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服务框架论文-沈皓

网络服务框架论文-沈皓

导读:本文包含了网络服务框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工业SCADA系统,网络安全,服务框架,研究结构

网络服务框架论文文献综述

沈皓[1](2018)在《工业SCADA系统网络的安全服务框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SCADA系统就是我们常说的监测监控和数据采集系统。它的存在主要是可以通过全方位地实现对数据的采集来对工业现场或者本地实现全程的远程控制,从而更好地对整体工艺流程实现全面实时的监控,最终能够为管理者和高层实现全面数据的监管。近几年来,随着工业控制网络的安全问题已经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重视,工业SCADA系统网络正越来越多地面临着安全的问题。本文主要对工业SCADA系统中存在的网络安全服务框架进行全方位的研究和系统的分析。(本文来源于《数字通信世界》期刊2018年03期)

王晓明,栾梅,张龙昌,栾博[2](2017)在《物联网融合网络数字档案馆云服务框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人们日益需要将现有数字档案馆、云计算与物联网融合网络环境结合起来,一方面扩大现有的档案来源,从狭义物联网和网络融合的环境即广义物联网环境获取档案资源,另一方面对获取后的档案资源进行处理以便融合来自于不同网络环境的资源、业务、应用,再经过原有物联网环境提供给用户。为此,在分析当前云档案的研究成果及物联网融合网络环境下云档案的服务需求基础上,提出了物联网融合网络环境下的云档案服务框架模型;该模型列出了若干关键服务并做出了相关解释,以保证能够应用于广义物联网环境下云档案的建设。物联网融合网络环境下的管理服务实现了集信息资源、平台资源和管理于一体的软硬件支撑服务,有效整合了数字档案馆、云计算和广义物联网,具有叁个层次的功能。(本文来源于《计算机技术与发展》期刊2017年09期)

郭卫兵,朱毅华[3](2016)在《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特色馆藏资源与服务框架的构建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分析高校图书馆特藏资源概念与分类的基础上,从图书馆特藏资源的资源、应用和服务等叁个方面,探讨了特藏资源从收集整理到服务共享的具体环节,构建了一个高校图书馆特藏资源建设与服务的完整体系框架。(本文来源于《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6年05期)

胥芳,杨永科,谭大鹏,艾青林,胡克用[4](2015)在《基于设备网络服务框架的微网监控构架与自适应服务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传统的基于客户机/服务器(C/S)模式的微网监控系统缺乏对动态网络的适应性支持和Multi-Agent安全性不足的问题,提出了基于新一代网络中间件——设备网络服务框架(DPWS)的微网分布式监控架构和自适应服务方法。根据微网的特点和要求建立了微网系统的网络监控模型。利用DPWS的"即插即用"机制解决了设备入网的自动识别、自动入网问题,通过服务调用和事件订阅服务实现了对目标数据和状态的实时观测,运用HTTPS方法确保了数据传输的安全性和完整性。软件开发与仿真证明该系统具有良好的动态性和自适应能力,能够实现对微网监控设备的智能化管理。(本文来源于《电力系统自动化》期刊2015年19期)

兰昆,饶志宏,唐林,康荣保[5](2010)在《工业SCADA系统网络的安全服务框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工业SCADA系统网络是当前自动化技术领域的热门技术,在重要工业过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工业控制网络的安全性是伴随其普遍应用而客观存在的,近年来,工业控制网络的安全问题已经越来越引起业界的重视。在研究了工业SCADA系统网络面临的安全问题,分析了现有工业控制网络安全产品及方案的能力与不足后,提出了一种工业SCADA系统网络的安全服务框架。(本文来源于《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期刊2010年03期)

田娇娇[6](2009)在《基于网络的卫星遥感影像自动正射纠正服务框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卫星遥感影像的正射纠正是遥感影像应用的一个基本处理过程,但是同时又是一个难度高、费时长的工作。随着卫星影像成像质量提升以及正射纠正模型的完善,地面控制点的采集逐渐成为制约遥感影像正射纠正效果和工作效率的关键因素,同时制约着遥感影像的应用推广。影像控制点数据库(ICPDB)的建立和发展很好的解决了当前正射影像纠正的瓶颈问题,但是由于数据安全、服务效率等方面的限制,ICPDB并未得到有效的利用。基于此,本文提出在当前技术背景和政策背景下面向应用的卫星遥感影像自动正射纠正服务框架。围绕遥感影像正射纠正服务,本文分析了现有的网络服务技术、基于ICPDB的影像纠正技术以及网络服务安全技术等,提出了B/S架构和C/S架构混合框架的一体化构建方案,采用门户网站和自动正射纠正数据处理内网相结合的方案完成整个服务流程的框架设计;实现了一套基于网络的正射影像服务安全策略,包括用户身份认证、基于中间参数文件的影像纠正方法、以及基于数字证书的加密等。在服务框架中整合了已有的影像控制点数据库建库和基于影像控制点数据库的自动匹配技术,并对设计过程中对所涉及的关键技术问题进行研究,包括大数据量文件的传输、任务的调度和分发、以及在工作流驱动下影像的自动正射纠正服务等所涉及各项关键技术的方案设计。最后,对本文所设计的服务框架结构进行原型系统测试实验,并以昆明地区1米分辨率IKONOS影像为例利用原型系统进行正射纠正,实验表明该服务框架的设计较为安全合理,可以满足影像的纠正需求。(本文来源于《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期刊2009-05-01)

高芳琴[7](2005)在《城市遥感信息网络服务框架及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地学领域,空间信息技术作为地理科学定量分析的工具,迅速应用到地球化学、大地构造、水文学、土壤侵蚀、地貌、环境科学等空间相关的领域研究中,成为地球科学研究的重要手段。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卫星定位技术是当前人类快速获取大区域地球动态和定位信息并提供处理、分析和辅助决策等服务的有效手段。遥感技术成为人类观测世界的特殊眼睛,通过不同时相、不同尺度、不同波段、不同分辨率的遥感数据获取和解析,我们在地学研究中能够获取更多前所未有的海量信息。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激烈竞争的环境对空间信息的需求,地学应用研究对遥感等空间信息技术的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除了在空间信息获取和分析方法上不断更新和进步,还需要实现对地理信息传播、加工方式的变革,即实现国家基础空间信息资源的共享,包括实现基于网络的遥感信息查询、分发和处理。 本文的研究是国家863项目“基于SIG框架的城市(上海)空间信息应用服务系统”(项目编号:2004AA131010)中的组成部分,主要目的是架构面向城市应用的遥感专题信息服务框架。通过对目前数据共享方式和框架建设现状的研究,作者提出基于网络服务技术将原先独立的、地理上分布的、异构的遥感信息资源连接起来,并搭建数据共享和服务共享的开放式框架,实现网络上遥感专题的服务点播和资源协作。遥感信息服务的应用将可能涉及到地理上分布的众多单位,需要智能化的资源发现、定位、协同处理,实现异地空间信息资源的一站式服务和无障碍服务。要完整、高效的解决遥感信息的共享和处理服务问题,需要在一个宽广的技术领域内的协作,它的实现依赖于服务框架体系结构、城市遥感元数据的标准化、数据高效存储管理、分布式数据检索获取、数字图像处理、网络信息服务、服务智能管理和发现等关键技术的研究。 本文认为遥感信息服务不仅指数据交换平台的实现,而且包括分布式异构数据的智能检索、定制与访问,以及对这些数据的操作处理实现。基于WebService构建遥感信息服务不仅可以解决影像数据的分布式集成和交换,具有良好的平台无关和可移植性,而且把数据和处理功能都封装成可以供网络调用的服务,是遥感信息共享的真正实现。遥感信息网络服务是可以被动态、智能集成的网络组件,能够被各层次的专业和非专业需求所使用,是遥感等空间信息在地球科学中应用(本文来源于《华东师范大学》期刊2005-05-01)

网络服务框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人们日益需要将现有数字档案馆、云计算与物联网融合网络环境结合起来,一方面扩大现有的档案来源,从狭义物联网和网络融合的环境即广义物联网环境获取档案资源,另一方面对获取后的档案资源进行处理以便融合来自于不同网络环境的资源、业务、应用,再经过原有物联网环境提供给用户。为此,在分析当前云档案的研究成果及物联网融合网络环境下云档案的服务需求基础上,提出了物联网融合网络环境下的云档案服务框架模型;该模型列出了若干关键服务并做出了相关解释,以保证能够应用于广义物联网环境下云档案的建设。物联网融合网络环境下的管理服务实现了集信息资源、平台资源和管理于一体的软硬件支撑服务,有效整合了数字档案馆、云计算和广义物联网,具有叁个层次的功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网络服务框架论文参考文献

[1].沈皓.工业SCADA系统网络的安全服务框架研究[J].数字通信世界.2018

[2].王晓明,栾梅,张龙昌,栾博.物联网融合网络数字档案馆云服务框架研究[J].计算机技术与发展.2017

[3].郭卫兵,朱毅华.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特色馆藏资源与服务框架的构建与分析[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

[4].胥芳,杨永科,谭大鹏,艾青林,胡克用.基于设备网络服务框架的微网监控构架与自适应服务方法[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5

[5].兰昆,饶志宏,唐林,康荣保.工业SCADA系统网络的安全服务框架研究[J].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2010

[6].田娇娇.基于网络的卫星遥感影像自动正射纠正服务框架研究[D].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2009

[7].高芳琴.城市遥感信息网络服务框架及应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

标签:;  ;  ;  ;  

网络服务框架论文-沈皓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