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水区城市空间环境论文_成捷

导读:本文包含了滨水区城市空间环境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空间,城市,环境,水区,植物,景观设计,景观。

滨水区城市空间环境论文文献综述

成捷[1](2018)在《城市滨水空间人文环境规划设计中的原则及要点》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社会文化不断进步的情况下,人们对自身的精神建设也进行了不断的加强完善。滨水空间是城市公共空间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城市景观的结构的组成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城市滨水空间的设计及建设对提升城市景观品质、美化城市环境有促进作用,但在设计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易导致自然滨水景观资源失去原有的风貌和特色。因此城市滨水空间设计的目的应该是既能够彰显出地域特色、增强对外视觉宣传形象,又能在展现景区特色文化、并实现游客的多方位互动体验的同时,解决滨水景观视觉形象设计途径同质化和单一化问题。随着顺德城市升级战略的深入实施,城市文化不断进步,作为主战场的东部新城片区环境建设有重要意义,让滨水景观倾泻在这座城市中,最终形成一个完整的景观网络。(本文来源于《居舍》期刊2018年36期)

张文君,帅新元,周峰[2](2018)在《城市旧城区滨水空间环境塑造研究——以合肥南淝河环境景观设计分析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近些年来,为提高城市的环境质量,全国各地都掀起了一场让城市重返滨水区的运动。本文以城市旧城区滨水空间为视角,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河流两岸生态线重新打造的经验,立足于合肥市南淝河的生态规划实施生态修复与环境治理改造调查与研究,探讨了合肥市内南淝河两岸进行生态的景观设计改造的可行性,并分析了相关的实施策略。(本文来源于《绿色环保建材》期刊2018年10期)

范婧,廖建军[3](2018)在《基于滨水空间生态环境的城市双修设计初探——衡阳市“叁江六岸”滨水区域修补规划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城市依水而建,滨水就成了城市的重要构成因素,人类对水的依赖和与之息息相关最终产生了水文化。湘江、耒水和蒸水是衡阳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滨水空间是形成滨水景观的重要部分,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是构成城市景观的重要元素。根据中央对"城市修补、生态修复"工作的部署,结合衡阳市滨水区域的自身特色,本文研究制定了叁江六岸"城市修补、生态修复"的具体工作,特别是针对叁江六岸已建风光带提出了具体的修补措施。(本文来源于《中外建筑》期刊2018年09期)

孙志远[4](2017)在《基于环境感知的城市滨水空间设计解析——以桂林市蚂蟥洲景观设计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感知是人与空间关系中的核心内容,感知是一个过程,它建立在感觉之上,是对感觉信息的进一步组织、识别和解释,从而帮助人们表现和理解环境。蚂蟥洲景观设计中感知的因素是基于场地特有属性所反馈给人们进而导致的一种对环境信息的综合体验感。(本文来源于《南方园艺》期刊2017年03期)

朱光灿[5](2016)在《城市水环境治理与滨水空间营造》一文中研究指出城市水环境治理是当前城市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介绍了城市水环境治理的技术路线和滨水空间营造的基本思路,分析了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并针对当前城市水环境治理和滨水空间营造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设和意见。(本文来源于《江苏建设》期刊2016年04期)

王逸淼[6](2016)在《城市滨水广场空间环境设计之思考——以重庆朝天门广场设计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城市滨水广场是城市广场公共空间的一种,是城市外部空间的重要形式之一,它对改善城市空间环境显示出越来越多的重要性。本文从城市广场设计的一般原理出发,从空间环境设计角度系统分析和归纳了重庆朝天门滨水广场当前的设计现状和生存矛盾,并提出改善措施。(本文来源于《室内设计与装修》期刊2016年05期)

罗仁明[7](2016)在《基于环境心理学的城市滨水区植物空间尺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植物空间的设计主要是对植物空间尺度的控制,但是尺度控制的标准通常是建立在设计者的个人经验以及满足某些功能的基础上,因此,这种标准大多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当设计者个人认知出现偏差时便可能会使设计出的植物空间难以符合使用者的需求。为了塑造更加人性化的植物空间,就有必要对植物空间尺度与使用者心理感知关系进行研究。在相关理论和概念研究的基础上,本文首先对城市滨水区的空间结构进行分析,从环境心理学中环境知觉的角度切入,分析影响人体感知的植物空间的尺度要素,包括人体尺度、植物单体尺度、植物组合尺度等,植物空间中尺度类型繁多,各种尺度都有可能会对人的心理感知产生影响。然后结合环境心理学中环境评价的方法在两个方面对植物空间的尺度进行实证研究。一是对局部植物空间尺度的研究,二是对整体植物空间尺度的研究。两者均运用到环境评价中常用的SD法,在对场地进行感知评价的基础上,继续探究城市滨水区植物空间尺度要素对人感知的影响,通过人的心理感知结果与植物空间客体环境尺度的相关性分析,分析得出植物空间客体尺度指标与人的心理感知结果之间的规律。在局部植物空间尺度的研究中分析了局部植物空间的底面积、覆盖度、围合度、D/H这些尺度指标对人心理感知的影响;而在整体植物空间尺度的研究中,以不同植物空间的类型占整体空间的比重作为尺度要素进行研究,研究在场地中不同植物空间类型的比重对人心理感知的影响。两者研究的最后结果均以回归分析方程形式呈现,使得植物空间尺度与感知的变化关系展现得更为直观,使研究成果在实际运用中能让设计者在宏观以及微观的角度上对植物空间设计有较为准确的尺度把握。最后对研究成果以及此种研究方法进行总结,分析研究的不足之处,包括理论研究的不足与实证研究中的不足,而本文写作的主要意义在于从一个新的角度对尺度进行研究并且提出研究植物空间尺度与感知之间相关性的方法,希望能为今后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思路。(本文来源于《福建农林大学》期刊2016-04-01)

向隽惠[8](2015)在《基于老龄化社会的城市滨水公共空间环境设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城市滨水公共空间因其地理位置、生态环境与社会功能的特殊性而成为城市居民进行各类休闲活动的重要场所。在城市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的今天,进行城市滨水公共空间规划建设时应当采取何种策略以应对这一日益凸显的社会问题就成了亟待解决的课题。本文以武汉市后湖公园滨水休闲带环境设计为例,通过对相关概念的梳理以及设计方法的总结,结合场地现状和问题进行设计,力图营造一个满足老年人活动需求、有益于老年人身心健康的城市休闲娱乐公共环境。在课题研究过程中,通过对国内外研究进行梳理、对现存问题进行总结,并且对老年人的心理特点和行为特征进行了分析,从而总结出老年人对室外活动环境的需求,并以此为基础总结出了相应的设计原则与方法。在设计时,选取后湖公园滨水休闲带作为设计对象,通过对场地的区位、交通、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结合主要使用人群对场地重新进行定位。根据场地建设中的机遇与挑战,、有针对性的制定了相应的设计策略,并在各区域的设计中充分考虑老年人的需求,使得涵盖不同功能的各区域能满足老年人的各类使用需求,希望本次的设计实践能为为城市滨水公共空间应当如何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提供新的思路。(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期刊2015-05-01)

张金赫[9](2013)在《交互设计理念下的城市滨水空间公共环境设施设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城市公共环境设施为研究对象,以滨水区域的发展为背景,提出对滨水区公共设施进行交互设计的设计理念,并引用相关学科理论以及国内外研究成果作为论文的研究基础,并对其进行详细的分析、整理、研究等一系列活动,指出城市滨水空间公共环境设施设计研究中所要涵盖的问题,并形成一套可验证的合理的设计方法与策略,用于今后指导实践。滨水空间是城市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强烈的空间渗透性,是城市的开放空间,交融了生态系统和人为建设因素。本文力求运用交互设计理念创造出和谐的滨水空间,营造出以人为本的人文氛围、保障生态可持续的自然环境以及塑造科技融入生活的城市形象。论文总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章从课题产生的背景展开,阐述了课题研究的必要性与重要意义。归纳分析国内外对滨水空间及公共设施的理论研究和实际项目,逐步提出交互设计的概念及应用领域,并提出将这一理念在应用在对滨水设施设计的指导中。第二章为交互设计与城市滨水设施的相关理论解析。简述交互设计及滨水空间公共设施的概念、起源及发展历程。通过对交互设计理论和设计方法的分析,得出与公共设施的关联,并用相关学科加以佐证。提出交互设计理念应用到滨水空间公共环境设施设计的科学依据。第叁章为城市滨水空间公共设施交互设计的探索。本章通过对交互设计理念的分析和提取,提出交互设计理念下公共设施设计的原则,即基于目标的功能设计、考虑用户的心理需求以及适度的科技技术含量等,并提出相应设计方法。第四章为城市滨水空间公共设施交互设计的应用策略。在上一章提出的方法和原则的基础上,从人、环境、设施叁者角度出发,提出可行性的几点策略,即功能易知策略、设施通用策略、生态优先策略以及环境体验策略。对未来滨水空间公共设施的交互设计进行指导和帮助,通过设计建立人文关怀的思想,树立城市形象,对以人为本的社会发展趋势起到推动作用。(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3-11-01)

许海南[10](2013)在《营造宜居的城市滨水环境——圭塘河植物空间营造和生态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滨河绿地是滨水绿地的一个类型,展示城市形象,解决城市生态问题,提供周边市民宜居的环境。本文利用生态理论为指导,打破传统呆直的防洪堤设计模式,曲柔空间,注重植物生态群落的构建,根据不同区域特征,应用合理的设计手法营造特色空间,解决防洪、水体净化与景观的矛盾,为宜居的城市环境找到了最佳的切入点,为滨河绿地的植物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来源于《中华民居(下旬刊)》期刊2013年08期)

滨水区城市空间环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近些年来,为提高城市的环境质量,全国各地都掀起了一场让城市重返滨水区的运动。本文以城市旧城区滨水空间为视角,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河流两岸生态线重新打造的经验,立足于合肥市南淝河的生态规划实施生态修复与环境治理改造调查与研究,探讨了合肥市内南淝河两岸进行生态的景观设计改造的可行性,并分析了相关的实施策略。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滨水区城市空间环境论文参考文献

[1].成捷.城市滨水空间人文环境规划设计中的原则及要点[J].居舍.2018

[2].张文君,帅新元,周峰.城市旧城区滨水空间环境塑造研究——以合肥南淝河环境景观设计分析为例[J].绿色环保建材.2018

[3].范婧,廖建军.基于滨水空间生态环境的城市双修设计初探——衡阳市“叁江六岸”滨水区域修补规划设计[J].中外建筑.2018

[4].孙志远.基于环境感知的城市滨水空间设计解析——以桂林市蚂蟥洲景观设计为例[J].南方园艺.2017

[5].朱光灿.城市水环境治理与滨水空间营造[J].江苏建设.2016

[6].王逸淼.城市滨水广场空间环境设计之思考——以重庆朝天门广场设计为例[J].室内设计与装修.2016

[7].罗仁明.基于环境心理学的城市滨水区植物空间尺度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6

[8].向隽惠.基于老龄化社会的城市滨水公共空间环境设计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5

[9].张金赫.交互设计理念下的城市滨水空间公共环境设施设计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

[10].许海南.营造宜居的城市滨水环境——圭塘河植物空间营造和生态设计[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3

论文知识图

一,南京秦淮河风光福州市历史文化名城特征一10曹妃甸工业区滨水空间环境3-3华盛顿滨水区活水公园里的流水雕塑(图片来源:网...一4南京秦淮河现状一图4一5南京秦淮河现...

标签:;  ;  ;  ;  ;  ;  ;  

滨水区城市空间环境论文_成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