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山东国民政府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南京国民政府,职业教育,整顿改革,课程设置
山东国民政府论文文献综述
程功群,王倩[1](2019)在《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山东职业教育》一文中研究指出山东省是晚清时期兴办实业教育较早的省份之一,至南京国民政府成立,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历程,山东的职业教育已有了初步发展。山东省国民政府成立后,鉴于以往山东职业教育的混乱无序以及战后山东的恢复建设,开始着手对职业学校进行整顿改革,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致力于职业技术人才的培养,使其服务于山东的建设与发展。(本文来源于《职业技术教育》期刊2019年21期)
程功群,王倩[2](2018)在《南京国民政府前十年山东的传统文化教育活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历史根基,对社会发展和人才具有重要功用。南京国民政府前十年,山东省政府基于国家政策要求和山东省情需要,意识到传统文化的意义与价值,大力弘扬传统文化,在齐鲁大地开展了尊孔、国术教育等传统文化教育活动,以此来突显传统文化的教育价值与政治价值。(本文来源于《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4期)
郑玉珠[3](2018)在《抗战胜利后山东国民政府师范教育政策回顾与述评》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梳理民国时期山东国民政府相关的档案资料发现,抗战胜利后山东国民政府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恢复和发展师范教育的政策措施。这些措施为山东师范教育的恢复重建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山东师范教育事业的发展。由于当时政局混乱、内战爆发、政府财政濒临崩溃等原因,上述政策的实施效果大打折扣。回顾总结这段历史,不仅可以丰富山东近代教育史研究成果,而且对当今的教育政策与实践具有启示意义。(本文来源于《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3期)
黄昊[4](2016)在《国民政府时期山东运河工程局工作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自1930年山东运河工程局重设以来,通过设计治运规划,实地勘估,开展治运救灾,以工代赈,力图改变清末以来大运河山东段年久失修、灾害频仍的情况,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经费不足及此后抗战爆发,治运工程未能完成预期目的。(本文来源于《山西青年》期刊2016年20期)
胡克丽[5](2016)在《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山东初等教育研究(1928-1937)》一文中研究指出1928年至抗战前是山东初等教育发展较为稳定的时期。自1928年国民政府接管山东后,山东省政府教育厅便对初等教育进行了整顿并着手建立了较为完备的初等教育发展策略。山东省政府教育厅在初等教育办学、经费、师资、课程及教法等方面进行的一系列有益地探索与尝试,使得山东初等教育在这一时期取得很大进展。1928年至抗战前是山东初等教育发展的关键期。就整顿而言,不仅涉及省立及乡村初等教育的整顿与筹措、私人办学及教学学校的规范化,还包括山东省政府教育厅对初等教育整顿及发展进行的有益探索与实践,即建立小学教育的先导——实验小学,通过实验小学来指导地方教育的发展。就发展而言,山东省政府教育厅不仅积极发展义务教育,还建立了乡村建设实验区。本章以邹平县为例,对乡村建设实验区初等教育发展概况做了详细地论述,由此得出乡村建设实验区初等教育与普通初等教育发展的异同。与此同时,论文还从教育经费入手,以省、县初等教育经费的筹集、分配及教育经费独立保障问题为线索,对国民政府接管山东后的初等教育经费问题进行全面地分析。通过对初等教育经费的分析,指出了教育经费省、县分配及县、县分配的不均衡。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1928年至抗战前,山东省政府教育厅尤为重视师资问题,面对初等教育师资不足及良莠不齐的弊端,山东省政府教育厅对其积极进行整顿,不仅努力培植师资,严格教职员聘任及师资检定,还建立了健全的教职员待遇保障制度。通过对初等教育师资问题的分析,指出了初等教育师资特点及启示。随着近代中国政治、经济的变迁及西方教育教学思想的传入,初等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及教法也在不断更新与演变。通过对山东初等教育课程、教科书及教法变革的整体分析,从而指出了初等教育课程设置、教科书及教法运用存在的不足与启示。为了更好地表现山东省沿海与内地城市、山东省内与省外城市初等教育发展的异同,论文还对济南市初等教育发展与青岛市、广州市进行对比研究,从而考察初等教育办学上的异同,从区域史的角度,以进行个案研究的方式,考察了1928至1937年间济南市初等教育的发展概况。最后,主要是对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山东初等教育的历史思考,这一部分主要说明了山东初等教育取得的成绩、发展存在的不足及其现实意义。(本文来源于《山东师范大学》期刊2016-05-28)
闫化川,李丹莹[6](2015)在《国民政府档案中战后山东平民伤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国民政府档案中,各地政府所统计的伤亡人口远低于事实伤亡。以山东为个案进行典型测算,八年抗战期间全国仅无法调查统计的"平民伤亡误差"即高达958万人。这一阶段性研究结论,足以证明日军侵华对无辜平民所造成的灾难之深重与罄竹难书。(本文来源于《文史杂志》期刊2015年04期)
毕业蒙[7](2014)在《南京国民政府尊孔读经下的山东实践表达(1927-1937)》一文中研究指出二十世纪二叁十年代的中国正处于时局动荡之际,新成立的南京国民政府为了排解外患、巩固统治,开始在思想文化领域大肆恢复孔孟之道。由此,全国各地开始大规模开展尊孔读经的活动。作为孔孟之乡的山东,社会上拥孔与反孔的力量迅速在这里发生了正面交锋——1929年《子见南子》案,在社会上引起轩然大波。然而南京政府对《子见南子》案保守性的处理结果极大助长了尊孔人士的热情。30年代韩复榘主政山东后,在其领导下,山东轰轰烈烈地开展了一系列尊孔读经活动,相比其他各省毫不逊色。山东各界面对这一文化重建,展现出了不同的文化选择。由于山东特有的历史文化,在山东的普通民众中,支持者的数量相比其他省市较多。同时山东的尊孔读经活动也由于其特殊的文化地位呈现出了独特的文化特点。从整体上看,尊孔读经毕竟与时代主题不符,因此没有深入到山东各县市,更没有深入贯彻到具体生活中,但不可避免地也给山东带来了很大的不利影响,如阻碍山东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限制民众思想,客观上阻滞山东的抗日进程等等。本文由前言、正文、结语和致谢四部分组成。在正文中,第一章主要论述南京国民政府面对内忧外患的政治局面,选择了将孔子作为维护统治的工具,在全国大力推行尊孔读经活动;第二章介绍作为孔孟之乡的山东,在全国尊孔潮流初始发生了反孔与拥孔的颉颃—《子见南子》案,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尊孔人士的热情,并详细论述了30年代山东在韩复榘的领导下是如何开展尊孔读经活动的;第叁章探讨了山东各界面对尊孔读经的文化选择是怎样的,并着重对普通民众的反应作了一定的探究;第四章总结了山东在开展尊孔读经活动时所呈现出的特点,并从尊孔读经活动的推行程度以及对山东造成的影响两个方面,对尊孔读经作了一定的评价。(本文来源于《曲阜师范大学》期刊2014-04-01)
李赓[8](2012)在《南京国民政府前期山东经济建设与解决失业及无业问题之互动》一文中研究指出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存在着严重的就业问题。严重的自然灾害和频繁的内忧外患导致了严重的失业问题。然而,从1927年到1937年的这10年间,又恰恰是南京国民政府进行大规模经济建设的黄金十年,经济发展速度居于世界领先地位。1930年的国民党叁大上,指出了国家建设的程序,一为铁道等交通事业,二为农林、畜牧、垦荒、水利等事业,叁为公用、卫生等事业,并强调这些事业应该以国家经营为主。因此,南京国民政府前期的经济建设有了较为迅速的发展,各项事业蓬勃兴起,工业生产与农业生产、交通建设诸多方面都迅速发展。各地也兴起了许多民生工厂,吸纳了一定的社会就业。南京国民政府的措施,对于社会的稳定和就业状况的缓和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而当时的山东省,正处于韩复榘的统治之下,韩复榘为了巩固自身统治,维护半独立的局面,也进行了许多经济建设,以促进经济的发展,缓和当时严峻的就业形势。当时山东省就业形势严峻,失业和无业问题严重,这主要有几个方面的原因:首先,日本帝国主义对于山东省的侵略,严重的阻碍了山东的经济建设进程;其次,山东省遭受了当时严重的世界经济危机的打击,冲击了山东省脆弱的经济结构;再次,山东省在南京国民政府前期,遭受了严重的自然灾害的冲击,例如水灾、旱灾等等,造成了大批失业及无业游民的产生。另外,连年战争的影响,也使得这一时期的山东经济大伤元气。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山东省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加强经济建设,促进就业。首先,山东省在各地开设了许多平民工厂和平民工厂,以吸纳当地的就业。例如,山东的民生工厂就遍布全省,被誉为当时的“模范省”。另外,山东省政府还进行了诸多建设,例如修筑铁路、公路,兴修水利,疏浚河道,举办了各种各样的公共工程,以尽可能的吸纳社会上存在的无业游民,稳定社会秩序。另外,当时的山东省政府还大力提倡国货,以振兴山东省的经济实力,抵御国外的经济侵略;山东省政府还采取了兴办官办企业的措施,以提高经济技术水平,为山东省内的经济建设与发展做示范。山东省政府还在山东省的农村地区进行了改革,例如实行农村合作制度,积极加强农村组织建设,并努力改良农业品种,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对当时山东省建设的相关考察,我们可以管中窥豹,了解当时政府解决失业与发展经济的成效。总体来看,在南京国民政府前期,山东省的经济建设和就业问题的互动是较为成功的。兴建了许多企业,工业、交通运输业和农业都有了一定发展,失业和无业现象严重的状况多少得到了遏制。这一时期的经济建设,顺应了时代潮流和世界潮流,也是当时区域现代化的重要典范。(本文来源于《山东师范大学》期刊2012-04-20)
杨华[9](2011)在《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山东保甲制度研究(1928-1945)》一文中研究指出保甲作为南京国民政府推行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基层组织近些年来越来越受到学术界关注,但是研究的重视程度和深入程度依然不够。其中有关山东保甲制度的研究很少,只是在一些综合性着作中略有提及。近代山东情况复杂,保甲制度在这块土地上呈现出怎样的区域化特点,值得我们研究。本文从国民政府、日伪政权、共产党叁方面对山东保甲进行研究,揭示它的特殊性。国民政府推行保甲制度的直接原因是为了反对共产党,同时也为了加强政府对基层的控制力。国民政府赋予保甲组织“管、教、养、卫”的职能,期望建立一种行政、教育、经济、军事合一的基层组织。虽然山东省响应国民政府积极的推行保甲制度,但是实际的施行效果不理想。山东农村经济趋于破产,大量农村人口离村出走,加上政府选择保甲人员不当,都严重制约了保甲制度的实行和发挥作用。全面抗日战争爆发后,南京国民政府丧失对山东的统治权,山东逐渐演变成日伪政权、国民政府、共产党叁方政治势力共存的局面。受战争影响,国民政府寄望于保甲的各种职能基本丧失殆尽,只剩下征兵纳粮的作用。日伪政权为了对付占据农村为根据地的共产党,以国民政府推行的保甲为基础,重新建立保甲组织。日伪政权实行的保甲具有鲜明的殖民地化特征,是日本侵略者奴化压迫中国人民,巩固殖民统治的得力工具。中国共产党对保甲制度有着深刻清醒的认识,一贯主张废除保甲制度。在全民抗战的背景下,共产党采取了灵活多变的斗争策略,对于国统区的保甲制度要求进行改革,建立民主为原则的乡村自治制度;对于日伪占领区的保甲要求从实际出发,利用保甲制度的形式为抗日斗争服务。1928年到1945年期间,山东保甲制度有明显的阶段性特点。1928年到1936年是第一阶段,这时期的山东保甲是由南京国民政府主导和推行的。1937年到1945年是第二阶段,这时期的山东保甲被多方政治势力渗透利用,呈现出复杂性的特点。第一阶段的山东保甲是南京国民政府主导和推行的一种具有多职能的基层组织,实行的效果不理想,发挥的职能也有限。第二阶段的山东保甲不单纯是一种基层组织,还成为日本侵略者和中国人民的侵略与反侵略的斗争工具。因此,山东保甲制度又具有正义与非正义的双重性质。(本文来源于《西北师范大学》期刊2011-06-01)
杨华[10](2010)在《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山东保甲制度研究(1928-1945)》一文中研究指出保甲作为南京国民政府推行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基层行政组织近些年来越来越受到学术界关注,但是研究的重视程度和深入程度依然不够。其中有关山东保甲制度的研究很少,只是在一些综合性着作中略有提及。近代山东情况复杂,保甲制度在这块土地上呈现出怎样的区域化特点,值得我们探讨。(本文来源于《乐山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0年07期)
山东国民政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历史根基,对社会发展和人才具有重要功用。南京国民政府前十年,山东省政府基于国家政策要求和山东省情需要,意识到传统文化的意义与价值,大力弘扬传统文化,在齐鲁大地开展了尊孔、国术教育等传统文化教育活动,以此来突显传统文化的教育价值与政治价值。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山东国民政府论文参考文献
[1].程功群,王倩.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山东职业教育[J].职业技术教育.2019
[2].程功群,王倩.南京国民政府前十年山东的传统文化教育活动研究[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
[3].郑玉珠.抗战胜利后山东国民政府师范教育政策回顾与述评[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
[4].黄昊.国民政府时期山东运河工程局工作初探[J].山西青年.2016
[5].胡克丽.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山东初等教育研究(1928-1937)[D].山东师范大学.2016
[6].闫化川,李丹莹.国民政府档案中战后山东平民伤亡研究[J].文史杂志.2015
[7].毕业蒙.南京国民政府尊孔读经下的山东实践表达(1927-1937)[D].曲阜师范大学.2014
[8].李赓.南京国民政府前期山东经济建设与解决失业及无业问题之互动[D].山东师范大学.2012
[9].杨华.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山东保甲制度研究(1928-1945)[D].西北师范大学.2011
[10].杨华.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山东保甲制度研究(1928-1945)[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