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非单调推理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单调,逻辑,语境,系统,真值,评价,航天器。
非单调推理论文文献综述
张立英[1](2017)在《以可推翻论证为基点的非单调推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可推翻论证[1]系统是非单调推理研究领域近年来最为活跃的分支之一。与其他分支相比,可推翻论证系统更侧重于推理结构的研究,它的研究基点是论证,即以单个论证作为最小研究单位,而不是像其他的分支及经典逻辑那样从命题或命题中的成分开始研究。在这一研究视角下,新的前提不会使论证变成无效,而只会引起反面的论证。本文梳理了可推翻论证研究的基本框架和内容,比较其不同结果,辨析了可推翻论证系统和其他非单调推理研究分支的关系,并指出以论证为基点是研究非单调推理的恰当切入点,可推翻论证在非单调推理领域有很好的发展前景和广泛应用空间。(本文来源于《哲学动态》期刊2017年05期)
韩大鹏,王炎娟,项军华,李志军[2](2015)在《航天器在轨故障诊断的非单调推理方法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提出了一种在地面进行航天器在轨故障诊断的非单调推理方法。首先,对关注的问题建立串行的故障传递模型,然后建立故障与数据特征的逻辑关联,最后根据获取的观测数据进行辩证辩论确定故障源。以某型光学卫星对焦系统的故障分析为案例对上述方法进行了验证,案例应用过程表明,该故障判别方法对于包含多重不确定信息的复杂航天器故障判别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本文来源于《空天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第一届中国空天安全会议论文集》期刊2015-08-19)
王炎娟,郝智勇,姚莉[3](2014)在《计划中的时序偏好表示和非单调推理》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行动序列计划中的时序偏好问题开展研究,重点关注时序偏好集合内部存在不一致性时完成行动计划的方法。论文的难点和创新点体现在两个方面。针对时序偏好的表示问题,建立了一种二元描述结构,能够实现对时序约束和时序偏好的归一化描述。使用计算辩论技术建立推理框架,用以排除约束/偏好集合中的冲突关系,获得具有最大一致性的约束/偏好子集。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一种新的计划生成策略,通过映射的方法得到行动序列片段,组合这些片段后形成完整的行动序列计划。通过实例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本文来源于《国防科技大学学报》期刊2014年04期)
陈丽梅[4](2014)在《言外之意的理解与非单调推理》一文中研究指出言外之意的理解过程是一个推理过程。这种推理是非单调推理,包括显性和隐性两种形式。显性非单调推理包括完形式和缺省式;隐性非单调推理主要是通过联想,根据辞面作恰当的推测。不管是哪种形式,都需要接受者了解表达者表达时的认知语境,实现语境重译,在此基础上才能作出恰当的推理,真正理解言外之意。(本文来源于《当代修辞学》期刊2014年03期)
谢凯博,廖备水[5](2013)在《非单调推理与论辩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仅以一阶逻辑无法刻画出人类推理过程中的非单调性,因而逻辑学家尝试建立新的逻辑系统来解决这一问题。这些系统被称为非单调逻辑。它们传统上一般采用的是优先蕴含或者一致性和不可证明性方法;而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始,越来越多的逻辑学家开始尝试基于一种新的方法实现推理的非单调性,称为论辩理论。为此,探讨论辩系统以及其后基于论辩系统而提出的论辩框架是如何刻画非单调推理的,并分析它们相互之间的联系。(本文来源于《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3年09期)
廖备水,代建华[6](2012)在《基于论辩的Agent非单调推理》一文中研究指出现有的Agent信念修正、慎思、手段-目的推理等理论和方法大多基于经典一阶逻辑,对不完全的、不一致的知识,缺乏有效的处理机制.基于论辩的Agent非单调推理(包括认识推理和实践推理)理论和方法有望弥补这个不足.不过,作为一个新的研究方向,其基本概念、理论、方法及存在的关键性问题尚有待于澄清和梳理.文中首先介绍论辩的基本概念.在此基础上,分析基于论辩的Agent非单调推理的最新研究进展.最后,讨论存在的关键性问题并指出可能的研究方向.(本文来源于《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期刊2012年04期)
刘飞[7](2011)在《非单调推理及其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经典逻辑的推理形式是演绎的、单调的,一般被称为单调推理。它在解决基础理论问题时发挥了精确性与严格性等特点。但是在处理日常复杂语境下的推理问题时,基于经典逻辑的单调推理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与之相反,非单调推理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其特点是推理结论具有暂时性。随着新情况的出现,结论可能会被更正,以便符合实际情况。单调推理与非单调推理之间的区别类似于弗雷格所提出的显微镜与眼睛在功能上的比较。即显微镜发挥了精确性的特点,有助于研究微观世界,但不具有眼睛在生活中的灵活性。然而,眼睛也不可能直接观察到只有通过显微镜才能看到的微观世界。非单调这一概念于上世纪70年代被提出来。经过学者们数十年对非单调推理的研究,逐渐形成了与单调的经典逻辑不同的非单调逻辑。两者之间最明显的差别是,单调逻辑的定理集随前提集的增加而单调递增,而非单调逻辑的定理集是随前提集的增加而非单调递增。具体来说,在日常语境下,以已有知识和新加入的知识为前提,可以得出新结论。新结论往往会面临两种情况:要么是与已有知识无矛盾,要么是与已有知识发生矛盾。第一种情况符合单调逻辑的特点。第二种情况符合非单调逻辑的特点。对于第二种情况,如果能确保新结论符合一般事实,那么就要对已有知识做修改。从而更新知识。对已有知识不断修改,发展新知识的过程,符合人类认识世界的一般规律。一方面,非单调推理对于理解人类如何认识世界有重要启发意义。另一方面,非单调推理也可以作为一种实用的推理工具,应用于其他学科的研究中。因此,研究非单调推理具有重要意义。研究非单调推理首先需要研究非单调逻辑系统。从逻辑学的角度,研究非单调逻辑系统的一致性与完全性等性质,可以阐明非单调推理是如何满足对推理合理性的要求。到目前为止,讨论最多的非单调逻辑系统是模态非单调逻辑和缺省逻辑等等。通过探讨这两类逻辑系统,可以深入了解模态非单调推理与缺省推理。在正文中,首先要全面了解非单调推理。通过讨论模态非单调逻辑和缺省逻辑这两种非单调逻辑系统,对非单调推理有一个整体性的认识。其次对单调推理和非单调推理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深入探讨非单调推理在解决常识推理问题方面的效用和在其他学科上所具有的理论价值。(本文来源于《河南大学》期刊2011-05-01)
唐玉斌[8](2011)在《论非单调推理在日常思维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知识是人类理性思维不断作用于客观世界的结果。在我们的日常思维中,离不开两种基本的推理:必然性的推理和或然性的推理。在前一种推理中,数学和形式逻辑起主要作用。而后一种推理在日常生活中运用的可能更普遍,而且更广泛地使用非形式推理。非单调推理就是一种非必然性的推理,它的不确定性、语境依赖性和容错性等特征,是人们日常思维的重要工具。(本文来源于《毕节学院学报》期刊2011年03期)
刘敬学,李智博[9](2010)在《基于非单调推理的企业评价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企业进行评价是行业主管部门经常进行的一项重要活动,而且评价结果对该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起重要作用。本文基于非单调推理对企业评价方法进行了尝试性的研究。首先,对企业评价的推理模式和思路进行了分析。然后,从非单调推理的角度提出了一种适用于企业评价的方法。最后,对企业评价系统建设应注意的问题提出了一些看法。(本文来源于《科学决策》期刊2010年04期)
王宏宇,姚佳慧[10](2008)在《基于知识的软件智能化技术——非单调推理、真值维持和约束满足问题》一文中研究指出人工智能最关键的问题是常识和推理,近十年来在常识和推理研究方面,形成化非单调推理的发展是重要的一步。实现非单调推理系统的核心技术之一是维持推理的一致性,并在出现矛盾(不一致)时及时加以解决。(本文来源于《中国电力教育》期刊2008年S3期)
非单调推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提出了一种在地面进行航天器在轨故障诊断的非单调推理方法。首先,对关注的问题建立串行的故障传递模型,然后建立故障与数据特征的逻辑关联,最后根据获取的观测数据进行辩证辩论确定故障源。以某型光学卫星对焦系统的故障分析为案例对上述方法进行了验证,案例应用过程表明,该故障判别方法对于包含多重不确定信息的复杂航天器故障判别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非单调推理论文参考文献
[1].张立英.以可推翻论证为基点的非单调推理研究[J].哲学动态.2017
[2].韩大鹏,王炎娟,项军华,李志军.航天器在轨故障诊断的非单调推理方法初探[C].空天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第一届中国空天安全会议论文集.2015
[3].王炎娟,郝智勇,姚莉.计划中的时序偏好表示和非单调推理[J].国防科技大学学报.2014
[4].陈丽梅.言外之意的理解与非单调推理[J].当代修辞学.2014
[5].谢凯博,廖备水.非单调推理与论辩系统[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
[6].廖备水,代建华.基于论辩的Agent非单调推理[J].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2012
[7].刘飞.非单调推理及其应用[D].河南大学.2011
[8].唐玉斌.论非单调推理在日常思维中的应用[J].毕节学院学报.2011
[9].刘敬学,李智博.基于非单调推理的企业评价方法研究[J].科学决策.2010
[10].王宏宇,姚佳慧.基于知识的软件智能化技术——非单调推理、真值维持和约束满足问题[J].中国电力教育.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