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娟兰1陈东爱21.太原市迎泽区产科医院030002;2.太钢总医院030002
【摘要】目的对BC-550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白细胞五分类与镜检的相关性进行研究与评价。方法采用BC-550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对500例门诊和病房患者的白细胞进行分类和计数,同时与手工血液涂片染色并且显微镜镜检白细胞分类和计数[1-2]进行比较。结论淋巴细胞与嗜碱性粒细胞检测结果经过统计学处理(P<0.05)存在差异说明两种方法的检出率有所不同;而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的检测结果经过统计学处理(P>0.05)差异无显著,说明手工法和仪器检出率相仿。
【关键词】全自动血液分析;白细胞;显微镜StudyonthecorrelationbetweenBC-5500bloodcellanalyzerwhitebloodcellclassificationandmicroscopeAbstract:ObjectiveTostudyandevaluatethecorrelationofBC-5500bloodanalyzerinWBCclassificationoffiveandmicroscope.MethodsBC-5500automaticbloodanalyzerin500patientswithwhitecelloutpatientclassificationandcountingweredoneatthesametime,manualbloodsmearstainingandmicroscopicexaminationofwhitebloodcellclassification.Conclusionslymphocytesandbasophilsthroughstatisticalprocessingresults(P<0.05)differencesinthedetectionrateofthetwomethodsdescribedaredifferent;whileneutrophils,monocytesandeosinophilsDetectionresultsAfterstatistically(P>0.05)differencewasnotsignificant,indicatingmanualmethodandinstrumentdetectionratesimilar.Keywords:automaticbloodanalysis;whitebloodcell;microscopy【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5)-08-100-02
BC-5500血液细胞分析仪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计数的快速、便捷、测定项目种类多,广泛应用于临床检验科室。但目前显微镜油镜手工法仍然作为白细胞分类计数的“金标准”[3],其检测准确度是全自动血细胞血液分析仪所不能取代的。随着医学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及血液学检验技术的迅速发展,白细胞五分类血液分析仪[4]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检验诊断学领域,使临床血液学检验不断向自动化、标准化迈进,为疾病的诊断、治疗、监测和预后评估提供了及时、准确的实验室信息。但是由于人体细胞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特别是在病理情况下,仪器仅依靠检测细胞的几种物理和化学特征很难提供完全准确的分析结果,有可能给临床诊断带来很多困惑。本文就BC-5500全自动分析仪对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的分析结果与镜检结果进行相关性研究与评价[5-6],以提高实验室信息的准确性,更好服务于临床。
1材料与方法1.1实验对象和仪器标本来自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门诊和病房病人(500人)的血液,万瑞公司出产的BC-550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奥林巴斯显微镜1.2方法与原理从2013年4月至2013年5月,从医院门诊和住院病房随机收集血液样本500例,对每一样本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在自动进样方式下,分析仪将吸取180μL的全血样本来检测血液标本中各种白细胞的数量和百分比,并与参考值进行比较[7],超出参考值范围为异常,在参考值范围内为正常。
然后取下自动分析仪上的血液标本再在显微镜下进行白细胞计数与分类。其具体步骤为首先加入白细胞的稀释液0.38ml于一小试管中,然后用微量吸管吸取20ul末梢血,擦去微量吸管外的余血,将其慢慢插入稀释液的底部,轻轻地将血放出,并吸取上清液洗涤微量吸管3次(注意每次不能冲浑稀释液),使其混匀,最后用微量吸管吸取混匀的细胞悬液1滴,充入预先准备好的计数池与盖玻片的缝隙中,静置2-3min,使白细胞下沉,最后低倍镜下计数四角4个大方格内白细胞总数n,计算白细胞/L=n/4×10×20×106L。显微镜下白细胞分类方法为首先在低倍镜下观察染色、数量和分布,然后浸油镜计数在体尾交界处染色良好区域,计数200个白细胞,按照白细胞的形态特征进行分类计数[8-9],求出各种白细胞所占比值,记录其正常和异常结果的例数。整理一个月来500份标本,分析相关数据用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
2结果分别用仪器和显微镜镜检两种方法对同一血液标本进行白细胞分类和计数,检测的500份血样结果中淋巴细胞与嗜碱性粒细胞检测结果经过统计学处理(P<0.05)存在差异说明两种方法的检出率有所不同;而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的检测结果经过统计学处理(P>0.05)差异无显著,说明手工法和仪器检出率相仿。
BC-5500血液细胞分析仪白细胞分类和计数与镜检结果比较(表1)3讨论BC-5500血液细胞分析仪采用半导体激光流式细胞技术获得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淋巴细胞与嗜碱性粒细胞的计数。在此基础之上,BC-5500血液细胞分析仪计算出其余参数的结果。
当一定量的血细胞被吸入并经过特定量的试剂作用后,血样经喷嘴注入充满稀释液的圆锥形流动室中,在稀释液形成的鞘液包裹下,细胞单个排列成行地穿过流动室的中央。当悬浮在鞘液中的血细胞经过二次加速后通过激光检测区时,血细胞受到激光束的照射,产生的散射光性质与细胞大小、细胞膜和细胞内部结构的折射率有关,低角前向散射光反映了细胞的大小,高角前向散射光则反映细胞的内部精细结构和颗粒物质[10]。光电二极管接收这些散射光信号并将其转化为电脉冲,根据采集到的这些电脉冲数据,可以得到血细胞大小及细胞内部信息的二维分布图,称为散点图,横坐标反映细胞的内部复杂度信息,纵坐标反映细胞的体积[11]。
分析仪通过对BAS通道散点图以及其中Bas区域的分析得到白细胞数目(WBC)和、嗜碱性粒细胞数目(Bas#),并进一步计算出嗜碱性粒细胞百分比(Bas%)。通过对Diff通道散点图以及其中Lym区域、Neu区域、Mon区域和Eos区域的分析得到淋巴细胞百分比(Lym%)、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单核细胞百分比(Mon%)以及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Eos%)。再结合BAS通道中获得的白细胞数目进行计算,得到淋巴细胞数目(Lym#)、中性粒细胞数目(Neu#)、单核细胞数目(Mon#)以及嗜酸性粒细胞数目(Eos#)。细胞数目的单位均为109/L。据表1所示淋巴细胞仪器法所测定结果高于手工法,说明有可能仪器对异性淋巴细胞的辨认仍存在缺陷,假阳性的原因还有可能是存在有核红细胞不能被溶血剂完全溶解所至,导致其假性偏高。
据表1所示仪器法在检测部分标本的嗜碱性粒细胞时计数偏高,而在显微镜下计数正常,且发现中性粒细胞呈现中毒性改变,粒细胞中出现了大量的中毒颗粒,形似嗜碱性颗粒,同时细胞核分叶减少固缩,染色质呈块状[9],核浆比例改变,故仪器有可能误认为是嗜碱性粒细胞,而根据标本来源分析,多见于严重感染患者的血液[12]。
据表1所示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差别无统计学意义,不能认为两种分类结果不同,故BC-5500全自动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除专门用于检测外周血中原、幼阶段细胞和中少见的异常细胞外)在临床白细胞分类计数时,可以替代显微镜(油镜)[13]。
鉴于以上分析,作为检验人员,在检验患者血液标本时,一定要充分结合其临床症状,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既要利用血液分析仪的快速和精确,又要通过手工显微镜镜检法弥补可能出现的假阳性或者假阴性,两种方法的有机结合从而最大程度地达到仪器应用的精确效果,最终给予临床正确诊断。
参考文献[1]叶应妩,王毓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2版.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7.5[2]陈国梁,王春燕,张淼发,等BC-5500血液分析仪白细胞分类结果评价.上海医学检验杂志,2000,15(2):89-90.[3]丛玉隆主编.当代血液分析技术与临床.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26-32.[4]许志伟.自动血细胞计数器技术的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4年[5]张云霞.血液细胞分析仪检验中的点滴体会[D];实用医技杂志;2007年01期[6]袁洁.血液白细胞分析的影响因素探讨[J];中外医疗;2008年34期[7]李小龙,陶洪群,王薇薇,温鸿,林晓梅.健康成人外周血白细胞VCS参数参考区间的建立及临床意义[A];2007年浙江省医学检验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8]唐沪强,卢兴国,陈岚岚;吴先国.外周血低值白细胞样本形态学改变及复检规则探讨[A];2008年浙江省检验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9]刘仲毓,血细胞形态检测手册.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82-83[10]丛玉隆.王淑娟.今日临床检验.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11-67[11]罗春丽,刘体全.临床检验基础[M].第2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6.[12]孙芾;王厚芳;于俊峰血细胞显微镜复检标准的制定及临床应用[期刊论文]-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5(02)[13]翁文浩,李智,汪嘉迈瑞BC-550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的白胞分类应用评价[期刊论文]-检验医学20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