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宁阳县葛石镇中心小学271400
摘要:品德与社会课作为一门开放的生活化的课程,必然要求教师以教材为引子和平台,将教学活动根植于丰富的社会生活之中,千方百计丰富课程资源,引导学生的学习从关注生活开始,学习过程紧密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在社会生活中开阔视野,汲取知识,提高认知,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实现社会性发展。
关键词:本地化时代化信息化
《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下简称新课标)明确指出:“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学生良好品德形成为核心、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本课程内容根据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和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有弹性地吸纳鲜活的社会生活事件;教学空间从课内向课外延伸,从课堂向学校、家庭和社区扩展。”品德与社会课作为一门开放的生活化的课程,必然要求教师将教学活动根植于丰富的社会生活之中,千方百计丰富课程资源,引导学生的学习从关注生活开始,学习过程紧密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在社会生活中开阔视野,汲取知识,提高认知,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实现社会性发展。
但是,目前的教学实践中,一些品德与社会学科教师观念落后,不仅存在“以教科书为中心”的观念,而且对课程资源认识模糊,开发利用意识淡薄,还在单纯地向学生灌输知识,根本不能很好地落实课程改革的设计理念,无法达到良好的育人效果。
立足课堂教学生活化,拓展品社教学资源,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打造开放的高效课堂,更好地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当前品德与社会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因地制宜,充分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实际拓展资源,实现品社教材的“本地化”
在品社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紧密结合学生实际,特别是结合农村学生生活的特点,挖掘校内学习、生活、活动的各类课程资源,发掘家庭、社区可以利用的课程资源,开发家乡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等课程资源,利用农村生产生活中的各种课程资源,将学生日常生活中所见所闻、所感所知的各种现象、事件作为课程资源开发出来,与教材内容实现整合,实现品社教材的“本地化”,更有效地开展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真正将品社教学活动植根于丰富的学生生活之中,引导学生的学习从关注生活开始,保证学生的学习过程紧密联系生活、贴近生活,确保学生的学习认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
二、与时俱进,立足实现教材与社会无缝对接,拓展资源,彰显品社知识的“时代化”
品德与社会教材无疑是最主要的课程资源,但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教学中更不能唯“教材”是从。随着社会的发展,教材内容总具有相对稳定性和一定的滞后性,尤其是品德与社会学科。世界形势变化万千,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社会生活日新月异,尤其是我国在党的领导下,经济发展稳中有进,民生福祉不断增强,国际影响力大幅提升——“中国号列车”换挡调速、平稳前行,中华民族在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中不断加快步伐。品社与社会教学必须要紧密联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充分开发社会发展中的教育资源,使教学的具体内容与我国的社会进步、经济科技文化发展结合起来,反映当代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的新成果,体现当今世界特别是我国发展的时代特征。
教学中,如果还局限于教材“照本宣科”,如何让学生真切体会交通的“飞速发展”,如何让学生发自内心地感叹交通发展的“日新月异”?因此,教学时,课前要布置学生收集“你和家人出行使用过什么交通工具”和“对于现代交通运输快速发展你有哪些发现”两方面的资料,课上引导学生交流汇报,然后教师适时为学生提供我国交通事业发展的最新数据……这样,通过用鲜活的事例、鲜明的对比,充分震撼、感染学生,让学生形成共鸣,无疑可以极大地增强学生的社会认知和情感体验。
三、浪里淘沙,从海量信息中筛选有益信息拓展资源,突出品社教学的“信息化”
品社课程的设计思路是以学生的生活发展为主线,以社会生活的几个主要因素为“点”,以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领域为“面”,点面结合,综合交叉,螺旋上升。而无论从点还是从面上看,现实生活中每天都在发生着各种各样的大事小情,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媒体每天也进行着海量的正面宣传报道,新闻报道、普法栏目、公益广告……无不在宣传中国社会日新月异的变化和成就,宣传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价值观,传播先进文化,倡导科学精神,用积极、健康、向上的精神文化产品去抵制虚伪丑恶的社会现象。这些都是唾手可得而又十分宝贵的教学资源。每位品社学科教师都要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平时就要做一个有心人,经常与其他教师和相关部门沟通,并养成读报、收听收看新闻和通过网络收集信息的习惯。”以便及时吸纳鲜活的社会生活事件和宝贵的课程资源,以强烈的冲击力和满满的正能量调动学生的感官,触动学生的灵魂,从而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国家统计局《新常态新战略新发展——“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成就斐然》.北京:国家统计局网站,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