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凝结水及补水系统,所述系统包括凝水器、第一凝结水泵、第二凝结水泵、汽封加热器、低压加热器、除氧器和除盐水泵。本实用新型系统包括凝水器、第一凝结水泵、第二凝结水泵、汽封加热器、低压加热器、除氧器和除盐水泵,一方面能够将汽轮机中的蒸汽凝结成凝结水,并补充水,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除氧器对补充水和凝结水进行除氧,除氧器中波纹板和空心陶瓷颗粒可以有效提高水蒸气与水的接触,降低氧气在水中的溶解度,提高除氧效率。
主设计要求
1.一种凝结水及补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凝水器(1)、第一凝结水泵(2)、第二凝结水泵(3)、汽封加热器(4)、低压加热器(5)、除氧器(6)和除盐水泵(7),所述凝水器(1)设置有进水口、进汽口和出水口,所述除盐水泵(7)的出水口与所述凝水器(1)的进水口连通,所述凝水器(1)的出水口与所述第一凝结水泵(2)和第二凝结水泵(3)的进水口连通;所述除氧器(6)包括圆筒形壳体(61)、由上至下间隔地设置于所述壳体(61)中的喷水器(62)、波纹层(63)、颗粒层(64)和蒸汽分布器(65),所述喷水器(62)包括中空的布水板和连通于所述布水板下方的多个喷头,所述波纹层(63)由多层竖直布置的波纹板排列而成,相邻波纹板之间形成波纹状的通道,所述颗粒层(64)包括多孔支撑板和堆叠于所述多孔支撑板上方的空心陶瓷颗粒;所述壳体(61)设置有位于顶部的出汽口、位于上部的进水口、位于下部的出水口和位于下部的进汽口,所述第一凝结水泵(2)和第二凝结水泵(3)的出水口均依次通过所述汽封加热器(4)、低压加热器(5)和壳体(61)的进水口与所述布水板连通,所述壳体(61)的进汽口通过穿过壳体(61)的蒸汽管线(66)与所述蒸汽分布器(65)连通。
设计方案
1.一种凝结水及补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凝水器(1)、第一凝结水泵(2)、第二凝结水泵(3)、汽封加热器(4)、低压加热器(5)、除氧器(6)和除盐水泵(7),所述凝水器(1)设置有进水口、进汽口和出水口,所述除盐水泵(7)的出水口与所述凝水器(1)的进水口连通,所述凝水器(1)的出水口与所述第一凝结水泵(2)和第二凝结水泵(3)的进水口连通;所述除氧器(6)包括圆筒形壳体(61)、由上至下间隔地设置于所述壳体(61)中的喷水器(62)、波纹层(63)、颗粒层(64)和蒸汽分布器(65),所述喷水器(62)包括中空的布水板和连通于所述布水板下方的多个喷头,所述波纹层(63)由多层竖直布置的波纹板排列而成,相邻波纹板之间形成波纹状的通道,所述颗粒层(64)包括多孔支撑板和堆叠于所述多孔支撑板上方的空心陶瓷颗粒;所述壳体(61)设置有位于顶部的出汽口、位于上部的进水口、位于下部的出水口和位于下部的进汽口,所述第一凝结水泵(2)和第二凝结水泵(3)的出水口均依次通过所述汽封加热器(4)、低压加热器(5)和壳体(61)的进水口与所述布水板连通,所述壳体(61)的进汽口通过穿过壳体(61)的蒸汽管线(66)与所述蒸汽分布器(65)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水位计(8),所述水位计(8)的下端连通于所述壳体(61)出水口的下方处,上端连接于所述颗粒层(64)下方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管线(66)上设置有防止壳体(61)中水倒流的第一单向阀(67),所述低压加热器(5)与壳体(61)的进水口通过防止壳体(61)中水倒流的第二单向阀(51)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61)的底部设置有颗粒物出口,所述颗粒物出口上设置有截止阀门(68)。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61)顶部设置有检测壳体(61)内部压力的压力表(69)。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煤气发电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凝结水及补水系统。
背景技术
凝结水系统和补水系统是煤气发电锅炉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给锅炉汽包补充水。
现有技术公开了一种锅炉自动补水系统,所述系统包括进水系统、补水系统、控制系统和锅炉系统,进水系统通过进水管与补水系统相连,补水系统的内部设有控制系统,补水系统通过第一连通管、第二连通管与锅炉系统相连。该系统能够在锅炉缺水时自动进行补水,锅炉满水时自动停止供水,能够避免因缺水而引起安全事故。
现有技术公开了一种无动力的蓄水补水系统,所述蓄水补水系统包括设置在地面下的漏斗状的导水纤维网、与所述导水纤维网下端相连的导水立管、水平设置在导水立管下方的蓄水器连通管、至少一个与蓄水器连通管相连的球形蓄水器,所述导水立管下端插入所述球形蓄水器的底部,所述导水立管内自上而下依次填充有第一碎块层、渗滤净化层、第二碎块层,所述蓄水器连通管末端连接有通向地表土壤上部的观测防溢管。该无动力的蓄水补水系统融入海绵城市理念,形成适用于不同环境、地域条件的水资源循环系统,有效地降低绿地灌溉及降雨造成的水资源流失,最大程度地降低雨洪对于周围生态环境的影响,从而保护并合理利用城市水资源。
现有凝结水及补水系统所补充水的氧气含量高,容易对锅炉水循环管线造成腐蚀。
实用新型内容
为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凝结水及补水系统,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系统可以降低凝结水和补充水中氧气的含量,减少锅炉管线的腐蚀。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第一方面中,提供了一种凝结水及补水系统,所述系统包括凝水器、第一凝结水泵、第二凝结水泵、汽封加热器、低压加热器、除氧器和除盐水泵,所述凝水器设置有进水口、进汽口和出水口,所述除盐水泵的出水口与所述凝水器的进水口连通,所述凝水器的出水口与所述第一凝结水泵和第二凝结水泵的进水口连通;所述除氧器包括圆筒形壳体、由上至下间隔地设置于所述壳体中的喷水器、波纹层、颗粒层和蒸汽分布器,所述喷水器包括中空的布水板和连通于所述布水板下方的多个喷头,所述波纹层由多层竖直布置的波纹板排列而成,相邻波纹板之间形成波纹状的通道,所述颗粒层包括多孔支撑板和堆叠于所述多孔支撑板上方的空心陶瓷颗粒;所述壳体设置有位于顶部的出汽口、位于上部的进水口、位于下部的出水口和位于下部的进汽口,所述第一凝结水泵和第二凝结水泵的出水口均依次通过所述汽封加热器、低压加热器和壳体的进水口与所述布水板连通,所述壳体的进汽口通过穿过壳体的蒸汽管线与所述蒸汽分布器连通。
可选的,所述系统还包括水位计,所述水位计的下端连通于所述壳体出水口的下方处,上端连接于所述颗粒层下方处。
可选的,所述蒸汽管线上设置有防止壳体中水倒流的第一单向阀,所述低压加热器与壳体的进水口通过防止壳体中水倒流的第二单向阀连通。
可选的,所述壳体的底部设置有颗粒物出口,所述颗粒物出口上设置有截止阀门。
可选的,所述壳体顶部设置有检测壳体内部压力的压力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具有如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系统包括凝水器、第一凝结水泵、第二凝结水泵、汽封加热器、低压加热器、除氧器和除盐水泵,一方面能够将汽轮机中的蒸汽凝结成凝结水,并补充水,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除氧器对补充水和凝结水进行除氧,除氧器中波纹板和空心陶瓷颗粒可以有效提高水蒸气与水的接触,降低氧气在水中的溶解度,提高除氧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伸获得其它的实施附图。
本说明书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凝结水及补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附图标记说明)
1凝水器 2第一凝结水泵 3第二凝结水泵
4汽封加热器 5低压加热器 6除氧器
7除盐水泵 8水位计 51第二单向阀
61壳体 62喷水器 63波纹层
64颗粒层 65蒸汽分布器 66蒸汽管线
67第一单向阀 68截止阀门 69压力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凝结水及补水系统,如图1所示,所述系统包括凝水器1、第一凝结水泵2、第二凝结水泵3、汽封加热器4、低压加热器5、除氧器6和除盐水泵7,所述凝水器1设置有进水口、进汽口和出水口,所述除盐水泵7的出水口与所述凝水器1的进水口连通,所述凝水器1的出水口与所述第一凝结水泵2和第二凝结水泵3的进水口连通;所述除氧器6包括圆筒形壳体61、由上至下间隔地设置于所述壳体61中的喷水器62、波纹层63、颗粒层64和蒸汽分布器65,所述喷水器62包括中空的布水板和连通于所述布水板下方的多个喷头,所述波纹层63由多层竖直布置的波纹板排列而成,相邻波纹板之间形成波纹状的通道,所述颗粒层64包括多孔支撑板和堆叠于所述多孔支撑板上方的空心陶瓷颗粒;所述壳体61设置有位于顶部的出汽口、位于上部的进水口、位于下部的出水口和位于下部的进汽口,所述第一凝结水泵2和第二凝结水泵3的出水口均依次通过所述汽封加热器4、低压加热器5和壳体61的进水口与所述布水板连通,所述壳体61的进汽口通过穿过壳体61的蒸汽管线66与所述蒸汽分布器65连通。
本实施例系统运行方式如下:凝水器接收来自汽轮机的水蒸汽和来自除盐水泵的水后将凝结水和补水分别通过第一凝结水泵和第二凝结水泵送入汽封加热器中,两个凝结水泵可以交替使用或者其中一个作为备用。汽封加热器将水加热后再通过低压加热器加压加热后送入除氧器中。同时,来自汽包或汽轮机的中高压或中压的高温水蒸汽从蒸汽管线送入蒸汽分布器中进行分布。高温水蒸汽先与壳体底部的水接触,一方面降低温度,另一方面产生更多的水蒸汽上行。进入除氧器中的水进入喷水器的布水板中并经过喷头喷射到波纹层的波纹板的通道中,与逆流而上的水蒸汽充分接触,使水中的大部分氧气析出,然后继续下行至颗粒层的空心陶瓷颗粒中进行进一步分散和接触水蒸汽,最后从多孔支撑板流下并从壳体的下部出水口流出。本实用新型系统包括凝水器、第一凝结水泵、第二凝结水泵、汽封加热器、低压加热器、除氧器和除盐水泵,一方面能够将汽轮机中的蒸汽凝结成凝结水,并补充水,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除氧器对补充水和凝结水进行除氧,除氧器中波纹板和空心陶瓷颗粒可以有效提高水蒸气与水的接触,降低氧气在水中的溶解度,提高除氧效率。
为了方便观察壳体中的水位,如图1所示,所述系统还可以包括水位计8,所述水位计8的下端连通于所述壳体61出水口的下方处,上端连接于所述颗粒层64下方处,水位计与壳体内部相连通,从而可以随时观察壳体中的水位高度,控制壳体中水排放的速度。另外,所述壳体61顶部可以设置有检测壳体61内部压力的压力表69,从而可以随时观察壳体中的压力大小。
如图1所示,所述蒸汽管线66上设置有防止壳体61中水倒流的第一单向阀67,所述低压加热器5与壳体61的进水口通过防止壳体61中水倒流的第二单向阀51连通,可以防止壳体中的水倒流向汽轮机或汽包以及低压加热器。
在高温高压下空心陶瓷颗粒会产生部分碎屑,为了防止这部分碎屑能够时常清理,如图1所示,所述壳体61的底部设置有颗粒物出口,所述颗粒物出口上设置有截止阀门68,在需要时通过截止阀门打开颗粒物出口接口排放颗粒物,还可以降低壳体中的水位,方便快捷。
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43079.4
申请日:2019-01-10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13(河北)
授权编号:CN209470195U
授权时间:20191008
主分类号:F22D 11/06
专利分类号:F22D11/06;F22D1/32;F22D1/50
范畴分类:35B;
申请人:辛集市澳森钢铁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辛集市澳森钢铁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052360 河北省石家庄市辛集市南智邱赵马村村东
发明人:王岩;孟宪豪;马建中;张俊杰;李朝晖;贾芳;寇树卫;郭超
第一发明人:王岩
当前权利人:辛集市澳森钢铁有限公司
代理人:冯建基;孙进华
代理机构:11577
代理机构编号:北京创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