与车架10转动连接。
导向机构设置于行走机构上,用于引导行走机构沿设置于其底部的轨道40行驶,这里的行驶包括前进、后退、减速等多种行驶状态。
前行走机构20及后行走机构30用于驱动车架10及其上的车身在导向机构的引导下沿着预定的轨道40行驶,当车辆行驶到弯道时,在导向机构的引导作用下,前行走机构20首先开始进行转弯,进而与车架10及其上的车体产生相对转动,在此过程中,由于后行走机构30未到达转弯的位置,因此,后行走机构30对车架10后端产生牵制,防止车架10转动幅度过大;车辆继续行驶,而当后行走机构30行驶到转弯位置时,后行驶机构相对车架10发生相对转动,而此时由于前行走机构20对车架10的前端的牵制作用,也能防止车架10转动幅度过大,当前后行走机构30同时转弯时,前后行走机构30对车架10整体产生牵制,进而防止车架10转动幅度过大,由此,车辆在转弯时转弯半径更小。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轨道40车,车架10与前行走机构20及后行走机构30转动连接,如此,当车辆转弯时,其转弯半径更小,车身摆动幅度更小,有利于车辆平稳的通过狭窄路段。
有利的,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前转动连接组件21包括前置安装座211及前转动连接件212,前置安装座211安装于前行走机构20上,前转动连接件212安装于前置安装座211上,且与车架10转动连接;
后转动连接组件31包括后置安装座311及后转动连接件312,后置安装座311安装于后行走机构30上,后转动连接件312安装于后置安装座311上,且与车架10转动连接。
也就是说,前置安装座211用于安装前转动连接件212,后置安装座311用于安装后转动连接件312,进而实现前转动连接件212及后转动连接件312与车架10的转动连接。
作为优选地,转动连接件212及后转动连接件312均采用回转支承,两个回转支承的内圈均匀车架10相连,外圈与前置安装座211及后置安装座311相连。
有利的,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前行走机构20包括前车桥23、第一驱动组件22及两个前轮24,第一驱动组件22与前车桥23相连,两个前轮24连接于前车桥23的左右两侧,且前置安装座211安装于前车桥23上;
后行走机构30包括后车桥32及两个后轮33,两个后轮33连接于后车桥32的左右两侧,且后置安装座311安装于后车桥32上。
也就是说,前车桥23为驱动桥,后车桥32为支持桥,如此,前轮24通过第一驱动组件22进行驱动,从而使得车体获得动力而后轮33则为从动轮,在前轮24的带动下而前进。其中,两个前轮24和两个后轮33优选为采用实芯轮胎,相对充气轮胎,更耐磨损,其使用寿命更长,有利于使用。
有利的,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前置安装座211包括前置上座体2112及前置下座体2111,前置下座体2111设置于两个前轮24之间,且左右两侧均设置有第一上安装部21111,前置上座体2112设置于前置下座体2111的上方,且左右两侧均设置有第二上安装部21121;两个第一上安装部21111及两个第二上安装部21121均与设置于前车桥23上的两个第一下安装部231一体连接;
后置安装座311包括后置上座体3112及后置下座体3111,后置下座体3111设置于两个后轮33之间,且左右两侧均设置有第三上安装部31111,后置上座体3112设置于后置下座体3111的上方,且左右两侧均设置有第四上安装部31121;两个第三上安装部31111及两个第四上安装部31121均与设置于后车桥32上的两个第二下安装部321一体连接。
有利的,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前置上座体2112及后置上座体3112上均设置有一安装平台;
前转动连接件212安装于前置上座体2112的安装平台上,且与车架10转动连接;
后转动连接件312安装于后置上座体3112的安装平台上,且与车架10转动连接。
如此,前置上座体2112及后置上座体3112上的安装平台为前转动连接件212及后转动连接件312提供安装位置,以使前转动连接件212及后转动连接件312均与车架10转动连接。
有利的,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导向机构包括前导向机构及后导向机构,前导向机构设置于前行走机构20上,后导向机构设置于后行走机构30上。
如此,在前行走机构20和后行走机构30上均设置导向机构,从而使得导向性更好更加准确,有利于确保车体沿着预定的轨迹行进。
有利的,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例中,前导向机构包括左右相对设置的两个前导向轮50,两个前导向轮50均可转动的安装于前置下座体2111的底面,并位于两个前轮24后侧;
后导向机构包括左右相对设置的两个后导向轮60,两个后导向轮60均可转动的安装于后置下座体3111的底面,并位于两个后轮33后侧;
轨道40包括行走基板41及设置于行走基板41中部的导轨42;
两个前导向轮50及两个后导向轮60分别位于轨道40的左右两侧,且两个前导向轮50的轮面及两个后导的轮面分别与导轨42的左右两侧壁相抵。
也就是说,车辆运行时,前轮24及后轮33在行走基板41上滚动,而两个前导向轮50和两个后导向轮60则抵贴在导轨42的左右两侧壁上,并沿着导轨42左右两侧壁的轨迹转动,从而实现对车辆的行进方向进行引导,故此,四个导向轮的共同配合,使得导向性好,便于车辆沿着预定的轨道40行进。
作为优选地,两个前导向轮50和两个后导向轮60同样可以采用实芯轮胎,材质为橡胶材质,相对于充气轮胎,其使用寿命更长,故而,有利于使用。
有利的,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车架10的中部为向下凹陷的结构,如此,可以使得整个车体高度低,一方面,可以降低重心,使得车体行进时更为稳定安全,同时,也使得符合行业规范,有利于其实际应用。
有利的,在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些实施例中,车架10的前端设置有多个防撞块70。
多个防撞块70用于起到防撞作用,从而在车体意外冲出轨道与外界物体发生碰撞时,对车体进行防撞保护,防止车体受损,提高车体的安全性。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822270674.X
申请日:2018-12-29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94(深圳)
授权编号:CN209366156U
授权时间:20190910
主分类号:B61F 1/14
专利分类号:B61F1/14
范畴分类:32A;32G;
申请人:深圳鹰飞乐文化旅游科技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深圳鹰飞乐文化旅游科技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坂田街道岗头社区亚洲工业园13栋102
发明人:刘彬;吴琴;郭庆珍;曾丰明
第一发明人:刘彬
当前权利人:深圳鹰飞乐文化旅游科技有限公司
代理人:郑学伟;叶利军
代理机构:44228
代理机构编号:广州市南锋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导向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