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个性化论文_李培勇

导读:本文包含了非个性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艾略特,意象,柯勒律治,诗歌,客观,诗学,现代性。

非个性化论文文献综述

李培勇[1](2019)在《西地那非个性化治疗男性勃起功能障碍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西地那非个性化治疗男性勃起功能障碍疗效分析。方法选择2017年10月至2018年7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生殖男科诊治的106例男性勃起功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个性化服药组)55例患者,年龄范围22岁~58岁,年龄(31.87±7.2)岁,在每晚口服西地那非(万艾可,辉瑞制药有限公司)25mg基础上,性生活前1小时加用25~75mg(轻度25mg,中度50mg,重度75mg)。对照组(按需服药组)51例患者,年龄范围21岁~58岁,年龄(31.43±7.5)岁,性生活前1小时口服西地那非(万艾可,辉瑞制药有限公司)50mg~100mg(轻度50mg,中度75mg,重度100mg)。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IIEF-5评分均比治疗前明显提高,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轻度ED患者评分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重度ED患者评分改变高于对照组重度ED患者,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组采用规律口服与按需口服西地那非相结合方法治疗男性勃起功能障碍疗效比对照组患者单纯按需口服西地那非效果更好。(本文来源于《中国性科学》期刊2019年10期)

陈祉娴[2](2019)在《周玉峰的非个性化创作》一文中研究指出周玉峰生于上海,受家叔周凯先生的熏陶,儿时就以涂画表达。叔叔的绘画具有深厚的中国传统根基及扎实的西画功底,吸引着他自觉地接受叔叔全面的训练。那时他住在上海旧式的弄堂,在置有老式家具的客堂间开始临摹北碑、二王、颜真卿书帖。正值青(本文来源于《收藏与投资》期刊2019年08期)

王百玲[3](2019)在《从个性化到非个性化叙事——论林白《北去来辞》的叙事策略、技巧及文体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长篇小说《北去来辞》是林白对以往个性化写作的一次融合,也是作家对其已有写作模式的颠覆与重建。作为女性主义的先锋作家,林白一直在探寻属于自己的独特叙事模式,《北去来辞》在以往个性化写作的基础上开始试图建立非个性化的叙事模式。从叙事学角度来看,小说通过叙事策略的调整、多元化叙事手段与技巧的运用、文体风格的创新,强化与读者的互动与移情,并逐步建立作者权威,最终构建了较为成熟的林白所特有的叙事诗学空间。(本文来源于《叁峡论坛(叁峡文学·理论版)》期刊2019年03期)

杨阳[4](2018)在《非个性化的现代性审视——《诗八首》中的第叁者》一文中研究指出受到艾略特现代主义影响,《诗八首》爱情主题极富"非个性化"精神。诗歌借助爱情主体之外的第叁者消解自我模糊个性,使诗歌主题更加玄远悠广,进行现代性的普遍思索。本文借助意象的梳理和解读,分析"第叁者"如何在诗中存在并最终拓展了诗歌的主题内容。(本文来源于《唐山文学》期刊2018年08期)

李小荷[5](2017)在《艾略特“非个性化”理论与19世纪英国文论之渊源》一文中研究指出艾略特"非个性化"理论可以追溯到英国19世纪柯勒律治的诗人"客观性"能力理论,哈兹里特关于诗人客观描摹的观点,以及济慈的"无个性"能力与"消极能力"说。叁人各自从侧重哲学资质、模仿自然的艺术观、追求纯美的审美理想的角度出发,都以莎士比亚为例,对诗人不带个人情感、客观描摹的创作才能给予高度评价。而艾略特从济慈的"无个性"能力中得到较多启发,富有眼光地吸纳了济慈关于化学药品的比方,进而形成了自己的"非个性化"理论。(本文来源于《湖北文理学院学报》期刊2017年01期)

李珺[6](2016)在《论艾略特“非个性化”的诗学理论与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艾略特是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最有影响的诗人和文学批评家之一,他的"非个性化"诗学理论能够给予了我们有意义的启示,文章将其这一理论放置在西方传统中去考察其源流和分析内涵意义,并对其文学批评的主要内容和特色进行挖掘,对中国当代诗歌理论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来源于《长江丛刊》期刊2016年34期)

雷文[7](2015)在《概念隐喻视角下T.S.艾略特早期诗歌中的“非个性化”经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概念隐喻角度出发,对T.S.艾略特早期诗歌中的“非个性化”经验进行研究,主要有如下目的:第一,论证概念隐喻在艾略特早期诗歌中普遍存在,并论证概念隐喻对解读其早期诗歌中“非个性化”经验的可行性;第二,对找出的概念隐喻进行分类,探讨概念隐喻为“非个性化”经验和诗歌的主题构建提供的认知证据;第叁,解释这些认知证据是如何构建诗歌主题和描述“非个性化”经验。本文证实了概念隐喻理论在分析艾略特早期诗歌中的主题及“非个性化”经验中起到的重要作用。研究过程如下:首先,根据Lakoff & Johnson等人的概念隐喻理论的相关描述,找出艾略特早期诗歌中的概念隐喻;其次,以是否体现“非个性化”经验为维度,对统计结果进行分类,并找出各个分类中,有哪些认知证据能够描述“非个性化”经验和参与构建诗歌主题;最后,结合艾略特的“非个性化”诗学理念,解释上述认知证据在诗歌主题构建和描述“非个性化”经验中的作用。通过对艾略特早期诗歌(《J.阿尔弗雷德普鲁弗洛克的情歌》、《荒原》、《空心人》)中的概念隐喻分析,发现了大量包含元隐喻的实例。在这些元隐喻中,有些能够在Lakoff, Lakoff & Johnson, Lakoff & Turner, R. W. Gibbs, Jr.等人的经典着作中找到,如,TIME IS A CHANGER(时间即改变者)、SEEING IS TOUCHING(看到即触摸)等;但也发现了一些新的元隐喻,如PROPOSING LOVE IS A JOURNEY(求婚即旅程)、DESTRUCTION IS A GUIDE(毁灭即引导者)等。其中,有些主概念隐喻需要结合其他副隐喻才能解释诗行中的事件和现象。但是,整体而言,本研究所发现的所有概念隐喻,共同构建了诗歌的主题和描述了“非个性化”经验,反映了以诗歌中人物为代表的20世纪初人类共同的生存困境。本文还发现,上述结果中,大多数概念隐喻位于包含典故的诗行中,而隐喻的理解过程使得这些典故更加透明,更加便于一般读者理解。这样一来,隐喻本身就具有了“非个性化”意义。同时,鉴于艾略特诗歌中,并没有直接探讨时间对现实世界和其中人物的影响和作用,“时间”概念隐喻却证实了时间的双重作用:毁灭和救赎。运用概念隐喻检验艾略特的“非个性化”诗学,赋予了本研究以意义。值得指出的是,艾略特在其后的创作生涯中,其“非个性化”诗学几经修改,中后期诗作也体现了该诗学理念的变化。因而,在进一步研究中,可以借助概念隐喻,对比艾略特前后期诗作中“非个性化”诗学是如何修正的。(本文来源于《华中师范大学》期刊2015-05-01)

胡江飞[8](2015)在《从《普鲁弗洛克情歌》看艾略特“非个性化”理论》一文中研究指出艾略特的诗歌被奉为现代派诗歌的先驱,早期诗歌以他的成名作《普鲁弗洛克情歌》为代表,展现了艾略特对诗歌创作的敏锐把握和天赋。艾略特在这首诗中向读者传达了"非个性化"理论的观念,为英美新批评奠定了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15年01期)

戴毓庭[9](2014)在《从“漩涡主义”到“非个性化理论”——庞德、艾略特诗学思想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庞德与艾略特是20世纪初意象派诗歌的代表人物,庞德对艾略特早期的诗歌创作有较大的影响,但之后两人形成了不同的诗学思想体系。通过比较分析两者的诗学理论和作品,发现庞德崇尚简约典雅的意象,强调以赋格的形式组织诗篇,以漩涡式的主题统摄诗歌,并追求东方式的诗歌境界。而艾略特的非个性化理论则深受法国象征主义影响,提出以客观对应物融合感受和思想,通过物像构成复杂的象征体系,以情感逃避的方式体现人类普遍情感。面对破碎的现实世界,两者都试图在诗歌中重塑艺术的一致性。(本文来源于《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4年06期)

戴毓庭,朱敏[10](2014)在《雾·街道·哈姆雷特——非个性化理论在《普鲁弗洛克的情歌》中的体现》一文中研究指出《普鲁弗洛克的情歌》是艾略特早期诗歌的代表作,该诗在艺术形式上表现出了鲜明的独创性,不仅确立了诗人之后的创作风格也是其诗学理论的具体体现。非个性化理论作为艾略特诗学理论的核心,在《普鲁弗洛克的情歌》这首诗中有着全面的运用和体现。诗人以意象、典故、戏剧场景等艺术手法,通过客观对应物统一了思想和感受,实现了诗歌的非个性化。全诗通过刻画普鲁弗洛克这一人物形象,体现了现代人内心的怯懦与彷徨。(本文来源于《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14年11期)

非个性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周玉峰生于上海,受家叔周凯先生的熏陶,儿时就以涂画表达。叔叔的绘画具有深厚的中国传统根基及扎实的西画功底,吸引着他自觉地接受叔叔全面的训练。那时他住在上海旧式的弄堂,在置有老式家具的客堂间开始临摹北碑、二王、颜真卿书帖。正值青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非个性化论文参考文献

[1].李培勇.西地那非个性化治疗男性勃起功能障碍疗效观察[J].中国性科学.2019

[2].陈祉娴.周玉峰的非个性化创作[J].收藏与投资.2019

[3].王百玲.从个性化到非个性化叙事——论林白《北去来辞》的叙事策略、技巧及文体意义[J].叁峡论坛(叁峡文学·理论版).2019

[4].杨阳.非个性化的现代性审视——《诗八首》中的第叁者[J].唐山文学.2018

[5].李小荷.艾略特“非个性化”理论与19世纪英国文论之渊源[J].湖北文理学院学报.2017

[6].李珺.论艾略特“非个性化”的诗学理论与意义[J].长江丛刊.2016

[7].雷文.概念隐喻视角下T.S.艾略特早期诗歌中的“非个性化”经验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

[8].胡江飞.从《普鲁弗洛克情歌》看艾略特“非个性化”理论[J].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

[9].戴毓庭.从“漩涡主义”到“非个性化理论”——庞德、艾略特诗学思想比较[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

[10].戴毓庭,朱敏.雾·街道·哈姆雷特——非个性化理论在《普鲁弗洛克的情歌》中的体现[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

论文知识图

一4非个性化推荐的处理流程蓝色为个性化查询结果红色为非个性MAE随混淆率的变化情况常见的信息应用:非个性化的信...2.4Netflix的主动学习案例:...

标签:;  ;  ;  ;  ;  ;  ;  

非个性化论文_李培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