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大孢子发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孢子,发生,丝状,宁夏,细胞,枸杞,拟南芥。
大孢子发生论文文献综述
卢雪佳,刘方炎,高成杰,李昆[1](2019)在《车桑子大孢子发生与雌配子体发育》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常规石蜡切片法,对车桑子大孢子的发生和雌配子体的发育进行观察,探讨车桑子自然结籽率低的原因和明确其胚胎发育特征。结果表明:(1)车桑子花柱有花柱道,子房3室,中轴胎座,横生胚珠,每心室两枚胚珠,双珠被,厚珠心,无承珠盘。(2)位于珠心表皮细胞下的孢原细胞经平周分裂产生造孢细胞,造孢细胞发育为大孢子母细胞,大孢子母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线性四分体,靠近珠孔端3个大孢子退化消失,靠合点端大孢子发育为功能大孢子,大孢子发生类型为单孢子发生型。(3)单核胚囊经3次有丝分裂形成7细胞8核的成熟胚囊,胚囊发育类型为蓼型。(4)花器官形态的变化和大孢子发育过程有一定联系,可根据雌花形态特征大致判断大孢子发育时期。研究认为,车桑子雌配子体发育过程中出现的胚囊不中空、游离核不进一步细胞化等异常现象,可能是导致车桑子自然结籽率低的原因之一。(本文来源于《植物研究》期刊2019年05期)
曹玲[2](2018)在《植物ICKs在大孢子发生和雌配子体形成过程中的功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ICKs/KRPs(Inhibitors of cyclin-dependent kinase/Kip-related proteins,以下简称ICKs)是植物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Cyclin-dependent Kinase,CDK)的抑制因子,能抑制细胞周期进程和细胞分裂进而在细胞周期调控中起着重要作用。拟南芥基因组中有7个ICK基因,由于成员之间功能上的冗余性,目前对植物中ICK基因家族的功能以及各成员之间的功能特异性还缺乏深入了解。本实验室先前对ICK1/2/5/6/7的T-DNA插入五突变体进行了研究。本研究旨在创建ICK T-DNA插入六突变体和七突变体的基础上,系统研究ICK基因家族所有成员的敲除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对一个拟南芥六突变体ick123567和七突变体(所有ICK基因被敲除)表型分析显示,与五突变体ick12567和野生型相比,七突变体的植物幼苗鲜重和粒重显着增加。多种非生物胁迫处理,包括植物生长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氯化钠、蔗糖、paraquat和S-甲基甲烷硫代磺酸,野生型和七突变体的根长及生长量之间的差异不显着。ICK七突变体角果变短、每个角果种子数减少。细胞学观察发现,七突变体中有47%的胚珠败育,而五突变体ick12567、六突变体ick123567和野生型中胚珠正常。正反交结果显示七突变体作为母本时才能观察到短角果的表型,说明这个表型是由于雌配子体发育缺陷造成的。对处于雌配子体发育第7时期(FG7)的胚囊发育观察表明,野生型胚囊在授粉之前叁个反足细胞降解;而七突变体胚囊中除了正常的配子外,还有额外的细胞核,这些细胞核可以被区分为是具有一个卵细胞、一个中央细胞和两个助细胞的两套、叁套或者四套的配子体,不同配子体间有时可见清楚的界限,表明突变体胚珠中有多个独立的胚囊存在。利用卵细胞标记pEC1.1::GUS和中央细胞标记pFIS2::GUS确定了七突变体胚珠中多个卵细胞和中央细胞的存在。功能大孢子时期,野生型胚珠只观察到一个功能大孢子。七突变体中,有30%的胚珠观察不到功能大孢子,而其余70%胚珠中可观察到1-3个功能大孢子,极少胚珠中有4个。在FG2时期,野生型胚囊中有一对典型的细胞核,七突变体中有1-4对细胞核,每对细胞核之间界限分明。但在2-I阶段的胚珠中,野生型和七突变体中均只有一个大孢子母细胞。这些结果说明,七个ICK基因的敲除导致多个功能大孢子的形成并且能继续发育成多套雌配子体。开花后叁天,野生型胚珠有一个胚和形态一致且分布在整个胚囊中的胚乳细胞核,而在七突变体胚珠中观察到胚乳中有不同类型的细胞核,或两个或叁个独立的胚乳囊室,并且有双胚的存在。在携带pEC1.1::GUS标记的七突变体开花后叁天的胚珠中,除了胚能观察到GUS染色外,在合点端有1-2个不同的点也可观察到GUS染色,说明受精后叁天胚珠中没有受精的额外卵细胞依然存活在胚囊中。与双胚发育一致,七突变体中有2%的种子可以观察到双胚苗。经野生型和携带有中央细胞标记(pFIS2::GUS)的七突变体混合花粉授粉的七突变体,其后代中双胚苗的基因型检测发现每一对双胚苗具有相同或不同的基因型,表明双胚苗是两个卵细胞分别接受两个不同花粉管所释放的精子细胞经受精产生的。互补实验证明,单个ICK4或ICK7基因组片段导入七突变体中均能回复其突变表型。本研究证明了IC 基因不仅调控植物生长的细胞周期调控,还在非功能大孢子细胞的退化过程起重要作用。正常植物中多个ICK基因功能上的冗余性,可以确保每个胚珠中只形成一个功能大孢子和一个雌配子体以及随后胚的正常发育。(本文来源于《华中农业大学》期刊2018-06-01)
赵丽华[3](2018)在《拟南芥染色质重塑复合物SWR1调控大孢子发生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高等植物中,配子体的发生是植物顺利完成有性生殖的关键,而生殖细胞的特化是有性生殖起始。在拟南芥雌蕊中,远离胚柄端的胚珠中心一个体细胞特异膨大分化形成大孢子母细胞,从而开始雌性生殖系的发育过程。在大孢子母细胞的形成过程中,可能存在一种侧抑制机制,使得胚珠中有且仅有一个体细胞增大分化为大孢子母细胞。胚珠原基中体细胞间的细胞间信号传导对于大孢子母细胞命运决定也至关重要的,但周围体细胞间信号交流调控单个大孢子母细胞特化的分子机制还远未明确。本实验室前期研究发现染色质重塑复合物SWR1成员ARP6调控了大孢子母细胞发生过程中的减数分裂,通过转录组筛选我们获得了另一个调控了大孢子母细胞发生过程中的减数分裂基因细胞色素P450家族成员KLU。随后,通过双突变体构建,我们发现arp6klu双突变体胚珠中出现了多个类似大孢子母细胞的增大细胞,表明ARP6和KLU遗传互作,共同调控了大孢子母细胞的特化;随后通过比较转录组分析,鉴定了AR和KLU共同调控的下游基因WRKY28;更进一步通过细胞学、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手段揭示了拟南芥染色体重塑复合物SWR1协同KLU调控WRKY28基因转录从而大孢子母细胞命运决定的分子机制。获得具体结果如下:1.通过比较转录组分析筛选到在大孢子发生时期胚珠内珠被原基特异表达基因——细胞色素P450家族成员KLU,染色质展片和FISH分析表明,该基因突变后大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配对重组异常,表明KLU参与调控大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的同源染色体互作。2.arp6 klu双突变体结实率极低,遗传学互交实验和细胞学观察发现结实率低的原因主要来源于雌配子体的异常发育。双突变体早期胚珠中出现多个增大类似于大孢子母细胞的细胞,这些异常增大的细胞获得了大孢子母细胞的形态和分子特性,上述结果表明SWR1复合物和klu遗传互作共同抑制多个大孢子母细胞的形成。3.对比分析野生型、arp6、klu单突变体和arp6klu双突变体的花序转录组数据发现,在arp6klu双突变体的胚珠原基中转录因子WRKY28下调表达。利用定量PCR对比不同组织,如根、茎、叶、孢子母细胞特化时期的胚珠、成熟胚珠、小孢子母细胞分化时期的花药、成熟花药等组织中WRKY28的表达情况,发现WRKY28转录因子在大孢子母细胞特化时期的胚珠中特异高表达。4.制备WRKY28特异的抗体及探针,进行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分析表明WRKY28从大孢子母细胞特化开始,在大孢子母细胞周围的体细胞中特异表达,在大孢子母细胞完成减数分裂后停止表达,表明WRKY28在大孢子发生过程中的表达具有时空特异性。5.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和SRDX嵌合抑制子融合技术对WRKY28基因进行沉默或功能阻断,发现植株结实率下降,雌配子体发育异常,胚珠中存在多个增大的大孢子母细胞类似细胞,与arp6klu双突变体表型一致。在arp6klu双突变体中过表达WRKY28能部分回复胚珠中大孢子母细胞分化缺陷表型,双突变体的结实率也显着上升,表明WRKY28位于ARP和KLU下游调控大孢子母细胞特化和胚珠育性。6.利用H2A.Z抗体和花序组织进行ChIP-PCR研究发现,H2A.Z能直接结合在WRKY28基因的转录起始位点后第一个核小体上,并且H2A.Z在WRKY28基因上的富集程度在arp6突变体中显着降低。另外我们发现KLU突变导致ARP6和H2A.Z在WRKY28基因上的富集程度也显着降低,表明KLU可能通过招募染色质重塑复合物SWR1,调节组蛋白变体H2A.Z在WRKY28基因核小体上的沉积而激活WRKY28基因转录。综上所述,通过分析拟南芥arp6和klu单突变体及arp6klu双突变体中大孢子母细胞特化的表型,结合下游基因WRKY28基因沉默、时空表达和生化互作分析,本研究证明染色质重塑复合物SWR1协同细胞色素P450基因KLU,通过促进WRKY28的表达而调节大孢子母细胞的特化。转录因子WRKY28在胚珠的大孢子母细胞周围体细胞中的特异表达,抑制体细胞向大孢子母细胞的转变。植物的大孢子母细胞的特化对植物的雌性生殖系的发育和植株育性至关重要。本研究揭示了胚珠中只有单个细胞特化为生殖细胞的分子机制,为阐释植物有性生殖过程中细胞命运决定机制提供了重要参考。(本文来源于《福建农林大学》期刊2018-06-01)
林树燕,邵丽娟,李洁,张莉,丁雨龙[4](2018)在《孝顺竹(Bambusa multiplex)大孢子发生与雌配子体发育研究(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孝顺竹(Bambusa multiplex)的大孢子及雌配子体的发育过程,利用扫描电镜对孝顺竹的雌蕊形态以及大孢子和雌配子体的发育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孝顺竹雌蕊单子房,1室,双珠被,薄珠心;大孢子母细胞是由1个雌性孢原细胞直接发育而成,大孢子四分体为线性,位于珠孔端的1个大孢子分化成为功能大孢子,然后由功能大孢子依次经历二核、四核、最终形成1卵细胞2助细胞2极核3反足细胞的成熟胚囊。此外,孝顺竹为雌雄同熟类型,根据雌、雄蕊发育的对应关系,从雄蕊形态可估测雌配子体发育阶段。有少数雌蕊出现败育现象,可能是孝顺竹结实率低的原因之一。(本文来源于《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期刊2018年03期)
杜夏瑾,钟恒安,黎啸峰,王丽[5](2017)在《濒危植物马蹄参的大孢子发生和雌配子体发育》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讨马蹄参(Diplopanax stachyanthus Hand.-Mazz.)濒危机制与雌性生殖发育的关系,采用石蜡切片法观察马蹄参大孢子形成和雌配子体的发育过程。结果表明,马蹄参雌蕊单心皮,子房下位,1室,1枚胚珠。胚珠横生于短片状胎座上,具单珠被,厚珠心。单孢原细胞自珠心1~2层表皮细胞处分化;大孢子四分体为直线形。成熟胚囊中,2个极核在受精前融合为次生核,3个反足细胞不发达,较早退化;二核胚囊时期出现二核分裂不均且较小核退化消失的异常发育现象。因此,马蹄参雌配子体发育过程中出现异常现象是造成其结实率低的主要原因。(本文来源于《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期刊2017年06期)
翟书华,殷根深,侯思名,杨晓虹,刘加伟[6](2017)在《中国特有珍稀濒危水生植物海菜花大孢子发生及雌配子体发育》一文中研究指出用石蜡切片法对我国特有珍稀濒危水生植物海菜花的大孢子发生及雌配子体的发育过程进行解剖学研究,探讨其繁殖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海菜花雌蕊为3心皮,每心皮胚珠多数,胚珠倒生,双珠被,厚珠心。功能大孢子位于珠孔端,胚囊发育蓼型。大孢子发生和雌配子体发育情况基本正常。此外,还能观察到雌花内有雄蕊退化的痕迹。(本文来源于《江苏农业科学》期刊2017年16期)
杨淑娟,彭励,包晗,毛桂莲[7](2017)在《宁夏枸杞大孢子发生和雌配子体发育的细胞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半薄切片技术和组织化学染色法对宁夏枸杞大孢子发生和雌配子体发育过程中的细胞结构变化及营养物质积累特征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1)宁夏枸杞为中轴胎座,多室子房,倒生胚珠,单珠被,薄珠心类型。(2)位于珠心表皮下的孢原细胞可直接发育为大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后形成直线型大孢子四分体,合点端第一个大孢子发育为功能大孢子,胚囊发育类型为蓼型,具有珠被绒毡层。(3)初形成的胚囊外周组织中没有营养物质积累,成熟胚囊时期出现了大量的淀粉粒且呈珠孔端明显多于合点端的极性分布特征。(4)助细胞的珠孔端具有明显的丝状器结构,呈PAS正反应表现出多糖性质,成熟胚囊具有承珠盘结构。(本文来源于《西北植物学报》期刊2017年08期)
陈素红,邹璞,廖景平[8](2017)在《蓝猪耳大孢子发生和雌配子体发育》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蓝猪耳大孢子发生和雌配子体发育。[方法]采用常规石蜡切片和超薄切片技术研究蓝猪耳大孢子发生和雌配子体发育过程。[结果]蓝猪耳为中轴胎座,倒生胚珠,单珠被,薄珠心。大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形成T-形和直线形四分体。T-形四分体合点端大孢子具功能,胚囊为蓼型发育形式;直线形四分体中珠孔端大孢子具功能,最终形成八核七细胞的成熟胚囊。胚囊发育异常偶有发生,但大部分胚囊都能发育成正常的7-细胞胚囊。[结论]蓝猪耳雌性生殖细胞发育异常并不是其结实率低的主要原因。(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科学》期刊2017年20期)
张敏,张唯,宫再欣,郑彩霞[9](2017)在《油松大孢子叶球发生发育的形态与解剖学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准确掌握油松大孢子叶球发生发育过程的外部形态特征及内部胚珠生长的解剖学特征,建立其外部形态和内部组织发育的对应关系,本研究采用形态观测和石蜡切片法,在2013—2016年对北京地区油松大孢子叶球,从花芽分化到种子成熟的过程进行了形态学和解剖学观察。结果显示:北京地区油松的花芽在第1年8月初分化,9月底大孢子叶球原基形成。原基在冬季休眠,至第2年春季继续发育。大孢子叶球在4月初从形态学上可辨,到4月10日左右,胚珠进行细胞分化,此时,大孢子叶球纵径约为5.0 mm。大孢子母细胞在4月20日左右形成,随后进行减数分裂形成功能大孢子。至5月10日左右,大孢子叶球接受小孢子叶球的传粉,随后,珠鳞的颜色由红转绿再逐渐变为棕色。同时,球果缓慢长大,其胚珠内的功能大孢子进行几次分裂,在6月初形成16~32个核的雌配子体,胚珠发育进入游离核分裂期。球果在冬季转入休眠,此时,大孢子叶球纵径约为11.0 mm。至第3年春季,胚珠内部的雌配子体继续发育,4月20日左右含有几千个游离核,此时,大孢子叶球纵径约为21.0 mm。雌配子体在4月30日左右进入细胞化时期,5月初颈卵器开始发育,形成卵细胞,此时,大孢子叶球生长至37.0 mm。待卵细胞在5月10日左右发育成熟时,雌配子体细胞化过程也全部结束。在雌配子体发育、球果长大的同时,珠鳞的颜色逐渐复绿。受精于5月20日左右进行,此时,大孢子叶球纵径约为45.0 mm。受精后,胚胎不断发育。球果在7月10日长约58.0 mm,之后略有萎缩,珠磷逐渐木质化成为种磷。至10月底,球果开裂,长约53.0 mm,种子成熟并弹出。北京地区油松的大孢子叶球从花芽分化、原基形成、胚珠分化、大孢子母细胞产生与分裂、传粉、雌配子体与颈卵器发育、卵细胞成熟、受精、胚胎发育至大孢子叶球成熟形成种子,历时2年2个月。本研究为裸子植物大孢子叶球发生发育的相关研究提供了形态学和解剖学依据。(本文来源于《北京林业大学学报》期刊2017年06期)
杨淑娟,彭励,毛桂莲[10](2017)在《宁夏枸杞大孢子发生和雌配子体发育的半薄切片观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半薄切片及组织化学染色法对宁夏枸杞大孢子发生和雌配子体发育过程中细胞结构及营养物质积累特征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枸杞为多室子房,倒生胚珠,多胚珠,单珠被,薄珠心类型;单孢原,位于珠心表皮下;直线形大孢子四分体,合点端的一个大孢子发育为功能大孢子,胚囊发育类型为蓼型,具有珠被绒毡层结构;刚形成的胚囊没外周没有物质积累,成熟胚囊时期出现了大量的淀粉粒,同时可见助细胞的珠孔端出现丝状器,而且呈PAS正反应,呈现出多糖性质。成熟胚囊具有承珠盘结构。(本文来源于《2017全国植物生物技术发展与植物逆境生理研究前沿动态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7-01-11)
大孢子发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ICKs/KRPs(Inhibitors of cyclin-dependent kinase/Kip-related proteins,以下简称ICKs)是植物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Cyclin-dependent Kinase,CDK)的抑制因子,能抑制细胞周期进程和细胞分裂进而在细胞周期调控中起着重要作用。拟南芥基因组中有7个ICK基因,由于成员之间功能上的冗余性,目前对植物中ICK基因家族的功能以及各成员之间的功能特异性还缺乏深入了解。本实验室先前对ICK1/2/5/6/7的T-DNA插入五突变体进行了研究。本研究旨在创建ICK T-DNA插入六突变体和七突变体的基础上,系统研究ICK基因家族所有成员的敲除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对一个拟南芥六突变体ick123567和七突变体(所有ICK基因被敲除)表型分析显示,与五突变体ick12567和野生型相比,七突变体的植物幼苗鲜重和粒重显着增加。多种非生物胁迫处理,包括植物生长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氯化钠、蔗糖、paraquat和S-甲基甲烷硫代磺酸,野生型和七突变体的根长及生长量之间的差异不显着。ICK七突变体角果变短、每个角果种子数减少。细胞学观察发现,七突变体中有47%的胚珠败育,而五突变体ick12567、六突变体ick123567和野生型中胚珠正常。正反交结果显示七突变体作为母本时才能观察到短角果的表型,说明这个表型是由于雌配子体发育缺陷造成的。对处于雌配子体发育第7时期(FG7)的胚囊发育观察表明,野生型胚囊在授粉之前叁个反足细胞降解;而七突变体胚囊中除了正常的配子外,还有额外的细胞核,这些细胞核可以被区分为是具有一个卵细胞、一个中央细胞和两个助细胞的两套、叁套或者四套的配子体,不同配子体间有时可见清楚的界限,表明突变体胚珠中有多个独立的胚囊存在。利用卵细胞标记pEC1.1::GUS和中央细胞标记pFIS2::GUS确定了七突变体胚珠中多个卵细胞和中央细胞的存在。功能大孢子时期,野生型胚珠只观察到一个功能大孢子。七突变体中,有30%的胚珠观察不到功能大孢子,而其余70%胚珠中可观察到1-3个功能大孢子,极少胚珠中有4个。在FG2时期,野生型胚囊中有一对典型的细胞核,七突变体中有1-4对细胞核,每对细胞核之间界限分明。但在2-I阶段的胚珠中,野生型和七突变体中均只有一个大孢子母细胞。这些结果说明,七个ICK基因的敲除导致多个功能大孢子的形成并且能继续发育成多套雌配子体。开花后叁天,野生型胚珠有一个胚和形态一致且分布在整个胚囊中的胚乳细胞核,而在七突变体胚珠中观察到胚乳中有不同类型的细胞核,或两个或叁个独立的胚乳囊室,并且有双胚的存在。在携带pEC1.1::GUS标记的七突变体开花后叁天的胚珠中,除了胚能观察到GUS染色外,在合点端有1-2个不同的点也可观察到GUS染色,说明受精后叁天胚珠中没有受精的额外卵细胞依然存活在胚囊中。与双胚发育一致,七突变体中有2%的种子可以观察到双胚苗。经野生型和携带有中央细胞标记(pFIS2::GUS)的七突变体混合花粉授粉的七突变体,其后代中双胚苗的基因型检测发现每一对双胚苗具有相同或不同的基因型,表明双胚苗是两个卵细胞分别接受两个不同花粉管所释放的精子细胞经受精产生的。互补实验证明,单个ICK4或ICK7基因组片段导入七突变体中均能回复其突变表型。本研究证明了IC 基因不仅调控植物生长的细胞周期调控,还在非功能大孢子细胞的退化过程起重要作用。正常植物中多个ICK基因功能上的冗余性,可以确保每个胚珠中只形成一个功能大孢子和一个雌配子体以及随后胚的正常发育。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大孢子发生论文参考文献
[1].卢雪佳,刘方炎,高成杰,李昆.车桑子大孢子发生与雌配子体发育[J].植物研究.2019
[2].曹玲.植物ICKs在大孢子发生和雌配子体形成过程中的功能分析[D].华中农业大学.2018
[3].赵丽华.拟南芥染色质重塑复合物SWR1调控大孢子发生机制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8
[4].林树燕,邵丽娟,李洁,张莉,丁雨龙.孝顺竹(Bambusamultiplex)大孢子发生与雌配子体发育研究(英文)[J].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2018
[5].杜夏瑾,钟恒安,黎啸峰,王丽.濒危植物马蹄参的大孢子发生和雌配子体发育[J].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2017
[6].翟书华,殷根深,侯思名,杨晓虹,刘加伟.中国特有珍稀濒危水生植物海菜花大孢子发生及雌配子体发育[J].江苏农业科学.2017
[7].杨淑娟,彭励,包晗,毛桂莲.宁夏枸杞大孢子发生和雌配子体发育的细胞学研究[J].西北植物学报.2017
[8].陈素红,邹璞,廖景平.蓝猪耳大孢子发生和雌配子体发育[J].安徽农业科学.2017
[9].张敏,张唯,宫再欣,郑彩霞.油松大孢子叶球发生发育的形态与解剖学观察[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17
[10].杨淑娟,彭励,毛桂莲.宁夏枸杞大孢子发生和雌配子体发育的半薄切片观察研究[C].2017全国植物生物技术发展与植物逆境生理研究前沿动态研讨会论文集.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