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斑点病毒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斑点,病毒,环纹,甜椒,番茄,甜瓜,辣椒。
斑点病毒论文文献综述
吴会杰,彭斌,康保珊,刘丽锋,刘莉铭[1](2019)在《携带GFP的甜瓜坏死斑点病毒侵染性克隆载体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甜瓜坏死斑点病毒(Melora necrotic spot virus,MNSV)是中国新近报道为害甜瓜的病毒种。本研究首先从田间采集确认是MNSV侵染的甜瓜叶片,采用分段扩增的方式,获得了该病毒的cDNA全长基因。随后以双元载体pXT1为骨架质粒,利用In-Fusion HD Cloning Kit重组酶连接pXT1和MNSV全长cDNA片段,获得含MNSV cDNA全长基因的pXT1-MNSV克隆,接种甜瓜,通过症状观察及PCR检测鉴定其致病性。取接种pXT1-MNSV载体后发病明显的甜瓜叶片,经汁液摩擦接种到健康的甜瓜上,验证其是否能通过汁液摩擦接种。在此基础上,利用同源重组的方法将GFP去掉终子密码子的全长基因重组到MNSV cp基因后面,接种甜瓜后,通过观察接种植株的症状及PCR检测其侵染性,并利用激光共聚焦观察甜瓜根部及叶片,均出现GFP荧光。本研究首次在国内构建了携带GFP的MNSV侵染性克隆载体,为解析病毒的分子机理以及在侵染过程中病毒的分布与运动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9-07-20)
王立浩,张宝玺[2](2019)在《抗番茄斑点萎蔫病毒病甜椒品种育成》一文中研究指出辣(甜)椒是我国栽培面积最大的蔬菜作物之一,近年来,番茄斑点萎蔫病毒病成为甜椒生产中新兴和潜在的重大威胁病害,制约甜椒生产。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有关团队针对此病害,选育出丰产、优质、抗番茄斑点萎蔫病毒病的中早熟甜椒新品种中椒115号,适合全国各地(本文来源于《农业科技报》期刊2019-04-24)
王立浩,张宝玺,张正海,曹亚从[3](2019)在《抗番茄斑点萎蔫病毒甜椒新品种中椒115号的选育》一文中研究指出中椒115号是以自交系78090-3-1为母本,以0516-Tsw为父本配制而成的甜椒一代杂种。中早熟,始花节位为第9~10节,定植后35 d(天)开始采收青熟果。果实灯笼形,果色浅绿,果面光滑,3或4心室,纵径10 cm,横径7 cm,典型果单果质量130~150 g。抗逆性强,抗番茄斑点萎蔫病毒病,中抗黄瓜花叶病毒病和疫病。丰产、稳产,中后期仍能保持较高的结果率和较好的商品性,产量3 000 kg·(667 m~2)~(-1)左右。适于南菜北运基地露地早熟栽培,也可作保护地栽培。(本文来源于《中国蔬菜》期刊2019年04期)
郑雪,陈勇,郑立敏,郑宽瑜,赵立华[4](2018)在《番茄环纹斑点病毒侵染辣椒挥发物成分分析及对西花蓟马行为反应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试验以辣椒为寄主植物,研究西花蓟马对番茄环纹斑点病毒侵染辣椒后的行为反应,比较分析病毒侵染前后辣椒挥发物的异同。研究发现,与模拟接毒辣椒相比,西花蓟马偏好选择机械接毒辣椒,但在产卵量上二者没有显着性差异。从模拟接毒和带毒辣椒植株挥发物中共收集26种化合物,含量差异显着的物质有14种。结果表明,西花蓟马对机械接毒辣椒植株有一定的偏好,番茄环纹斑点病毒侵染能诱导辣椒植株挥发物种类和含量的变化。(本文来源于《山东农业科学》期刊2018年11期)
于晓慧,田似报,王琳,崔治中,常爽[5](2018)在《PCR结合斑点杂交技术检测鹦鹉喙羽病病毒方法的建立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鹦鹉喙羽病(PBFD)是鹦鹉目前最常见的疾病,对鹦鹉养殖业危害极其严重。根据鹦鹉喙羽病毒(PBFDV)基因片段的克隆和序列分析,设计合成1对特异性引物,以CP基因为模板,经PCR扩增获得830 bp的核苷酸DNA,并用DIG标记DNA,制备用于检测PBFDV的特异性核酸探针。用该核酸探针对疑似感染PBFDV的鹦鹉病料进行斑点杂交检测,并对鉴定为阳性的PBFDV进行全基因组扩增和测序分析。结果显示,利用PCR结合斑点杂交技术检测PBFDV,特异性强、敏感度高,具有可重复性。鉴定为阳性的2株PBFDV全基因组序列之间同源性为100%,与已报道序列的同源性为81.5%~98.9%。本研究为我国开展PBFDV感染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诊断提供了一种敏感、特异的检测方法。(本文来源于《中国动物检疫》期刊2018年11期)
刘洪岩,王江,张世勇,王明华,赵彦华[6](2018)在《影响斑点叉尾病毒病发病因素的探索》一文中研究指出斑点叉尾病毒(Channel catfish virus,CCV)通过滚环方式复制,可发生在10~35℃温度范围内,35℃时复制速度最快,而30℃时复制量最大,最适的复制温度是25~33℃。病毒的复制是几何倍数的增加,因此,病毒的初始浓度会对病毒的暴发造成影响,而种质也是影响病毒暴发的关键因素。该文就温度,病毒初始浓度以及种质叁方面对斑点叉尾病的影响进行了初步探讨。(本文来源于《水产养殖》期刊2018年10期)
李战彪,杨世安,谢慧婷,秦碧霞,崔丽贤[7](2018)在《甜瓜坏死斑点病毒广西分离物近全基因组序列克隆及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甜瓜坏死斑点病由甜瓜坏死斑点病毒(Melon necrotic spot virus,MNSV)引起,最早报道于日本(Kishi,1966),中国于2008年首次在江苏省海门市的甜瓜上发现,随后在山东省寿光、泰安等市陆续被报道,严重影响瓜类的品质与质量。吴会杰和古勤生(2017)分析了MNSV-HM和MNSV-Shangdong甜瓜分离物基因组,进化分析结果显示二者亲缘关系较近,可能具有相同来源。近年来,广西壮族自治区甜瓜生产发展较快,病毒病发生有逐年加重之势,因此本研究(本文来源于《植物保护学报》期刊2018年03期)
王茜[8](2018)在《新疆蜱携病毒谱解析与斑点热感染病例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坐落于中国西北部,拥有长达5600多公里的陆地边境线,该陆地边境线长度约占全国的四分之一,与多国接壤。新疆有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优势,是我国“一带一路”顶层设计中通往中亚及欧洲的重要的贸易纽带,也是古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随着国际间家畜交易往来、候鸟及野生动物迁徙,动物的体表寄生蜱虫宿主范围不断扩大,造成不同种族人群和家畜蜱传疾病的感染。本次研究目的是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陆地边境线地区蜱虫种类的鉴定以及解析蜱虫中携带的病毒谱和被蜱虫叮咬的重症患者病例分析,为我国以及国际间蜱虫传播病原的监测提供共享信息,同时为蜱传病原提供了强有力的科学依据。方法:(1)2016年4月至2017年5月采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不同地域(边境线为主)15个县市家畜体表寄生蜱和游离蜱,蜱样本首先进行形态学鉴定,之后基于线粒体12S rRNA、COI、16S rRNA基因进行分子生物学蜱种鉴定,并构建遗传进化树对蜱种进行系统发育分析;(2)通过高通量测序对新疆边境地区优势蜱种(亚洲璃眼蜱、边缘革蜱和图兰扇头蜱)和蜱叮咬病人(已昏迷,在重症监护室)全血进行宏病毒检测;(3)对于立克次体种类的鉴定运用MLST(Multilocus sequence typing:基因多位点序列分型)方法,针对蜱虫叮咬后重症病人血液及两例相对应蜱虫样本的DNA分别进行6个基因【编码17kDa蛋白抗原(17kDa),外膜蛋白A(ompA),外膜蛋白B(ompB),柠檬酸合成酶基因(glt A),细胞表面抗原1(sca1),细胞表面抗原4(sca4)】片段的扩增和测序;(4)对5例阳性病人进行ELISA立克次体含量测定;(5)5例病人按照国标立克次体用药(头孢曲松钠+多西环素)进行抗感染治疗。结果:(1)在新疆15个县市共采集到13794只动物寄生蜱和245只游离蜱,经蜱的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本研究寄生蜱隶属叁属四种,包括革蜱属的边缘革蜱和草原革蜱,璃眼蜱属的亚洲璃眼蜱蜱,扇头蜱属的图兰扇头蜱,游离蜱均为亚洲璃眼蜱蜱;(2)高通量宏病毒测序显示:(1)在蜱和病人中共同检测到10种病毒,分别为:刚果出血热病毒、布若那正内罗毕病毒、塔城蜱病毒2、塔城蜱病毒5、伯乐蜱病毒1、伯乐蜱病毒2、伯乐蜱病毒4、泰顺蜱病毒、蜱白蛉病毒、人阿尔法1型疱疹病毒;(2)仅在蜱样本中检测到的病毒为23种,23种病毒主要隶属于布尼亚病毒科、黄病毒科、弹状病毒科、白蛉病毒科、细小病毒科、疱疹病毒科、内罗毕病毒科;(3)5例病人和收集到的两只相对应的蜱虫的核酸分别检测到康氏立克次体、马赛立克次体、饶氏立克次体3种立克次体;(4)ELISA结果提示不同病程中血液中立克次体含量不同,随治疗时间立克次体浓度降低,蜱咬病人病情好转,说明抗感染治疗方案有一定效果。结论:(1)边缘革蜱和亚洲璃眼蜱是新疆北疆边境地区优势蜱种,图兰扇头蜱是新疆南疆边境地区优势蜱种;(2)蜱携带多种蜱相关及人相关病毒,首次在我国蜱叮咬病人血液中检测到布诺那病毒;(3)5例斑点热感染阳性病人血液及叮咬人的两只蜱虫核酸中均检测到3种立克次体核酸,分别为饶氏立克次体、马赛立克次体、康氏立克次体,说明蜱虫叮咬在饶氏立克次体、马赛立克次体和康氏立克次体传播中起到一定作用;(4)本研究蜱携宏病毒谱的解析为我国内陆地区及国际间蜱传疾病提供了基础信息和科学构架。未来应动态监测新疆边境地区人、动物、优势蜱的蜱传病毒和斑点热群立克次体的流行情况。(本文来源于《石河子大学》期刊2018-06-01)
王娜,张旻,景宏丽,江育林,吴绍强[9](2018)在《斑点叉尾鮰病毒焦磷酸测序检测方法的建立》一文中研究指出旨在建立一种基于PCR的焦磷酸测序检测方法,用于斑点叉尾鮰病毒病的快速检测和确诊。针对斑点叉尾鮰病毒(CCV)蛋白激酶(PK)基因的保守区域设计扩增引物与测序引物,经PCR扩增后对PCR产物进行焦磷酸测序,借助测序结果比对确定是否为CCV核酸序列。通过对反应条件与体系的优化,成功建立了CCV PK基因焦磷酸测序检测方法。结果表明:建立的斑点叉尾鮰病毒焦磷酸测序检测方法扩增基因片段长度为144 bp,能够特异性检测出目的病毒,最低核酸检测限为5×10-6ng/μL,重复测序3次均能准确测出45 bp核酸序列。本研究建立的斑点叉尾鮰病毒焦磷酸测序检测方法特异性强、灵敏度高、重复性好,适合高通量检测且耗时短仅需4 h,为CCV的快速检测提供了一种可行方法。(本文来源于《畜牧与兽医》期刊2018年05期)
张晓林,陈永对,穆野,赵立华,张洁[10](2018)在《番茄环纹斑点病毒(TZSV)侵染对辣椒防御相关物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番茄环纹斑点病毒(Tomato zonate spot virus,TZSV)侵染后辣椒和健康辣椒植株(CK)叶片中茉莉酸(jasmonic acid,JA)、水杨酸(jalicylic acid,SA)和茉莉酸-异亮氨酸(jasmonoyl isoleucine,JA-Ile)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SA含量在TZSV侵染24、48、96、120、144、168、192、216、240 h后显着高于对照组;JA含量在TZSV侵染8、24、72、96、144、216 h后显着高于对照组;JA-Ile含量在TZSV侵染24、48、72、96、144、216 h后显着高于对照组。TZSV侵染可使辣椒SA、JA及其衍生物JA-Ile含量增加。(本文来源于《山东农业科学》期刊2018年04期)
斑点病毒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辣(甜)椒是我国栽培面积最大的蔬菜作物之一,近年来,番茄斑点萎蔫病毒病成为甜椒生产中新兴和潜在的重大威胁病害,制约甜椒生产。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有关团队针对此病害,选育出丰产、优质、抗番茄斑点萎蔫病毒病的中早熟甜椒新品种中椒115号,适合全国各地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斑点病毒论文参考文献
[1].吴会杰,彭斌,康保珊,刘丽锋,刘莉铭.携带GFP的甜瓜坏死斑点病毒侵染性克隆载体构建[C].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19
[2].王立浩,张宝玺.抗番茄斑点萎蔫病毒病甜椒品种育成[N].农业科技报.2019
[3].王立浩,张宝玺,张正海,曹亚从.抗番茄斑点萎蔫病毒甜椒新品种中椒115号的选育[J].中国蔬菜.2019
[4].郑雪,陈勇,郑立敏,郑宽瑜,赵立华.番茄环纹斑点病毒侵染辣椒挥发物成分分析及对西花蓟马行为反应影响[J].山东农业科学.2018
[5].于晓慧,田似报,王琳,崔治中,常爽.PCR结合斑点杂交技术检测鹦鹉喙羽病病毒方法的建立及应用[J].中国动物检疫.2018
[6].刘洪岩,王江,张世勇,王明华,赵彦华.影响斑点叉尾病毒病发病因素的探索[J].水产养殖.2018
[7].李战彪,杨世安,谢慧婷,秦碧霞,崔丽贤.甜瓜坏死斑点病毒广西分离物近全基因组序列克隆及分析[J].植物保护学报.2018
[8].王茜.新疆蜱携病毒谱解析与斑点热感染病例分析[D].石河子大学.2018
[9].王娜,张旻,景宏丽,江育林,吴绍强.斑点叉尾鮰病毒焦磷酸测序检测方法的建立[J].畜牧与兽医.2018
[10].张晓林,陈永对,穆野,赵立华,张洁.番茄环纹斑点病毒(TZSV)侵染对辣椒防御相关物质的影响[J].山东农业科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