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度理论论文_孙嵩松,万茂松,徐晓美,张营

导读:本文包含了强度理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强度,理论,锚固,荷载,应力,临界,疲劳。

强度理论论文文献综述

孙嵩松,万茂松,徐晓美,张营[1](2019)在《不同强度理论在曲轴疲劳研究中的对比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有限元法对曲轴在弯矩载荷作用下的应力状态进行分析,并结合插值法对曲轴的应力分布进行拟合计算,在此基础上采用临界距离法与不同强度理论对相同材料、不同圆角半径的曲轴的结构疲劳特性进行预测研究,并对预测结果进行试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当基于第一强度理论与临界距离法对圆角半径不同的曲轴的疲劳特性进行预测时,无论是临界点法还是临界线法都会造成较大误差;而当基于第叁及第四强度理论与临界距离法进行预测时,临界线法比临界点法的预测精度更高,分析认为这是由曲轴的破坏类型造成的。(本文来源于《中国机械工程》期刊2019年23期)

王铁庆,胡国田,寇小希,杨福增[2](2019)在《机械设计课程中关于疲劳强度理论教学的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机械设计课程中关于疲劳强度理论部分内容存在教学效果不理想的问题,对相关内容和教学过程进行了探索和总结,提出了针对这部分内容的一些教学思路。(本文来源于《机械设计》期刊2019年S2期)

毛振明[3](2019)在《要科学地加强体育课的密度与负荷——评“中国健康体育课程模式”的密度和强度理论》一文中研究指出"练习密度"概念要比"运动密度"更清晰准确。因为"练习"可以清晰地区分"没在练习",也可用练习次数和组数来表示,比较容易判断和计算;而"运动"则是身体活动状态,不易判断"在运动"和"不在运动"的区别,难用次数来计算。当下,在运动安全、体育教学基本条件不足、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等多重问题的困扰下,各地的"体育放羊课"大量存在,出现了所谓的"叁无七不"(无强度、无难度、无对抗,不出汗、不脏衣、不喘气、不摔跤、不擦皮、不扭伤、不长跑)体育课,必须通过有效的(本文来源于《教育家》期刊2019年42期)

丁发兴,吴霞,向平,余志武,龚琛杰[4](2019)在《混凝土与各向同性岩石强度理论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强度理论是研究复杂应力状态下材料是否破坏的理论,本文总结介绍了古典强度理论、以及混凝土和各向同性岩石等两类现代强度理论,将各项同性现代强度理论分为剪应力强度理论、八面体强度理论与主应力强度理论。通过收集国内外已有相关叁轴实验数据对各种主要强度理论进行论述、比较与评价,在此基础上对混凝土和各向同性岩石的主应力空间损伤比强度理论进行展望。(本文来源于《第28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册)》期刊2019-10-18)

潘继良,郭奇峰,田莉梅,武旭,汪敏[5](2019)在《基于统一强度理论的岩石统计损伤软化本构模型及其参数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假设岩石材料的损伤服从叁参数Weibull分布,首先引入损伤阀值的思想,建立岩石统计损伤演化模型;其次,基于统一强度理论和Lemaitre应变等价性假设,引入Lode参数,建立一种可以考虑中间主应力的岩石统计损伤软化本构模型,并推导出模型参数的解析解;最后,通过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所建立的统计损伤本构方程及其参数确定的合理性。研究结果表明:该本构模型参数获取简单,能够较好地反映岩石的偏应力-应变关系,尤其是各级围压下的岩石损伤初始点和峰后应变软化特性。(本文来源于《矿业研究与开发》期刊2019年08期)

张常光,祁航,蔡明明,高本贤[6](2019)在《基于统一强度理论的煤层平动冲击失稳解答》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统一强度理论作为煤层塑性区的屈服判据,考虑中间主应力对煤层强度的提高作用,建立了平动冲击失稳之前煤层的应力统一解、扰动深度解析式以及塑性区宽度统一解,对其进行可比性分析、文献已有解答的对比验证,探讨了中间主应力效应、煤层埋深与厚度、煤层强度参数对平动冲击失稳的影响特性。研究结果表明:本文所得应力统一解和塑性区宽度统一解均是一系列有序解答的集合,并得到文献Mohr-Coulomb准则解答、Hoek-Brown准则解答以及Lippmann理论的验证,具有广泛的理论意义和良好的工程应用前景;当统一强度理论参数b从0增加到1时,煤层发生冲击失稳的破坏范围减小了25.3%,冲击倾向性即塑性区扩展率由0.63减小到0.47,这表明中间主应力对煤层平动冲击失稳的影响显着,应合理考虑中间主应力效应,以充分发挥煤层的承载潜力;支护力对煤层的塑性区宽度影响较大,当支护力从0增加到1 MPa时,塑性区宽度平均减小了21.3%,需切实构筑有效支护以减小煤层平动冲击失稳的破坏范围;深埋煤层的稳定性较差、冲击失稳时破坏范围较大,另外厚煤层相比于薄煤层的稳定性较高,但发生冲击失稳的破坏范围更大;黏聚力和内摩擦角作为煤层的重要强度参数,对煤层平动冲击失稳的影响十分显着,开挖设计时应充分考虑煤层强度参数的变化,特别是内摩擦角。(本文来源于《煤炭学报》期刊2019年08期)

高江平,刘雯支,杨继强[7](2019)在《基于叁剪应力统一强度理论的硬壳层软土地基承载力公式》一文中研究指出硬壳层软土地基与均质地基不同,由于其封闭作用和扩散作用,其地基临塑荷载和临界荷载与均质地基的有较大差异,将叁剪统一强度理论运用到双层地基分析计算中,并考虑静止侧压力系数不为1的情况,以及硬壳层应力扩散作用和封闭作用对地基的影响,得出硬壳层软土地基的临塑荷载和临界荷载计算公式,同时,通过系数b,c的变化,得出双剪统一强度理论和莫尔–库仑理论下的地基承载力公式,并将3种计算公式通过实例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随着参数b,c以及静止土压力系数的增加,地基承载力均会增加,同时双剪统一强度理论解以及Mohr–Coulomb解均为叁剪统一强度理论解的特例,叁剪应力统一理论解更符合工程实际情况。(本文来源于《岩土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12期)

张哲浩,马荣瑞,崔可嘉[8](2019)在《在基础理论研究中贡献中国智慧》一文中研究指出六月的天津,满城飞花,“何梁何利基金”高峰论坛在此间举行。当西安交大机械结构强度与振动国家重点实验室特聘教授俞茂宏信步登台做特邀报告时,场下掌声雷动。时光流转——4年前,正是“何梁何利基金”将“科学与技术进步奖”证书授予这位耄耋长者;岁月作证—(本文来源于《光明日报》期刊2019-08-11)

王朝阳,付智勇,李长冬[9](2019)在《基于双剪统一强度理论的岩质边坡最优锚固长度》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对锚杆锚固长度的研究多基于传统摩尔库伦抗剪强度理论,忽略了中间主应力的影响。鉴于此,采用双剪统一强度理论,基于顺层岩质边坡模型建立不同岩层倾角条件下锚杆的最优锚固长度与锚固角模型。提出了最优锚固长度和锚固角的确定方法,并分析了锚固角和岩层倾角对最优锚固长度的影响。提出锚固界限角确定方法,当锚固角小于该界限角时,最优锚固长度随岩层倾角的增加而减小;当锚固角大于该界限角时,最优锚固长度随岩层倾角的增加而增大;最优锚固长度随锚固角的增加先下降后上升。将所提出的方法应用到某边坡,计算结果表明,利用提出的模型计算得到的锚固长度相比规范法减少约17.9%。(本文来源于《人民长江》期刊2019年06期)

王忠凯,徐光黎[10](2019)在《基于叁轴试验和联合强度理论预测盾构施工引起的地表变形》一文中研究指出现有盾构施工引起地表变形研究中,将土体视为线弹性材料而采用弹性模型来预测地表沉降,具有很大的近似性。引入联合强度理论,分析盾构掘进中、离开后上部土体加荷–卸荷应力状态下的稳定性;通过模拟盾构掘进中、离开后土体的应力路径,开展叁轴固结不排水试验,依据试验结果的应力–应变双曲线形态,推导出盾构上部土体竖向加、卸荷条件下的非线性切线弹性模量公式,并确定各参数值。研究结果表明:相同围压或相同固结应力比时,加荷路径土体强度大于卸荷路径土体强度;同一围压下,轴向加荷、卸荷土体破坏时主应力强度值均会随固结应力比增加而增加。预测地表变形时,应力路径法运用了叁轴试验成果中轴向应变数据,弹性理论法运用了加、卸荷非线性切线模量及试验参数。以武汉过江隧道江南盾构段为例,应力路径和弹性理论法隆起和沉降量预测值分别相差4.2%和13.0%;两者隆起量预测值与实测值分别相差7.5%和10.7%,沉降量预测值与总沉降实测值趋势一致。(本文来源于《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强度理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机械设计课程中关于疲劳强度理论部分内容存在教学效果不理想的问题,对相关内容和教学过程进行了探索和总结,提出了针对这部分内容的一些教学思路。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强度理论论文参考文献

[1].孙嵩松,万茂松,徐晓美,张营.不同强度理论在曲轴疲劳研究中的对比应用[J].中国机械工程.2019

[2].王铁庆,胡国田,寇小希,杨福增.机械设计课程中关于疲劳强度理论教学的探讨[J].机械设计.2019

[3].毛振明.要科学地加强体育课的密度与负荷——评“中国健康体育课程模式”的密度和强度理论[J].教育家.2019

[4].丁发兴,吴霞,向平,余志武,龚琛杰.混凝土与各向同性岩石强度理论研究进展[C].第28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册).2019

[5].潘继良,郭奇峰,田莉梅,武旭,汪敏.基于统一强度理论的岩石统计损伤软化本构模型及其参数研究[J].矿业研究与开发.2019

[6].张常光,祁航,蔡明明,高本贤.基于统一强度理论的煤层平动冲击失稳解答[J].煤炭学报.2019

[7].高江平,刘雯支,杨继强.基于叁剪应力统一强度理论的硬壳层软土地基承载力公式[J].岩土工程学报.2019

[8].张哲浩,马荣瑞,崔可嘉.在基础理论研究中贡献中国智慧[N].光明日报.2019

[9].王朝阳,付智勇,李长冬.基于双剪统一强度理论的岩质边坡最优锚固长度[J].人民长江.2019

[10].王忠凯,徐光黎.基于叁轴试验和联合强度理论预测盾构施工引起的地表变形[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9

论文知识图

配合物8的χmTΤ及χmΤ曲线配合物8M–H曲线配合物9的χmTΤ及χmΤ曲线配合物9的M-H曲线配合物13的χmT-T曲线与居里外斯拟合...各种润滑状态特征和应用[16]

标签:;  ;  ;  ;  ;  ;  ;  

强度理论论文_孙嵩松,万茂松,徐晓美,张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