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剖面论文_庞新明,赵明辉,刘思青,王强,张浩宇

导读:本文包含了地震剖面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剖面,断层,相位,固原市,褶皱,清水河,海南岛。

地震剖面论文文献综述

庞新明,赵明辉,刘思青,王强,张浩宇[1](2019)在《复杂地质结构OBS地震剖面震相识别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震相识别对获取深部速度结构至关重要.横穿加瓜海脊的T1测线东段,地形高差达3km,沉积厚度相差约2km,沉积基底变化复杂,对海底地震仪(OBS)地震剖面的震相识别增加了难度.本文以该测线东段OBS数据为例,采用地形校正、基底校正、多次波识别、正演模拟、走时投影等多种手段,开展了复杂构造的OBS震相识别研究,获得了测线下方深部速度结构模型.结果表明,采用的方法对复杂地质结构下OBS震相识别是行之有效的,相比传统的方法提供了更多且准确的震相走时信息,获得的速度模型更加可靠.(本文来源于《地球物理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吴志强,祁江豪,张训华,郭兴伟,丘学林[2](2019)在《大陆架科学钻探CSDP-2井的垂直地震剖面测量》一文中研究指出南黄海海相地层的地震波场特征和层位标定一直是困扰地震勘探的重要问题.为了近距离、高精度和高分辨率地观测井周围构造特征和岩石性质引起的波场变化,为地震资料的采集、处理与解释提供地震波衰减规律、速度与层位标定等信息,对大陆架科学钻探CSDP-2井实施了近零偏移距垂直地震剖面(VSP)观测.针对海相地层顶部强反射界面地震波穿透难的问题,采用了大容量气枪震源并设计了气枪阵列组合方式,提高了激发地震波的能量,获得了强反射界面之下清晰的PP、PS下行波和上行波信号.采用了叁分量偏振合成、组合滤波和波场分离等处理方法,对VSP观测数据进行处理,获得了海相叁迭系—志留系的精细的纵波、横波速度结构和地层吸收因子等物性数据,建立了钻井地层、测井、VSP上行波和多道地震剖面对应关系,实现了不同尺度的地质和地球物理属性资料的有效衔接,标定了钻井地质剖面上各深度地质体的地震反射特性,厘定了过井地震剖面上反射同相轴的地质属性.此次观测取得的纵波、横波速度信息,成为建立南黄海海相地层速度模型主要的资料来源,也是地震资料的岩性反演处理不可缺少的信息.(本文来源于《地球物理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花鑫升,姬计法,酆少英,杜鹏,宋威[3](2019)在《浅层地震剖面揭示固原市清水河东侧断裂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查明清水河东侧断裂的产状、性质及其浅部构造特征,跨断裂开展高分辨率的浅层地震探测,获得高信噪比的浅层地震反射迭加剖面。根据浅层地震剖面结果并结合该区域地质资料,对该断裂的浅部构造特征进行分析和讨论。结果表明,清水河东侧断裂为一条走向近SN、倾向E的逆断层,其浅部为由2~3条断层组成的"Y"字形构造,并错断埋深约10~30 m的第四系沉积层,属第四纪以来的隐伏活动断裂。(本文来源于《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期刊2019年08期)

梁顺军,梁霄,陈江力,孙甫,游李伟[4](2019)在《山地复杂构造倒转背斜地震剖面反射特征及油气成藏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西部山地复杂构造的倒转背斜是重要的含油气构造类型之一。高陡复杂构造区许多失利井,与倒转背斜的地质特点及其地震剖面反射特征认识不足有关。依据地面地质、钻井和测井资料建立倒转背斜模式,采用模型正演和偏移技术分析不同类型倒转背斜的地震响应特征,建立在地震剖面上识别倒转背斜的模式和方法,有助于在地震剖面上查明倒转背斜形态。具有较高信噪比的山地复杂构造,迭前深度偏移剖面能很好地反映出倒转背斜形态。倒转背斜正常翼地层剥蚀程度低,埋藏深度适中,可成为良好的油气圈闭;倒转翼地层陡倾,断块发育,油气成藏条件差;倒转翼下方潜伏背斜保存条件好,是油气聚集有利场所,油气勘探效果良好。(本文来源于《中国石油勘探》期刊2019年03期)

林松,王薇,李媛,周欣,廖武林[5](2019)在《浅地震剖面揭露南秦岭隐伏断裂特征——以丹江断裂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浅层地震反射勘探方法对南秦岭构造带内丹江断裂进行地球物理勘探,通过数据处理与分析,获取包括断裂在隐伏区的几何展布形态、上断点埋深及断层性质在内的高分辨率浅地震剖面;对部分测线的地震剖面成果与钻孔资料进行对比验证解译。研究表明,浅地震反射对该区域隐伏探测行之有效,该方法可为隐伏活动断层探测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期刊2019年03期)

吴珍云,尹宏伟,汪伟,杜业波[6](2018)在《乍得Bongor盆地反转构造特征及形成机制:来自地震剖面及沙箱模拟实验的证据》一文中研究指出结合区域地震剖面解析和沙箱模拟实验,探讨分析了乍得Bongor盆地反转构造特征及其形成机制。结果表明:(1)Bongor盆地中发育叁种典型的反转构造类型:挤压反转单斜构造、挤压反转向斜构造和挤压反转背斜构造。该类反转构造一部分具有反转断层相关褶皱样式,主要沿高角度边界断层和基底地垒边界断面发育,形成演化与断裂活动息息相关,另一部分呈散花状背斜构造样式,属于地层纵弯上拱褶皱,主要发育于斜坡断阶带之间;(2)区域剥蚀作用对盆地反转构造演化具有重要的影响,其对盆地内深部地层反转褶皱发育具有促进作用,为深部构造圈闭形成提供条件,而对浅部地层的反转褶皱发育则表现出阻碍或破坏作用,不利于浅层构造圈闭的形成。(本文来源于《高校地质学报》期刊2018年06期)

张匡华,傅人康,张从伟,龙根元,宋家伟[7](2018)在《海南岛南部海棠湾晚更新世以来单道地震剖面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滨浅海第四纪地层研究,有助于陆地及深海第四纪地层的对比及滨浅海砂矿等资源的预测。单道地震剖面包含了丰富的沉积环境特征和沉积演化信息。运用层序地层学和地震地层学理论,结合QZ3钻孔样的岩性特征及测年数据,对海南省南部海棠湾129 km单道地震剖面进行了系统解释,划分了SU1、SU2、SU3、SU4、SU5和SU6六个层序地层单元,分别对应MIS1、MIS2、MIS3、MIS4、MIS5及MIS5之前沉积,其中SU5可进一步划分成SU51、SU52和SU53,分别对应MIS5a、MIS5b-5c及MIS5d-5e沉积。MIS1和MIS5为海相沉积,MIS2和MIS4为陆相沉积,MIS3在海湾边缘缺失海相沉积,在海湾深水区(约水深42 m以下)海相沉积普遍存在。(本文来源于《物探化探计算技术》期刊2018年06期)

杨振[8](2018)在《四川盆地断层传播褶皱地震剖面解释与石油预测》一文中研究指出自提出断层转折褶皱的几何学概念以来,Suppe(1983)首次将其定量化,建立了褶皱形态与断层形态和断层滑动之间的定量关系,奠立了断层相关褶皱理论的基本模型。通过对中国川西南盆地的盐井沟背斜的野外地质调查和精细的地震构造解释,通过选取与构造走向基本垂直的高质量的地震剖面,借助全叁维空间分析,建立几何学、运动学模型和实验模拟技术与数值模拟技术。总结出四川盆地缺失新生代地层。盐井沟背斜的前翼可以清楚的观测到地层有明显的增厚现象,褶皱前翼相对于后翼相对狭窄、陡峭;褶皱在核部变得更加紧闭;地层滑移量向上逐渐减小并在褶皱内部逐渐消失。所有的这些特征表明盐井沟背斜是一个典型的断层传播褶皱,在此基础上,综合石油地质综合评价对有利油气构造样式进行了预测,中国在川西南盆地盐井沟背斜与含油气圈闭研究中,应用断层相关褶皱的理论与方法取得了重要进展。(本文来源于《2018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十八)——专题36:沉积盆地矿产资源综合勘察、专题37:盆地动力学与能源》期刊2018-10-21)

刘乐,黄德济,贺锡雷,赵爽,张祖豪[9](2018)在《边缘检测方法在地震剖面断层识别中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1引言地震断层和裂缝的识别一直是研究的热点和难点,快速、可靠的断层和裂缝识别技术能够为地震解释工作提供较好的基础。本文将扩散方程的构造滤波与边缘检测过程相结合,发展了一套快速,高效的断层识别技术。首先对原始地震剖面进行扩散构造滤波,最大程度的提高数据的信噪比和边缘特征,再利用不同希式因子的希尔伯特变换求得瞬时振幅来识别断层和裂缝。实际数据证明该方法在滤波的同时注意保持了图像的边缘特征,能更好的识别断层和裂缝。(本文来源于《2018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二十五)——专题50:工程地球物理技术进展与应用、专题51:油藏地球物理》期刊2018-10-21)

贺佩,曾庆才,黄家强,姜仁,陈胜[10](2018)在《利用相位扫描方法判定地震剖面极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合成地震记录标定是构造解释和储层预测的基础,合成地震记录标定的结果是否准确直接决定着后续构造解释与储层预测的准确性,只有准确判断地震剖面对应子波的极性,合成记录标定才会准确,因此,地震资料极性的判断是最基础的工作。在实际生产应用中,采用正极性子波和负极性子波分别制作合成地震记录,然后对比二者与地震道的对应关系这种常规的判断地震资料极性的方法很难判别地震剖面的极性。笔者以苏里格气田地震剖面极性判定为例,根据相位扫描原理,通过正演模拟以及公式推导表明:地震剖面的相位与相位校正量互为相反数。在实际资料分析中,利用相位扫描方法,对比井阻抗与井旁道反演的相对阻抗,得到相位校正量进而得到地震剖面的相位,帮助判断地震剖面的极性,该方法直观,在实际应用中具有较好的操作与推广性。(本文来源于《物探与化探》期刊2018年04期)

地震剖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南黄海海相地层的地震波场特征和层位标定一直是困扰地震勘探的重要问题.为了近距离、高精度和高分辨率地观测井周围构造特征和岩石性质引起的波场变化,为地震资料的采集、处理与解释提供地震波衰减规律、速度与层位标定等信息,对大陆架科学钻探CSDP-2井实施了近零偏移距垂直地震剖面(VSP)观测.针对海相地层顶部强反射界面地震波穿透难的问题,采用了大容量气枪震源并设计了气枪阵列组合方式,提高了激发地震波的能量,获得了强反射界面之下清晰的PP、PS下行波和上行波信号.采用了叁分量偏振合成、组合滤波和波场分离等处理方法,对VSP观测数据进行处理,获得了海相叁迭系—志留系的精细的纵波、横波速度结构和地层吸收因子等物性数据,建立了钻井地层、测井、VSP上行波和多道地震剖面对应关系,实现了不同尺度的地质和地球物理属性资料的有效衔接,标定了钻井地质剖面上各深度地质体的地震反射特性,厘定了过井地震剖面上反射同相轴的地质属性.此次观测取得的纵波、横波速度信息,成为建立南黄海海相地层速度模型主要的资料来源,也是地震资料的岩性反演处理不可缺少的信息.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地震剖面论文参考文献

[1].庞新明,赵明辉,刘思青,王强,张浩宇.复杂地质结构OBS地震剖面震相识别方法[J].地球物理学报.2019

[2].吴志强,祁江豪,张训华,郭兴伟,丘学林.大陆架科学钻探CSDP-2井的垂直地震剖面测量[J].地球物理学报.2019

[3].花鑫升,姬计法,酆少英,杜鹏,宋威.浅层地震剖面揭示固原市清水河东侧断裂特征[J].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2019

[4].梁顺军,梁霄,陈江力,孙甫,游李伟.山地复杂构造倒转背斜地震剖面反射特征及油气成藏分析[J].中国石油勘探.2019

[5].林松,王薇,李媛,周欣,廖武林.浅地震剖面揭露南秦岭隐伏断裂特征——以丹江断裂为例[J].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2019

[6].吴珍云,尹宏伟,汪伟,杜业波.乍得Bongor盆地反转构造特征及形成机制:来自地震剖面及沙箱模拟实验的证据[J].高校地质学报.2018

[7].张匡华,傅人康,张从伟,龙根元,宋家伟.海南岛南部海棠湾晚更新世以来单道地震剖面特征[J].物探化探计算技术.2018

[8].杨振.四川盆地断层传播褶皱地震剖面解释与石油预测[C].2018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十八)——专题36:沉积盆地矿产资源综合勘察、专题37:盆地动力学与能源.2018

[9].刘乐,黄德济,贺锡雷,赵爽,张祖豪.边缘检测方法在地震剖面断层识别中应用[C].2018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二十五)——专题50:工程地球物理技术进展与应用、专题51:油藏地球物理.2018

[10].贺佩,曾庆才,黄家强,姜仁,陈胜.利用相位扫描方法判定地震剖面极性[J].物探与化探.2018

论文知识图

珠江口盆地近南北向地震解释剖面(据...本次研究采取的技术路线图跨绵竹断裂大地电磁剖面(据中铁二院资...济阳坳陷568测线单38井附近孔一段扇...琼东南陆坡区坡度分布及变化图匹配冲击地震参考道子信号(a)

标签:;  ;  ;  ;  ;  ;  ;  

地震剖面论文_庞新明,赵明辉,刘思青,王强,张浩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