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洞穴是岩石受到侵蚀或火山岩浆冷却形成的地下空间或通道,环境黑暗潮湿,营养物质匮乏,是陆地上极端环境的一种,洞穴中蕴藏着大量的微生物资源。本文基于纯培养和免培养的方法对洛阳鸡冠洞(JGD)和其邻近的一处无名洞(WMD)洞穴的细菌多样性进行初步探索,旨在揭示洞穴环境细菌资源多样性及群落组成;同时,利用多相分类的方法对2株潜在新物种进行鉴定,明确它们的分类地位;最后,对分离到的菌株进行抗菌活性筛选,期望得到对水产动物致病菌有抑制作用的活性菌株。利用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对JGD和WMD的14个环境样品进行16S rRNA基因V4区域测序分析,共得到224,109条原始序列,注释到1,800个OTU,平均长度为294 bp,隶属于36个门,89个纲,123个目,136个科,172个属。其中占优势的细菌门类主要是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37.3%)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18.7%)。其次是绿弯菌门(Chloroflexi,8.2%)、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7.1%)、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5.7%)(Planctomycetes,5.6%)。采用10种分离培养基、2个分离温度对两个洞穴环境中的可培养微生物进行分离,共分离获得1,071株菌,经过去重复以及16S rRNA基因测序之后,得到676株菌的分类信息,分属于放线菌门、变形菌门、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异常球菌-栖热菌门(Deinococcus-Thermus)的8个纲,20个目,35个科,70个属。其中放线菌门的微生物在洞穴中分布最多,共有530株菌属于放线菌门,其中属水平上丰度较高的是类诺卡氏菌属(Nocardioides,30.75%)和链霉菌属(Streptomyces,16.98%);其次,有 1 1 1个菌株属于厚壁菌门,35株菌属于变形菌门。JGD和WMD的细菌群落结构有一些差异,在JGD中占优势的微生物类群依次是类诺卡氏菌属、链霉菌属、微杆菌属(Microbacterium)、芽孢杆菌属(Bacillus)、假诺卡氏菌属(Pseudonocardia)、诺卡氏菌属(Nocardia);在WMD中,优势类群依次是芽孢杆菌属(Bacillus)、红球菌属(Rhodococcus)、节杆菌属(Arobacter)、链霉菌属。不同分离温度下,JGD细菌多样性呈现明显差异:当分离温度为28℃时,得到的菌株分布在37个属,分离温度为15℃时,仅得到33个属,且在28℃时得到的物种丰富度较15℃时高。利用多相分类方法对分离到的潜在新分类单元CFH 30183T、CFH 30205T进行鉴定,确定了它们的分类地位,其拉丁名分别为Ornithinimicrobium cavernae sp.nov.,Nocardioides allogilvus sp.nov.。为了筛选到对致病菌有抑制作用的抗性菌株,从分离到的菌株中选取49株进行抗菌活性检测,选用RA、ISP 2、AM3三种培养基进行发酵培养,8株致病菌作为指示菌。结果表明:29株受测菌(占59.2%)对6种以上的指示菌都有抑制作用,且对副溶血弧菌(Vibrioparahaemolyticus)的抑菌效果最好;在获取的147种发酵产物中,有133种发酵产物对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hydrophila)有抑制作用,占90.5%,129种发酵产物对副溶血弧菌有抑制作用,占87.8%,116种发酵产物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 resistant Stphylococcius aureus 有抑制作用,占 78.9%。
论文目录
文章来源
类型: 硕士论文
作者: 张玲玉
导师: 李文均,聂国兴
关键词: 特殊生境,岩溶洞穴,细菌多样性,抗菌活性
来源: 河南师范大学
年度: 2019
分类: 基础科学
专业: 生物学
单位: 河南师范大学
分类号: Q939.9
DOI: 10.27118/d.cnki.ghesu.2019.000519
总页数: 88
文件大小: 6078K
下载量: 23
相关论文文献
- [1].硇洲岛褐蓝子鱼肠道抗菌活性菌株的分离及多样性[J]. 微生物学报 2014(05)
- [2].黄海葵相关细菌抗菌活性菌株的筛选及其初步分类鉴定[J]. 中国抗生素杂志 2011(06)
- [3].水菖蒲内生菌分离与抗菌活性菌株筛选[J]. 食品科学 2010(09)
- [4].红树植物内生真菌的分离鉴定及抗菌活性菌株的筛选[J]. 激光生物学报 2013(03)
- [5].广西山口8种红树林内生真菌的分离鉴定及抗菌活性菌株的筛选[J]. 热带作物学报 2011(12)
- [6].百合内生真菌中抗菌活性菌株的筛选与鉴定[J]. 江苏农业科学 2012(06)
- [7].药用植物乌头内生真菌抗菌活性研究[J]. 现代农业科技 2009(22)
- [8].舟山沿海有抗菌活性菌株的筛选及鉴定[J]. 海洋湖沼通报 2009(02)
- [9].一株广谱抗菌活性菌株的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J].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04)
- [10].湛江沿海潮间带产胞外抗菌活性海洋细菌的分离鉴定及生物多样性分析[J].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2017(05)
- [11].白花泡桐内生真菌的分离鉴定及抗菌活性筛选[J]. 微生物学通报 2010(10)
- [12].大花黄牡丹内生菌的分离鉴定及其抗菌活性菌株的筛选[J]. 西北植物学报 2011(12)
- [13].天山花楸内生真菌的分离及其抗菌活性物质的初步研究[J]. 西北植物学报 2012(12)
- [14].微波等离子体选育高抗菌活性纳豆杆菌研究[J]. 食品与发酵科技 2012(02)
- [15].抗菌豆豉发酵菌株的筛选及其脂肽组分鉴定和特性研究[J].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13(07)
- [16].云南程海湖淡水真菌抗菌活性筛选[J]. 微生物学杂志 201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