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莉刘兴中
(新疆昌吉州奇台县中医院新疆昌吉州831800)
【摘要】目的:分析地佐辛联合局部麻醉药在神经阻滞麻醉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2月-2014年2月92例需行神经阻滞麻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各46例。对照组应用100mg罗哌卡因+5mL利多卡因(2%);观察组应用100mg罗哌卡因+5mL利多卡因(2%)+10mg地佐辛。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麻醉起效时间更短,麻醉持续时间更久,术中芬太尼用量更少(P<0.01)。结论:采用地佐辛联合局部麻醉药进行神经阻滞麻醉具有起效快、麻醉效果持久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地佐辛;罗哌卡因;利多卡因;神经阻滞
【中图分类号】R4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5)25-0035-02
国内外研究表明,人体外周神经系统存在阿片受体,应用局麻药物联合小剂量阿片类药物进行神经阻滞麻醉,可有效延长运动及感觉神经阻滞时间,增强术中、术后镇痛效果。地佐辛属阿片受体混合拮抗-激动剂[1]。地佐辛具有镇痛效果佳、药物依赖轻、呼吸抑制轻等优点。然而,临床上,地佐辛联合局部麻醉药物在神经阻滞麻醉中的应用鲜有报道[2]。本文,选取我院92例需行神经阻滞麻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组采用地佐辛联合局部麻醉药,临床效果较好,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2月-2014年2月92例需行神经阻滞麻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各46例。对照组中,男27例,女19例;年龄17-72岁,年龄(38.42±6.35)岁;其中,33例臂丛神经阻滞,13例颈丛神经阻滞;手术种类:17例骨科内固定术,11例清创缝合术,6例内固定取出术,9例甲状腺手术,其他手术3例。观察组中,男28例,女18例;年龄18-71岁,年龄(38.39±6.42)岁;其中,32例臂丛神经阻滞,12例颈丛神经阻滞;18例骨科内固定术,10例清创缝合术,5例内固定取出术,10例甲状腺手术,其他手术3例。对比两组一般资料,P>0.05,具备可比性。
1.2麻醉方法
92例患者均由高年资经验丰富的临床麻醉医师实施麻醉;穿刺成功后,注入已经配置好的药液;具体用量如下:颈丛阻滞,一侧浅丛8mL,一侧深丛12mL;臂丛神经阻滞给予20mL;若患者麻醉效果不理想,可给予芬太尼。
对照组应用100mg罗哌卡因(国药准字:H20052621;生产厂家:江苏恩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5mL利多卡因(2%)(国药准字:H14023559;生产厂家:晋城海斯制药有限公司);观察组应用100mg罗哌卡因+5mL利多卡因(2%)+10mg地佐辛(国药准字:H20080329;扬子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
1.3观察项目
对比两组麻醉起效时间、麻醉持续时间、术中芬太尼用量情况。麻醉起效时间:注射麻醉药物后至手术开始所经历时间。麻醉持续时间:麻醉起效后,至麻醉作用消退,患者出现疼痛感受所经历时间。
1.4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20.0统计学系统,计量数据以均值±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应用t检验,计数资料应用χ2检验,P<0.05表差异具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麻醉起效时间更短,麻醉持续时间更久,术中芬太尼用量更少(P<0.01),见表1。
表1对比两组麻醉效果()
3.讨论
周围神经阻滞属临床常见麻醉方法。麻醉后,患者始终保持清醒,可有效避免误吸;此外,周围神经阻滞对患者生理功能及血液循环干扰较小。罗哌卡因属长效酰胺类麻醉药[3]。与布比卡因相比较,它具有心血管及中枢神经系统毒性小、作用时间持久等优点,然而,罗哌卡因运动阻滞起效时间、镇痛起效时间均较长。临床上,多加入丁卡因或者利多卡因等速效局部麻醉药或者阿片类药物,以加快麻醉起效时间。
地佐辛属强效阿片类镇痛药[4]。地佐辛属阿片受体混合拮抗-激动剂。地佐辛具有起效时间快、作用时间持久、镇痛强度大等优点。本文,对照组应用罗哌卡因联合利多卡因;观察组应用罗哌卡因、利多卡因联合地佐辛。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麻醉起效时间更短,麻醉持续时间更久,术中芬太尼用量更少(P<0.01)。
综上所述,采用地佐辛联合局部麻醉药进行神经阻滞麻醉具有起效快、麻醉效果持久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魏智慧,王志存,张海清,等.地佐辛联合局部麻醉药外周神经阻滞的效果[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2012,6(23):7875-7876.
[2]倪蓉,韩传刚,王力甚.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研究进展[J].上海医学,2012,35(6):557-560.
[3]李恒昌,许立新,许学兵,等.罗哌卡因复合地佐辛对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效果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学,2011,12(8):42-44.
[4]张大志,王怀江,刘永盛,等.不同剂量地塞米松对罗哌卡因神经阻滞作用的影响[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3,29(3):213-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