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等离子体波共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表面等离子体波共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导读:本文包含了表面等离子体波共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等离子体,表面,纳米,传感器,载流子,聚苯乙烯,盐分。

表面等离子体波共振论文文献综述写法

王霄,崔勐,陈彭波,刘艳,曹艳萍[1](2019)在《基于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原理的传感技术在物证检验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SPR)是一种物理光学现象。基于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原理发展的各种分析检测方法具有响应快、免标记、灵敏度高等诸多特点,可在天然条件下实现无损原位、实时动态的测量,已被广泛应用于物理、化学、生物学、医学、法庭科学等领域。本文简要介绍了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原理及基于该原理所衍生出的不同分析方法,对其在物证检验中的重要应用进行了综述,并对目前存在的关键问题加以分析,同时指出了该技术应用于实际办案可能的发展方向。(本文来源于《刑事技术》期刊2019年06期)

何田,贾玮娟,王弯弯,王弘[2](2019)在《基于荧光光谱、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分子对接技术的天然产物中14-3-3τ蛋白抑制剂的筛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和建立一种从天然产物中高效筛选14-3-3τ蛋白抑制剂的方法,并初步探讨所筛选活性化合物与14-3-3τ蛋白相互作用的位点。方法采用液相色谱-荧光分析方法对天然产物中具有14-3-3τ结合活性的化合物进行筛选研究,通过表面等离子共振(SPR)技术对筛选结果进行验证,再通过分子对接技术进行活性化合物的作用位点的预测,进而选择主要的结合位点,使用氨基酸定点突变体进行结合位点的验证。结果从82个备选天然产物中筛选出了17个不同类别的具有潜在14-3-3τ结合活性的化合物,并通过SPR实验验证了其中10个化合物的结合活性;使用分子对接技术预测它们与14-3-3τ蛋白的结合位点主要为Arg56、Arg127和Tyr128,并使用3个14-3-3τ蛋白定点突变体R56A、R127A和Y128A,证明了其中5个化合物与目标蛋白的结合与此3位点相关。结论所建立的方法准确高效,可用于快速筛选天然产物中14-3-3τ小分子抑制剂,为新型乳腺癌治疗药物的研发提供了新的参考和途径。(本文来源于《国际药学研究杂志》期刊2019年08期)

张玉昆,安娜,刘卫晓,宛煜嵩,金芜军[3](2019)在《基于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和电化学联用的DNA传感器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表面等离子共振(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SPR)技术旨在检测物体表面附近折射率的变化,其特点是无标记、实时、灵敏和快速,该技术多用于研究分子的相互作用,包括动力学、效率常数和大分子构象变化等。电化学(electrochemical,EC)技术是一项用于定性定量研究电子转移、物质氧化还原、界面吸附等过程的成熟技术,具有简单、低成本和设备小型化的优点。现有的DNA杂交技术,例如光学、电化学或压电转导技术,主要关注于提高DNA杂交检测系统的选择性和灵敏度。传统的SPR在DNA分析方面,由于无法测量折射率的极小变化而在超灵敏检测中的应用受到限制。因此,随着纳米材料的研发和联用技术的飞速发展,SPR与EC联用的生物传感器研究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近年来,关于SPR和EC联用在DNA检测方面的综述鲜有报道。对SPR和EC检测DNA的技术原理、联用方法、应用进展等方面作出了简要的介绍,以期为表面等离子共振和电化学联用的DNA传感器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生物技术进展》期刊2019年06期)

邓英[4](2019)在《金属纳米结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及其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纳米光子器件以及金属纳米结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分析了金属纳米结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的运用领域,包括在生物医学领域的运用、在局域场增强和拉曼信号检测的运用、在金属纳米颗粒等离子体共振模式检测以及电磁特异介质运用,为金属纳米研究以及运用提供了一定的参考意见。(本文来源于《科技与创新》期刊2019年21期)

张馨元,杨景海,陈雷[5](2019)在《载流子调控对基底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和电荷转移效应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是实现痕量检测的常用手段。通常,SERS的增强机制被认为是电磁场增强和化学增强。其中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LSPR)为电磁场增强的主要原因,同时电荷转移(CT)对化学增强有贡献。为了进一步探究SERS的影响因素,本文详细探究了载流子变化与LSPR/CT的关系。在聚苯乙烯胶体微球阵列上利用磁控溅射的方法共溅射Ag和半导体Cu2S,通过改变掺杂Cu2S的量,进而改变体系中整体载流子的量,用以调控基底的LSPR和CT。结果表明,随着Cu_2S溅射功率的增大,其LSPR逐渐发生了红移,且经过证实,溅射功率与LSPR成正比且显示出了很好的线性关系。同时,本文首次引入了霍尔效应测试,结果表明,体系中载流子的浓度和Raman光谱中拉曼位移成正比,即载流子浓度越大,拉曼发生蓝移,且同样,二者具有较好的线性关系。这一基础探究不仅使我们对SERS增强机制的理解更为深入,更使得LSPR以及CT的简单调控成为可能。(本文来源于《第二十届全国光散射学术会议(CNCLS 20)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11-03)

陈燕青,王杰,陈星晨,钟舜聪,王向峰[6](2019)在《表面等离子体共振耦合导致的太赫兹滤波器多带通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十字型太赫兹带通滤波器的时域有限差分法仿真中,随着铝箔厚度增大,主峰变窄,且高频处出现多个异常透射峰。利用飞秒激光微加工技术制备出铝箔厚度为150μm的太赫兹滤波器,并利用时域太赫兹光谱系统进行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实验结果与时域有限差分法模拟结果基本吻合;异常透射峰源于十字结构狭缝侧壁上的表面等离子体波的法布里-珀罗共振耦合,这种耦合效应可用于控制表面等离子体波,制造新型太赫兹器件。(本文来源于《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期刊2019年20期)

张滕,仲逸涵,张守婷,党昕宇,卢小泉[7](2019)在《基于金纳米颗粒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效应可视化检测Cr~(3+)》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立了一种基于柠檬酸修饰的金纳米颗粒(CA-AuNPs)高选择性可视化检测水中痕量Cr~(3+)的方法。用原位还原法在不同pH条件下制备CA-AuNPs,加入痕量Cr~(3+)后,Cr~(3+)与AuNPs表面的柠檬酸根发生螯合作用,使CA-AuNPs发生定向团聚。不同pH条件下制备的CA-AuNPs体系均可发生肉眼可见的颜色变化,由红色变为灰色或无色,加入其它金属离子(Na~+、Ca~(2+)、Co~(2+)、Zn~(2+)、Cu~(2+)、Fe~(2+)、Mg~(2+)、Al~(3+)、Fe~(3+))则无明显的变化。pH=6的条件下合成的CA-AuNPs最稳定,性能最佳,裸眼比色法的检出限为1.0×10~(-5) mol/L,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的检出限为40.7 nmol/L,低于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限量值。建立的基于CA-AuNPs体系的可视化传感器检出限低,选择性好,在药物分析、临床诊断和环境监测等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分析化学》期刊2019年09期)

王晨晨,李慧冬,郭长英,毛江胜,丁蕊艳[8](2019)在《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技术检测沙丁胺醇》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技术检测猪肉中的沙丁胺醇。将金纳米粒子引入到生物芯片的制备过程中,通过间接竞争抑制法结合SPR技术检测猪肉中的沙丁胺醇。沙丁胺醇线性关系良好(R2=0. 988),方法的检出限为1. 2 ng/mL。猪肉样品中沙丁胺醇的添加回收率为91. 8%~102. 8%,相对标准偏差小于8. 0%。所采用的SPR方法对于检测猪肉中的沙丁胺醇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准确性。(本文来源于《分析试验室》期刊2019年08期)

张爱堂,王睿智,崔亮,刘敬权[9](2019)在《通过重氮盐分子表面修饰金纳米帽子探究其对等离子体共振吸收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玻璃基底作为聚苯乙烯纳米球的载体,首先将聚苯乙烯纳米球旋涂在玻璃基底上,然后通过热沉积的方法将金熔融沉积在聚苯乙烯纳米粒子的表面,再通过超声的方式将负载有金纳米帽子的聚苯乙烯微球从玻璃基底上分离下来,最后用二氯甲烷将聚苯乙烯微球溶解掉,成功制备了空心的金纳米帽子材料。通过共价键链接的方式在这些空心的金纳米帽子的表面成功修饰上苯的衍生物,通过测试分析发现,修饰带有不同电性的基团,金纳米帽子的等离子体共振吸收会发生不同的红移或蓝移现象,推测这是由于金纳米帽子表面结构电子密度的变化所导致。(本文来源于《光谱学与光谱分析》期刊2019年07期)

张敏[10](2019)在《光纤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折射率传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光纤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SPR)传感器是利用光纤表面的倏逝波激发金属表面的自由电子产生表面等离子体波(Surface Plasmon Wave,SPW),通过监测共振吸收峰的变化实现传感器对外界折射率的测量。光纤SPR传感器因其高灵敏、体积小、抗电磁干扰和大范围动态监测而受到极大的关注。它已被广泛应用在食品检测、化学分析、生物医学和特异性检测等领域中。本文围绕光纤SPR传感理论与技术,开展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首先,介绍了光纤SPR传感器的研究意义与目的,对光纤SPR传感器的国内外研究进行概述,并详细阐述了微型光纤与侧边抛磨光纤的结构与制作过程。从全反射、倏势波、等离子体波的理论研究进一步说明SPR传感器的原理。论述了SPR传感器的四种激发方式和评价传感器的性能参数指标。为全面设计光纤SPR传感器提供了基础。其次,提出了涂覆金、银膜的微型光纤SPR折射率传感器。利用COMSOL软件对包层直径、金属厚度等参数进行优化,得到最佳参数是纤芯直径为5.25μm,包层直径为7.25μm,银层厚度为45 nm的传感器模型。模拟结果表明,在折射率为1.33-1.40时,该传感器的最大响应灵敏度可达到8529.33 nm/RIU。在上述结论的基础上,将10层石墨烯置于银膜内层,在折射率为1.36-1.405时,提出的传感器的最大响应灵敏度可达到12723.10 nm/RIU。最后,提出并模拟了一种石墨烯包覆银纳米柱的D型光纤SPR传感器。利用COMSOL软件对传感区长度、银纳米柱个数、银纳米柱的直径和纳米柱间的空气隙进行了优化。仿真结果表明,在优化后的结构上涂覆石墨烯层可以大大提高传感器的灵敏度。当银纳米柱直径为90 nm,石墨烯为23层,折射率在1.33-1.39范围内变化时,所提出的传感器的最大响应灵敏度可达8860.93 nm/RIU。综上所述,将石墨烯应用于光纤SPR传感器可以提高传感器的灵敏度。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进一步提高传感器的灵敏度以及实现特异性选择将会使基于石墨烯的SPR传感器具有更加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西安石油大学》期刊2019-06-18)

表面等离子体波共振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研究和建立一种从天然产物中高效筛选14-3-3τ蛋白抑制剂的方法,并初步探讨所筛选活性化合物与14-3-3τ蛋白相互作用的位点。方法采用液相色谱-荧光分析方法对天然产物中具有14-3-3τ结合活性的化合物进行筛选研究,通过表面等离子共振(SPR)技术对筛选结果进行验证,再通过分子对接技术进行活性化合物的作用位点的预测,进而选择主要的结合位点,使用氨基酸定点突变体进行结合位点的验证。结果从82个备选天然产物中筛选出了17个不同类别的具有潜在14-3-3τ结合活性的化合物,并通过SPR实验验证了其中10个化合物的结合活性;使用分子对接技术预测它们与14-3-3τ蛋白的结合位点主要为Arg56、Arg127和Tyr128,并使用3个14-3-3τ蛋白定点突变体R56A、R127A和Y128A,证明了其中5个化合物与目标蛋白的结合与此3位点相关。结论所建立的方法准确高效,可用于快速筛选天然产物中14-3-3τ小分子抑制剂,为新型乳腺癌治疗药物的研发提供了新的参考和途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表面等离子体波共振论文参考文献

[1].王霄,崔勐,陈彭波,刘艳,曹艳萍.基于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原理的传感技术在物证检验中的应用[J].刑事技术.2019

[2].何田,贾玮娟,王弯弯,王弘.基于荧光光谱、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分子对接技术的天然产物中14-3-3τ蛋白抑制剂的筛选[J].国际药学研究杂志.2019

[3].张玉昆,安娜,刘卫晓,宛煜嵩,金芜军.基于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和电化学联用的DNA传感器研究进展[J].生物技术进展.2019

[4].邓英.金属纳米结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及其应用[J].科技与创新.2019

[5].张馨元,杨景海,陈雷.载流子调控对基底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和电荷转移效应的影响[C].第二十届全国光散射学术会议(CNCLS20)论文摘要集.2019

[6].陈燕青,王杰,陈星晨,钟舜聪,王向峰.表面等离子体共振耦合导致的太赫兹滤波器多带通效应[J].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2019

[7].张滕,仲逸涵,张守婷,党昕宇,卢小泉.基于金纳米颗粒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效应可视化检测Cr~(3+)[J].分析化学.2019

[8].王晨晨,李慧冬,郭长英,毛江胜,丁蕊艳.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技术检测沙丁胺醇[J].分析试验室.2019

[9].张爱堂,王睿智,崔亮,刘敬权.通过重氮盐分子表面修饰金纳米帽子探究其对等离子体共振吸收的影响[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9

[10].张敏.光纤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折射率传感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9

标签:;  ;  ;  ;  ;  ;  ;  

表面等离子体波共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