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川芎嗪对不卧床连续性腹透的透析效能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张晓文,钱雅玉[1](2020)在《中医药保护腹膜透析患者残余肾功能的研究进展》文中指出腹膜透析保护肾衰竭患者的残余肾功能优于血液透析,保护腹膜残余肾功能对降低患者死亡率和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中医药治疗具有多靶点、多途径的优势,近年来中医药保护腹膜透析患者残余肾功能的研究取得一定成就,该文简要做一综述,以期为更好地开展中医药保护腹膜透析患者残余肾功能的研究提供依据。
王聪[2](2019)在《STAT3在IL-6诱导人腹膜间皮细胞上皮间质转分化中的作用研究》文中认为背景研究发现随着终末期肾脏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患者PD时间的延长,腹膜的形态和功能将发生改变,导致腹膜纤维化(Peritoneal fibrosis,PF),最终导致超滤衰竭(Ultrafiltration Failure,UFF)。目前UFF已经成为PD患者被迫退出PD的主要原因,因此探讨并寻找减轻腹膜纤维化、延缓腹膜透析UFF发生的方法显得尤为重要。目的本研究通过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刺激人腹膜间皮细胞(Human peritoneal mesothelial cells,HPMCs),诱导HPMCs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 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并探讨信号传导与转录激活基因3(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3,STAT3)对上皮-间质转化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人腹膜间皮细胞,用不同浓度IL-6刺激HPMCs不同时间,分组:(1)以50μg/L IL-6刺激HPMCs不同时间,按刺激时间0h、24h、48h、72 h分组;(2)不同浓度IL-6刺激HPMCs 24小时,按IL-6浓度0μg/L、50μg/L、100μg/L分组;应用慢病毒介导RNA干扰技术培养并建立稳定沉默STAT3基因的HPMCs细胞株,并将其分组:(1)空白对照组;(2)IL-6组;(3)空载体组;(4)空载体+IL-6组;(5)慢病毒感染组;(6)慢病毒感染+IL-6组,其中所有加入IL-6组均以50μg/L IL-6刺激HPMCs 24小时。应用细胞免疫荧光观察技术检测EMT相关蛋白E-钙黏蛋白(E-cadherin)、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和分布。应用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及实时荧光定量PCR法(Quantitative real 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RT-PCR)检测JAK2(Janus kinase 2,JAK2)/STAT3信号转导通路及EMT相关蛋白和基因表达。采用SPSS22.0软件对实验中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随着IL-6刺激HPMCs时间延长及IL-6的浓度增加,E-cadherin蛋白和m RNA(Messenger ribonucleicacid,mRNA)表达均下降(均P<0.05),α-SMA、VEGF(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蛋白和m RNA表达均升高(均P<0.05),通路蛋白p-JAK2/JAK2比值和p-STAT3/STAT3比值均升高(P<0.05)。应用慢病毒沉默STAT3基因后,与空载体+IL-6组相比,慢病毒感染+IL-6组α-SMA、VEGF蛋白表达均下降(均P<0.05),E-cadherin蛋白表达上升(P<0.05)。细胞免疫荧光结果提示,对照组间皮细胞之间可见E-cadherin蛋白的表达,胞质内可少量表达α-SMA蛋白;与对照组相比,50μg/L IL-6刺激HPMCs 24小时后,细胞膜上E-cadherin蛋白表达明显减少,间皮细胞胞质内α-SMA蛋白表达增加。结论IL-6可以活化JAK2/STAT3信号通路参与人腹膜间皮细胞EMT过程,并可以刺激HPMC分泌VEGF。应用慢病毒沉默STAT3基因后,人腹膜间皮细胞EMT过程被抑制。
陈利涛[3](2011)在《川芎嗪对高糖或TNFα诱导后人腹膜间皮细胞IL6和IL8表达影响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背景]腹膜透析为终末期肾脏病患者替代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其主要并发症是腹膜纤维化。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 ECM)的过渡沉积为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纤维化主要特点。既往研究表明,常规高糖透析液可上调致纤维化细胞生长因子如IL-6和IL-8的表达,而后两者是重要的细胞因子,可导致腹膜纤维化。【目的】本研究通过观察川芎嗪对体外培养的人腹膜间皮细胞(human peritoneal mesothelial cells, HPMCs)在高糖及TNFa诱导后IL-6和IL-8分泌与表达的影响,进一步研究和探讨川芎嗪对HPMCs在高糖或TNFa诱导后致纤维化细胞生长因子表达的干预作用及其机制,为临床上腹膜纤维化的防治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方法]取自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普外科择期腹部手术患者(排除尿毒症和腹膜炎)捐献的大网膜组织,采用胰蛋白酶法分离腹膜间皮细胞进行原代培养并传代,第三代细胞用于实验,每次实验均由来自3个患者的标本进行3次独立实验。用含1%FCS的RPMI-1640培养液同步24h后,试验分高糖环境和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的炎症环境两部分进行,分组情况如下:①高糖环境下:HPMCs分为五组(每组设3个样本)观察:空白对照组(完全培养液),高糖(2.5%葡萄糖)诱导组,高糖(2.5%葡萄糖)加低、中、高剂量川芎嗪(10mg/L、20mg/L和40mg/L)组。采用单四唑(monotetrazolium, MTT)法检测各组间皮细胞的活性;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Semi-quantitative reverse transcriptive-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RT-PCR)法检测细胞内IL-6和IL-8 mRNA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 linked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IL-6和IL-8蛋白质水平,细胞部分用二喹啉甲酸(bicinchoninicacid, BCA)蛋白检测法测定细胞蛋白质含量,用以校正ELISA结果。②TNFα诱导下:HPMCs分为五组(每组设3个样本)观察:空白对照组(完全培养液),TNFα诱导组,TNFα加低、中、高剂量川芎嗪(10mg/L、20mg/L和40mg/L)组。采用单四唑(monotetrazolium, MTT)法检测各组间皮细胞的活性;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Semi-quantitative reverse transcriptive-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RT-PCR)法检测细胞内IL-6和IL-8 mRNA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 linked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IL-6和IL-8蛋白质水平,细胞部分用二喹啉甲酸(bicinchoninicacid, BCA)蛋白检测法测定细胞蛋白质含量,用以校正ELISA结果。[结果]①高糖环境下:与空白对照组比较,高糖能显着降低HPMCs活性(P<0.01),并显着上调HPMCs IL-6和IL-8的表达(P<0.01);与高糖诱导组比较,川芎嗪干预组HPMCs活性显着升高(P<0.05),上清液中的IL-6和IL-8含量显着降低(P<0.05,P<0.01),IL-6 mRNA和IL-8 mRNA表达水平均显着下调(P<0.05),且两者在蛋白和基因水平与川芎嗪呈量效关系;②炎症状态下:与空白对照组比较,TNFα能显着降低HPMCs活性(P<0.01),并显着上调HPMCs IL-6和IL-8的表达(P<0.01);与TNFα诱导组比较,低剂量川芎嗪干预组HPMCs活性有所升高,但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中、高剂量川芎嗪干预组HPMCs活性显着升高(P<0.05),低、中、高剂量川芎嗪干预组上清液中的IL-6和IL-8含量显着降低(P<0.05, P<0.01), IL-6 mRNA和IL-8 mRNA表达水平均显着下调(P<0.05),且两者在蛋白和基因水平与川芎嗪呈量效关系;[结论]川芎嗪能下调高糖或TNFα诱导后HPMC IL-6和IL-8的表达,并恢复HPMCs的活性,能保护HPMCs并减少ECM的过度沉积,从而产生预防和/或延缓腹膜纤维化发生发展的作用;
张玲[4](2011)在《保肾片对腹膜透析患者残肾功能保护作用的疗效观察》文中指出目的:观察保肾片对新进入PD治疗的患者RRF、营养状况以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探讨中医药在保护PD患者RRF中的地位。方法:2008.3至2011.3在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肾内科接受治疗的符合纳入条件的PD患者共27例,治疗组15例,对照组12例,治疗组在PD治疗及西医基础治疗的基础上服用保肾片治疗,对照组仅采用PD治疗及西医基础治疗,疗程6个月,观察治疗后2月、4月、6月患者RRF、尿量、血浆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及生活质量评价表(SF-36)各维度的变化。结果:①治疗组RRF下降速率低于对照组,其差别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②治疗组尿量下降速率低于对照组,其差别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③治疗组Alb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其差别比较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Hb均有升高、TC、TG均略有下降,但两组治疗前后差值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SF-36量表总体评分均有升高,但其差别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一般健康状况(GH)、精力(VT)的评分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前后差值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维度评分治疗前后差值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①随着透析时间的延长,PD患者的RRF、尿量呈下降趋势。②保肾片能延缓PD患者RRF及尿量的下降速率。③保肾片有助于提高PD患者Alb水平,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提高其生活质量。
孟立锋[5](2011)在《化痰祛瘀法防治腹膜纤维化的作用及机理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本课题以中医“痰瘀互结”是腹膜纤维化发生的病机关键为理论依据,采用临床与动物实验相结合的方法,观察并探讨化痰祛瘀法防治腹膜透析患者腹膜纤维化的临床效果。并重点从TGF-β/Smads信号通路,进一步探讨化痰祛瘀法防治腹膜纤维化大鼠模型的作用和机制。综合评价化痰祛瘀法防治腹膜纤维化的临床疗效,为防治腹膜透析患者腹膜纤维化提供新的中医药理论依据与方法。方法通过收集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符合纳入标准的腹膜透析患者,观察化痰祛瘀中药对腹膜透析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指标如血肌酐、尿素氮、白蛋白、血脂、血分析、肝纤四项及腹透液中TGF-β1、VEGF因子表达等的影响,客观评价化痰祛瘀中药防治腹膜纤维化的临床疗效。通过建立大鼠腹膜纤维化模型,观察经用化痰祛瘀中药干预后,腹膜纤维化大鼠模型腹膜结构的组织学变化,阐明化痰祛瘀中药拮抗腹膜纤维化大鼠模型的有效性。并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测定各组大鼠壁层腹膜TGF-β1、p-Smad2/3和α-SMA、E-cadherin及p-Smad7蛋白的表达,探讨化痰祛瘀中药拮抗腹膜纤维化与调控TGF-β/Smads信号通路的关系,初步揭示化痰祛瘀法防治腹膜纤维化的作用机制。结果(一)化痰祛瘀法防治腹膜纤维化的临床研究1、化痰祛瘀中药对中医症候积分的影响治疗组经用化痰祛瘀中药治疗后,面色晦暗,肌肤甲错,肢体麻木或刺痛,身重困倦,脘腹胀满,口中粘腻,口干不欲饮,食少纳呆,大便粘滞不爽的改善作用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表明化痰祛瘀中药在改善中医痰瘀互阻症候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2、化痰祛瘀中药对腹膜纤维化相关指标的影响治疗组疗后腹透液中TGF-β1因子水平显着下降(130.56±14.54 pg/ml),与治疗前相比(164.84±32.38 pg/ml),有显着性差异(P<0.05);对照组治疗前好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组间比较,治疗组腹透液中TGF-β1因子下降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疗后腹透液中VEGF因子水平显着下降(63.62±12.95pg/ml),与治疗前相比(95.87±18.59pg/ml),有显着性差异(P<0.05);对照组治疗前好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组间比较,治疗组腹透液中VEGF因子下降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反映纤维化程度的指标:肝纤四项,治疗组与对照组疗后与疗前比较,均有所降低,但仅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组间比较,统计学有显着性差异(P<0.01);表明腹膜透析患者服用化痰祛瘀中药对肝纤四项指标有一定的改善作用。3、化痰祛瘀中药对实验室指标的影响治疗组经用化痰祛瘀中药治疗后,治疗组的肌酐、尿素氮、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纤维蛋白原等指标的改善作用优于对照组(P<0.05),表明化痰祛瘀中药在改善患者肾功能、血脂、凝血功能方面,有良好疗效。4、化痰祛瘀中药药物安全性指标的观察治疗组患者服用化痰祛瘀中药期间,未出现各种不良反应症状,反映心脏功能、肝功能的指标肌酸激酶-MB同工酶(CK-MB).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谷氨酰转移酶(GGT),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腹膜透析患者服用化痰祛瘀中药,对心脏及肝功能无不良影响,服用安全。(二)化痰祛瘀法防治腹膜纤维化的实验研究1、腹膜间皮细胞内存在TGF-β1、Smad2/3、Smad7、SMA和E-cadherin蛋白的表达,并证实高浓度葡萄糖透析液和LPS有协同作用,能促进大鼠腹膜组织TGF-G1/Smads信号通路的活化,产生更加明显的腹膜纤维化。2.TGF-β1/Smads信号通路是腹膜纤维化的共同作用途径,化痰祛瘀中药是通过对TGF-β/Smads信号通路的影响来拮抗腹膜纤维化的,中药高剂量组有更好的防治腹膜纤维化的作用。3、化痰祛瘀中药能上调TGF-β抑制性信号蛋白Smad7的表达,这可能是通过抑制TGF-β受体调控信号蛋白(Smad2/3)的活化,还显示化痰祛瘀中药能减轻E—cadhefin蛋白水平下调,及α-SMA蛋白水平上调的程度,进而说明化痰祛瘀中药可以减轻腹膜间皮细胞转分化的程度,防止腹膜纤维化的发展,保护腹膜功能。结论1、通过对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符合纳入标准的30例行标准连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治疗者临床研究提示:化痰祛瘀中药可以改善腹膜透析患者临床症状,提高腹膜透析治疗效果。2、化痰祛瘀中药复方能明显降低反映腹膜纤维化的相关指标(肝纤四项、腹透液中TGF-β1、VEGF因子),可以明显减轻腹膜纤维化大鼠模型腹膜组织的炎症反应病理改变程度,保护腹膜组织形态结构的完整,减少腹膜纤维化大鼠模型腹膜的致密层厚度,从而起到拮抗腹膜纤维化的作用,这一作用呈量效关系,以中药高剂量组效果最佳。初步显示化痰祛瘀中药有较好的防治腹膜纤维化作用。3、通过对5/6肾切除的大鼠应用4.25%的高糖腹膜透析液和脂多糖(LPS)造成腹膜纤维化模型的研究发现:化痰祛瘀中药拮抗腹膜纤维化的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上调TGF-β抑制性信号蛋白Smad7的表达,进而抑制TGF-β受体调控信号蛋白(Smad2/3)的活化,阻止腹膜纤维化动物模型腹膜间皮细胞转分化的发生,从而阻止或减轻腹膜纤维化的发生和进展,保护腹膜功能。
张玲,盛梅笑[6](2011)在《中医药提高腹膜透析患者生存质量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从改善营养状况、保护残肾功能和保护腹膜功能几方面着重探讨中医药提高腹膜透析患者生存质量的研究进展,并分析研究存在的问题及研究方向。
张修红[7](2010)在《ESRD患者腹膜溶质转运类型分布、变化与中医辨证分型之间相关性的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探讨终末期肾脏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 ESRD)患者腹膜溶质转运类型分布、变化与中医辨证分型之间的相关性及ESRD患者开始腹膜透析替代治疗后行PET的时机。方法:98例初次行腹膜透析管置入术及腹膜透析治疗的ESRD患者在术前和PET前对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分析腹膜溶质转运类型与中医辨证分型之间的相关性;对其中40例初次行腹膜透析管置入术及腹膜透析治疗的ESRD患者,在排除腹膜炎等并发症后,在术后1周开始腹膜透析,比较透析1周、1个月、3个月后PET结果,观察腹膜转运功能的变化。结果:1、ESRD患者行腹膜透析替代治疗前中医辨证分型本证以脾肾气虚证最多,其次为脾肾阳虚证,肝肾阴虚证最少;标证以水湿、湿浊证最多,湿热证、血瘀、风动证相对较少。2、ESRD患者行腹膜透析替代治疗后,中医辨证分型本证未发生明显变化;标证水气、湿浊证较透前明显减少,血瘀证较透前明显增加,甚至出现无明显兼夹证患者,具有统计学意义。3、ESRD患者行腹膜透析替代治疗后中医辨证本证、标证症状积分较透前均有明显下降,具有统计学意义;按腹膜转运类型分组比较,亦得出相同结果。4、ESRD患者行腹膜透析管置入术前中医辨证分型的本证和透析1周时腹膜溶质转运类型之间有一定相关性:术前辨证为阴阳两虚的患者,术后腹膜转运功能为低转运的较多,不适合行腹膜透析治疗。5、初次行腹膜透析管置入术及腹膜透析治疗的ESRD患者,透析1周、1个月、3个月后腹膜溶质转运类型未发生明显改变。结论:1、ESRD患者中医辨证分型的本证与腹膜溶质转运类型之间有一定相关性,术前对患者行中医辨证,对判断腹膜转运功能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2、初次行腹膜透析管置入术及腹膜透析治疗的ESRD患者,在开始透析1周后行PET,就可以反映腹膜对小分子溶质的转运特性,患者在未发生腹膜炎等并发症的情况下,3个月内腹膜溶质转运类型是相对稳定的,开始透析1周行PET不仅有助于了解腹膜的转运功能,而且有助于及早制定个体化的透析方案,更加符合临床实际的需要。3、腹膜透析替代治疗可以明显降低患者的中医症状积分,改善生化指标,提高生活质量,高平均和低平均转运组较低转运组更加明显。
郑宏香[8](2010)在《辛伐他汀及川芎嗪对高糖诱导后人腹膜间皮细胞Ⅰ型胶原、MMP-1和TIMP-1表达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研究目的本实验是川芎嗪、辛伐他汀对高糖作用下人腹膜间皮细胞(HPMC)的干预实验,观察对腹膜纤维化有重要影响的Ⅰ型胶原及其主要降解酶系MMP-1和TIMP-1表达的变化,研究川芎嗪和辛伐他汀对人腹膜间皮细胞的保护作用机制,为腹膜纤维化的防治提供一定的理论和实验依据。研究方法来自于南京市鼓楼医院行腹腔外科手术的非尿毒症且非腹腔炎症捐赠者的正常大网膜组织,采用组织消化培养法,传代培养人腹膜间皮细胞,第三代细胞用于实验。实验将HPMC分为八组:N组即正常对照组—(RPMI1640培养液)、G组—(2.5%葡萄糖注射液)、S1组(辛伐他汀2.5μmol/L+葡萄糖注射液2.5%)、S2组(辛伐他汀5μmol/L+葡萄糖注射液2.5%)、S3组(辛伐他汀10μmol/L+葡萄糖注射液2.5%)、L1组(川芎嗪10mg/L+葡萄糖注射液2.5%)、L2组(川芎嗪20mg/L+葡萄糖注射液2.5%)、L3组(川芎嗪40mg/L+葡萄糖注射液2.5%),各组以含10%FCS的RPMI1640培养液(完全培养液)补充容量至200μL。以MTT检测细胞活性,ELISA、RT-PCR检测Ⅰ型胶原、MMP-1和TIMP-1在蛋白质、基因水平的表达。研究结果(1) HPMC培养与鉴定:分离培养的细胞,形态学特点是光镜下呈铺路鹅卵石状,纯度达95%以上;细胞表面标志鉴定显示角蛋白、波形蛋白抗原阳性,第Ⅷ因子相关抗原、白细胞CD45抗原阴性,证实分离培养的确是HPMC。(2)MTT检测细胞活性:高糖能降低人腹膜间皮细胞活力;辛伐他汀、川芎嗪干预下,HPMC MTT OD值显着高于高糖对照组(P<0.01),且其作用随着药物浓度增加而增强;可见辛伐他汀、川芎嗪均能抑制高糖所致的腹膜间皮细胞活力降低。(3) ELISA、RT-PCR检测胶原Ⅰ、MMP-1和TIMP-1在蛋白、基因水平的表达:HPMC在高糖作用下增加Ⅰ型胶原和TIMP-1的表达,而降低MMP-1表达;在辛伐他汀干预下,胶原Ⅰ、TIMP-1表达显着低于高糖对照组,而MMP-1表达明显增加(P<0.01),且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P<0.01);在川芎嗪干预下胶原Ⅰ、TIMP-1的含量明显下降(P<0.01),MMP-1含量也显着高于高糖对照组(P<0.01),也呈剂量依赖性;说明辛伐他汀、川芎嗪可能通过抑制胶原Ⅰ表达,同时调整MMP-1/TIMP-1表达起到抗HPMC纤维化的作用。结论1、在高糖作用下,HPMC细胞活力下降,胶原Ⅰ、TIMP-1表达增加,MMP-1表达下降。2、川芎嗪、辛伐他汀干预下间皮细胞活力有所恢复,胶原Ⅰ、TIMP-1表达明显减少,而MMP-1表达增加。3、川芎嗪、辛伐他汀可通过下调胶原Ⅰ的合成和分泌减少细胞外基质的沉积,也可能通过调节MMP-1/TIMP-1的平衡,促进胶原Ⅰ的降解,减少细胞外基质的沉积,发挥抗腹膜纤维化的作用。
陈丹[9](2009)在《腹膜透析患者肾阳虚证与腹膜转运功能的关系探讨》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并总结出腹膜透析(PD)肾阳虚患者不同腹膜转运功能状态的分布规律,为腹膜高转运状态是否与肾阳虚证存在相关性提供临床证据,以期为中药用于腹膜高转运的防治寻找客观依据。方法:1.调查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肾病内科腹膜透析中心的2007年6月~2009年1月PD病人。专人收集病例,符合标准共62例纳入本研究。2.中医辨证分型标准参照2002年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出版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定,并征求专家意见,设计出“腹膜透析患者肾阳虚证候调查表”。3.中医辨证由腹透中心医师严格按照辨证参考标准完成,并归纳中医肾阳虚症候积分。4.所有患者按规定时间完成腹膜平衡试验(PET),分别计算0h,2h,4h腹透液与血液Scr的比值(D/Pcr)及2h,4h与0h腹透液葡萄糖浓度比值(D/D0),并根据数值将其分到不同组别。5.分析不同D/Pcr、D/D0值的肾阳虚证候积分情况。6.观察中医肾阳虚证与透析龄的相关性,与营养、透析充分性、钙磷代谢及残余肾功能等相关生化指标的相关性。7.数据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变量之间线性关系采用相关分析方法,计量资料用t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所有统计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计算。结果:1.62例患者的肾阳虚积分分布情况为:9-14分有9例(14.52%),15-23分34例(54.84%),24-33分19例(30.65%)。62例患者平均肾阳虚积分为20.4±5.8分。2.62例患者中高转运者6例,占9.68%,高于平均转运者33例,占53.22%,低于平均转运者22例,占35.48%,低转运者1例,占1.61%。3.D/Pcr≥0.65组的肾阳虚积分明显高于D/Pcr<0.65组,两者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肾阳虚积分与D/Pcr成显着性正相关(P<0.01)。4.D/D0>0.38组的肾阳虚积分明显低于D/D0≤0.38组,两者有显着性统计学意义(P<0.01);肾阳虚积分与D/D0成显着性负相关(P<0.01)。5.肾阳虚积分与血清白蛋白呈显着性负相关(P<0.01)。6.肾阳虚积分与透析龄、血红蛋白、残余肾功能、Kt/V、Ccr、血清钙、磷、甲状旁腺激素无显着性相关(P>0.05)。结论:1.PD患者肾阳虚积分与D/Pcr值呈显着性正相关,与D/D0成显着性负相关。即肾阳虚症候越重,腹膜转运功能越高。2.PD患者肾阳虚症候随着血清白蛋白的降低而加重,而并不随着血红蛋白的变化而发生改变。3.PD患者无论透析时间或长或短,与患者肾阳虚症状的轻重程度没有明显的相关性。4.PD患者的肾阳虚证与残肾功能关系未提示明显相关性,这可能与样本含量太小,Ⅱ类误差增大有关。5.PD患者肾阳虚症候并不随着溶质清除率的变化而发生改变6.PD患者肾阳虚症候轻重程度与钙磷代谢的变化无明显关系。
印荻[10](2008)在《川芎嗪、辛伐他汀对人腹膜间皮细胞VEGF表达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研究目的本实验通过川芎嗪、辛伐他汀对高糖作用下人腹膜间皮细胞(HPMC)的干预实验,观察对腹膜纤维化有重要影响的VEGF表达的变化,研究川芎嗪和辛伐他汀以及二者联合对人腹膜间皮细胞保护作用机制,为腹膜纤维化的防治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研究方法由南京市鼓楼医院进行腹腔外科手术非尿毒症且非腹腔炎症捐赠者正常大网膜组织,采用消化组织培养法,培养出人腹膜间皮细胞,第三代细胞用于实验。实验将HPMC分为九组:N组即正常对照组-(RPMI1640培养液)、G组-(2.5%葡萄糖注射液)、S1组(辛伐他汀2.5μmol/L+葡萄糖注射液2.5%)、S2组(辛伐他汀5μmol/L+葡萄糖注射液2.5%)、S3组(辛伐他汀10μmol/L+葡萄糖注射液2.5%)、L1组(川芎嗪10mg/L+葡萄糖注射液2.5%)、L2组(川芎嗪20mg/L+葡萄糖注射液2.5%)、L3组(川芎嗪40mg/L+葡萄糖注射液2.5%)、SL协同组(辛伐他汀10μmol/L+川芎嗪40mg/L+葡萄糖注射液2.5%),各组以含10%FCS的RPMI1640培养液(完全培养液)补充容量至200μL。以MTT检测细胞活性,ELISA、RT-PCR检测VEGF在蛋白、基因水平的表达。研究结果(1) HPMC培养与鉴定:分离培养的细胞光镜下呈铺路鹅卵石状,纯度达95%以上;细胞表面标志鉴定显示角蛋白、波形蛋白抗原阳性,第Ⅷ因子相关抗原、白细胞CD45抗原阴性,证实分离培养的确是HPMC。(2) MTT检测细胞活性的比较:高糖能降低人腹膜间皮细胞活力;在辛伐他汀、川芎嗪干预下,HPMC MTT OD值显着高于高糖对照组(P<0.01),且其作用随着药物浓度增加而增强;辛伐他汀联合川芎嗪能显着升高HPMC MTT OD值,其作用与辛伐他汀高剂量组无明显差异(P>0.05)。说明辛伐他汀、川芎嗪均能抑制高糖导致的细胞活力降低,二者联合仅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协同作用。(3) ELISA、RT-PCR检测VEGF在蛋白、基因水平表达的比较:HPMC在高糖作用下VEGF表达增加;在辛伐他汀干预下,VEGF表达显着低于高糖对照组(P<0.01),且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P<0.01);在川芎嗪干预下VEGF表达也显着低于高糖对照组(P<0.01),也呈剂量依赖性;辛伐他汀联合川芎嗪能显着降低VEGF表达,但其作用与辛伐他汀、川芎嗪高剂量组没有明显差异(P>0.05)。说明辛伐他汀、川芎嗪可能通过抑制VEGF表达达到对HPMC的保护作用,但二者联合无协同效应。结论1、实验成功分离和培养了人腹膜间皮细胞,为体外研究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纤维化提供了细胞来源。2、在高糖作用下,HPMC细胞活力下降,VEGF表达增加。3、川芎嗪、辛伐他汀干预高糖作用下的人腹膜间皮细胞后,细胞活力恢复,VEGF表达明显减少。4、川芎嗪、辛伐他汀可能通过降低VEGF表达,减少腹膜血管新生和细胞外基质积聚,从而延缓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纤维化的发生、发展。
二、川芎嗪对不卧床连续性腹透的透析效能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川芎嗪对不卧床连续性腹透的透析效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中医药保护腹膜透析患者残余肾功能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中医对腹膜透析患者病因病机的认识 |
2 单味中药及其提取物在腹膜透析治疗中的应用 |
3 中医药复方在腹膜透析治疗中的应用 |
4 小结 |
(2)STAT3在IL-6诱导人腹膜间皮细胞上皮间质转分化中的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对照缩略词表 |
前言 |
材料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纤维化发生及防治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及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致谢 |
(3)川芎嗪对高糖或TNFα诱导后人腹膜间皮细胞IL6和IL8表达影响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章: 研究背景 |
1 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纤维化的机制及其防治的研究进展 |
1.1 腹膜纤维化的机制 |
1.2 腹膜纤维化的防治 |
2 中医药在腹膜纤维化防治中的应用及川芎嗪的抗纤维化作用 |
2.1 腹膜纤维化的中医病因病机 |
2.2 目前临床常用防治腹膜纤维化的中药 |
2.3 川芎嗪的抗纤维化作用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川芎嗪对高糖或肿瘤坏死因子A诱导后人腹膜间皮细胞IL-6和IL-8表达影响的实验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来源 |
1.2 实验方法 |
1.3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2.1 HPMCs鉴定 |
2.2 细胞毒性 |
2.3 HPMCs活性 |
2.4 细胞上清液中HPMCs IL-6和IL-8活性蛋白质含量 |
2.5 IL-6和IL-8 mRNA表达 |
3 讨论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三章: 附录——文献综述及英文缩略词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英文缩略词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4)保肾片对腹膜透析患者残肾功能保护作用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
1 腹膜透析的现状 |
1.1 PD治疗的概况 |
1.2 PD治疗存在的临床问题 |
2 残肾功能在PD治疗中的作用 |
2.1 残肾功能的定义与评估 |
2.2 残肾功能在PD治疗中的作用 |
2.3 残肾功能减退的因素 |
2.4 残肾功能的保护 |
3 中医药干预PD治疗的研究概况 |
3.1 病机与证候特点 |
3.2 保护残肾功能 |
3.3 改善营养状况 |
3.4 保护腹膜功能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1 研究目的 |
2 研究对象 |
2.1 病例来源 |
2.2 诊断标准 |
2.3 纳入标准 |
2.4 排除标准 |
3 治疗方案 |
3.1 PD治疗 |
3.2 西医基础治疗 |
3.3 中药治疗 |
3.4 治疗分组 |
3.5 疗程 |
4 观察指标 |
4.1 主要指标 |
4.2 次要指标 |
5 统计学方法 |
6 结果 |
6.1 一般资料 |
6.2 RRF的比较 |
6.3 RRF下降速率的比较 |
6.4 尿量的比较 |
6.5 尿量下降速率的比较 |
6.6 Alb、Hb、TC、TG的比较 |
6.7 SF-36各维度的比较 |
7 讨论 |
7.1 中医学对透析治疗的认识 |
7.2 保肾片的方药组成及主要药物的药理研究 |
7.3 结果分析 |
8 结论 |
9 问题和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SF-36表(生活质量评价表)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5)化痰祛瘀法防治腹膜纤维化的作用及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研究背景 |
1 现代医学对腹膜纤维化的研究 |
1.1 腹膜纤维化的概念 |
1.2 腹膜纤维化的发生原因及机制 |
1.3 腹膜纤维化的防治 |
2 中医药防治腹膜纤维化的研究现状 |
2.1 中医学对腹膜纤维化病因病机的认识 |
2.2 中医药防治腹膜纤维化的实验研究 |
2.3 中医药防治腹膜纤维化的临床研究 |
3 防治腹膜纤维化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
4 化痰祛瘀法防治腹膜纤维化的理论依据 |
4.1 腹膜纤维化与肾纤维化 |
4.2 痰瘀互结与腹膜纤维化 |
5 研究目的与研究内容 |
5.1 研究目的 |
5.2 研究内容 |
第二章 化痰祛瘀法防治腹膜纤维化的临床研究 |
1 临床研究方案 |
1.1 纳入研究对象 |
1.2 研究方法 |
1.3 中医症候积分评定标准 |
1.4 数据的统计学处理 |
2 临床研究结果 |
2.1 一般资料分析 |
2.2 治疗组与对照组中医症候积分比较 |
2.3 治疗组与对照组腹透液中TGF-β1、VEGF因子水平比较 |
2.4 治疗组与对照组实验室指标比较 |
2.5 治疗组与对照组药物安全性观察指标的比较 |
3 讨论 |
3.1 化痰祛瘀中药对腹膜透析患者的安全性评价 |
3.2 化痰祛瘀中药复方组方分析 |
3.3 化痰祛瘀中药复方对腹膜透析患者的临床疗效评价 |
3.4 化痰祛瘀中药复方对反映腹膜纤维化指标的干预作用评价 |
4 结论 |
第三章 化痰祛瘀法防治腹膜纤维化大鼠模型的作用机理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2 方法 |
1.3 腹膜组织学观察 |
1.4 壁层腹膜p-Smad2/3、Smad7和TGF-β1、α-SMA、E-cadherin蛋白的表达 |
1.5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各组大鼠的一般情况 |
2.2 各组大鼠腹膜组织学观察及致密层厚度比较 |
2.3 免疫组化结果比较 |
3 讨论 |
3.1 腹膜纤维化大鼠模型的建立 |
3.2 化痰祛瘀中药对腹膜形态学的影响 |
3.3 化痰祛瘀中药对TGF-β/Smads信号通路的影响机制探讨 |
4 结论 |
第四章 结语 |
1 全文结论 |
2 创新点 |
3 问题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常用中英文缩写对照 |
附录二 中医症状量化分级表 |
附录三 腹透痰瘀互阻证患者知情同意书 |
附录四 腹透痰瘀互阻证患者信息采集表 |
附录五 附图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7)ESRD患者腹膜溶质转运类型分布、变化与中医辨证分型之间相关性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正文 |
资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文献综述 |
作者简历 |
(8)辛伐他汀及川芎嗪对高糖诱导后人腹膜间皮细胞Ⅰ型胶原、MMP-1和TIMP-1表达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第一章:理论基础 |
1 腹膜透析的现状 |
1.1 腹膜透析的流行病学特点 |
1.2 腹膜透析的优势 |
2、透析相关性腹膜纤维化的机制及防治 |
2.1 腹膜纤维化的机制 |
2.2 Ⅰ型胶原、MMP-1、TIMP-1在腹膜纤维化中的作用 |
2.3 腹膜纤维化的防治 |
3 他汀类药物的非降脂作用及其"对纤维化防治"的相关研究 |
4、中医药在腹膜纤维化防治中的应用及川芎嗪的抗纤维化作用 |
4.1. 腹膜纤维化的病因病机 |
4.2 目前临床常用防治腹膜纤维化的中药 |
4.3 川芎嗪的抗纤维化作用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辛伐他汀及川芎嗪对高糖诱导后HPMC Ⅰ型胶原、MMP-1和TIMP-1表达影响的实验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三章:附录——文献综述及英文缩略词 |
文献综述[1]: |
文献综述[2]: |
英文缩略词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9)腹膜透析患者肾阳虚证与腹膜转运功能的关系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缩略词表 |
前言 |
资料与方法 |
1 临床病例选择 |
2 方法 |
结果 |
讨论 |
1.现代医学对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腹膜功能的研究 |
2.中医药应用对改善腹膜功能的研究 |
3.中医对慢性肾衰竭及腹膜透析患者证型的研究 |
4.肾阳虚与腹膜透析的关系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腹膜高转运状态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川芎嗪、辛伐他汀对人腹膜间皮细胞VEGF表达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 |
前言 |
理论基础 |
第一部分 现代医学理论基础 |
一、腹透相关性腹膜纤维化 |
二、VEGF与腹膜纤维化 |
三、腹透超滤失败、腹膜纤维化的防治 |
四、他汀类药物的非降脂作用 |
第二部分 中医学理论基础 |
一、中医药防治腹膜纤维化概述 |
二、川芎嗪的作用 |
实验研究 |
第一部分 材料与方法 |
一、实验材料 |
二、实验方法 |
三、统计学分析 |
第二部分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四、川芎嗪对不卧床连续性腹透的透析效能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医药保护腹膜透析患者残余肾功能的研究进展[J]. 张晓文,钱雅玉. 中国民间疗法, 2020(09)
- [2]STAT3在IL-6诱导人腹膜间皮细胞上皮间质转分化中的作用研究[D]. 王聪. 郑州大学, 2019(08)
- [3]川芎嗪对高糖或TNFα诱导后人腹膜间皮细胞IL6和IL8表达影响的实验研究[D]. 陈利涛.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1(04)
- [4]保肾片对腹膜透析患者残肾功能保护作用的疗效观察[D]. 张玲.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1(04)
- [5]化痰祛瘀法防治腹膜纤维化的作用及机理研究[D]. 孟立锋.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1(10)
- [6]中医药提高腹膜透析患者生存质量的研究进展[J]. 张玲,盛梅笑.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11(02)
- [7]ESRD患者腹膜溶质转运类型分布、变化与中医辨证分型之间相关性的研究[D]. 张修红.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10(04)
- [8]辛伐他汀及川芎嗪对高糖诱导后人腹膜间皮细胞Ⅰ型胶原、MMP-1和TIMP-1表达的影响[D]. 郑宏香.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0(04)
- [9]腹膜透析患者肾阳虚证与腹膜转运功能的关系探讨[D]. 陈丹. 湖北中医学院, 2009(11)
- [10]川芎嗪、辛伐他汀对人腹膜间皮细胞VEGF表达的影响[D]. 印荻.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08(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