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失良辰论文_周莉

勿失良辰论文_周莉

导读:本文包含了勿失良辰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良辰,犹太,英雄,伦理,空间,索尔,神经症。

勿失良辰论文文献综述

周莉[1](2019)在《《勿失良辰》中父亲在威尔姆成长中的作用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索尔·贝娄的《勿失良辰》讲述了威尔姆获得顿悟,走向成熟的故事,是典型的成长小说。而在威尔姆成长的过程中,父亲起到了关键作用。本文对威尔姆成长过程进行分析,指出他的生父艾德勒医生及精神父亲塔莫金医生分别扮演了"对手"及"精神导师"的角色,共同促成了威尔姆的成长。(本文来源于《明日风尚》期刊2019年16期)

赵梦鸽,戚涛[2](2019)在《《勿失良辰》中威尔赫姆的神经症人格与自我危机》一文中研究指出从霍妮的神经症理论入手,阐述了文化和环境对人格的重要影响,在此基础分析了小说中威尔赫姆的顺从型人格。指出威尔赫姆趋众的神经症需求与崇尚物质主义及个人主义价值观的美国社会格格不入;又因其神经症人格缺乏灵活性与适应性,迫使他盲目地执着于"趋众"这一神经症趋势,如此恶性循环,进一步加剧内心的矛盾与冲突,最终导致自我危机。(本文来源于《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周红菊[3](2016)在《困顿与解脱——《勿失良辰》的叙述张力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美国着名作家索尔·贝娄的《勿失良辰》是其获得诺贝尔奖的佳作之一,是主人公中年危机的深刻描绘。作者以裁剪时空的方法,营造了一种叙述的张力,并借助这种张力,凸显了现代社会中年人不可逾越的困境,而此困境的突破,则借助悲剧美学的方式。通过分析作品以叙述张力表现人物中年困境的方式,探索人生困境突围的比喻方式,以彰显现代社会人精神净化的必要性。(本文来源于《荆楚理工学院学报》期刊2016年03期)

纪丽丽[4](2015)在《论《勿失良辰》的空间叙事》一文中研究指出空间在贝娄小说《勿失良辰》中具有多重的维度和内涵。本文从空间叙事的角度出发,分析文本的主体是怎样以空间的形式加以叙述,从而揭示出威尔姆这个典型的贝娄式的"晃来晃去的人"实质上是处于"异托邦"的文化的"间性空间"的边缘人。通过叙事意向空间和抽象空间的运用,贝娄展现了其对小说空间化叙事的艺术创新实践。(本文来源于《“四个全面”·创新发展·天津机遇——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十一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期刊2015-09-01)

张军[5](2013)在《显性功能与隐性功能的交相辉映——索尔·贝娄成长小说《勿失良辰》中的引路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作品中刻画引路人是索尔·贝娄成长小说的一大特征,《勿失良辰》即是一例。本文首先分析主人公威尔姆的困境表征、引路人塔莫金医生的强力引领,以及引路人产生的显性功能,继而指出引路人在文学层面上的隐性功能:既揭示了20世纪50年代美国犹太人令人堪忧的生存状况,又传递了贝娄呼吁美国犹太人肯定犹太身份的讯息,表达了贝娄希望美国犹太人建立"亲社会"观的迫切之情;既体现了贝娄对当时美国文学界新感知运动及荒原观的反驳,又道明了贝娄积极乐观的创作理念;既表明了贝娄对人文主义思想的执着追求,又让贝娄充当了当时纽约犹太知识分子的代言人。塔莫金医生的引领为当时的美国犹太人制定了恰当的行动纲领。(本文来源于《外语教学》期刊2013年06期)

唐敬伟[6](2011)在《《勿失良辰》中金钱至上的家庭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勿失良辰》是一部结构紧凑的小说。它审视了主人公威尔赫姆痛苦的一天,写出了今日美国社会的人与人之间的冷酷无情。本文作者从金钱至上入手来分析其中的家庭关系。(本文来源于《时代文学(下半月)》期刊2011年04期)

郭琴燕[7](2011)在《从《奥吉·马奇历险记》、《勿失良辰》和《雨王亨德森》管窥索尔·贝娄英雄主义的发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文学历史长河中,英雄主义历来是文学作品所钟爱的主题。从希腊神话到当代文学作品,英雄们都有其独特的思想和作为,他们或为人类受苦,或为人类打气,或以身犯险,或运筹帷幄。索尔·贝娄所处的时代精神危机四伏,作家们的角色开始发生变化,纷纷将他们的人生理想和社会责任感转移到了对笔下人物的英雄性格塑造上。贝娄的叁部作品:《奥吉·马奇历险记》,《勿失良辰》和《雨王亨德森》均展现了他在现代危机中拯救人民的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本文研究的重点是贝娄的英雄主义发展的过程。贝娄试分析了自己笔下的叁位主人公的现状以及他们力求改变现状所作出的不同努力。从传统的英雄主义到新型贝娄式英雄主义,叁位主人公透露出贝娄对人类在现代世界生存下去的坚定信仰以及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本论文包括五部分:第一部分“导论”,扼要综述了关于贝娄作品在国内外的研究状况;简单阐述了文学作品中英雄的发展以及本篇论文的意义。第一章“奥吉:传统式英雄”分析了《奥吉·马奇历险记》中奥吉这位传统式英雄。他反对别人掌控他的命运;努力进取,寻找自身存在的意义。然而,这样一个富有传统精神的英雄终究还是没能给出贝娄所寻求的解决方针:如何走出现代危机。作为千千万万人民的代表,奥吉仍在走出现代危机的路上第二章“威尔姆:戏仿荒诞英雄”进一步展现了贝娄如何用英雄主义走出现代危机的探索。本章中,贝娄放弃了采用传统模式的做法而是通过改造荒诞英雄这一传统的人物形象,来塑造一个半传统半创新的威尔姆:一位在荒诞世界中觉醒的英雄。威尔姆这一形象是建立在荒诞英雄的基础之上的。他的不同之处在于挣开了传统荒诞英雄的枷锁,小说结尾主人公顿悟出了生命的意义。这种思想上的觉醒需要在现实中用实际行动来得以体现,而贝娄戏仿的英雄形象并没有在具体行动中指导人们如何走出精神危机。经过前两次人物的尝试,第叁章阐述了贝娄试图在《雨王亨德森》中塑造出一位“新型贝娄式英雄”,即既能在行动上又能在思想上帮助现代人们找到走出精神危机的出路。在这里,亨德森已超越了贝娄前两次的寻找,找到了帮助人类走出困惑的最佳方法:从一位被动的逃亡者转变成为积极的拯救者。通过超越死亡和正确认识自己,亨德森让人们明白了生命的意义和自身存在的价值。此时,贝娄的英雄主义已趋于成熟。最后的结尾点明了贝娄在英雄主义方面的尝试的巨大意义以及帮助人们走出精神危机的重要性,并进一步说明了人们应当对生活有坚定的信仰和作家的社会责任。(本文来源于《西南大学》期刊2011-04-15)

张军,吴建兰[8](2011)在《美国犹太文学中的“父与子”母题及其社会功能研究——以索尔·贝娄的《勿失良辰》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父与子"母题是美国犹太作家重点描写的文学母题之一。索尔·贝娄的着名小说《勿失良辰》中隐含着双重"父与子"关系:一是上帝(艾德勒医生)和基督(汤米)之间的"父与子"关系;二是精神之父(塔莫金医生)与儿子(汤米)之间的"父与子"关系。第一重"父与子"关系实现了贝娄既质疑上帝又不放弃上帝以及希望唤起美国主流社会对美国犹太民族关注的双重社会功能;第二重"父与子"关系围绕勿失良辰这根主线,实现了贝娄渴望犹太伦理回归的社会功能。"勿失良辰"不仅是犹太民族的出路,也是全人类的出路。(本文来源于《江西社会科学》期刊2011年03期)

匡荣[9](2010)在《《勿失良辰》——存在困境中人性的肯定》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本文中作者从萨特的存在主义的人道主义出发分析了《勿失良辰》中的主人公威尔姆。文中论证了这位四十多岁的犹太人威尔姆在现代社会中面对物欲横流的喧嚣世界,人际关系的异化和对自我的怀疑,在绝望中他试图寻求自我的价值,坚守犹太伦理,来创造生命的意义。从而肯定了存在困境中的人性。作者索尔.贝娄通过这部小说生动地演绎了他对现代人存在的思考,充分表明了他深受萨特存在主义的影响。本文由六部分组成。引言。首先,笔者简要介绍了贝娄的犹太伦理意识和他在现代社会中的生存体验促使他衡量犹太伦理的价值和寻求现代人生存的意义。其次,是关于《勿失良辰》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最后,介绍本文研究的意义和理论依据。本文从萨特存在主义的人道主义的哲学观点出发分析了主人公威尔姆。人在荒诞世界中的自由选择,是萨特存在主义的人道主义的核心观点。这充分体现在《勿失良辰》中。威尔姆在荒诞世界中追寻自我的价值,抵制喧嚣的世界,渴望家庭的关怀,怀揣着对犹太社区的信仰力图超越自己的樊篱融入社会,摆脱异化的束缚。他用自己的行动维护了人的尊严,肯定了生存困境中的人性。第一章威尔姆的存在困境。威尔姆处于一个物欲横流的喧嚣世界。孤独,异化,自我的怀疑,促使他追寻生存的意义。第二章详细分析了威尔姆在喧嚣世界中对自我价值的追寻,体现了荒诞世界中人的自由选择。第叁章阐释了威尔姆强烈的家庭观。贝娄充分肯定了在分崩离析的现代社会中犹太伦理的价值。其中,强烈的家庭观影响了主人公,因为缺乏父爱和妻子的关爱促使威尔姆寻求他的精神之父和一份浪漫的婚姻。这体现了在缺乏状态下的人的自由选择。第四章深入论证了主人公在痛苦中寻求自我的超越。怀着对犹太社区的信仰和强烈的归属感,促使他努力挣脱异化的困境,融入社会,在死亡和绝境中,他寻求生存的意义。这体现了在绝望和遗弃中人的自由选择。结论总述了威尔姆用行动捍卫来自己的尊严。在这一过程中体现了他在困境中的自由选择和犹太伦理意识,肯定了存在困境中的人性。(本文来源于《四川师范大学》期刊2010-06-30)

张军[10](2010)在《略论贝娄两部作品中受虐狂现象的运行机制及其社会功能——以《勿失良辰》和《更多的人死于心碎》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贝娄的小说《勿失良辰》中的汤米.威尔姆和《更多的人死于心碎》中的本诺.克雷德两位美国犹太人都存在受虐狂现象。结合文本,回溯犹太民族在欧美的生存和发展历程,可以深刻揭示受虐狂现象的运行机制及其意蕴深远的社会功能。本文主要从叁个层面,即历史层面、宗教伦理层面和作家层面,着手分析犹太民族受虐心理及其矫治理念。贝娄认为,新形势下的美国犹太民族只有回归犹太宗教伦理传统,理性思考受虐根源,才能找到解决受虐狂现象的对策,实现民族自我救赎,到达精神上的迦南。(本文来源于《外国文学》期刊2010年03期)

勿失良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从霍妮的神经症理论入手,阐述了文化和环境对人格的重要影响,在此基础分析了小说中威尔赫姆的顺从型人格。指出威尔赫姆趋众的神经症需求与崇尚物质主义及个人主义价值观的美国社会格格不入;又因其神经症人格缺乏灵活性与适应性,迫使他盲目地执着于"趋众"这一神经症趋势,如此恶性循环,进一步加剧内心的矛盾与冲突,最终导致自我危机。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勿失良辰论文参考文献

[1].周莉.《勿失良辰》中父亲在威尔姆成长中的作用探究[J].明日风尚.2019

[2].赵梦鸽,戚涛.《勿失良辰》中威尔赫姆的神经症人格与自我危机[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3].周红菊.困顿与解脱——《勿失良辰》的叙述张力分析[J].荆楚理工学院学报.2016

[4].纪丽丽.论《勿失良辰》的空间叙事[C].“四个全面”·创新发展·天津机遇——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十一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2015

[5].张军.显性功能与隐性功能的交相辉映——索尔·贝娄成长小说《勿失良辰》中的引路人研究[J].外语教学.2013

[6].唐敬伟.《勿失良辰》中金钱至上的家庭关系[J].时代文学(下半月).2011

[7].郭琴燕.从《奥吉·马奇历险记》、《勿失良辰》和《雨王亨德森》管窥索尔·贝娄英雄主义的发展[D].西南大学.2011

[8].张军,吴建兰.美国犹太文学中的“父与子”母题及其社会功能研究——以索尔·贝娄的《勿失良辰》为例[J].江西社会科学.2011

[9].匡荣.《勿失良辰》——存在困境中人性的肯定[D].四川师范大学.2010

[10].张军.略论贝娄两部作品中受虐狂现象的运行机制及其社会功能——以《勿失良辰》和《更多的人死于心碎》为例[J].外国文学.2010

论文知识图

Notice: Undefined index: items in F:\Web\www\cnki.demo.com\app\cnki\tpl\search.html on line 79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F:\Web\www\cnki.demo.com\app\cnki\tpl\search.html on line 79

标签:;  ;  ;  ;  ;  ;  ;  

勿失良辰论文_周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