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德米特论文-高瑾

兴德米特论文-高瑾

导读:本文包含了兴德米特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兴德米特,作曲理论分析,作曲方法,方法研究

兴德米特论文文献综述

高瑾[1](2019)在《兴德米特作曲理论的分析及应用方法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兴德米特作曲理论体现出严谨的音乐思维,并且内容丰富,可为音乐创作提供新的思路。与此同时,兴德米特在作曲方法及技巧分析上认知较深,体现出较高的实用价值。对此,本文将深入分析兴德米特作曲理论,并探讨其应用方法。(本文来源于《艺术评鉴》期刊2019年20期)

杨斌媛[2](2019)在《保罗·兴德米特钢琴组曲《1922》Op.26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保罗·兴德米特是20世纪着名作曲家、音乐理论家。他通过对音乐构成元素的不断探索以寻求音乐理论和创作实践的新突破,包括功能和声体系、调式调性体系、音乐材料发展手法、音乐结构原则及对新的音响不断尝试,甚至音乐美学的功能与价值以及音乐表现与音响的审美特征,等等。作为这个音乐发展时期的重要的代表人物,他受同时期着名作曲家勋伯格、巴托克、斯特拉文斯基的影响,在和声理论中创立了和声紧张度理论,打破了传统的调式体系的束缚,以不同音程的协和关系取代传统和声功能的意义,并将由此引出新概念、新方法于音乐作品中,创作出全新音响的一系列作品。钢琴组曲《1922》Op.26既是和声紧张度理论体系在钢琴作品中的实际应用,又将20世纪早期爵士风格引入钢琴作品中,尤其是其对演奏的特殊要求“不考虑手指,把钢琴作为打击乐使用”的演奏要求,更具有对巴洛克乃至更早时期古钢琴、羽管钢琴的复古倾向,从中也可看出兴德米特“新古典主义者”标签下的音乐属性。经对知网及相关网站中外文检索,针对本课题的的研究凤毛麟角,深入研究几乎为空白。本文除结论外,由叁个部分组成。绪论简要介绍了兴德米特及创作特点,研究现状综述和创新意义;第二部分从音乐元素的主要特色入手分析了,研究了钢琴组曲《1922》Op.26的音乐风格及演奏的共性化特征;第叁部分以组曲每首乐曲的音乐本体分析为依据,从音乐分析、演奏技术与教学特点等叁个方面进行深入的分析与探索,更深层次地了解兴德米特音乐作品的结构思维逻辑。本文的创新性主要有叁点:(11)就理论意义而言,首次深入细致地从音乐本体、各级曲式结构的划分与理论依据、演奏要求与作曲风格的内在联系进行研究;(12)就作品风格而言,探索了将钢琴按照打击乐器弹奏、寻求打击乐器独特音响的创作技法与实现手段;(13)就演奏技法而言,既要模拟巴洛克时期古钢琴、甚至更早的羽管钢琴的诸多手指技术,又必须以独特的音乐感觉、新颖的触键技术将作品中现代音乐的性格表现出来。(本文来源于《四川师范大学》期刊2019-06-10)

成雯[3](2019)在《兴德米特《第叁钢琴奏鸣曲》和声技法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保罗·兴德米特(PaulHindemith,1895——1963,以下简称"兴氏")是二十世纪以来最着名的德国作曲家之一,是新古典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兴氏的作品受到印象主义和新古典主义思潮的影响,在吸取巴洛克风格的同时倡导"实用主义",形成了自己鲜明的风格。作为理论家和教育家,兴氏在自然纯粹的音乐基础上建立了一套完整成熟的兴氏理论体系,兴氏的着作《作曲技法(叁卷)》中有关和声构造及价值理论的论述是二十世纪重要的音乐理论成果之一。本文将以兴氏的和声理论为研究方法,以兴氏作品《第叁钢琴奏鸣曲》研究对象,对本作品进行深入剖析,从作品的曲式结构、两部骨架、和声起伏等方面进行分析,以便全面地了解作品。(本文来源于《北方音乐》期刊2019年08期)

霍凡超[4](2017)在《兴德米特《韦伯主题交响变奏曲》的和声技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保罗·兴德米特(Paul Hindemith,1895——1963)是20世纪初德国的着名作曲家、作曲理论家。他的作品既继承了德国优良的音乐传统,又形成了自己的个人风格。作为一名作曲家,他分别于1937年与1939年完成了理论着作《作曲技法》(前两卷)从而形成了自己的理论体系。在该套着作的第一卷中尤以和声理论最为重要,而他的作曲理论及和声原理的运用直接体现在管弦乐《韦伯主题交响变奏曲》中。这部作品创作于1943年,四个乐章的主题均采自于德国作曲家卡尔·玛利亚·冯·韦伯的音乐作品,但是作品内部的和声手法已不完全是传统和声理论范畴内的了,而是"兴氏和声理论"实际运用的范例。笔者将针对这部作品的和声技法进行重点分析,诠释作曲家在创作的过程中如何运用他自己的理论构建起一部以19世纪音乐为主题的"20世纪"管弦乐作品。另外,笔者还将对此部作品的创作技术特点进行分析,以求作品解析的全面性。(本文来源于《西安音乐学院》期刊2017-05-22)

许诺[5](2017)在《兴德米特“音序”理论之我见》一文中研究指出德国近现代作曲家、音乐理论家保尔·欣德米特是二十世纪杰出音乐家之一,除了有许多优秀的音乐作品之外,他更大的贡献在于利用泛音列的自然特性首创了兴氏半音阶并在音序Ⅰ和音序Ⅱ的基础上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和声体系。本文试图从这两个方面进行简要概括,为兴德米特和声理论和作曲技法的实际运用提供更多的动议。(本文来源于《北方音乐》期刊2017年08期)

李娟[6](2017)在《兴德米特和声理论及应用性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兴德米特是一位杰出的音乐家,在作曲、演奏、教学、理论等多个音乐领域都有着极高的成就,无论是他的音乐作品还是理论着述,都对当代作曲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兴德米特在着作《作曲技法》中对音高材料的组织原则、和声的具体运用以及调性的安排等内容,都进行了较为全面和深刻的说明,并被列入二十世纪最具影响力的音乐论着目录中。但是对于如何将和声理论应用到实际的创作中去,兴德米特却并没有在其着作中提及,因此,在开展兴德米特和声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探究理论的实际应用极具价值。(本文来源于《艺术品鉴》期刊2017年02期)

刘喆[7](2016)在《巴松的中国化制作特点与演奏性能探究——以兴德米特的几个作品片段研究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兴德米特的《大管与钢琴奏鸣曲》是一部经典的现代气质协奏作品,几乎使用了巴松的全部实用音域。巴松在中国化的制作过程中,也结合了传统文化的特点,这样的乐器在演奏这首奏鸣曲时,凸显出较好的表现力和实用性特点。(本文来源于《音乐创作》期刊2016年06期)

项葵[8](2016)在《兴德米特音乐理论中叁大语言要素之创新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长久以来,"创新"在音乐创作中被认为是对于历史与传统的最好继承,它往往意味着新技法的大量运用或是突破传统界限的新思维的发展。在各种创新音乐盛行的20世纪,现代音乐作曲家们力求摆脱传统技法的限制与束缚,致力于新技法的发展与运用。兴德米特正是这样一位致力于突破传统局限,将新思维、新技法运用于音乐创作中,又在创作实践中不断进行开拓,完善其技术创新体系的20世纪作曲家。他于20世纪30年代出版了理论着作《作曲技法》(共叁卷),着(本文来源于《人民音乐》期刊2016年05期)

周幸润[9](2014)在《有关兴德米特作曲理论和具体应用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20世纪着名的作曲大师,兴德米特还是一位音乐理论家和教育家,他的音乐理论非常的全面、严谨、涉及面广。在他的音乐理论中,他十分细致地为我们阐述了各种音乐技术的运用方法,为音乐艺术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在兴德米特所着的《作曲技法》中,他所创立的作曲技法理论体系具有着现代性和实用性,在研究现代音乐的领域中也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本文将对兴德米特的作曲理论进行较为深入的分析,并结合该理论的实际应用发表一点自己的浅见。(本文来源于《音乐时空》期刊2014年19期)

丁静娜[10](2014)在《兴德米特作曲理论分析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保罗·兴德米特是20世纪最具有代表性的伟大音乐作家之一,同时也是一名着名的音乐教育家和音乐理论家。他提出的理论都有着严谨的依据,同时也与艺术的表现力紧密相关,其理论主要包含了中音选择、作品分析、和声使用等。(本文来源于《北方音乐》期刊2014年12期)

兴德米特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保罗·兴德米特是20世纪着名作曲家、音乐理论家。他通过对音乐构成元素的不断探索以寻求音乐理论和创作实践的新突破,包括功能和声体系、调式调性体系、音乐材料发展手法、音乐结构原则及对新的音响不断尝试,甚至音乐美学的功能与价值以及音乐表现与音响的审美特征,等等。作为这个音乐发展时期的重要的代表人物,他受同时期着名作曲家勋伯格、巴托克、斯特拉文斯基的影响,在和声理论中创立了和声紧张度理论,打破了传统的调式体系的束缚,以不同音程的协和关系取代传统和声功能的意义,并将由此引出新概念、新方法于音乐作品中,创作出全新音响的一系列作品。钢琴组曲《1922》Op.26既是和声紧张度理论体系在钢琴作品中的实际应用,又将20世纪早期爵士风格引入钢琴作品中,尤其是其对演奏的特殊要求“不考虑手指,把钢琴作为打击乐使用”的演奏要求,更具有对巴洛克乃至更早时期古钢琴、羽管钢琴的复古倾向,从中也可看出兴德米特“新古典主义者”标签下的音乐属性。经对知网及相关网站中外文检索,针对本课题的的研究凤毛麟角,深入研究几乎为空白。本文除结论外,由叁个部分组成。绪论简要介绍了兴德米特及创作特点,研究现状综述和创新意义;第二部分从音乐元素的主要特色入手分析了,研究了钢琴组曲《1922》Op.26的音乐风格及演奏的共性化特征;第叁部分以组曲每首乐曲的音乐本体分析为依据,从音乐分析、演奏技术与教学特点等叁个方面进行深入的分析与探索,更深层次地了解兴德米特音乐作品的结构思维逻辑。本文的创新性主要有叁点:(11)就理论意义而言,首次深入细致地从音乐本体、各级曲式结构的划分与理论依据、演奏要求与作曲风格的内在联系进行研究;(12)就作品风格而言,探索了将钢琴按照打击乐器弹奏、寻求打击乐器独特音响的创作技法与实现手段;(13)就演奏技法而言,既要模拟巴洛克时期古钢琴、甚至更早的羽管钢琴的诸多手指技术,又必须以独特的音乐感觉、新颖的触键技术将作品中现代音乐的性格表现出来。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兴德米特论文参考文献

[1].高瑾.兴德米特作曲理论的分析及应用方法探究[J].艺术评鉴.2019

[2].杨斌媛.保罗·兴德米特钢琴组曲《1922》Op.26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9

[3].成雯.兴德米特《第叁钢琴奏鸣曲》和声技法探究[J].北方音乐.2019

[4].霍凡超.兴德米特《韦伯主题交响变奏曲》的和声技法研究[D].西安音乐学院.2017

[5].许诺.兴德米特“音序”理论之我见[J].北方音乐.2017

[6].李娟.兴德米特和声理论及应用性探究[J].艺术品鉴.2017

[7].刘喆.巴松的中国化制作特点与演奏性能探究——以兴德米特的几个作品片段研究为例[J].音乐创作.2016

[8].项葵.兴德米特音乐理论中叁大语言要素之创新特征[J].人民音乐.2016

[9].周幸润.有关兴德米特作曲理论和具体应用分析[J].音乐时空.2014

[10].丁静娜.兴德米特作曲理论分析及应用[J].北方音乐.2014

标签:;  ;  ;  ;  

兴德米特论文-高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