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高速叠片台,包括升降装置,所述升降装置上方设置有叠片板,所述叠片板用于接收下落的极片,所述升降装置用于调节所述叠片板的高度,使每个极片下落的高度相同,所述叠片板与所述升降装置之间设有姿态控制系统,所述姿态控制系统根据极片的位置和姿态信息对所述叠片板的位置和姿态进行调整,使极片能够自落在叠片板上预定的位置,所述叠片板的两侧设有压紧装置,所述压紧装置用于将下落至所述叠片板上的极片压紧。通过压紧装置将下落至所述叠片板上的极片压紧,通过将姿态控制系统使得位置、姿态的矫正和极片从上一工作台向叠片台的转运工作可以同时进行,提高叠片效率。
主设计要求
1.一种高速叠片台,其特征在于,包括升降装置,所述升降装置上方设置有叠片板,所述叠片板用于接收下落的极片,所述升降装置用于调节所述叠片板的高度,使每个极片下落的高度相同,所述叠片板与所述升降装置之间设有姿态控制系统,所述姿态控制系统根据极片的位置和姿态信息对所述叠片板的位置和姿态进行调整,使极片能够自落在叠片板上预定的位置,所述叠片板的两侧设有压紧装置,所述压紧装置用于将下落至所述叠片板上的极片压紧。
设计方案
1.一种高速叠片台,其特征在于,包括升降装置,所述升降装置上方设置有叠片板,所述叠片板用于接收下落的极片,所述升降装置用于调节所述叠片板的高度,使每个极片下落的高度相同,所述叠片板与所述升降装置之间设有姿态控制系统,所述姿态控制系统根据极片的位置和姿态信息对所述叠片板的位置和姿态进行调整,使极片能够自落在叠片板上预定的位置,所述叠片板的两侧设有压紧装置,所述压紧装置用于将下落至所述叠片板上的极片压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速叠片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升降装置下方设置有底座装置,所述升降装置固定于所述底座装置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速叠片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紧装置包括第一电机、偏心轴、浮动板和连接座,所述偏心轴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机,所述偏心轴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浮动板,所述连接座与所述浮动板横向方向可移动连接,所述连接座的上方设有压刀,所述压刀的下方连接有第二电机,所述压刀和所述第二电机均与所述连接座固接,所述第一电机工作带动所述浮动板升降从而带动所述压刀升降,所述第二电机工作带动所述压刀旋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高速叠片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机与所述偏心轴的正心一侧连接,所述浮动板与所述偏心轴的偏心一侧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速叠片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装置包括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的上方设有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向上连接所述叠片板,所述升降机构升降带动所述第一支撑板升降。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高速叠片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板为直角三角形结构,所述第一支撑板的斜边向外延伸有一斜面,所述升降装置包括侧板和升降台,所述侧板竖直放置,所述侧板与所述第一支撑板其中一条直角边可滑动连接,所述升降台上设有与所述斜面相配合的滑轨,所述滑轨与所述斜面斜度相同,所述升降台左右滑动带动所述第一支撑板上升或下降。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高速叠片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装置还包括第三电机、螺杆和螺帽,所述升降台与螺帽连接,所述螺帽与螺杆连接,所述螺杆与所述第三电机连接,所述第三电机驱动带动所述升降台左右滑动,所述升降台与所述斜面发生相对滑动带动所述第一支撑板上升或下降。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速叠片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装置包括动力装置、底板和第二支撑板,所述动力装置与所述底板连接,所述动力装置向上连接有所述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二支撑板位于所述底板的上方,所述升降装置固定于所述第二支撑板上,所述动力装置驱动所述第二支撑板上下方向运动。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叠片机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指一种高速叠片台。
背景技术
传统的叠片台装置分为气缸式和凸轮式两种,其中气缸式叠片台装置使用气缸分别控制压刀的张合和升降来进行叠片,其效率一般为1.6秒每片;凸轮式叠片台装置通过凸轮传送的方式控制压刀的张合和升降,其效率略高于气缸式叠片台装置。
传统的叠片方式中,使用机械臂从料盒中拾取极片放置在定位工作台上,经定位工作台定位并矫正极片的位置和姿态后,再由机械臂从定位工作台拾取极片放在叠片台上,由气缸或凸轮传动的方式控制压刀的升降来压紧极片。
气缸式叠片台装置叠片的效率较低,难以满足现在生产的要求。
凸轮式叠片台装置体积大、质量重,且如果要叠不同尺寸的电芯,需要调整凸轮,导致其转动惯量发生变化,叠片效果不稳定。
矫正极片的姿态和机械臂从定位工作台拾取极片放在叠片台上需要依次进行,不能够同时完成,降低了叠片的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高速叠片台。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高速叠片台,包括升降装置,所述升降装置上方设置有叠片板,所述叠片板用于接收下落的极片,所述升降装置用于调节所述叠片板的高度,使每个极片下落的高度相同,所述叠片板与所述升降装置之间设有姿态控制系统,所述姿态控制系统根据极片的位置和姿态信息对所述叠片板的位置和姿态进行调整,使极片能够自落在叠片板上预定的位置,所述叠片板的两侧设有压紧装置,所述压紧装置用于将下落至所述叠片板上的极片压紧。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的升降装置下方设置有底座装置,所述升降装置固定于所述底座装置上。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压紧装置包括第一电机、偏心轴、浮动板和连接座,所述偏心轴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机,所述偏心轴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浮动板,所述连接座与所述浮动板横向方向可移动连接,所述连接座的上方设有压刀,所述压刀的下方连接有第二电机,所述压刀和所述第二电机均与所述连接座固接,所述第一电机工作带动所述浮动板升降从而带动所述压刀升降,所述第二电机工作带动所述压刀旋转。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第一电机与所述偏心轴的正心一侧连接,所述浮动板与所述偏心轴的偏心一侧连接。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升降装置包括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的上方设有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向上连接所述叠片板,所述升降机构升降带动所述第一支撑板升降。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第一支撑板为直角三角形结构,所述第一支撑板的斜边向外延伸有一斜面,所述升降装置包括侧板和升降台,所述侧板竖直放置,所述侧板与所述第一支撑板其中一条直角边可滑动连接,所述升降台上设有与所述斜面相配合的滑轨,所述滑轨与所述斜面斜度相同,所述升降台左右滑动带动所述第一支撑板上升或下降。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升降装置还包括第三电机、螺杆和螺帽,所述升降台与螺帽连接,所述螺帽与螺杆连接,所述螺杆与所述第三电机连接,所述第三电机驱动带动所述升降台左右滑动,所述升降台与所述斜面发生相对滑动带动所述第一支撑板上升或下降。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底座装置包括动力装置、底板和第二支撑板,所述动力装置与所述底板连接,所述动力装置向上连接有所述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二支撑板位于所述底板的上方,所述升降装置固定于所述第二支撑板上,所述动力装置驱动所述第二支撑板上下方向运动。
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高速叠片台通过升降装置来调节叠片板的高度,使每个极片下落的高度相同,通过压紧装置将下落至所述叠片板上的极片压紧,压紧装置使用电机和偏心轴组合的结构驱动压刀上下运动,在避开极片的下降通道时,用电机驱动压刀做旋转运动替代压刀的张合,压刀运动的效率高且运动稳定性好,提高了叠片效率。通过将姿态控制系统装于叠片台上,矫正叠片板的位置和姿态以适应极片的位置和姿态,使得位置、姿态的矫正工作和极片从上一工作台向叠片台的转运工作可以同时进行,提高了叠片效率。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高速叠片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压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偏心轴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升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底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 叠片板 20 姿态控制系统
30 压紧装置 40 升降装置
50 底座装置 31 第一电机
32 偏心轴 33 浮动板
34 连接座 35 第二电机
36 压刀 41 第三电机
42 螺杆 43 螺帽
44 升降台 45 侧板
46 第一支撑板 51 动力装置
52 底板 53 第二支撑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一步介绍和说明,但不局限于此。
如图1至图5所示,一种高速叠片台,包括升降装置40,升降装置40上方设置有叠片板10,叠片板10用于接收下落的极片,升降装置40用于调节叠片板10的高度,使每个极片下落的高度相同,叠片板10与升降装置40之间设有姿态控制系统20,姿态控制系统20根据极片的位置和姿态信息对叠片板10的位置和姿态进行调整,使极片能够自落在叠片板10上预定的位置,叠片板10的两侧设有压紧装置30,压紧装置30用于将下落至叠片板10上的极片压紧。通过压紧装置30将下落至所述叠片板10上的极片压紧,压紧装置30使用电机和偏心轴32组合的结构驱动压刀36上下运动,在避开极片的下降通道时,用电机驱动压刀36做旋转运动替代压刀36的张合,压刀36运动的效率高且运动稳定性好,提高了叠片效率。通过将姿态控制系统20装于叠片台上,矫正叠片板10的位置和姿态以适应极片的位置和姿态,使得位置、姿态的矫正工作和极片从上一工作台向叠片台的转运工作可以同时进行,提高了叠片效率。
具体地,如图1所示,升降装置40下方设置有底座装置50,升降装置40固定于底座装置50上。
具体地,如图2所示,压紧装置30包括第一电机31、偏心轴32、浮动板33和连接座34,偏心轴32的一端连接第一电机31,偏心轴32的另一端连接浮动板33,连接座34与浮动板33横向方向可移动连接,连接座34的上方设有压刀36,压刀36的下方连接有第二电机35,压刀36和第二电机35均与连接座34固接,第一电机31工作带动浮动板33升降从而带动压刀36升降,第二电机35工作带动压刀36旋转。连接座34可以沿着浮动板33的左右方向自由运动,其他方向与浮动板33固定,压刀36可以在第二电机35的带动下,绕着第二电机35的轴旋转。
具体地,如图2所示,压紧装置30的数量至少为两个,具体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压紧装置30设置在叠片板10的两侧。
具体地,如图3所示,第一电机31与偏心轴32的正心一侧连接,浮动板33与偏心轴32的偏心一侧连接。
在另一具体实施例中,压紧装置30中的偏心轴32可以用偏心轮、凸轮或曲柄代替。
具体地,如图1至图3所示,初始时,偏心轴32的偏心一侧的轴心位于最下方,第一电机31转动,通过偏心轴32带动浮动板33运动且偏心轴32的偏心一侧的轴心处于上升的状态,由于连接座34沿着浮动板33的左右方向可以自由运动且连接座34与第一电机31的左右方向固定,所以连接座34及安装在连接座34上的压刀36在浮动板33的带动下做向上的直线运动,压刀36上升一段距离后,第二电机35带动压刀36做旋转运动,避开极片的下落通道,偏心轴32的偏心一侧的轴心上升至最高点后,将极片放置于叠片板10上;第一电机31转动,通过偏心轴32带动浮动板33运动且偏心轴32的偏心一侧的轴心处于下降的状态,连接座34及安装在连接座34上的压刀36在浮动板33的带动下做向下的直线运动,与此同时,第二电机35带动压刀36做旋转运动,使压刀36的部分结构位于极片的上方,偏心轴32的偏心一侧的轴心下降至最低点后,压刀36压住极片。
具体地,如图4所示,升降装置40包括升降机构,升降机构的上方设有第一支撑板46,第一支撑板46向上连接叠片板10,升降机构升降带动第一支撑板46升降。
具体地,如图4所示,第一支撑板46为直角三角形结构,第一支撑板46的斜边向外延伸有一斜面,升降装置40包括侧板45和升降台44,侧板45竖直放置,侧板45与第一支撑板46其中一条直角边可滑动连接,升降台44上设有与斜面相配合的滑轨,滑轨与斜面斜度相同,升降台44左右滑动带动第一支撑板46上升或下降。
具体地,如图4所示,升降装置40还包括第三电机41、螺杆42和螺帽43,升降台44与螺帽43连接,螺帽43与螺杆42连接,螺杆42与第三电机41连接,第三电机41驱动带动升降台44左右滑动,升降台44与斜面发生相对滑动带动第一支撑板46上升或下降。
具体地,如图4所示,当一个极片被放置于叠片板10上后,第三电机41驱动螺杆42转动,使螺帽43和与螺帽43固定连接的升降台44向右运动,由于第一支撑板46与侧板45左右方向固定,所以第一支撑板46与升降台44在沿着升降台44上斜面方向产生相对滑动,第一支撑板46向下运动,向下运动的距离与一个极片的厚度相等,保持最上方极片的高度不变。
具体地,如图5所示,底座装置50包括动力装置51、底板52和第二支撑板53,动力装置51与底板52连接,动力装置51向上连接有第二支撑板53,第二支撑板53位于底板52的上方,升降装置40固定于第二支撑板53上,动力装置51驱动第二支撑板53上下方向运动。当叠片数量达到设定的数值后,动力装置二51驱动第二支撑板53向下运动,由极片转移装置将叠片完成的极片转移至下一工位,然后动力装置二51驱动第二支撑板53向上运动至原位置,继续进行下一轮的叠片。
具体地,如图5所示,动力装置51驱动第二支撑板53运动的方向可以为任意方向。
具体地,如图1至图5所示当极片一从上一工位转移至叠片板上时,姿态控制系统20依据极片一的位置和姿态对叠片板10的位置和姿态进行矫正,同时部分压刀36在第一电机31和第二电机35的驱动下完成升高和旋转,以避开极片一的下落通道。极片一被放置于叠片板上后,处于升高状态的压刀36在第一电机31和第二电机35的驱动下完成旋转和下降,压在极片一上,第三电机41驱动第一支撑板46及固定在第一支撑板46上的叠片板10下降,下降的高度为一个极片的厚度,极片二从上一工位转移至叠片板上时,姿态控制系统20依据极片二的位置和姿态对叠片板10的位置和姿态进行矫正,同时未压在极片一上的压刀36在第一电机31和第二电机35的驱动下完成升高和旋转,以避开极片二的下落通道。极片二被放置于叠片板上后,处于升高状态的压刀36在第一电机31和第二电机35的驱动下完成旋转和下降,压在极片二上,第三电机41驱动第一支撑板46及固定在第一支撑板46上的叠片板10下降,下降的高度为一个极片的厚度。至此,上述为一个叠片工作循环。重复此循环,直至叠片数量达到设定的数值后,停止叠片,动力装置二51驱动第二支撑板53及固定在第二支撑板53上的升降装置40和叠片板10向下运动,由极片转移装置将叠片完成的极片转移至下一工位,动力装置二51驱动第二支撑板53及固定在第二支撑板53上的升降装置40和叠片板10向上运动至原位置,升降装置40调整叠片板10的高度至初始高度,继续进行下一轮的叠片。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一种高速叠片台通过升降装置来调节叠片板的高度,使每个极片下落的高度相同,通过压紧装置将下落至所述叠片板上的极片压紧,压紧装置使用电机和偏心轴组合的结构驱动压刀上下运动,在避开极片的下降通道时,用电机驱动压刀做旋转运动替代压刀的张合,压刀运动的效率高且运动稳定性好,提高了叠片效率,通过将姿态控制系统装于叠片台上,矫正叠片板的位置和姿态以适应极片的位置和姿态,使得位置、姿态的矫正工作和极片从上一工作台向叠片台的转运工作可以同时进行。提高了叠片效率。
上述仅以实施例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以便于读者更容易理解,但不代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仅限于此,任何依本实用新型所做的技术延伸或再创造,均受本实用新型的保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338599.8
申请日:2019-03-11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94(深圳)
授权编号:CN209515876U
授权时间:20191018
主分类号:H01M 10/04
专利分类号:H01M10/04;H01G13/00
范畴分类:38G;
申请人:深圳市光大激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深圳市光大激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华富街道新田社区深南大道1006号深圳国际创新中心(福田科技广场)A栋五层
发明人:何林;郑新华
第一发明人:何林
当前权利人:深圳市光大激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代理人:冯筠
代理机构:44242
代理机构编号:深圳市精英专利事务所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叠片台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