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长残留性除草剂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除草剂药害,后茬作物,杂草防除,喷雾处理
长残留性除草剂论文文献综述
[1](2016)在《长残留除草剂药害须规避》一文中研究指出编者按今年对于“镰刀弯”地区农民来说,最重要的事儿莫过于玉米结构调整了。不种玉米种什么?农民在做打算的时候,有一个问题可能没想到。日前,全国农技中心在内蒙古科右前旗举办的“镰刀弯”地区玉米结构调整杂草防除技术培训班上,多位除草专家重点提醒,玉米(本文来源于《农民日报》期刊2016-04-21)
[2](2016)在《玉米田使用长残留除草剂的后茬作物安排》一文中研究指出1、莠去津(阿特拉津)及含有莠去津的混配制剂,或莠去津与其它除草剂混用,用药量38%莠去津悬浮剂5250mL·hm-2(有效成分用量1 995g·hm-2)以下时,第二年可以种的作物有:玉米、高粱。第二年不能种的作物有:小麦、大麦、水稻、谷子、大豆、菜豆、花生、烟草、苜蓿、甜菜、油菜、亚麻、向日葵、马铃(本文来源于《黑龙江农业科学》期刊2016年04期)
郭梅燕[3](2014)在《两种长残留除草剂土壤降解动态及对土壤酶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咪唑乙烟酸和氟磺胺草醚是大豆和花生田常用的除草剂,本文建立了土壤中咪唑乙烟酸和氟磺胺草醚残留的分析方法;研究了土壤含水量、有机质含量、pH值、温度、微生物的变化对两种除草剂降解速率的影响;以及两种除草剂对4种土壤酶的影响。具体结果如下:(1)土壤中咪唑乙烟酸用碱性甲醇提取,提取液经酸化后直接用高效色谱检测。土壤中氟磺胺草醚用酸化乙腈提取,PSA净化后用高效液相色谱检测。咪唑乙烟酸和氟磺胺草醚在0.05~10.0mg/L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响应良好。咪唑乙烟酸在土壤中的平均添加回收率为93.9%~104.3%,相对标准偏差为2.9%~7.4%。氟磺胺草醚在土壤中的平均添加回收率为85%~99.7%,相对标准偏差为2.3%~6.9%。土壤中咪唑乙烟酸和氟磺胺草醚的检出限分别为0.029mg/kg、0.021mg/kg。所建立分析方法的准确度、精密度及灵敏度均满足农药残留分析检测的要求。(2)氟磺胺草醚的降解速率随土壤含水量的增加而加快,其在40%、60%、80%土壤含水量条件下的降解半衰期分别为177.7d、100.5d、91.2d;咪唑乙烟酸的降解速率没有随土壤含水量的变化而变化,其在40%、60%、80%土壤含水量条件下的降解半衰期分别为28.7d、32.3d、30.5d。氟磺胺草醚和咪唑乙烟酸的降解速率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快,它们在15℃、25℃、35℃的半衰期分别为169.1d、75.3d、73.7d和239.0d、121.6d、108.3d。氟磺胺草醚和咪唑乙烟酸的降解速率均随土壤pH值的增大而加快,它们在酸性、中性和碱性土壤中的降解半衰期分别为144.4d、82.5d、75.3d和92.4d、74.5d、32.3d。氟磺胺草醚和咪唑乙烟酸在有机质较丰富的土壤中降解半衰期分别为75.3d和32.3d,而在较贫瘠的土壤中降解半衰期分别为100.5d和121.6d。同时,氟磺胺草醚和咪唑乙烟酸在灭菌土壤中的降解速率明显减慢,氟磺胺草醚在未灭菌土中的半衰期为100.5d,在灭菌土中的半衰期为315.1d;咪唑乙烟酸在未灭菌土中的半衰期为32.3d,在灭菌土中的半衰期为161.2d;说明微生物对两种除草剂的降解起重要作用。2012年将氟磺胺草醚和咪唑乙烟酸在4种不同类型土壤中的降解动态进行了田间初步研究。氟磺胺草醚在潮土、黄褐土、砂姜黑土、褐土田的降解半衰期分别为30.4d、28.8d、50.6d、55.0d;咪唑乙烟酸在潮土、黄褐土、砂姜黑土、褐土田的降解半衰期分别为26.3d、39.2d、33.5d、41.2d。(3)在90d的处理时间内,添加1.0mg/kg和1.5mg/kg氟磺胺草醚对土壤中脲酶活性均无影响,对土壤碱性磷酸酶呈“抑制-激活-抑制”作用,对土壤蔗糖酶活性呈现显着“激活-抑制”作用,对土壤蛋白酶活性呈现抑制作用;土壤氟磺胺草醚残留量与土壤蔗糖酶活性呈显着负相关(p<0.05),与土壤蛋白酶、磷酸酶、脲酶相关性很弱。在45d的处理时间内,高剂量(1.5mg/kg)咪唑乙烟酸对土壤脲酶活性呈现“激活-抑制”作用,低剂量(1.0mg/kg)咪唑乙烟酸在前期(1d~7d)对土壤脲酶没有影响,在后期(7d~45d)严重抑制土壤脲酶活性,土壤脲酶活性与对照相比,逐渐降低;低剂量(1.0mg/kg)咪唑乙烟酸对土壤蔗糖酶活性均呈现抑制作用;高剂量(1.5mg/kg)咪唑乙烟酸在第1d~21d对土壤蔗糖酶活性呈现显着抑制作用,第30d~45d呈现显着激活作用;无论低剂量还是高剂量咪唑乙烟酸,对碱性磷酸酶均呈现“激活-抑制”作用;同时,1d~14d内对土壤蛋白酶活性表现为显着抑制作用,第21d后处理土壤中蛋白酶活性恢复对照水平。土壤咪唑乙烟酸残留量与土壤脲酶呈极显着正相关(p<0.01),与土壤蛋白酶和蔗糖酶呈弱负相关,与土壤磷酸酶呈弱正相关,均未达到显着水平。(本文来源于《河南科技学院》期刊2014-06-01)
何永梅[4](2013)在《长残留除草剂对大豆后茬作物的影响与减轻办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残留药害是指由长残留性除草剂对后茬敏感作物造成的药害,能够对后茬作物造成药害的除草剂叫长残留除草剂。长残留除草剂一般都是高活性的或是超高活性的除草剂,最突出的优点是活性极高、用药量少、用药成本低、使用方便、除草效果好;它们的共同缺点是在土壤中残留时间长,一般达2~3年,甚至长达4年以上,在土壤中残留的少量或极少量的药剂(本文来源于《农药市场信息》期刊2013年21期)
张薇[5](2013)在《长残留除草剂或被采取禁限用措施》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进一步加强长残留除草剂的安全管理,6月27日,农业部农药检定所在北京主持召开了甲磺隆、氯磺隆、胺苯磺隆等长残效除草剂管理专家研讨会。来自农药登记管理、农技推广、科研院所和生产企业的30多位代表参加了会议。 会议介绍了甲磺隆等3种除草剂的登记、(本文来源于《农民日报》期刊2013-07-05)
张淑敏[6](2013)在《豆田常用长残留除草剂对下茬作物的影响及安全配方》一文中研究指出1影响1.1氯嘧磺隆化学名称为2-(4-氯-6-甲氧基嘧啶-2-基氨基甲酰氨基磺基)苯甲酸甲酯,分子式为C15H15ClN4O6。氯嘧磺隆是选择性芽前、芽后除草剂,可被植物根、茎、叶吸收,在植物体内进行上下传导,在生长旺盛的分生组织细胞发挥除草作用,主要用于大豆田防除阔叶杂草。氯嘧磺隆不易挥发,不易光(本文来源于《养殖技术顾问》期刊2013年02期)
陈效杰,薛勇,穆丹,梁英辉,许龙[7](2012)在《肇东苜蓿根圈长残留除草剂生物降解试验LB培养基配制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肇东苜蓿根圈长残留除草剂生物降解试验LB培养基配制的研究,探讨肇东苜蓿根圈长残留除草剂生物降解LB液态培养基与LB固态培养基的组成和配制方法。(本文来源于《科技信息》期刊2012年35期)
何永梅,罗光耀[8](2012)在《长残留除草剂对大豆后茬作物的影响与减轻办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残留药害是指由长残留性除草剂对后茬敏感作物造成的药害,能够对后茬作物造成药害的除草剂叫长残留除草剂。长残留除草剂一般都是高活性的或是超高活性的除草剂,最突出的优点是活性极高、用药量少、用药成本低、使用方便、除草效果好;它们(本文来源于《山东农药信息》期刊2012年05期)
姜元光[9](2011)在《避免长残留性除草剂药害仍是春耕工作重中之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确保粮食高产高效优质,做大做强绿色食品产业,高标准抓好春耕生产等工作要求,日前,黑龙江省植保站结合2011年全省农作物主要生物灾害发生趋势预测,对今年备春耕生产期间植保工作提出如下意见:(本文来源于《农药市场信息》期刊2011年09期)
盛宇[10](2011)在《长残留除草剂氯嘧磺隆对土壤微生物生态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氯嘧磺隆是20世纪80年代美国杜邦公司开发的一种磺酰脲类除草剂,其具有杀草谱广、超高活性、高选择性等特点,主要用于大豆田防除阔叶杂草和某些莎草科及禾本科杂草。该除草剂在土壤中残留时间长,属长残留除草剂,其长期大量重复使用对后茬敏感作物产生药害,严重影响了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及土壤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本文结合田间调查及室内培养实验研究了长残留除草剂氯嘧磺隆对土壤微生物种群数量、微生物群落和功能多样性及生态系统能流和碳流的影响,初步探讨了其影响土壤健康的微生物生态多样性的变化。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建立了土壤中氯嘧磺隆残留量检测的方法。土壤样品经0.2 mol/L的磷酸缓冲液(pH=7.8)提取、加入磷酸酸化至pH=2.5,用乙腈萃取后浓缩,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级杆质谱仪多离子反应监测(MRM)模式下检测,以m/z 414.8>212.9、m/z 414.8>120.9定性,以m/z 414.8>185.9定量。在0.1~1 mg/kg添加水平范围内氯嘧磺隆的平均添加回收率为80.52~94.11%;相对标准偏差为1.80~7.96%。该方法对氯嘧磺隆的定量限(LOQ)为5μg/kg。该方法灵敏度高,操作简单,定量准确,可用于土壤中氯嘧磺隆的残留分析及大量样品的快速检测。2.将田间调查实验和室内培养实验相结合,研究了长残留除草剂氯嘧磺隆对土壤微生物生态的影响。(1)采集黑龙江省牡丹江和苇河两地不同施药历史的大豆田土壤,分别测定其残留量、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和磷脂脂肪酸含量。结果表明:两地不同施药历史的土壤中均未检测到氯嘧磺隆的残留;牡丹江和苇河地区连续施药多年的土壤中微生物量碳的含量和PLFA总量都显着低于空白对照;两地不同施药年限的土壤微生物GN/GP比值和真菌/细菌比值显着低于未施药的土壤,且随着施药年限的增加而降低;而不同施药年限土壤微生物的压力指数高于对照土壤,且存在显着差异;通过主成分分析也可以看出,两地不同施药年限的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与未施药土壤明显不同,土壤中微生物的群落结构组成发生了改变。(2)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香坊农场采集未施用过氯嘧磺隆的土壤进行温室实验进一步研究氯嘧磺隆影响土壤微生物的变化情况,采集的土壤在温室中预培养10 d后,添加一定浓度(田间推荐高剂量的1倍、10倍、100倍和1000倍的浓度)的氯嘧磺隆。施药后1、7、15、30、45、60、90和120 d采集土样,分别测定氯嘧磺隆残留量、土壤微生物的基础呼吸和诱导呼吸、微生物生物量碳、BIOLOG方法测定碳源利用率和磷脂脂肪酸(PLFA)含量。结果表明:氯嘧磺隆在土壤中的消解动态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在土壤中的半衰期为24.8~31.5 d;在施药初期土壤微生物的基础呼吸强度增强了,各处理与对照有显着差异,而整个培养过程中对诱导呼吸没有显着性影响;BIOLOG生态板测定结果显示,各处理的微生物群落平均吸光率AWCD值在初期高于对照,到45 d后明显低于对照;Simpson指数和Shannon指数在整个培养过程中与对照无差异,而McIntosh指数在前60 d低于对照,有显着差异,之后逐渐恢复到对照水平;在施药后初期微生物受到抑制,不同处理的土壤微生物量碳的含量和PLFA总量显着低于对照,到30~40 d时恢复到对照水平,60 d后又显着高于对照。在培养初期和后期各处理的GN/GP值与对照有显着差异,中间时期与对照变化一致。各处理的真菌与细菌的比值先高于对照后低于对照然后逐渐恢复一致。不同处理的压力指数随培养时间与对照的差异逐渐减小。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除草剂氯嘧磺隆改变了土壤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在培养过程的初期和末期各处理的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对照差异显着。(本文来源于《东北农业大学》期刊2011-04-11)
长残留性除草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1、莠去津(阿特拉津)及含有莠去津的混配制剂,或莠去津与其它除草剂混用,用药量38%莠去津悬浮剂5250mL·hm-2(有效成分用量1 995g·hm-2)以下时,第二年可以种的作物有:玉米、高粱。第二年不能种的作物有:小麦、大麦、水稻、谷子、大豆、菜豆、花生、烟草、苜蓿、甜菜、油菜、亚麻、向日葵、马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长残留性除草剂论文参考文献
[1]..长残留除草剂药害须规避[N].农民日报.2016
[2]..玉米田使用长残留除草剂的后茬作物安排[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6
[3].郭梅燕.两种长残留除草剂土壤降解动态及对土壤酶的影响[D].河南科技学院.2014
[4].何永梅.长残留除草剂对大豆后茬作物的影响与减轻办法[J].农药市场信息.2013
[5].张薇.长残留除草剂或被采取禁限用措施[N].农民日报.2013
[6].张淑敏.豆田常用长残留除草剂对下茬作物的影响及安全配方[J].养殖技术顾问.2013
[7].陈效杰,薛勇,穆丹,梁英辉,许龙.肇东苜蓿根圈长残留除草剂生物降解试验LB培养基配制的研究[J].科技信息.2012
[8].何永梅,罗光耀.长残留除草剂对大豆后茬作物的影响与减轻办法[J].山东农药信息.2012
[9].姜元光.避免长残留性除草剂药害仍是春耕工作重中之重[J].农药市场信息.2011
[10].盛宇.长残留除草剂氯嘧磺隆对土壤微生物生态的影响[D].东北农业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