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行腹直肌皮瓣论文_黄清丰,杨迎旭,薛会朝,尹健,丁泊文

导读:本文包含了横行腹直肌皮瓣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乳房,乳腺癌,并发症,乳腺,肿瘤,花青,腹壁。

横行腹直肌皮瓣论文文献综述

黄清丰,杨迎旭,薛会朝,尹健,丁泊文[1](2019)在《吲哚菁绿血管造影在带蒂横行腹直肌皮瓣乳房重建术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应用吲哚菁绿(ICG)血管造影指导带蒂横行腹直肌(TRAM)皮瓣乳房重建术中皮瓣修剪的可行性。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分析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和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64例带蒂TRAM皮瓣乳房重建患者的临床资料。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造影组(34例)和对照组(30例)。造影组采用ICG血管造影指导TRAM皮瓣修剪,对照组采用传统经验修剪皮瓣。2组患者术后12 h皮瓣血供异常发生率、皮瓣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及重建乳房术后外观评价等级的比较,均采用χ~2检验,患者术后总体满意度评分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造影组患者未出现ICG血管造影相关并发症,并且,依据造影结果切除血流灌注不良的部分后,乳房塑形满意。造影组患者术后12 h皮瓣血供异常发生率为2.9%(1/34),对照组为13.3%(4/3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165,P=0.280);并且,造影组患者皮瓣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为2.9%(1/34),对照组为10.0%(3/30),2组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χ~2=0.418,P=0.518)。术后随访1年,造影组患者乳房外观评价为非常好者占97.1%(33/3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7%(23/30)(χ~2=4.338,P=0.037);造影组与对照组患者总体满意度评分分别为(8.91±0.38)分和(8.47±0.57)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22,P=0.001)。结论吲哚菁绿血管造影能在术中动态显示带蒂TRAM皮瓣的血供范围,对指导皮瓣修剪有一定的帮助,有助于获得较好的乳房外观。(本文来源于《中华乳腺病杂志(电子版)》期刊2019年02期)

陈茹,栾杰,穆大力,刘春军,辛敏强[2](2018)在《携带淋巴组织的横行腹直肌皮瓣移植乳房再造治疗上肢淋巴水肿1例附文献复习》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总结采用携带淋巴组织的横行腹直肌皮瓣移植进行乳房再造并治疗上肢淋巴水肿的临床经验。方法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收治的1例乳腺癌根治术后7年右侧上肢淋巴水肿的患者,经术前淋巴造影证实为腋窝淋巴回流障碍。应用携带淋巴组织的横行腹直肌皮瓣移植进行胸壁修复、乳房再造及淋巴回流重建,并彻底松解腋窝严重挛缩瘢痕。术后对该病例双侧上肢周径进行长期监测。结果该病例术后出现移植皮瓣严重水肿,术后引流量达755 mL/d,长达5 d,伴随心房颤动、低蛋白血症、低钾血症及切口延迟愈合等术后并发症。经过及时引流及规范综合治疗,术后转归良好,患侧上肢周径逐渐缩小,术后3周趋于稳定。术后随访5年效果较好。结论应用携带淋巴组织的横行腹直肌皮瓣移植进行乳房再造同时治疗乳腺癌根治术后上肢淋巴水肿,可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本文来源于《器官移植》期刊2018年05期)

龙翔[3](2018)在《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和带蒂横行腹直肌皮瓣乳房重建并发症的meta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背景]乳房因良、恶性肿瘤切除术后或者外伤及先天性发育不良导致乳房形态不良或缺失。乳房形态不良和缺失可导致女性身体外形缺陷和心理上的创伤。上述问题可以通过乳房重建技术来解决。在1906年Tansini首次将背阔肌皮瓣用于乳房重建。1977年Mc Craw建立了肌皮瓣血供理论,为后来自体皮瓣乳房重建的广泛应用奠定了基础[1]。乳房重建发展至今,多达十余种术式,但最常见的术式主要为: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横行腹直肌皮瓣、背阔肌皮瓣、假体联合背阔肌皮瓣。早在1979年Robbins等将纵行腹直肌皮瓣(verticle rectus abdominis myocutaneous,VRAM)用于乳房重建,叁年后Hartrampf等人对这种方法进行改良,横行腹直肌皮瓣(transverse rectus abdominis muscle,TRAM)被用于乳房重建[2,3]。由于TRAM操作相对简单,组织量丰富,对主刀医师和患者来说是一种不错的乳房重建术式选择。随着乳房重建术式的发展,1989年Koshima优先提出了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deep inferior epigastric perforator),1994年Allen等将其成功用于乳房重建,并得以推广和使用,将其命名为“DIEP”皮瓣[4,5]。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DIEP)是对TRAM的改良,但其操作相对精细、对主刀医师要求较高、手术时间较长。这两种术式已使用数十年之久,究竟哪一种术式更具有优势,尚存争议。本人根据收集的文献资料对DIEP、PTRAM用于乳房重建的受区及供区主要并发症进行分析,从侧面反映这两种术式的优劣,为临床提供决策,给广大外科医生们提供一个好的指导。[目的]比较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deep inferior epigastric perforator)和带蒂横行腹直肌皮瓣(Pedicled transverse rectus abdominis myocutaneous)乳房重建的并发症发生率,为临床医生在手术决策上提供依据。[材料与方法]在PubMed数据库、Cochrane图书馆、CNKI、维普、万方等网络数据库中进行检索1990年1月-2018年1月有关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及带蒂横行腹直肌皮瓣乳房重建的中文和英文文献,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选取文献、提取数据和质量评价。原始文献包含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和带蒂横行腹直肌皮瓣乳房重建的对比资料。数据统计分析采用Revman 5.3软件,采用随机或固定效应模型对受区并发症脂肪坏死率、部分皮瓣坏死率、皮瓣全部坏死率、术后伤口感染率、血清肿发生率及供区主要并发症腹壁油发生率进行Meta分析。[结果]初步检出文献1488篇,通过阅读摘要,剔除系统评价、病例报告、简讯、综述、外科技术、动物实验、解剖学研究、无相关统计数据、语种非英文或中文的文献1406篇。进一步阅读全文,排除不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69篇,共纳入文献13篇,这13篇全为回顾性临床病例对照研究。DIEP与PTRAM乳房重建受区脂肪坏死发生率OR=0.77,95%CI[0.41,1.44],Z=0.82(P=0.41),提示DIEP和PTRAM组脂肪坏死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部分皮瓣坏死发生率OR=0.80,95%CI[0.56,1.14],Z=1.25(P=0.21),提示 DIEP 和 PTRAM 组部分皮瓣坏死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皮瓣完全坏死发生率OR=1.44,95%CI[0.82,2.53],Z=1.26(P=0.21),提示DIEP与PTRAM组皮瓣完全坏死数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伤 口感染发生率 OR=0.39,95%CI[0.29,0.53],Z=5.93(P<0.00001),提示DIEP术后伤口感染率低于PTRAM组;血清肿发生率0R=0.49,95%CI[0.36,0.68],Z=4.32(P<0.0001),提示DIEP组血清肿发生率低于PTRAM组;腹壁疝发生率0R=0.17,95%CI[0.10,0.30],Z=6.30(P<0.00001),提示 DIEP 组腹壁疝发生率低于PTRAM组。[结论]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与带蒂横行腹直肌皮瓣乳房重建受区并发症相比,脂肪坏死、部分皮瓣坏死、皮瓣完全坏死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乳房重建术后伤口感染发生率和血清肿发生率要低于带蒂横行腹直肌皮瓣乳房重建。供区主要并发症腹壁疝的发生率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乳房重建要低于带蒂横行腹直肌皮瓣乳房重建。从并发症方面考虑,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乳房重建要优于带蒂横行腹直肌皮瓣乳房重建。(本文来源于《昆明医科大学》期刊2018-05-01)

李文涛[4](2017)在《周围神经损伤修复方式及横行腹直肌皮瓣乳房重建感觉神经修复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乳腺癌是女性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逐年增高。2010年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指南已将乳腺癌术后乳房重建作为乳腺癌综合治疗的一部分。既往乳房重建主要着重于重建乳房的形态,但乳房重建后皮肤感觉异常给患者带来的意外伤害如热物损伤~([1])、电吹风热气烧伤~([2])等目前已引起关注。本文就周围神经损伤修复方式及横行腹直肌(transverse rectus(本文来源于《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期刊2017年06期)

H.Yoo,B.H.Kim,H.H.Kim,J.H.Cha,H.J.Shin[5](2014)在《乳腺癌经保留皮肤乳腺切除术及横行腹直肌皮瓣乳房重建术后局部复发灶的临床和影像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摘要目的评价经保留皮肤乳腺切除术(SSM)或保留乳晕皮肤乳腺切除术(NASSM)后行横行腹直肌皮瓣乳房重建术的乳腺癌病人其局部复发灶的临床和影像特征。方法(本文来源于《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期刊2014年06期)

王洪刚,刘小林,李智勇[6](2013)在《大鼠横行腹直肌皮瓣解剖特点及建模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大鼠横行腹直肌(TRAM)皮瓣的解剖特点,确定合理的建模方案。方法选取45只成年Wistar大鼠,将其分为解剖组(A组),用于研究TRAM皮瓣的相关解剖特点;正常皮瓣组(N组)建立以腹壁下血管为蒂的TRAM皮瓣,建模无缺血刺激;缺血皮瓣组(I组),建立以腹壁下血管为蒂的TRAM皮瓣,建模后诱导皮瓣缺血4 h;每组15只。建模后,术后第7天评估皮瓣成活情况,分析大鼠TRAM皮瓣的建模成功率。结果 TRAM皮瓣两侧经腹直肌的供血皮支数量及腹壁下血管直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TRAM皮瓣模型均建立成功,无皮瓣完全坏死。N组平均存活面积比为(68.1±7.5)%,I组平均存活面积比为(43.6±6.6)%。结论建立稳定有效的大鼠TRAM皮瓣模型是可行的,良好的解剖学基础和熟练的显微外科操作技术是模型成功的关键。(本文来源于《中国当代医药》期刊2013年28期)

王先成,陈显玉,鲁青,李晓芳,方柏荣[7](2010)在《横行腹直肌皮瓣乳房再造的临床经验》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乳腺癌根治术后应用横行腹直肌肌皮瓣Ⅰ、Ⅱ期乳房再造的适应证、及临床应用效果。方法:2006年9月到20097月本组选择性地对20例乳腺癌患者,在根治术的同时或术后应用上蒂横行腹直肌肌皮瓣进行乳房再造,根据皮瓣的大小,选择性吻合一侧的腹壁下动脉。结果:随访2~10个月,再造乳房自然、柔软、外观形态良好。结论:应用横行腹直肌皮瓣乳房再造外形较满意,且供区获得美容效果,方法较简单,仍然为目前乳房再造较好的方法。(本文来源于《第七届中国医师协会美容与整形医师大会论文集》期刊2010-11-19)

王先成,陈显玉,鲁青,李晓芳,方柏荣[8](2010)在《横行腹直肌皮瓣乳房再造的临床经验》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乳腺癌根治术后应用横行腹直肌肌皮瓣Ⅰ、Ⅱ期乳房再造的适应证、及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2006年9月—2009年7月本组选择性地对20例乳腺癌患者,在根治术的同时或术后应用上蒂横行腹直肌肌皮瓣进行乳房再造,根据皮瓣的大小,选择性吻合一侧的腹壁下动脉。结果随访2~10个月,再造乳房自然、柔软、外观形态良好。结论应用横行腹直肌皮瓣乳房再造外形较满意,且供区获得美容效果,方法较简单,仍然为目前乳房再造较好的方法。(本文来源于《美丽人生 和谐世界——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医学美学与美容学术年会、中华医学会医学美学与美容学分会20周年庆典暨第叁届两岸四地美容医学学术论坛论文汇编》期刊2010-06-03)

高凤,李虹[9](2009)在《10例双蒂横行腹直肌皮瓣转移乳房再造术的护理》一文中研究指出总结了10例双蒂横行腹直肌皮瓣(双蒂TRAM)转移乳房再造术的护理经验。术前加强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保护供区部位皮肤;术后给予正确的体位护理及充分合理的营养支持,采用红外线照射等方法,保护转移肌皮瓣;密切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和量,保持引流管的通畅,认真观察有无肌皮瓣坏死和皮瓣感染的发生。本组发生肌皮瓣感染2例,皮下积液1例,经积极治疗和护理,皮瓣愈合良好。术后患者再造乳房塑形良好,按计划进行化疗。(本文来源于《中华护理杂志》期刊2009年02期)

王萃[10](2007)在《部分筋膜法下腹部横行腹直肌皮瓣一期乳房再造手术的临床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降低TRAM瓣再造乳房术后腹壁疝、腹壁膨出的较高发生率。方法与材料:自2002年收治我院接受乳腺癌根治术的乳腺癌患者16例(Ⅰ期5例,Ⅱ期9例,Ⅲ期2例),同期采用“部分筋膜法”TRAM瓣术式再造乳房(6例有明确乳房再造要求,6例兼有乳房再造要求和创面覆盖问题,4例有创面覆盖问题)。结果:16例中,左侧腹直肌蒂者7例,右侧蒂8例,双侧蒂1例。腹壁正中手术瘢痕6例,1例采取双蒂肌皮瓣,1例采取同侧腹直肌蒂,2例全部舍弃肌皮瓣的第Ⅳ区。1例双蒂肌皮瓣前鞘缺损达10cm宽,采取涤纶片修补;其余15例单蒂手术者前鞘缺损均采取拉拢缝合法修补,前鞘缺损最宽者约7cm,最窄者约4cm,平均约5.6cm,拉拢缝合无困难。所有病例的TRAM瓣均存活,仅1例发生皮瓣边缘坏死。再造乳房与对侧基本对称12例。所有病例无死亡,且至今尚无一例乳腺癌复发。满意及完全满意13例,满意率达81.3%。腹壁膨隆1例。结论:“部分筋膜法”TRAM瓣再造乳房术式有较好的可操作性,能显着降低术后腹壁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07-04-01)

横行腹直肌皮瓣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总结采用携带淋巴组织的横行腹直肌皮瓣移植进行乳房再造并治疗上肢淋巴水肿的临床经验。方法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收治的1例乳腺癌根治术后7年右侧上肢淋巴水肿的患者,经术前淋巴造影证实为腋窝淋巴回流障碍。应用携带淋巴组织的横行腹直肌皮瓣移植进行胸壁修复、乳房再造及淋巴回流重建,并彻底松解腋窝严重挛缩瘢痕。术后对该病例双侧上肢周径进行长期监测。结果该病例术后出现移植皮瓣严重水肿,术后引流量达755 mL/d,长达5 d,伴随心房颤动、低蛋白血症、低钾血症及切口延迟愈合等术后并发症。经过及时引流及规范综合治疗,术后转归良好,患侧上肢周径逐渐缩小,术后3周趋于稳定。术后随访5年效果较好。结论应用携带淋巴组织的横行腹直肌皮瓣移植进行乳房再造同时治疗乳腺癌根治术后上肢淋巴水肿,可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横行腹直肌皮瓣论文参考文献

[1].黄清丰,杨迎旭,薛会朝,尹健,丁泊文.吲哚菁绿血管造影在带蒂横行腹直肌皮瓣乳房重建术中的应用[J].中华乳腺病杂志(电子版).2019

[2].陈茹,栾杰,穆大力,刘春军,辛敏强.携带淋巴组织的横行腹直肌皮瓣移植乳房再造治疗上肢淋巴水肿1例附文献复习[J].器官移植.2018

[3].龙翔.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和带蒂横行腹直肌皮瓣乳房重建并发症的meta分析[D].昆明医科大学.2018

[4].李文涛.周围神经损伤修复方式及横行腹直肌皮瓣乳房重建感觉神经修复的研究进展[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7

[5].H.Yoo,B.H.Kim,H.H.Kim,J.H.Cha,H.J.Shin.乳腺癌经保留皮肤乳腺切除术及横行腹直肌皮瓣乳房重建术后局部复发灶的临床和影像特征[J].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2014

[6].王洪刚,刘小林,李智勇.大鼠横行腹直肌皮瓣解剖特点及建模的研究[J].中国当代医药.2013

[7].王先成,陈显玉,鲁青,李晓芳,方柏荣.横行腹直肌皮瓣乳房再造的临床经验[C].第七届中国医师协会美容与整形医师大会论文集.2010

[8].王先成,陈显玉,鲁青,李晓芳,方柏荣.横行腹直肌皮瓣乳房再造的临床经验[C].美丽人生和谐世界——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医学美学与美容学术年会、中华医学会医学美学与美容学分会20周年庆典暨第叁届两岸四地美容医学学术论坛论文汇编.2010

[9].高凤,李虹.10例双蒂横行腹直肌皮瓣转移乳房再造术的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9

[10].王萃.部分筋膜法下腹部横行腹直肌皮瓣一期乳房再造手术的临床探讨[D].浙江大学.2007

论文知识图

上方腿膜切口已打开前鞘边缘患者术前、术后照片上、下腹前鞘切口拉拢缝合前鞘缺损最宽的l例约7cm1 传统 TRAM 皮瓣移植右侧乳房再造术后...患者术前、术后照片

标签:;  ;  ;  ;  ;  ;  ;  

横行腹直肌皮瓣论文_黄清丰,杨迎旭,薛会朝,尹健,丁泊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