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张力稳定卷网装置论文和设计-潘文斌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张力稳定卷网装置,包括底板、辅助卷架、收卷机构与调节机构,所述辅助卷架与收卷机构从左往右依次安装底板上,且辅助卷架下端与底板之间通过滑动配合方式相连接,收卷机构与辅助卷架之间连接有调节机构,收卷机构包括一号支撑板、二号支撑板、收卷辊、收卷电机、压紧架与弹力架,调节机构包括伸缩板、调节齿条、过渡齿轮、调节齿轮、执行齿轮与执行齿条,弹力架包括一号弹簧、二号弹簧与调控板。本实用新型可解决目前渔网卷绕过程中存在的张紧力易因收卷辊上卷绕物料直径的增加而增加,从而张紧力的不稳定易导致卷网质量下降的难题。

主设计要求

1.一种张力稳定卷网装置,包括底板(1)、辅助卷架(2)、收卷机构(3)与调节机构(4),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卷架(2)与收卷机构(3)从左往右依次安装底板(1)上,且辅助卷架(2)下端与底板(1)之间通过滑动配合方式相连接,收卷机构(3)与辅助卷架(2)之间连接有调节机构(4);其中:所述收卷机构(3)包括一号支撑板(31)、二号支撑板(32)、收卷辊(33)、收卷电机(34)、压紧架(35)与弹力架(36),一号支撑板(31)与二号支撑板(32)前后对称安装在底板(1)上,一号支撑板(31)内壁上通过轴承与收卷辊(33)前端相连接,收卷辊(33)后端通过联轴器与收卷电机(34)输出轴相连接,收卷电机(34)通过电机座以可拆卸方式安装在二号支撑板(32)内壁上,收卷辊(33)上端布置有压紧架(35),且一号支撑板(31)与二号支撑板(32)上开设有升降槽,升降槽内壁与弹力架(36)内壁相连接;所述弹力架(36)包括一号弹簧(361)、二号弹簧(362)与调控板(363),一号弹簧(361)安装在一号支撑板(31)上,二号弹簧(362)安装在二号支撑板(32)上,一号弹簧(361)与二号弹簧(362)之间安装有调控板(363),且调控板(363)前后两端分别通过滑动配合方式与升降槽相连接。

设计方案

1.一种张力稳定卷网装置,包括底板(1)、辅助卷架(2)、收卷机构(3)与调节机构(4),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卷架(2)与收卷机构(3)从左往右依次安装底板(1)上,且辅助卷架(2)下端与底板(1)之间通过滑动配合方式相连接,收卷机构(3)与辅助卷架(2)之间连接有调节机构(4);其中:

所述收卷机构(3)包括一号支撑板(31)、二号支撑板(32)、收卷辊(33)、收卷电机(34)、压紧架(35)与弹力架(36),一号支撑板(31)与二号支撑板(32)前后对称安装在底板(1)上,一号支撑板(31)内壁上通过轴承与收卷辊(33)前端相连接,收卷辊(33)后端通过联轴器与收卷电机(34)输出轴相连接,收卷电机(34)通过电机座以可拆卸方式安装在二号支撑板(32)内壁上,收卷辊(33)上端布置有压紧架(35),且一号支撑板(31)与二号支撑板(32)上开设有升降槽,升降槽内壁与弹力架(36)内壁相连接;

所述弹力架(36)包括一号弹簧(361)、二号弹簧(362)与调控板(363),一号弹簧(361)安装在一号支撑板(31)上,二号弹簧(362)安装在二号支撑板(32)上,一号弹簧(361)与二号弹簧(362)之间安装有调控板(363),且调控板(363)前后两端分别通过滑动配合方式与升降槽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张力稳定卷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机构(4)包括伸缩板(41)、调节齿条(42)、过渡齿轮(43)、调节齿轮(44)、执行齿轮(45)与执行齿条(46),伸缩板(41)数量为二,其中一个伸缩板(41)安装在一号支撑板(31)与辅助卷架(2)之间,另一个伸缩板(41)安装在二号支撑板(32)与辅助卷架(2)之间:

-调节齿条(42)数量为二,两个调节齿条(42)前后对称安装在调控板(363)下端,调节齿条(42)左端啮合有过渡齿轮(43),过渡齿轮(43)左端与调节齿轮(44)相啮合,过渡齿轮(43)与调节齿轮(44)均通过轴承安装在伸缩板(41)侧壁上,调节齿轮(44)侧壁上安装有执行齿轮(45),执行齿轮(45)下端啮合有执行齿条(46),执行齿条(46)安装在伸缩板(41)侧壁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张力稳定卷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紧架(35)包括支撑架(351)、压紧弹簧(352)与压紧板(353),支撑架(351)前端通过铰链安装在一号支撑板(31)上端,支撑架(351)后端紧贴在二号支撑板(32)上端,支撑架(351)下侧布置有压紧板(353),压紧板(353)上端与支撑架(351)下端之间连接有压紧弹簧(352),压紧板(353)下端通过轴承安装有转动柱。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张力稳定卷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控板(363)上端面与压紧板(353)下端面均为圆弧面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张力稳定卷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齿轮(44)直径小于过渡齿轮(43)与执行齿轮(45)的直径。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卷绕设备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张力稳定卷网装置。

背景技术

渔网在生产完毕后,需要使用卷绕机将渔网卷绕成卷,以便进行输送、销售等后续处理。使用现有卷绕机进行卷绕工作时,存在一些问题:

(1)随被卷物料的增加,收卷辊上渔网的直径随之增大,使得渔网受到的张紧力同时变大,因此卷绕时张紧力难以保持稳定;

(2)张紧力逐渐增大时,渔网受力变大,容易导致渔网形变过大,严重时还可能将渔网撕裂,进而影响生产质量,且在张紧力不稳定的情况下,渔网卷绕时易出现褶皱,导致卷绕平整度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张力稳定卷网装置。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张力稳定卷网装置,包括底板、辅助卷架、收卷机构与调节机构,所述辅助卷架与收卷机构从左往右依次安装底板上,且辅助卷架下端与底板之间通过滑动配合方式相连接,收卷机构与辅助卷架之间连接有调节机构;其中:

所述收卷机构包括一号支撑板、二号支撑板、收卷辊、收卷电机、压紧架与弹力架,一号支撑板与二号支撑板前后对称安装在底板上,一号支撑板内壁上通过轴承与收卷辊前端相连接,收卷辊后端通过联轴器与收卷电机输出轴相连接,收卷电机通过电机座以可拆卸方式安装在二号支撑板内壁上,收卷辊上端布置有压紧架,且一号支撑板与二号支撑板上开设有升降槽,升降槽内壁与弹力架内壁相连接;通过收卷电机带动收卷辊进行卷网作业,卷网过程中,压紧架始终紧贴在物料上端,且随收卷辊上物料直径的增大,弹力架状态随之发生变化,以便带动调节机构对辅助卷架位置进行调节,从而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对张紧力进行调节,保证卷网工作的稳定性。

所述弹力架包括一号弹簧、二号弹簧与调控板,一号弹簧安装在一号支撑板上,二号弹簧安装在二号支撑板上,一号弹簧与二号弹簧之间安装有调控板,且调控板前后两端分别通过滑动配合方式与升降槽相连接;在一号弹簧与二号弹簧的弹力作用下,调控板位置随收卷辊上物料直径的变化而变化,以保证调控板上端面能够始终与物料下端面相紧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调节机构包括伸缩板、调节齿条、过渡齿轮、调节齿轮、执行齿轮与执行齿条,伸缩板数量为二,其中一个伸缩板安装在一号支撑板与辅助卷架之间,另一个伸缩板安装在二号支撑板与辅助卷架之间,调节齿条数量为二,两个调节齿条前后对称安装在调控板下端,调节齿条左端啮合有过渡齿轮,过渡齿轮左端与调节齿轮相啮合,过渡齿轮与调节齿轮均通过轴承安装在伸缩板侧壁上,调节齿轮侧壁上安装有执行齿轮,执行齿轮下端啮合有执行齿条,执行齿条安装在伸缩板侧壁上;当收卷辊上的物料直径逐渐增大时,调控板受物料的挤压力而逐渐向下运动,从而带动调节齿条向下运动,过渡齿轮随之顺时针转动,在过渡齿轮、调节齿轮与执行齿轮的配合作用下,执行齿轮进行逆时针转动,从而带动执行齿条向右运动,使得辅助卷架与收卷机构之间的距离减小,因此物料所受到的张紧力也相应减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消除因收卷辊上物料直径的增大导致张紧力逐渐增大而对卷网的平稳性造成的影响。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压紧架包括支撑架、压紧弹簧与压紧板,支撑架前端通过铰链安装在一号支撑板上端,支撑架后端紧贴在二号支撑板上端,支撑架下侧布置有压紧板,压紧板上端与支撑架下端之间连接有压紧弹簧,压紧板下端通过轴承安装有转动柱;工作时,将支撑架调节至适当位置,使得压紧板下端能够紧贴在物料上端,从而保证卷网的平整度,卷网完成后,将支撑架逆时针转动一定角度,以免对网卷的取出造成阻碍。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调控板上端面与压紧板下端面均为圆弧面结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调节齿轮直径小于过渡齿轮与执行齿轮的直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可解决目前渔网卷绕过程中存在的张紧力易因收卷辊上卷绕物料直径的增加而增加,从而张紧力的不稳定易导致卷网质量下降的难题;

2.本实用新型设置的收卷机构,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辅助调节机构对张紧力进行调节,保证卷网工作的稳定性,卷网过程中,压紧架始终紧贴在物料上端,从而保证卷网的平整度;

3.本实用新型设置的调节机构,当收卷辊上的物料直径逐渐增大时,在调控板的驱动作用下,在执行齿条向右运动,使得辅助卷架与收卷机构之间的距离减小,因此物料所受到的张紧力也相应减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消除因收卷辊上物料直径的增大导致张紧力逐渐增大而对卷网的平稳性造成的影响。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右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左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图1至图3,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阐述。

一种张力稳定卷网装置,包括底板1、辅助卷架2、收卷机构3与调节机构4,所述辅助卷架2与收卷机构3从左往右依次安装底板1上,且辅助卷架2下端与底板1之间通过滑动配合方式相连接,收卷机构3与辅助卷架2之间连接有调节机构4;其中:

所述收卷机构3包括一号支撑板31、二号支撑板32、收卷辊33、收卷电机34、压紧架35与弹力架36,一号支撑板31与二号支撑板32前后对称安装在底板1上,一号支撑板31内壁上通过轴承与收卷辊33前端相连接,收卷辊33后端通过联轴器与收卷电机34输出轴相连接,收卷电机34通过电机座以可拆卸方式安装在二号支撑板32内壁上,收卷辊33上端布置有压紧架35,且一号支撑板31与二号支撑板32上开设有升降槽,升降槽内壁与弹力架36内壁相连接;通过收卷电机34带动收卷辊33进行卷网作业,卷网过程中,压紧架35始终紧贴在物料上端,且随收卷辊33上物料直径的增大,弹力架36状态随之发生变化,以便带动调节机构4对辅助卷架2位置进行调节,从而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对张紧力进行调节,保证卷网工作的稳定性。

所述弹力架36包括一号弹簧361、二号弹簧362与调控板363,一号弹簧361安装在一号支撑板31上,二号弹簧362安装在二号支撑板32上,一号弹簧361与二号弹簧362之间安装有调控板363,且调控板363前后两端分别通过滑动配合方式与升降槽相连接;在一号弹簧361与二号弹簧362的弹力作用下,调控板363位置随收卷辊33上物料直径的变化而变化,以保证调控板363上端面能够始终与物料下端面相紧贴。

所述调节机构4包括伸缩板41、调节齿条42、过渡齿轮43、调节齿轮44、执行齿轮45与执行齿条46,伸缩板41数量为二,其中一个伸缩板41安装在一号支撑板31与辅助卷架2之间,另一个伸缩板41安装在二号支撑板32与辅助卷架2之间,调节齿条42数量为二,两个调节齿条42前后对称安装在调控板363下端,调节齿条42左端啮合有过渡齿轮43,过渡齿轮43左端与调节齿轮44相啮合,过渡齿轮43与调节齿轮44均通过轴承安装在伸缩板41侧壁上,调节齿轮44侧壁上安装有执行齿轮45,执行齿轮45下端啮合有执行齿条46,执行齿条46安装在伸缩板41侧壁上;当收卷辊33上的物料直径逐渐增大时,调控板363受物料的挤压力而逐渐向下运动,从而带动调节齿条42向下运动,过渡齿轮43随之顺时针转动,在过渡齿轮43、调节齿轮44与执行齿轮45的配合作用下,执行齿轮45进行逆时针转动,从而带动执行齿条46向右运动,使得辅助卷架2与收卷机构3之间的距离减小,因此物料所受到的张紧力也相应减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消除因收卷辊33上物料直径的增大导致张紧力逐渐增大而对卷网的平稳性造成的影响。

所述压紧架35包括支撑架351、压紧弹簧352与压紧板353,支撑架351前端通过铰链安装在一号支撑板31上端,支撑架351后端紧贴在二号支撑板32上端,支撑架351下侧布置有压紧板353,压紧板353上端与支撑架351下端之间连接有压紧弹簧352,压紧板353下端通过轴承安装有转动柱;工作时,将支撑架351调节至适当位置,使得压紧板353下端能够紧贴在物料上端,从而保证卷网的平整度,卷网完成后,将支撑架351逆时针转动一定角度,以免对网卷的取出造成阻碍。

所述调控板363上端面与压紧板353下端面均为圆弧面结构。

所述调节齿轮44直径小于过渡齿轮43与执行齿轮45的直径。

工作时,首先,将渔网一端卷绕在收卷辊33上,再将支撑架351调节至适当位置,使得压紧板353下端能够紧贴在物料上端,之后通过收卷电机34带动收卷辊33进行卷网作业,卷网过程中,压紧架35始终紧贴在物料上端,以保证卷网的平整度,随收卷辊33上物料直径的增大,调控板363受物料的挤压力而逐渐向下运动,从而带动调节齿条42向下运动,过渡齿轮43随之顺时针转动,在过渡齿轮43、调节齿轮44与执行齿轮45的配合作用下,执行齿轮45进行逆时针转动,从而带动执行齿条46向右运动,使得辅助卷架2与收卷机构3之间的距离减小,因此物料所受到的张紧力也相应减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消除因收卷辊33上物料直径的增大导致张紧力逐渐增大而对卷网的平稳性造成的影响。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的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设计图

一种张力稳定卷网装置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670753.1

申请日:2019-05-10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33(浙江)

授权编号:CN209796988U

授权时间:20191217

主分类号:B65H18/10

专利分类号:B65H18/10;B65H18/02;B65H18/26;B65H19/30

范畴分类:申请人:新昌县卓远纺织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新昌县卓远纺织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312500 浙江省绍兴市新昌县澄潭镇轻纺工业区

发明人:潘文斌;陈勇;吕孟利;何玉平;廖国华

第一发明人:潘文斌

当前权利人:新昌县卓远纺织有限公司

代理人:储德江

代理机构:11340

代理机构编号:北京天奇智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40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  

一种张力稳定卷网装置论文和设计-潘文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