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体验式实践教学研究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体验式实践教学研究

保山学院云南保山678000

摘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以下简称《基础》课)体验式实践教学有利于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的实效性,引导大学生在生活中通过真实的体验内化道德认知、思想品质。体验式实践教学分为课堂体验法和课外体验法,结合保山的地方特色,依托杨善洲干部学院、滇西抗战纪念馆、艾思奇故居、龙陵抗日战争纪念馆、永子文化园等教育基地进行开展。《基础》课体验式实践教学的开展存在着部分实践项目无法有效开展、评价方法单一等问题。

关键词:体验式实践教学;实效性;地方特色

基金项目:保山学院党建课题项目:《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体验式实践教学研究(项目编号:17DJ18)阶段性成果。

《基础》课是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根据教育部的要求,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加强实践环节,要建立和完善实践教学保障机制,探索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因此,对《基础》课进行实践教学研究非常必要。近年来,许多高校开始探讨新时期新形势下思想政治理论课体验式实践教学,《基础》课开设在大学生入学的第一学期,如何实施和利用好体验式实践教学这一教学方式,对提高《基础》课以及其他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一、《基础》课体验式实践教学实施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目前,绝大部分高校积极着力于《基础》课实践教学改革,部分高校已经开展或者正在着手开展体验式实践教学。业界同仁对体验式实践教学高度评价,认为这种教学方式有利于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的实效性,引导大学生在生活中通过真实的体验内化道德认知、思想品质,从而真正体现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党和国家意识形态教育主阵地的积极作用。

1.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

当前,我国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人们的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社会意识日益多样化,社会利益关系更加复杂,各种社会矛盾明显增多,造成部分人行为失范、道德失常、信仰迷失。在高校,部分大学生信仰缺失,崇尚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不利于高校纯洁的校园文化建设,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巨大挑战。社会发展需要价值引领,如何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并帮助大学生落到实处,是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核心。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多元文化格局的形成,部分大学生漠视英雄模范人物,转而崇拜富豪以及娱乐明星,偶像崇拜出现了一种功利化、娱乐化的转型;另外,西方和平演变这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仍然在悄然进行着,近年来,肆意丑化中国英雄人物的事件层出不穷,如何利用《基础》课的主阵地传播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捍卫人们正确的历史认知,是《基础》课改革和加强建设的重点。当前,包括《基础》课在内的思想政治理论课需要在注重课堂理论课讲授的基础上加强实践课特别是体验式实践课的教学,才能真正提高实效性。

2.培养大学生的主体性道德人格

按照《<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实施方案》的通知,本科课程设置四门必修课和其他选修课,《基础》课开设在大一第一学期,肩负着思想政治教育打基础的重任。对于刚入学的大一新生,对生活和学习环境变化的适应是一个不小的挑战,按照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在生活方面,大一新生从此开始独立的生活,自己应付所有的生活琐事,在学习方面,他们处于从被动学习慢慢转变为主动学习的特殊阶段,这一时期,合理而适当的引导非常重要。此外,从道德认知的规律角度来看,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并促使认识发展,要培养大学生的主体道德人格,需要重视实践教学;道德的形成是道德他律向道德自律的转化过程,只有通过亲自实践,道德规范的作用才能最终实现;家庭、学校、社会等因素在个人的道德认知过程中都会产生重要影响,一方面,要重视家庭、学校、社会等各方面因素产生的合力对大学生道德人格形成的作用,另一方面,要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基础》课体验式实践活动,在学习英雄模范人物的实践中培养个人良好的道德品格。

二、《基础》课体验式实践教学的具体方法

《基础》课体验式实践教学结合课程实际和保山的地方特色,利用丰富的地方资源,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应用型人才,更新教学内容、教学环节、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全面提高教学水平,培养具有较强社会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体验式实践教学分为课堂体验法和课外体验法,课堂体验法包括情境体验法和互动交流体验法等,主要以提问、分小组讨论等形式进行;课外体验中的方法包括社会实践体验法、榜样示范法、生活体验法等方法,结合保山的地方特色,依托杨善洲干部学院、滇西抗战纪念馆、艾思奇故居、龙陵抗日战争纪念馆、永子文化园等教育基地进行开展。

1.课堂体验法

课堂理论教学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基础,能够系统地传授理论知识。为了增强《基础》课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和吸引力,增加了许多课堂实践环节,近三年,《基础》课开设的课堂实践教学有:“算”大学学习成本、“写”感恩书信、“讲”道德故事、“评”法律案例、“讲”思政课等,另外还有不定时的讨论、演讲、案例分析等实践形式,既有个人项目,也有小组项目。

“算”大学学习成本:通过计算自己的大学学习成本,制定大学生活规划,旨在帮助大学新生尽快熟悉和适应大学生活,明确大学四年成长成才的目标和路径;“写”感恩书信:围绕感激父母的养育之恩,感激师恩,感激学校等方面为内容写书信并选择部分寄出,引导大学生常怀感恩之心,常为感恩之行;“讲”道德故事:可以从古今中外的故事题材、重大历史事件、英雄模范人物、法律案例以及文学、影视作品中选取,也可从具有保山地域特色和文化精髓的故事题材中创作校园原创故事作品选取,演讲内容符合启迪思想、唤醒良知、法律警示的要求;“评”法律案例:通过观看法律案例视频在课堂上交流发言,引导大学生领会社会主义法律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加强社会主义法律修养;“讲”思政课:开展大学生讲《基础》课公开课活动,以深化大学生对本课程教学内容的认识,展现当代大学生的理论素养和精神风貌。

目前,课题实践教学已占到了课程总学时的三分之一。这一做法既积极响应了国家提出的“实践育人”号召,也符合我校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发展的目标。此外,《基础》课还探索问题导入式的专题教学,每个专题都有主题问题的导入,根据任课教师所布置的每个专题的主题问题,准备发言内容,本项目主要在每堂课正式授课前开展,亦可通过课堂讨论、QQ群发言等形式完成。

2.课外体验法

课外实践环节是《基础》课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深入社会、生活和实际,在实践中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加深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运用。近三年,《基础》课不断探索和尝试课外实践教学,既开设了“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拍”微电影等固定实践项目,也开设了考察杨善洲干部学院、滇西抗战纪念馆、艾思奇故居、龙陵抗日战争纪念馆、永子文化园等专项实践项目。所有的实践项目都以小组的形式开展。

“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小组制定详细的活动方案,利用课外时间走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可走访保山市隆阳区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保山市博物馆、保山历史名人堂、保山市永昌阁等地),也可走访其他县市区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拍”微电影:可围绕“公德·公益”主题,策划并实施校园或社会公德·公益活动,可围绕“创建文明校园”主题,查找校园不文明现象,可围绕“法治”主题,参考任课教师提供的相关法律教学案例,分析、评论或者重现案例,三者任选其一,分小组拍成8分钟左右微电影。每学期马克思主义学院都安排了考察学习专项实践项目,充分发挥保山地缘优势、资源,各任课教师从每班选1—3名学生参加。以上实践项目主要为社会实践体验法和榜样示范法。

2017年12月,课题组联系杨善洲干部学院,师生一行19人参加了学院的现场教学和体验教学共两天的日程。现场教学包含:缅怀老书记、重温入党誓词、品读故事林、参观老场部、参观陈列馆、参观老窝棚、参观新场部等项目,通过解说员的现场解说,真实再现了杨善洲老书记22的艰苦创业“情境”。体验教学包含:徒步登林场瞭望塔、劳动体验、做善洲餐等项目,这些项目深受师生欢迎,观万亩林海,师生们感叹杨善洲老书记的丰功伟绩,进行劳动体验和亲手做善洲餐,师生在体验过程中提高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意识。此次体验式实践教学主要为榜样示范法和生活体验法。许多同学在观后感中写到,学习和弘扬杨善洲精神,提倡为他人、为集体、为国家的奉献精神,这样才有利于抵制和克服一些社会丑恶现象的发生,才能更好地净化人际关系,也有利于提升全社会的道德水平,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

三、《基础》课体验式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进一步改革的方向

近几年以来,许多高校的体验式实践教学取得了突出成果,能够帮助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提升爱国主义情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团结协作意识和服务社会意识,增强法律意识,达到知行统一,帮助大学生更好地成长成才,但同时,体验式实践教学的开展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以我校为例,在课堂体验式实践教学中,课堂互动交流体验法实施较好,效果良好,但由于《基础》课班级规模较大,一般80至100人左右,导致了部分实践项目无法有效开展,特别是情境体验法较难实施;在课外体验式教学中,“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拍”微电影等实践项目可以广泛开展,由于经费有限,接待方接纳能力有限等原因,外地考察类的实践项目和生活体验法只能通过自愿报名、课堂选拔的方式选取少数学生参加,个别项目很难广泛推广。因此,对于课堂体验式实践教学的改革,可以从控制授课班级规模,融入情境体验法这一方面入手;课外体验式实践教学还将更多地挖掘隆阳区的实践教育资源,比如烈士陵园、敬老院、关爱学校、法院等,在控制成本的基础上更为广泛地实施。

另外,对体验式实践教学的评价方法也有待进一步改革。目前,我校《基础》课的实践项目评价方法为:任课教师根据学生书面作业的完成质量、参与态度等方面,综合考核评定;任课教师根据各小组所拍摄的微电影进行综合考核评定;任课教师通过学生的课堂主题演讲、课堂讨论、QQ群发言等情况综合考核评定。实践项目的成绩占期末总评的50%。一方面,《基础》课授课班级规模较大,每个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改变更是体现于学习和生活的细微之处,仅仅依靠教师的综合考核评定存在着许多不确定性,可增加小组成员互评、注重学生学习和生活表现的痕迹化管理等多样化的考核方式;另一方面,目前的改革方式相对于过去的传统考核方式已有较大进步,但仍然较为依赖期末考试的成绩,无论是学生还是任课教师,对平时的实践项目投入的时间和精力更多,应进一步改革考核方式,加大实践项目成绩占期末总评的比例。

参考文献:

[1]刘博.对体验式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评价与反思[J].教育探索,2012(4).

[2]朱云平.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体验式教学的设计探究[J].广大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3(11).

作者简介:杜马南楠(1987—),女,四川平武人,保山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标签:;  ;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体验式实践教学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