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湘鄂边陲的湖南省石门县自古就是兵家争夺之要地。土地革命时期,石门近万名志士参加革命,为湘鄂西、湘鄂川黔苏区的创建和扩展作出了历史性贡献。石门这片红土地上走出了许多骁勇善战的红军将领,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传奇故事。而红军团长张三烈的人生经历则为这些传奇故事增添了一抹慷慨和悲情的色彩。
举义南乡
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张三烈出生于湖南石门县夹山镇西周村一个比较富裕的家庭。1927年,石门县委委员袁任远根据县委的指示,到南乡(今石门县夹山镇、蒙泉镇一带)开展革命活动。张三烈在袁任远的影响下,参加了革命,并加入中国共产党,后担任二区区委书记。在袁任远的指导下,他经常深入群众,发展中共党员,组建了福田、姚家桥、栗山等党支部,和杨汝南等组建了福田乡农民协会。
1928年3月,张三烈、袁任远、佘策源等根据中共湘西特委、中共石门县委的指示,多方联络,周密组织,酝酿在南乡发动更大规模的武装斗争。
1928年5月5日,筹谋已久、“震惊省垣”的石门南乡起义爆发。这天,袁任远、陈寿山、张三烈等将住在佘家饭店的八名国民党警备队队员包围,随即破门而入,砍倒警备队队员,夺取枪支,点燃了南乡起义的熊熊烈火。而后,起义取得节节胜利,南乡的土豪劣绅、团防等反动势力溃不成军,纷纷外逃。5月中旬,袁任远、佘策源、张三烈等率部在樟木岗成立了湘西工农革命军第四支队,拥有50余人。后队伍进一步壮大,发展到900余人,成为一支纪律严明、能征善战的武装力量。随着战事的推进,第四支队武装割据力量扩大,形成纵横100余公里,辐射桃(源)、慈(利)、临(澧)、石(门)等县的太浮山根据地。
生长发育是一个连续的动态过程,了解增长的速度有时比绝对身高更为重要,更容易发现问题。如果儿童每年的增长速度低于正常应有增长值的70%,或生长曲线逐渐变平,都需要找医生查原因。
南乡的革命火焰是敌人无法扑灭的。南乡起义的主要领导人化整为零,或隐蔽下来,或远走他乡,继续开展斗争。张三烈在部队被打散后被迫离开南乡,辗转到了敌人力量薄弱的石门西北乡一带。他获悉南昌起义领导人贺龙率红四军抵达石门县西北重镇磨岗隘,准备支援南乡起义,于是找到贺龙部队,在贺龙的领导下参与创建和巩固湘鄂边革命根据地的斗争。
1928年8月上旬,湘西工农革命军第四支队遭到国民党军和地方团防的联合围剿,由于敌我力量悬殊,起义宣告失败。而后,国民党反动派展开了疯狂的报复和杀戮,短短半个月内,南乡700余名共产党人和无辜群众被杀害,千余间民房被付之一炬。
南乡起义的浩大声势,引起国民党反动派的恐慌和仇恨。石门、桃源、慈利团防勾结驻常(德)澧(县)的国民党军密谋反扑。7月上旬,国民党军、地方团防裹挟农民武装1000余人进攻二区区委驻地崇秀寺。区委书记张三烈、中队长肖渊泉组织游击队员和农民顽强抵抗。战斗异常激烈,张三烈亲自指挥,带头冲锋陷阵,将敌军击退,取得反围剿的重大胜利。在战斗中,肖渊泉腹部中弹,壮烈牺牲。
我国一些农村地区在生活污水处理方面仍然不够重视,而且当地政府也没有给予必要的资金支持。例如,在一些地区一般使用好氧污水处理办法,但这种办法需要一定的资金支持,需要消耗大量人力、物力成本,但由于农村地区经济落后,因此在资金方面就会受到限制。有关部门更倾向于低成本的处理措施,希望以此来降低能源损耗。
征战湘鄂西
自媒体时代的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 …………………………………………… 郑志康,雒新艳(3.109)
1929年,张三烈、覃苏、刘植吾(原名刘勋树)等跟随贺龙部队到达湖北省鹤峰邬阳关,收编了陈连振、陈宗瑜的神兵队伍,接着参加了解放鹤峰、桑植县城的战斗。1930年,张三烈随贺龙红军几次打回石门。7月,红二军到湖北公安县与红六军会师,组成红二军团,张三烈在部队里任副职,负责群众工作。1931年3月,红二军团被改编为红三军。张三烈因作战勇敢,被任命为红三军八师二十四团团长,率部继续在湘鄂赣边区战斗,为湘鄂赣苏区的创建和巩固作出了积极贡献。
“肃反”中脱险
2.4 王屋镇各树种的保护级别 王屋镇古树名木一级古树21株,所占比例为22.3%;二级古树48株,所占比例为51.1%;三级古树25株,所占比例为26.6%(表4)。
1931年,对张三烈来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中共中央派夏曦到湘鄂西洪湖根据地担任中央分局书记。夏曦在湘鄂西苏区执行王明“左”倾冒险主义路线,开展了“轰轰烈烈”的“肃反”运动。由于夏曦执行政策过左,一意孤行,一大批骁勇善战、功勋卓著的红军将领被错定为“改组派”“AB团”,遭到残酷的刑讯逼供,含冤而死。苏区“肃反”运动的扩大化,导致红军将士人心惶惶,人人自危。身为团长的张三烈看着身边的战友莫名其妙地被关押、刑讯、枪毙,不禁忧心忡忡,彻夜难眠。1932年,张三烈、张海涛等红军将士也被错误地定为“改组派”。留下来,就有被杀头的危险,张三烈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决定偷偷离开曾经浴血奋战的洪湖苏区,到其他地方避避风头。
张三烈经过多地辗转,悄悄回到石门老家,才得知父母早已被残暴的国民党反动派杀害。此时,国民党反动派对石门苏区展开了疯狂的围剿,苏维埃政权遭到毁灭性的破坏。穷凶极恶的国民党反动派到处搜捕共产党员、游击队员,大开杀戒,一些无辜的群众也惨死在敌人的屠刀下。一时间,白色恐怖笼罩石门全境。张三烈的处境非常危险,进退两难,回红军队伍已不可能,继续呆在老家可能会被发现和逮捕。于是,张三烈决定到曾经战斗过的湖北鹤峰、五峰一带边谋生边打探家乡亲人和战友们的消息。
情归桑梓
寒暑易节,时光飞逝,一晃十多年过去了。张三烈仍在四处漂泊,居无定所,家人也音信全无。1946年6月,国共第二次合作破裂,石门大部分地方被国民党反动派控制。只有江南游击纵队、湘鄂边区武工队等几支队伍在壶瓶山、五峰一带开展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武装斗争。这时,张三烈悄悄返回石门南乡,以种田为生。
1949年7月下旬,中国人民解放军以破竹之势挺进石门县城。经过数小时的短兵相接,国民党反动派战败,弃城逃窜,跑到石门西北乡当起了土匪,继续负隅顽抗。1949年年底,盘踞在石门西北乡、南乡的土匪被中国人民解放军大部剿灭。张三烈得知石门县城解放后,欣喜若狂,便到处打听昔日战友的消息,但收效甚微。这时,南乡起义的发起人、时任湖南省人民政府副主席的袁任远给张三烈写了一封信,要他到长沙去叙旧,并意欲为他谋一份工作。张三烈因长期在湘鄂边一带颠沛流离,风餐露宿,落下了病根,身体非常虚弱,不得不卧床养病。他虽然急切地想见到昔日的战友,但由于路途遥远、交通不便,家人担心他途中遇到不测,只好作罢。
1950年,张三烈因病情加重,医治无效,撒手人寰,终年51岁。历史总是会留下些许遗憾,假如张三烈找到红军部队,能继续参加长征、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假如他能面见昔日战友袁任远……人生或许又是另外一番光景。但历史没有假设,人生无法重来,只能给人们留下无限感慨和思考。档
(作者单位:中共石门县委党史办)
标签:石门论文; 国民党论文; 石门县论文; 反动派论文; 红军论文; 政治论文; 法律论文; 中国共产党论文; 党史论文;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年)论文; 《档案时空》2019年第1期论文; 中共石门县委党史办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