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导入略谈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导入略谈

王梅

(大名县张铁集中学河北大名056900)

新课的导入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一堂精彩的语文课,无不是扣人心弦的开头,环环相扣的过程,余味无穷的结尾三者完美结合的统一体。要想上好一堂语文课,必须要有新颖别致的导语。良好的导入像戏剧的序幕,令学生心驰神往;像巨大的磁石,使学生倍受吸引;像投石激浪,让学生启开思维的大门,点燃智慧的火炬。“万事开头难”,虽然是小小的开头,却熔铸了教师的智慧,凝聚了教师的心血,体现了教师的素养。那么,用怎样的方法导入为好呢?

1.开门见山法

教师的开场白是直接点题,用准确精练的语言,主动提出一堂课的教学内容,给学生一个整体入微的感觉。如在学习初中第一册第一篇文章《在山的那边》时,因学生刚从小学进入初中,师生之间不太熟悉,相互交流的语言还很贫乏,不可能一下子就采用生动活泼的导入法,只能采用直截了当的开门见山法:今天我们学习初中阶段的第一篇文章《在山的那边》。这首诗表达了一种信念,蕴含了一个哲理。诗人以群山和大海为意象,用大海比喻理想,用群山比喻重重困难,用爬山比喻艰苦奋斗,从而告诉人们,奔向理想的人生征途是漫长的,但是,只要百折不挠地坚持奋斗,理想境界终将实现。不要企望一蹴而就,不要因为多次奋斗不能达到目的就灰心丧气。下面,我们就开始学习这首诗。

2.故事直观式导入

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往往对与文本相关的故事特别感兴趣。故事本身具有趣味性,容易激起学生学习探究的好奇心理,采取讲故事式的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其在听故事的活跃气氛中体味故事蕴含的道理,在寓教于乐中掌握知识。故事的讲述容易激起学生的直观形象思维的活跃。学生的直观思维、形象思维能力很强,形象教学可以使学生身临其境般地感受事物,给学生带来美感,并且从直观感觉中品味真挚的情感以及对事物的看法。教学中,运用讲故事的形式,一方面能够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概括能力;另一方面也可将故事的内容与所学的文本材料联系起来,为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作拓展延伸。

3.语言导入

语言是表达感情的主要手段。在教学中,教师用优美、生动的语言,通过富有感情的朗诵,把学生带进内容的情境之中。日本心理学家泷泽武久用大量的实验结果表明:一旦学生对学习失去感情,则学生的思维理解、记忆等认识机能会受到压抑阻碍。因此,语言感情对一堂课的导入是很重要的。如:学习《纪念白求恩》一课时,针对七年级学生,笔者选用朱子奇的《白求恩纪念歌》,用富有感情的语调朗读:“秋风吹着细雨/延水奏着哀曲/从遥远的五台山/传来了悲痛的消息……“把学生引入对白求恩逝世的悼念情境之中。《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导语是这样设计的:在古典诗词中,写风的句子不少。比如写东风――“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辛弃疾《青玉案》);写西风――“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写南风――“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白居易《观刈麦》);写北风――“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这样的导语,对学生能起到良好的熏陶和启示作用。

4.“演示实验”导入法

实验,并不只是理化课堂上才有的。一名成功的语文教师,还应当是一名实验员。用实验导入,让学生亲眼看到所发生的一切,所产生的现象,可以诱发学生探索的兴趣。如:学习《万紫千红的花》一课,根据课文内容,事先准备一朵喇叭花,一杯肥皂水、一杯醋。课上,我这样导入:同学们,今天我来变魔术。哗!语文教师变魔术,学生的心儿一下被“吊”起。于是我就把事先准备好的喇叭花放在肥皂水里,马上变蓝,又放进醋里,又变红,学生纷纷问为什么会这样,因此,对本课就产生了兴趣。又如《同志的信任》这一课,根据“淀粉”遇碘变蓝的原理,我也采用实验导入,既诱发学习的兴趣,又使学生明确当时的背景——白色恐怖下采取的秘密革命活动。因此,实验导入新课不愧是一种“催化剂”。

5.情景导入法

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运用语言、电教等手段创设一种生动感人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为之所动,为之所感,为之所思而产生共鸣,激励他们进入新的教学情境。语文课本中有许多文学作品,包含着丰富的感情因素,对于学生来说,要将作品中的情感迁移过来,化为自己的情感体验,往往需要一种氛围,需要一种感情环境。因此,设计“导人”要通过“境”来表现“情”,通过“情”来深化“境”,使学生在特定的氛围中受到感染,自然而然地进入作品的意境。但是,导入时,必须恰当地把握好情的“向”和“度”。所谓“向”即喜、怒、哀、乐的发挥趋势;所谓“度”,即恰到好处,不温不火、不矫揉造作、不虚夸浮饰、不生硬牵强,更不能悲喜不分。

标签:;  ;  ;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导入略谈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