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一种调节流水线轨道与PCB板宽度的调整装置,属于集成电路板领域,所述调整装置从上往下依次包括梯型结构、高度调节部、校准部,所述校准部为倒L型缺口,所述梯型结构的底面与所述高度调节部竖直面及所述校准部的竖直面重合,且所述梯型结构的斜面与所述校准的L型缺口位于同一侧;所述校准部的高度不低于PCB板厚度。解决了PCB板与流水线之间间隙不一致的问题,防止人为操作误差,确保调整装置能适应PCB板高度。
主设计要求
1.一种调节流水线轨道与PCB板宽度的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装置从上往下包括高度调节部(3)、校准部(4),所述校准部(4)的厚度小于高度调节部(3)的厚度,所述校准部(4)的高度不低于PCB板厚度。
设计方案
1.一种调节流水线轨道与PCB板宽度的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装置从上往下包括高度调节部(3)、校准部(4),所述校准部(4)的厚度小于高度调节部(3)的厚度,所述校准部(4)的高度不低于PCB板厚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调节流水线轨道与PCB板宽度的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校准部(4)为倒L型缺口,L型的底边与高度调节部(3)的底部重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节流水线轨道与PCB板宽度的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梯型结构(2),所述梯型结构(2)位于高度调节部(3)上部,梯型结构(2)的底边与高度调节部(3)的竖直面重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节流水线轨道与PCB板宽度的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度调节部(3)的高度和厚度的比为14-16:18.8-21.5。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调节流水线轨道与PCB板宽度的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度调节部(3)高度为45-60mm,厚度为2.8-3.2mm。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调节流水线轨道与PCB板宽度的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度调节部(3)的高度为50mm,厚度为3mm。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调节流水线轨道与PCB板宽度的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度调节部(3)的长度为36-95.2mm。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调节流水线轨道与PCB板宽度的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梯型结构(2)的侧纵剖面为直角梯形。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调节流水线轨道与PCB板宽度的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直角梯形的上底边的长度在2-5mm,下底边的长度在为18-25mm,高度为8-23mm。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调节流水线轨道与PCB板宽度的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直角梯形上底边为2-5mm,下底边的长度为18-25mm,高度为13-20mm。
11.根据权利要求1-10任一所述的调节流水线轨道与PCB板宽度的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校准部(4)的厚度为1.5mm,高度为2mm。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调节流水线轨道与PCB板宽度的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装置还包括手提部(1),手提部(1)具中空结构,手提部(1)位于高度调节部(3)上部。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集成电路板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调节流水线轨道与PCB板宽度的调整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在生产集成电路板时,需根据所生产的PCB板的宽度来调节流水线轨道宽度,调整时仅根据第一块板的宽度及员工自身经验进行宽度调整操作,因人员不同而轨道宽度调整不一样,轨道调整过程中如宽度调整偏窄则会导致PCB 板在链条轨道上流不动,甚至导致PCB板卡坏破损,调整过宽则会导致PCB板掉板流水线轨道下边,两者都会造成器件破损和售后隐患。故班组进行轨道调整时无法固化调节尺寸,只能凭借员工的个人经验来进行调节。
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1)以往轨道调整时班组无调整装置,故采用首检板夹放在轨道中间来调整宽度,员工调整过宽会导致后续生产时掉板,调整过窄会导致过板时卡板报废等情况;
(2)生产过程中,人工调节生产线轨道宽度时,凭经验,易出错,调整不当会导致卡板掉板等质量问题,且操作效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为克服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设计固定的厚度,解决了PCB板与流水线之间间隙不一致的问题。设计采用铝合金或者电木材质制作轨道宽度调节工装,重量较轻,体积较小,方便员工拿取使用,并在工装顶部增加提手,防止员工在操作工程中拿取不稳掉落砸伤主板,并且工装使用完毕后也可用来悬挂。调整装置根据PCB板厚度进行设定,调整装置放置于PCB板和链条缝隙时确保调整装置能适应PCB板高度。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方案为:
提供一种调整装置,从上往下包括高度调节部(3)、校准部(4),所述校准部(4)的厚度小于高度调节部(3)的厚度,所述校准部(4)的高度不低于PCB 板厚度
进一步的,其从上往下依次包括梯型结构、高度调节部、校准部,所述校准部为倒L型缺口,所述梯型结构的底面与所述高度调节部及所述校准部的,且所述梯型结构的斜面与所述校准部的L型缺口位于同一侧;所述校准部的高度不低于PCB板厚度。
进一步的,所述调整装置为一体成型。
所述高度调节部(3)的高度和厚度的比为14-16:18.8-21.5。
进一步的,所述高度调节部高度为45-60mm,厚度为2.8-3.2mm。
进一步的,所述高度调节部的高度为50mm,厚度为3mm。
所述高度调节部的长度可根据需要选取,优选的为36-95.2mm。
所述校准部的厚度为1.5mm,高度为2mm,工装的水平长度可根据实际需要选取,高度不高于待测PCB板的厚度,优选的,与PCB板的厚度相同,其长度与高度调节部3的相同,其厚度与流水线轨道与待测板间的空隙相同。
所述梯型结构的侧纵剖面为直角梯形。所述直角梯形的上底边的长度在 2-5mm,下底边的长度在为18-25mm,高度为8-23mm。
进一步的,所述直角梯形上底边为2-5mm,下底边的长度在为18-25mm,高度为13-20mm。
所述调整装置还包括手提部,手提部具中空结构,手提部位于高度调节部上,手提部1的中空部大小能满足手提拿或悬挂,优选的为长方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以往轨道调整时班组无调整装置,故采用首检板夹放在轨道中间来调整宽度,员工调整过宽会导致后续生产时掉板,调整过窄会导致过板时卡板报废等情况;
(2)轨道宽度调整装置使用铝合金材质,通过调整装置来调整板边与轨道之间的缝隙来固化轨道之间的宽度,防止卡板、掉板情况,且该调整装置使用铝合金材质,不易变形,该调整装置可重复使用;
(3)调整装置根据PCB板厚度来进行设计,完美贴合PCB板与流水线,使用时将调整装置放置与PCB板和流水线之间的缝隙中,用调整装置结构4的厚度来设置轨道宽度,调整完毕后将调整装置取出即可;
(4)通过此装置可以有效减少生产过程中因轨道宽度调整不当导致的卡板掉板的质量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调整装置整体结构正面示意图;
图2为调整装置整体结构侧面剖视图。
注:1.手提部;2.梯型结构;3.高度调节部;4.校准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理解和实施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如图1、图2所示,本调整装置一体成型,其从上往下依次包括第一手提部 1、高度调节部3、校准部4,第一手提部1具中空结构,其整体的长度为36mm、高度为29mm、厚度为20mm;手提部1的中空部大小能满足手提拿或悬挂,形状为长方形,其长度为30mm,高度为19mm,厚度为3mm。
手提部1位于高度调节部3的中部,高度调节部3高度为45mm,厚度为2.8mm,长为36mm。
校准部4为高度调节部3向下延伸的倒L型结构,其高度与PCB板的厚度相同,其长度与高度调节部3的相同,其厚度与流水线轨道与待测板间的空隙相同,优选的,其厚度为1.5mm,高度为2mm。
为防止调整装置变形,手提部1增加厚度,其厚度增加到20mm,形成新的手提部,其整体的长度变为36mm、高度为29mm、厚度为8mm。
新的手提部1下部增加梯型结构2,手提部1底部与梯型结构2的直角面连接,梯型结构的上底边方向与校准部4的方向相同。梯型结构2的纵剖面为直角梯形,直角梯形的下底边与高度调节部3重合,上底边的长度在2mm,下底边的长度在为18mm,高度为13mm。梯型结构2的宽度与高度调节部3的宽度相同。梯型结构2可防止调整装置与PCB板侧面造成干涉,且可以保持调整装置不易变形。
实施例1
如图1、图2所示,本调整装置一体成型,其从上往下依次包括第一手提部 1、高度调节部3、校准部4,第一手提部1具中空结构,其整体的长度为36mm、高度为29mm、厚度为13mm;手提部1的中空部大小能满足手提拿或悬挂,形状为长方形,其长度为30mm,高度为19mm,厚度为3mm。
手提部1位于高度调节部3的中部,高度调节部3高度为45mm,厚度为2.8mm,长为36mm。
校准部4为高度调节部3向下延伸的倒L型结构,其高度与PCB板的厚度相同,其长度与高度调节部3的相同,其厚度与流水线轨道与待测板间的空隙相同,优选的,其厚度为1.5mm,高度为2mm。
为防止调整装置变形,手提部1增加厚度,其厚度增加到13mm,形成新的手提部,其整体的长度变为36mm、高度为29mm、厚度为13mm。
新的手提部1下部增加梯型结构2,手提部1底部与梯型结构2连接,梯型结构2的上底边方向与校准部4的方向相同。
梯型结构2的纵剖面为直角梯形,直角梯形的下底边与高度调节部3重合,上底边的长度在2mm,下底边的长度在为18mm,高度为13mm。梯型结构2的宽度与高度调节部3的宽度相同。梯型结构2可防止调整装置与PCB板侧面造成干涉,且可以保持调整装置不易变形。
实施例2
本调整装置一体成型,其从上往下依次包括第一手提部1、高度调节部3、校准部4,第一手提部1具中空结构,其整体的长度为36mm、高度为29mm、厚度为20mm;手提部1的中空部为长方形,其长度为30mm,高度为19mm,厚度为 3mm。
手提部1位于高度调节部3的中部,高度调节部3的高度为60mm,厚度为 3.2mm,长度为95.2mm。
为防止调整装置变形,手提部1增加厚度,其厚度增加到20mm,形成新的手提部,其整体的长度变为36mm、高度为29mm、厚度为20mm。
校准部4为高度调节部3向下延伸的倒L型结构,其高度与PCB板的厚度相同,其长度与高度调节部3的相同,其厚度为1.5mm,高度为2mm。
新的手提部1下部增加梯型结构2,梯型结构2的纵剖面为直角梯形,手提部1底部与梯型结构2连接,梯型结构2的上底边方向与校准部4的方向相同。梯型结构2的下底边与高度调节部3重合,上底边的长度在5mm,下底边的长度在为25mm,高度为23mm。
实施例3
本调整装置一体成型,其从上往下依次包括第一手提部1、高度调节部3、校准部4,第一手提部1具中空结构,其整体的长度为36mm、高度为29mm、厚度为19mm;手提部1的中空部为长方形,其长度为30mm,高度为19mm,厚度为 3mm。
手提部1位于高度调节部3的中部,高度调节部3的高度为60mm,厚度为 3mm,长度为90mm。
为防止调整装置变形,手提部1增加厚度,其厚度增加到19mm,形成新的手提部,其整体的长度变为36mm、高度为29mm、厚度为19mm。
校准部4为高度调节部3向下延伸的倒L型结构,其高度与PCB板的厚度相同,其长度与高度调节部3的相同,其厚度为1.5mm,高度为2mm。
新的手提部1下部增加梯型结构2,梯型结构2的纵剖面为直角梯形,手提部1底部与梯型结构2连接,梯型结构2的上底边方向与校准部4的方向相同。梯型结构2的下底边与高度调节部3重合,上底边的长度在3mm,下底边的长度在为20mm,高度为17。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118370.3
申请日:2019-01-24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83(武汉)
授权编号:CN209618150U
授权时间:20191112
主分类号:B65G 21/22
专利分类号:B65G21/22
范畴分类:32F;
申请人:格力电器(武汉)有限公司;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格力电器(武汉)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430056湖北省武汉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东风大道888号
发明人:张塑元;王增杰;李云霞;刘剑文;邱迎
第一发明人:张塑元
当前权利人:格力电器(武汉)有限公司;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代理人:王一源
代理机构:32207
代理机构编号:南京知识律师事务所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