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直接液化论文_何小强,莫文龙,王强,马凤云

导读:本文包含了煤直接液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残渣,苯乙烯,低温,收率,油渣,性能,热值。

煤直接液化论文文献综述

何小强,莫文龙,王强,马凤云[1](2019)在《离子液体溶胀对煤直接液化残渣结构及热解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四种相同阴离子不同有机链长阳离子的离子液体([EMIM][MeSO_4]、[BMIM][MeSO_4]、[HMIM][MeSO_4]和[OMIM][MeSO_4])对煤直接液化残渣(DCLR)进行溶胀处理,通过SEM、FT-IR和TG-DTG表征,分析了各离子液体溶胀对煤直接液化残渣溶胀效果、表面形貌、官能团分布、主体结构和热解性能的影响。溶胀结果表明,不同链长离子液体对煤直接液化残渣具有不同的溶胀效果,[HMIM][MeSO_4]对残渣溶胀效果最好,其溶胀度高达1.78。FT-IR表明,不同链长离子液体会不同程度地破坏煤中C-H键,使得脂肪族和芳香族类化合物的相对含量有所差异。由TG-DTG可知,不同链长离子液体溶胀对残渣热解性能的影响具有较大差异,其中,以离子液体[OMIM][MeSO_4]溶胀对残渣的热解最为有利,失重率高达47.5%;而离子液体[BMIM][MeSO_4]溶胀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残渣的热解,其失重率低于未经溶胀处理的残渣。基于Coats-Redfern法的热解动力学分析表明,煤直接液化残渣及其溶胀残渣在低温段(180-480℃)的热解过程均符合二级反应动力学,高温段(480-825℃)均以叁级和四级反应动力学为宜。另外,不同链长离子液体溶胀处理明显改变了残渣的热解活化能,其链越长残渣的热解活化能越高。(本文来源于《燃料化学学报》期刊2019年12期)

李军芳,毛学锋,钟金龙,刘敏[2](2019)在《碳纳米管负载NiMoP催化剂在煤直接液化油加氢中的催化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考察碳纳米管(CNTs)载体在煤直接液化油加氢中的应用,将经功能化处理后碳纳米管负载活性组分NiMoP,对其进行SEM、TEM、BET、FT-IR、XRD、TG-DSC等表征,并采用高压釜对碳纳米管负载NiMoP催化剂与常规的γ-Al_2O_3负载NiMoP催化剂进行煤直接液化油催化加氢活性的比较。结果表明:碳纳米管经浓硝酸纯化后,表面嫁接上更多的亲水性官能团,杂质含量降低,活性组分均匀分布在碳纳米管外壁。在液化油催化加氢活性对比中,以碳纳米管作为载体制备的NiMoP/CHCNTs催化剂,反应的相对加氢脱氮率为1.26(设定以γ-Al_2O_3为载体NiMoP催化剂的加氢脱氮率为1.00),其加氢性能优于NiMoP/γ-Al_2O_3催化剂。(本文来源于《石油学报(石油加工)》期刊2019年06期)

薛怡凡,李梦瑶,冯杰,樊文俊,李文英[3](2019)在《煤直接液化油中混合酚的分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分子筛择形特点,对煤直接液化油中的混合酚实施高效分离。本研究选取间甲酚和对甲酚作为分离煤直接液化油馏分段混合酚的模型化合物,采用化学液相沉积法对HZSM-5吸附剂的孔口结构进行改变,分析分子筛硅铝比及颗粒粒径对模型化合物间甲酚和对甲酚吸附分离性能的影响,以获得高性能固相吸附剂,并将其应用于180-190℃馏分段混合酚分离。结果表明,当分子筛硅铝比为25、粒径为3-5μm时,分子筛的孔口结构调节效果最优;当正硅酸乙酯的最小用量为0.2 m L/g时,固相吸附剂的吸附量为0.03 g/g,对甲酚选择性高于95%。由于外表面沉积物对吸附剂的孔口结构变化,导致对甲酚选择性的提高。进一步采用HZSM-5(1)吸附剂对真实煤直接液化油混合酚的分离中发现,苯酚和对甲酚的选择性均达到100%。(本文来源于《燃料化学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高山松,舒歌平,安亮,王国栋[4](2019)在《煤直接液化过程中添加煤焦油对反应结果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神华煤直接液化示范装置原料煤为原料,在0.18 t/d煤直接液化连续试验装置上考察了外来油添加种类、添加方式及添加量对反应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煤直接液化过程中添加煤焦油系外来油,神东煤的转化率和油收率均降低,添加量越高,降幅越大;煤焦油经预加氢处理,可提高目标产品产量。蒽油添加在煤浆制备部分比添加在溶剂加氢原料部分更为有利,添加量为10%装置负荷时,前者油收率高于后者1.7%以上,分别为47.97%和46.22%。在煤浆制备过程中添加外来油替代13%的循环溶剂,对神东煤的油收率影响程度由大到小顺序为煤焦油、50%蒽油+50%煤焦油、蒽油、洗油,其中洗油影响程度最小,蒸馏油收率约降低了1%;蒽油次之,蒸馏油收率约降低了2.5%,煤焦油最大,蒸馏油收率约降低了5%。(本文来源于《煤炭转化》期刊2019年06期)

孙丰位,张晓忠,肖斌,李卫国,韩俊[5](2019)在《煤直接液化用球阀关键零件数值模拟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煤直接液化系统用氢气加热炉出口切断球阀为例,对操作工况下球阀的关键零件进行了计算机辅助模拟分析,同时对高温工况下球阀的设计要点作出了说明,为产品研发提供了合理的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阀门》期刊2019年05期)

邓川,肖勇,仇义霞,柳华[6](2019)在《煤直接液化生产的喷气燃料净热值测定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煤直接液化工艺生产的喷气燃料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了喷气燃料常用净热值测定方法的适用性,包括GB/T 2429,ASTM D3338,ASTM D4529等计算类方法,及GB/T 384、ASTM D4809等精确测试类方法(氧弹法)。结果表明:因煤直接液化生产的喷气燃料烃类组成(环烷烃质量分数达90%,芳烃含量趋近于0)与石油基喷气燃料差异较大,计算类方法的结果不同程度偏低,特别是GB/T 2429、ASTM D4529等苯胺点计算法,与其他方法相比偏低明显,最大差值达0.3 MJ/kg;GB/T 384方法则会引入系统误差,导致结果偏低约0.2 MJ/kg。因此,对于煤直接液化生产的喷气燃料,若其净热值数据准确度要求较高,建议使用ASTM D4809方法进行精确测试;若没有特别要求,则建议使用ASTM D3338方法进行计算。(本文来源于《石油炼制与化工》期刊2019年09期)

王志超,林东东[7](2019)在《煤直接液化油渣萃取溶剂煤焦油洗油烃类组成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煤焦油洗油作为煤直接液化油渣萃取项目重要萃取溶剂,其烃类组成直接影响煤直接液化性能和油渣萃取效能。本文建立了固相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SPE-GC-MS)测定煤焦油洗油烃类组成,可完全满足快速、准确分析煤焦油洗油烃类组成的要求,对油渣萃取工艺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内蒙古石油化工》期刊2019年08期)

季节,李辉,王佳妮,索智,许鹰[8](2019)在《增容剂对煤直接液化残渣改性沥青低温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评价不同增容剂对煤直接液化残渣改性沥青低温性能的影响,首先,通过正交实验确定出叁种增容剂(硅烷偶联剂、苯甲醛、二甲苯)各自的最佳掺量及掺入方式;其次,采用双边缺口拉伸(DENT)试验评价加入叁种增容剂后沥青的低温抗延性断裂性能;最后,结合SEM照片并利用Image Pro plus图像处理软件计算加入叁种增容剂后沥青中煤直接液化残渣的分散面积比,以定量地表征叁种增容剂对煤直接液化残渣改性沥青低温性能的改善效果。结果表明,加入适量增容剂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煤直接液化残渣在沥青中的分散,提高两者之间的相容性,保持煤直接液化残渣改性沥青体系的长期稳定状态,避免因煤直接液化残渣的沉淀聚集而在相界面产生应力集中,增强煤直接液化残渣改性沥青的低温抗延性断裂性能。叁种增容剂对煤直接液化残渣改性沥青低温性能改善效果不同,硅烷偶联剂最优,次之为苯甲醛,最差为二甲苯。(本文来源于《燃料化学学报》期刊2019年08期)

季节,苑志凯,魏建明,索智,许鹰[9](2019)在《煤直接液化残渣改性沥青低温性能的改进》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改善煤直接液化残渣(DCLR)改性沥青的低温性能,利用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BS)、橡胶粉、3种增塑剂(马来酸二辛酯(DOM)、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OP)和水性丙烯酸树脂(WAR))等方法对DCLR改性沥青进行二次复合改性,并进行5℃延度、弯曲梁流变(BBR)以及电镜扫描试验。结果表明:采用SBS(掺量(质量分数)低于3%)或橡胶粉(掺量低于15%)单一改性剂可以改善DCLR改性沥青的低温性能,如果SBS或橡胶粉掺量过高,反而起不到改善作用;采用复合改性剂(SBS和橡胶粉)对DCLR改性沥青的低温性能改善效果较好,其中采用2%SBS和15%橡胶粉复合改性剂时,DCLR改性沥青的性能基本上能满足SBS改性沥青I-D的技术要求,较单一改性剂对DCLR改性沥青低温性能改善提升约1倍;3种增塑剂中WAR对DCLR改性沥青的低温改善效果最差,DOP次之,DOM最好,其中3%DOM对DCLR改性沥青二次复合改性后的性能也能满足SBS改性沥青I-D的技术要求;3%DOM对DCLR改性沥青二次复合改性的制备工艺相对于复合改性剂(2%SBS和15%橡胶粉)操作简单,推荐利用3%DOM来提高DCLR改性沥青的低温性能。(本文来源于《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李群花,高山松,叶萌,姜元博,舒歌平[10](2019)在《固相萃取-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法分析表征煤直接液化循环溶剂中的氢化芳烃》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立了固相萃取-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SPE-GC×GC-TOF MS)分析表征煤直接液化循环溶剂中的氢化芳烃的分析方法。固相萃取小柱将循环溶剂分离为饱和烃部分和芳烃部分,芳烃部分用GC×GC-TOF MS分析。结果表明:固相萃取方法可以有效的将循环溶剂中的饱和烃和芳烃分离,减少饱和烃组分对氢化芳烃定性的干扰; GC×GC-TOF MS法相比于传统的一维气相色谱-质谱具有较高的分离度,能提供数倍的峰容量。通过定性分析,共鉴定出417种氢化芳烃。该方法为煤直接液化循环溶剂中氢化芳烃的分析表征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分析方法。(本文来源于《分析试验室》期刊2019年08期)

煤直接液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考察碳纳米管(CNTs)载体在煤直接液化油加氢中的应用,将经功能化处理后碳纳米管负载活性组分NiMoP,对其进行SEM、TEM、BET、FT-IR、XRD、TG-DSC等表征,并采用高压釜对碳纳米管负载NiMoP催化剂与常规的γ-Al_2O_3负载NiMoP催化剂进行煤直接液化油催化加氢活性的比较。结果表明:碳纳米管经浓硝酸纯化后,表面嫁接上更多的亲水性官能团,杂质含量降低,活性组分均匀分布在碳纳米管外壁。在液化油催化加氢活性对比中,以碳纳米管作为载体制备的NiMoP/CHCNTs催化剂,反应的相对加氢脱氮率为1.26(设定以γ-Al_2O_3为载体NiMoP催化剂的加氢脱氮率为1.00),其加氢性能优于NiMoP/γ-Al_2O_3催化剂。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煤直接液化论文参考文献

[1].何小强,莫文龙,王强,马凤云.离子液体溶胀对煤直接液化残渣结构及热解性能的影响[J].燃料化学学报.2019

[2].李军芳,毛学锋,钟金龙,刘敏.碳纳米管负载NiMoP催化剂在煤直接液化油加氢中的催化性能[J].石油学报(石油加工).2019

[3].薛怡凡,李梦瑶,冯杰,樊文俊,李文英.煤直接液化油中混合酚的分离研究[J].燃料化学学报.2019

[4].高山松,舒歌平,安亮,王国栋.煤直接液化过程中添加煤焦油对反应结果的影响[J].煤炭转化.2019

[5].孙丰位,张晓忠,肖斌,李卫国,韩俊.煤直接液化用球阀关键零件数值模拟分析[J].阀门.2019

[6].邓川,肖勇,仇义霞,柳华.煤直接液化生产的喷气燃料净热值测定方法研究[J].石油炼制与化工.2019

[7].王志超,林东东.煤直接液化油渣萃取溶剂煤焦油洗油烃类组成分析[J].内蒙古石油化工.2019

[8].季节,李辉,王佳妮,索智,许鹰.增容剂对煤直接液化残渣改性沥青低温性能的影响[J].燃料化学学报.2019

[9].季节,苑志凯,魏建明,索智,许鹰.煤直接液化残渣改性沥青低温性能的改进[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10].李群花,高山松,叶萌,姜元博,舒歌平.固相萃取-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法分析表征煤直接液化循环溶剂中的氢化芳烃[J].分析试验室.2019

论文知识图

煤直接液化-图6-9 德国煤直接液化IG...煤直接液化-图6-12 供氢溶剂法的工艺...神华煤和神华煤直接液化残渣热...金陵石油焦与煤直接液化残渣在...不同压力下热解后煤直接液化残...煤直接液化-图6-8 气相加氢工艺流程...

标签:;  ;  ;  ;  ;  ;  ;  

煤直接液化论文_何小强,莫文龙,王强,马凤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