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灭火控制器回路输出板,包括主控芯片,所述主控芯片的第一双向输入输出端连接第一灭火控制2总线电路,所述主控芯片与第一、第二灭火控制2总线电路之间设有数个光耦电路,所述主控芯片的第一输入端连接备用启动灭火控制区信号接口电路,所述主控芯片的第二输入输出端连接485芯片;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将多线制改为2总线制,只需至多4根线,简化了安装过程,降低因接线故障引起的风险,提升了安装效率,降低了线材成本。
主设计要求
1.一种灭火控制器回路输出板,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控芯片,所述主控芯片的第一双向输入输出端连接第一灭火控制2总线电路,所述主控芯片的第二双向输入输出端连接第二灭火控制2总线电路,所述主控芯片与第一、第二灭火控制2总线电路之间设有数个光耦电路,所述主控芯片的第一输入端连接备用启动灭火控制区信号接口电路,所述主控芯片的第二输入输出端连接485芯片。
设计方案
1.一种灭火控制器回路输出板,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控芯片,所述主控芯片的第一双向输入输出端连接第一灭火控制2总线电路,所述主控芯片的第二双向输入输出端连接第二灭火控制2总线电路,所述主控芯片与第一、第二灭火控制2总线电路之间设有数个光耦电路,所述主控芯片的第一输入端连接备用启动灭火控制区信号接口电路,所述主控芯片的第二输入输出端连接485芯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灭火控制器回路输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控芯片包括用于和第一、第二灭火控制区2总线电路通讯的第26、27、4、3输出引脚以及第28、2输入引脚,还包括连接备用启动灭火控制区信号接口的第5、6输入引脚,还包括连接485芯片的第13输入引脚以及第14、15输出引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灭火控制器回路输出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光耦电路U5、U6、U7、U2、U3、U4,所述主控芯片的第27、26、28、3、4、2引脚依次分别连接U5的第2管脚、U6的第2管脚、U7的第6管脚、U2的第2管脚、U3的第2管脚、U4的第6管脚,还包括连接U2第2管脚的电阻R1,还包括连接U3第2管脚的电阻R3,还包括连接U4第6管脚的电阻R42,还包括连接U5第2管脚的电阻R4,还包括连接U6第2管脚的电阻R6,还包括连接U7第6管脚的电阻R4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灭火控制器回路输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灭火控制2总线电路包括连接U6的第6管脚的电阻R27,还包括连接U5的第6管脚的电阻R28,还包括作为24V输出信号电路的三极管T2、T11、T14,其中T11的一端连接R27,还包括作为5V信号输出电路的三极管T5、T12、T16,其中T12的一端连接R28,还包括作为回路上器件反馈电路的三极管T6、T8;所述第二灭火控制2总线电路包括连接U3的第6管脚的电阻R22,还包括连接U2的第6管脚的电阻R23,还包括作为24V输出信号电路的三极管T1、T9、T13,其中T9的一端连接R22,还包括作为5V信号输出电路的三极管T3、T10、T15,其中T10的一端连接R23,还包括作为回路上器件反馈电路的三极管T4、T7。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灭火控制器回路输出板,其特征在于:485芯片包括用于连接所述主控芯片第13、14、15引脚的第1、4、2管脚。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防火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灭火控制器回路输出板。
背景技术
目前原控制器回路输出板与设备为多线制连接,与每个设备连接最少两根线,接线繁琐,误接线或接触不良风险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要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部分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灭火控制器回路输出板,包括主控芯片,所述主控芯片的第一双向输入输出端连接第一灭火控制2总线电路,所述主控芯片的第一双向输入输出端连接第一灭火控制2总线电路,所述主控芯片与第一、第二灭火控制2总线电路之间设有数个光耦电路,所述主控芯片的第一输入端连接备用启动灭火控制区信号接口电路,所述主控芯片的第二输入输出端连接485芯片。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主控芯片包括用于和第一、第二灭火控制区2总线电路通讯的第26、27、4、3输出引脚以及第28、2输入引脚,还包括连接备用启动灭火控制区信号接口的第5、6输入引脚,还包括连接485芯片的第13输入引脚以及第14、15输出引脚。
在一些实施例中,包括光耦电路U5、U6、U7、U2、U3、U4,所述主控芯片的第27、26、28、3、4、2引脚依次分别连接U5的第2管脚、U6的第2管脚、U7的第6管脚、U2的第2管脚、U3的第2管脚、U4的第6管脚,还包括连接U2第2管脚的电阻R1,还包括连接U3第2管脚的电阻R3,还包括连接U4第6管脚的电阻R42,还包括连接U5第2管脚的电阻R4,还包括连接U6第2管脚的电阻R6,还包括连接U7第6管脚的电阻R43。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灭火控制2总线电路包括连接U6的第6管脚的电阻R27,还包括连接U5的第6管脚的电阻R28,还包括作为24V输出信号电路的三极管T2、T11、T14,其中T11的一端连接R27,还包括作为5V信号输出电路的三极管T5、T12、T16,其中T12的一端连接R28,还包括作为回路上器件反馈电路的三极管T6、T8;所述第二灭火控制2总线电路包括连接U3的第6管脚的电阻R22,还包括连接U2的第6管脚的电阻R23,还包括作为24V输出信号电路的三极管T1、T9、T13,其中T9的一端连接R22,还包括作为5V信号输出电路的三极管T3、T10、T15,其中T10的一端连接R23,还包括作为回路上器件反馈电路的三极管T4、T7。
在一些实施例中,485芯片包括用于连接所述主控芯片第13、14、15引脚的第1、4、2管脚。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将多线制改为2总线制,只需至多4根线,简化了安装过程,降低因接线故障引起的风险,提升了安装效率,降低了线材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灭火控制器回路输出板的主控芯片电路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灭火控制器回路输出板的5V电源输入线端子电路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灭火控制器回路输出板的485芯片电路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灭火控制器回路输出板的备用启动灭火控制区信号接口电路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灭火控制器回路输出板的灭火控制区的2总线接口电路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灭火控制器回路输出板的24V电源电路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灭火控制器回路输出板的光耦隔离电路5V电源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灭火控制器回路输出板的光耦隔离控制信号电路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灭火控制器回路输出板的光耦隔离控制信号电路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灭火控制器回路输出板的光耦隔离控制信号电路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灭火控制器回路输出板的光耦隔离控制信号电路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灭火控制器回路输出板的光耦隔离控制信号电路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灭火控制器回路输出板的光耦隔离控制信号电路示意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灭火控制器回路输出板的第一灭火控制2总线电路示意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灭火控制器回路输出板的第二灭火控制2总线电路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说明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如图1至图1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灭火控制器回路输出板,包括主控芯片,所述主控芯片的第一双向输入输出端连接第一灭火控制2总线电路,所述主控芯片的第一双向输入输出端连接第一灭火控制2总线电路,所述主控芯片与第一、第二灭火控制2总线电路之间设有数个光耦电路,所述主控芯片的第一输入端连接备用启动灭火控制区信号接口电路,所述主控芯片的第二输入输出端连接485芯片。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主控芯片包括用于和第一、第二灭火控制区2总线电路通讯的第26、27、4、3输出引脚以及第28、2输入引脚,还包括连接备用启动灭火控制区信号接口的第5、6输入引脚,还包括连接485芯片的第13输入引脚以及第14、15输出引脚。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包括光耦电路U5、U6、U7、U2、U3、U4,所述主控芯片的第27、26、28、3、4、2引脚依次分别连接U5的第2管脚、U6的第2管脚、U7的第6管脚、U2的第2管脚、U3的第2管脚、U4的第6管脚,还包括连接U2第2管脚的电阻R1,还包括连接U3第2管脚的电阻R3,还包括连接U4第6管脚的电阻R42,还包括连接U5第2管脚的电阻R4,还包括连接U6第2管脚的电阻R6,还包括连接U7第6管脚的电阻R43。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灭火控制2总线电路包括连接U6的第6管脚的电阻R27,还包括连接U5的第6管脚的电阻R28,还包括作为24V输出信号电路的三极管T2、T11、T14,其中T11的一端连接R27,还包括作为5V信号输出电路的三极管T5、T12、T16,其中T12的一端连接R28,还包括作为回路上器件反馈电路的三极管T6、T8;所述第二灭火控制2总线电路包括连接U3的第6管脚的电阻R22,还包括连接U2的第6管脚的电阻R23,还包括作为24V输出信号电路的三极管T1、T9、T13,其中T9的一端连接R22,还包括作为5V信号输出电路的三极管T3、T10、T15,其中T10的一端连接R23,还包括作为回路上器件反馈电路的三极管T4、T7。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485芯片包括用于连接所述主控芯片第13、14、15引脚的第1、4、2管脚。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图5为二总线灭火控制区的2总线接口电路,通过TC1+、TC2+端分别连接图14、15的第一、第二灭火控制2总线电路。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图6为24V电源电路,为其他电路供应24V电源。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图7为5V电源电路,为光耦隔离电路供应5V电源。
工作原理:
U1为主控芯片,其中CT24V-1、CT5V-1、VT1、CT24V-2、CT5V-2、VT2(第27、26、28、4、3、2引脚,26、27、4、3为输出引脚,28、2为输入引脚)组合为2组灭火控制区二总线通讯引脚,分别与光耦U6的第2引脚、光耦U5的第2引脚、光耦U7的第6引脚、光耦U3的第2引脚、光耦U2的第2引脚及光耦U4的第6引脚相连,经光耦隔离后分别连接第1二总线电路的R27、R28、稳压二极管Z8和第2二总线电路的R22、R23及稳压二极管Z7连接,完成二总线信号收发功能;WIN1和WIN2(第5和6引脚,皆为输入引脚)是备用启动信号引脚(兼容其他公司报警控制器用),分别与光耦U9和U10连接,经光耦隔离后连接接线端子P6和P7,采集与P6、P7连接的按钮开关状态;RXD、TXD及485(第13、14、15引脚,13为输入,14、15为输出引脚)与485芯片U8的第1、4、2引脚相连,组合控制与接线端子P3连接的设备间485信号传送与接收。P8为主控芯片编程接口,其第1~4引脚分别与CPU的第10、13、14及12引脚相连。P1为5V电源输入线端子,5V电源经滤波耦合电路,与CPU的第10和12引脚连接。U8为485芯片,P3为本板主控芯片与主控板通讯的485接口。
P6、P7是备用启动灭火控制区信号接口。P4、P5是2个灭火控制区的2总线接口。
图中T2、T11及T14部分为24V输出信号电路,T14部分为保护电路,防止5V输出部分意外启动。T5、T12、T16部分为5V信号输出电路。T6与T8部分为回路上器件反馈电路,TC+电压为5V、输出电流60mA时,为负载传输信号,T6导通,VTC1传送信号给U7,U7通过VT1将信号传给主控芯片。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多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内容。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51754.8
申请日:2019-01-11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11(北京)
授权编号:CN209422828U
授权时间:20190924
主分类号:A62C 37/00
专利分类号:A62C37/00
范畴分类:16H;
申请人:北京核中警消防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第一申请人:北京核中警消防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申请人地址:101102 北京市通州区中关村科技园区通州园金桥科技产业基地景盛南四街甲13号9幢2层201
发明人:于月宾
第一发明人:于月宾
当前权利人:北京核中警消防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代理人:陈益奇
代理机构:11591
代理机构编号:北京东方芊悦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主控芯片论文; 光耦隔离论文; 三极管的工作原理论文; 电路回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