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振华:成都新经济建设的人才支撑策略论文

史振华:成都新经济建设的人才支撑策略论文

摘 要:具有引领性、爆发性的新经济,是成都新旧动能转换的战略支点。人才是新经济赛跑中最核心、最活跃的竞争因素。2016、2017连续两年的成都“一号文件”都聚焦于成都的人才资源。当前,新经济建设要求人才政策适应“新”特点,适应新经济的结构需要和机制需要。成都新经济建设要紧扣人才的本质内涵,从优化人才标准、完善人才使用、健全用人机制、做优人才服务等方面推进。

关键词:成都 新经济 人才资源

2017年11月30日,成都市委市政府《关于营造新生态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的意见》(成委发〔2017〕32号)正式印发,标志着成都将进行新旧动能转换,进军具有引领性、爆发性的新经济。成都新经济的率先规划,实现了与北京、上海、深圳、杭州等城市在同一起跑线的直线竞跑。“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是城市间“新经济”赛跑中最核心、最活跃的竞争因素。

一、成都人才新政简述

成都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人才建设。2016年、2017年连续两年,都以“一号文件”出台“人才新政”。2016年《关于深入实施“创业天府”行动计划,加快打造西部人才核心聚集区的若干政策》(成委发〔2016〕1 号),从人才引进、自主培育、创业扶持、人才服务四个方面提出十条含“金”量十足的措施,包括设立总额不少于20亿元的人才发展专项资金,建立国内一流的人才资助体系,实施本土人才自主培养计划,强化创新创业金融扶持,开设外籍人才停居留特别通道等举措。

精品酒店主要通过酒店产品服务和酒店文化来体现自己独特的品牌形象,在酒店大堂设计,客房布置,特色餐饮,个性服务等方面都可以注入时尚的元素,使酒店独具特色;精品酒店的文化底蕴可以通过酒店名称,酒店建筑特色,产品服务特色,酒店选址的地域文化,或传统同老店传承经营管理模式等单体形象要素表现出来,也可以是多个要素的集合体,宾客入住精品酒店就能够感受到强烈的尊贵感或情趣感,充实感或自然感,复古感或时代感,宾客感觉过程就是对酒店品牌形象认知过程,以及进一步的认同和肯定。

处置程序:①安排现场由安全员监护,跟班队长组织处理;②安排技术人员到现场落实;③队长或书记在值班室组织处理;④安监处必要时安排副科级以上人员在调度台指挥。

2017年《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加快推动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成委发〔2017〕1号),进一步明确了人才发展体制改革的总体思路和工作目标,要求通过3年努力(2020年),基本构建起与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相适应的人才制度体系;通过5年努力,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区域创新创业中心,成为西部领先、全国一流的人才强市。“成都人才36条”的出台,为助力成都新经济发展奠定了人才基础。

当前,我国国民教育体系,存在严重的目的异化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以就业和挣钱为目标,重视书本和课堂,强调解题训练和考试分数,容易忽略灵魂和精神层次的提升。教育目标异化的结果,造成学生屈从权威、迎合他人,与新经济所需的“个性张扬”和“自主创新”的素质与能力有一定的偏差,难以造就革新性的技术和商业人才。2018年,四川大学“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的一流本科教育川大实践”获国家级教学成果特等奖,以学生学习成效为中心的课堂改革,全面实行启发式讲授、互动式交流、探究式讨论、全过程学业评价和非标准答案考试。为贴合新经济时代的人才要求,加强本土人才培育,成都除外延投入外,应鼓励高校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改革,以创新的理念、优良的师资和务实的改革,提高学生创新创业素质和能力。

孙大伟、杜彬伟(2016)将人才内涵变化划为五个阶段,“创造性劳动+贡献”、“才能+创造性劳动+贡献”、“条件+才能+创造性劳动+贡献”,以及后来的“科学论”与“杰出论”②。《纲要》给人才进行了权威定性。论文、职称、学历、奖项是人才的重要参考,但当“重”走向“唯”,变成制度性约束,就会衍生出许多问题③。成都人才政策和细化标准,职称、学历、头衔、称号仍然与物质利益直接相联。“功以才成,业由才广”。成都新经济建设,应该抓住人才本质,坚持能力和业绩导向,依据创新创业的现实需求,开创“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有所成”的良好局面。

二、成都新经济建设人才支撑的新要求

知识可以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区别在于是否能够清晰的表述和有效的传承。隐性知识总是依托特定的情境而存在,具有非理性的特征,需要在反复的实践中不断地认同和强化。所以,“用人”不仅是培养人才的目的,也是人才成长的重要方式和关键环节。成都要以用人单位需要的导向,强化企事业单位用人的主体自主权利,按照政府服务、企业主体、双向自愿、灵活用人的原则,梳理人才管理的政策法规,探索国有企事业单位高层次人才的市场化选聘和契约化管理,提高引才的针对性和适应性,实现精准化引才④。坚持“以用为本”,用当其长、用当其时、用当其位⑤,最大限度地挖掘人才潜力,最大限度地发挥人才才智。

成都非常重视本土人才的培育,包括鼓励在蓉高校与海外一流高校和科研院所联合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科技人才,建立具有国际水准的技能人才培养机制,构建与国际接轨的人才培训机制,优化完善校地合作发展机制,支持校地校企合作培养产业发展人才,提供全民免费技术技能培训等。成都政府的投入,往往是外延投入,而内涵发展还是得靠教育培训体系本身的管理水平和师资力量。

(一)适应新经济“新”特点

新经济是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科技与产业革命所催生的新经济发展形态,是基于互联网、大数据、智能化的基础,追求个性化、快捷化、便利化,所形成的新产品、新产业、新服务、新业态、新模式等①。新经济建设,需要营造宽松自由、求真实务的创新创业氛围,既应积极鼓励和支持人才的创新活动,又要包容创新可能的挫折与失败。新经济建设要求人才评价和使用须依据创新规律,要发挥人才标准的指挥棒作用,克服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的评价倾向,建立强调原创性、影响力、贡献度的评价标准。

人才需求呈现多样化、多元化的特点,总的来说,包括工作相关、生活相关、家庭相关、综合配套四个方面⑥。成都的人才服务工作,应该强调多样性、精准性、便捷化,对人才需求进行调查跟踪,尽可能涉及到人才需求的各个主要方面。加大人才政策的宣传,采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为人才提供便捷服务。积极引导和培育各类人才服务机构,通过市场机制完善人才培养、评价、流动和激励等职能。打破阻滞人才流动的各种障碍,促进人才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加快人事档案的信息化,完善社保、公积金等社会福利跨地区、跨体制、跨行业的流动机制,着力解决人才流动住房购置、子女教育、成果认定等需求。

(二)适应新经济的结构需要

成都《关于营造新生态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的意见》共六个部分27条,聚焦数字经济、智慧经济、绿色经济、创新经济、流量经济和共享经济“六大形态”,实施“七大示范工程”,构建七大产业核心区和若干产业功能区。这是基于成都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结合未来发展方向对成都新经济的布局,具有浓厚的“成都味道”。此后,《成都市新经济行业分类指导目标(2019版)》将新经济活动划分为三个层次,6个大类、32个中类、818个小类。新经济的“成都模式”既具有横向的产业结构,又具有纵向的产业链结构。人才支撑应该基于区域需要,表现出明显的成都特色,即紧紧围绕成都“六大形态”和细化产业的发展需要进行人才的培育、选用和评价。人才的知识结构、专业结构、智能结构、素质结构等要与成都新经济建设的部署和发展相适应。

(三)适应新经济的机制需要

新经济的运行,政府是主导性因素,市场是决定性因素,政府和市场相互补充、相互促进。政府和市场的双轮互补驱动,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体现。政府要转变职能,深化简政放权,减少对资源配置的直接干预;也要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保障公平竞争。当前,立足于新经济发展,成都应研究和破解人才管理中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改革和政策创新,让市场主体享有充分的选人用人的自主权利。

三、成都新经济建设人才支撑的措施

《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下称:纲要)从“专门知识或专门技能”“进行创造性劳动”“作出贡献”三个方面对人才进行了内涵界定,并与普通劳动者进行了区分,认为人才是“能力和素质较高”的劳动者。成都新经济建设,必须紧扣人才的本质内涵,从优化人才标准、完善人才培育、健全用人机制、做优人才服务等方面推进。

(一)优化人才标准

2017年7月,成都市以“不唯地域、不求所有、不拘一格”的新人才观为引领,制定出台了《成都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行动计划》,再次细化确立了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扶持、推行蓉城人才绿卡制度、开展全民免费技术技能培训等12条具体措施,以实现从人才强到科技强、产业强、经济强、成都强。

(二)完善人才培育

中国社会经济发展进入社会主义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具体到高等教育领域闻言,则表现为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更高质量的需求、人民群众接受更好教育的需要与教育发展不均衡的矛盾。“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语言和法律繁多复杂,成为我国推进“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影响因素,对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相关建设者存在语种沟通障碍,无疑会对我国“一带一路”建设会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2]。以国际通用语言英语为基础,推进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法律英语教学,是新时代我国高等教育解决主要矛盾,创新发展的必然要求。

插画要有其独特的审美价值,《彼得兔》作为全球畅销绘本经久不衰并不是意外,可以说是天时地利人和的结合。天时:工业革命彩色印刷技术的创新进步;地利:出生在当时的伦敦的作者可以接触到很多大师的优秀作品提高其鉴赏能力;人和;作者本身对绘画以及讲故事的理解和努力,形成了其独有的画风和有趣的故事。无一不是促进了《彼得兔》这一作品的诞生和畅销成为绘本中的经典之作。

(三)健全用人机制

成都人才战略与具体措施先于新经济建设的规划,这一方面体现了市委、市政府“人才优先发展”的眼界与魄力,另一方面“培育新动能”的发展战略对原有人才政策又提出了新要求。

(四)做优人才服务

活动的设计是教研的核心任务,“如何使教研内容与教师需求相统一”是需要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海淀区东片数学区域联合教研组进入实践研究的教师共21位,人数相对较少,因此信息沟通比较及时。在调研中我们发现,教师们对新课程的困惑主要集中在“新教材怎么教”及“怎么考”两方面。

注释:

①王伟.创新驱动是成都新经济发展的核心内涵[J] .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18(4).

当前我国城市小区治理中的问题和矛盾层出不穷,小区内部业主维权运动此起彼伏,居委会与业委会、物业公司之间为争夺小区治理权而冲突不断,基层政府游离于小区的内部治理,小区治理的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等。迄今为止,全国大多数小区尚未建立业主组织或业委会,不少小区的治理要么属于居委会或物业公司的独占式管理,要么陷入混乱状态甚至无政府状态。显然,我国城市小区治理的现代化之路任重而道远。城市小区治理的困境反映了理论认识上的分歧和混乱。

②⑤孙大伟,杜彬伟.现代人才学基本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 [M] .北京:中国财富出版社,2016,66-70;90

③毛建国.不唯论文职称,抓住了人才本质[N] .扬州日报,2018-7-9

④龙晖.海外科技人才引进的策略:精准化引才[J] .重庆社会科学,2017(6)

⑥王妍.公共人才服务体系实践探索[J] .合作经济与科技,2019(1)

中图分类号:F217;F2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9)06-139-02

(本文为成都龙泉驿区委托项目《加强党对人才的政治引领和吸纳研究》的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四川省产业与金融发展促进会四川成都 610093)

[作者简介:史振华(1982—),女,河南新乡人,本科,四川省产业与金融发展促进会主编,中级经济师,研究方向:城市经济、产业经济。)

(责编:若佳)

标签:;  ;  ;  ;  ;  ;  ;  ;  ;  ;  ;  

史振华:成都新经济建设的人才支撑策略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