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醚改性硅氧烷磷酸酯论文_陈杰,卢祉巡

导读:本文包含了聚醚改性硅氧烷磷酸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磷酸酯,聚醚,硅油,表面活性剂,表面张力,性能,耐水。

聚醚改性硅氧烷磷酸酯论文文献综述

陈杰,卢祉巡[1](2019)在《硅氧烷结构对聚醚改性硅氧烷磷酸酯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硅氢加成法,以七甲基氢叁硅氧烷、聚醚F-6和五氧化二磷等为原料,合成聚醚改性叁硅氧烷磷酸酯;以低含氢硅油、聚醚F-6和五氧化二磷等为原料,合成聚醚改性聚硅氧烷磷酸酯。对这两种硅氧烷结构不同的磷酸酯进行了红外光谱分析,同时进行了表面张力、接触角、粘度的测试。结果表明,两种产物均具有较好的降低表面张力的能力,较好的降粘性。聚醚改性叁硅氧烷磷酸酯降低表面张力的能力强于聚醚改性聚硅氧烷磷酸酯。聚醚改性叁硅氧烷磷酸酯可使大庆原油粘度降低73. 77%,降粘效果好于聚醚改性聚硅氧烷磷酸酯。(本文来源于《应用化工》期刊2019年06期)

陈杰,张永强[2](2019)在《聚醚改性聚硅氧烷磷酸酯的合成和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低含氢硅油、聚醚F-6为主要原料,利用硅氢加成反应制备聚醚改性聚硅氧烷(PES);之后分批加入P2O5,合成聚醚改性聚硅氧烷磷酸酯。对产物进行表征及性能测试,其具有良好的降低表面张力能力和较好的溶解性。(本文来源于《科技视界》期刊2019年10期)

李顺琴,黄良仙,李婷,张乐,田凯[3](2016)在《磷酸酯型聚醚改性叁硅氧烷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及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1,1,1,3,5,5,5-七甲基叁硅氧烷(HTSO)、端羟基烯丙基聚醚(FAE-10)为原料,通过硅氢加成反应得到中间体(ETS),再与磷酸(H3PO4)进行酯化反应,制得一种新型的磷酸酯型聚醚改性叁硅氧烷表面活性剂(PATS),并对其相关性能进行了测试。采用IR和1HNMR对PATS的结构进行了表征。通过正交试验,得到制备磷酸酯型聚醚改性叁硅氧烷表面活性剂的优化工艺:n(ETS)∶n(H3PO4)=1.10∶1,反应温度为90℃,反应时间为6 h。合成的PATS具有良好的表面活性,其临界胶束浓度(cmc)和此时的表面张力(γcmc)分别为0.49 g/L和24.12 m N/m,同时,PATS稳泡性良好,在酸性、中性条件下耐水解稳定性好。(本文来源于《印染助剂》期刊2016年11期)

黄良仙,李顺琴,李婷,贾银银,张乐[4](2016)在《磷酸酯型聚醚改性叁硅氧烷的制备及界面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烯丙基聚氧乙烯醚(FAE-10)和1,1,1,3,5,5,5-七甲基叁硅氧烷(HTSO)为原料,在H_2Pt Cl6催化下,经硅氢加成反应先合成末端带羟基的聚醚改性叁硅氧烷(TPETS),再与H_3PO_4进行酯化反应,制得一种磷酸酯型聚醚改性叁硅氧烷(PTSS)。用正交试验对其酯化反应条件进行了优化,用红外光谱(IR)对PTSS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并对PTSS的临界表面张力、临界胶束浓度、发泡性能等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PTSS酯化反应的优化条件为:反应温度80℃、反应时间4 h、n(TPETS)∶n(H_3PO_4)=1∶1.1。PTSS的临界表面张力(γ_(cmc))为21.9 m N/m,临界胶束浓度(cmc)为5.0×10~(-4)g/m L。质量分数为0.1%的PTSS水溶液发泡力为3.03,5 min稳泡性为0.590。对煤油和苯的乳化力分别为131和304 s。(本文来源于《印染助剂》期刊2016年07期)

王固霞,郭生伟,王学川[5](2012)在《一种聚醚改性硅氧烷磷酸酯的应用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一种聚醚改性硅氧烷磷酸酯的表面张力、临界胶束浓度、润湿渗透性、起泡力和乳化力等表面性能,探讨了其对皮革进行加脂的加脂效果、皮革的厚度变化以及抗张强度、撕裂强度、伸长率等物理力学性能。结果表明,此聚醚改性硅氧烷磷酸酯的表面性能符合加脂剂的使用要求,用其处理后的皮革在弹性、柔软度、润滑感和丝光感方面表现良好,而抗张强度、断裂伸长率和规定负荷伸长率均优于传统加脂剂L-3,综合加脂效果良好。(本文来源于《皮革科学与工程》期刊2012年01期)

李欢玲[6](2010)在《聚醚改性硅氧烷磷酸酯盐的合成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聚醚改性硅氧烷磷酸酯盐是在聚硅氧烷主链上引入聚醚磷酸酯改性基团而形成的一种新型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具有优异的抗静电性、润湿性、平滑性、耐氧化稳定性、不挥发性、无毒副作用等综合性能,广泛应用于塑料、纺织工业、日用化妆品等领域。目前,国内还未形成大规模的商品化,文献报道的产品一般为40-80%的水溶液,不能用于有机体系,无机盐含量高,品种相对单一,也未对聚醚改性硅氧烷磷酸酯盐和脂肪醇醚磷酸酯盐的应用性能作出比较。本文经过硅氢化、磷酸化、中和、浓缩等工艺,合成高浓度聚醚改性硅氧烷磷酸酯盐表面活性剂,寻找工艺平稳控制的方法,深入探索了聚醚改性硅氧烷磷酸酯盐组成和结构对产品应用性能的影响,通过聚醚改性硅氧烷磷酸酯盐和脂肪醇醚磷酸酯盐应用性能的比较,对聚醚改性硅氧烷磷酸酯盐的应用水平作出评价。论文以高含氢硅油为原料,通过调聚法制备系列含氢硅油,然后用端烯基聚氧烯醚对含氢硅油进行接枝改性,接着由聚醚改性硅油与磷酸化试剂五氧化二磷进行磷酸酯化反应,而后水解、碱中和、脱水纯化,即制得高浓度的聚醚改性硅氧烷磷酸酯盐。在上述合成中,通过调节各反应的主要影响因素,分别探讨其最佳的合成工艺条件,并制备出相应的中间体和产物。调聚反应中较佳反应条件为:物料摩尔比MM:202 =0.8:1,浓硫酸用量为物料总量的2%,反应温度60℃,反应时间4h。硅氢加成反应中较合适的条件为:采用滴加聚醚的投料方式(法Ⅰ),Si-H与C=C摩尔比1:(1.05—1.1),催化剂用量(以Pt计)为含氢硅油质量的30ppm,反应温度95-110℃,反应时间3-4h。在磷酸化和水解反应中,较佳的反应条件是:采用分批投P2O5的加料方式,后加水法,投料比为羟基:P2O5︰水=(1.8~2.1):1:(1~1.5),酯化温度70~80℃,酯化时间3-4h,水解温度70~80℃,水解时间2~3h,所得酸性磷酸酯的磷酸含量小于2%。水解后的酸性磷酸酯用50%NaOH溶液中和,甲苯为溶剂带水,采用刮膜蒸发器,85℃,0.09-0.1MPa真空度条件下浓缩,可以得到固含量达97%的聚醚改性硅氧烷磷酸酯盐产品。应用IR定量分析跟踪硅氢化反应中Si-H键浓度的变化;通过各反应前后原料与生成物的IR谱图对比,明确反应进展情况和产物的各特征峰。运用31P-NMR谱图分析了终产物分子结构方面的信息,可知PESP-Na分子中确实引入了磷酸根基团,产物是磷酸单酯、双酯、焦磷酸酯、无机磷酸盐等的混合物。本文对产品的应用性能进行了系列测试,详细研究了反应产物组成、烯丙基聚醚结构、硅油/聚醚重量比对终产物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聚醚改性硅氧烷磷酸酯盐的抗静电性能受单酯含量、亲水基比例影响显着。随单酯含量升高,亲水基比例增加,产品的抗静电性能变好;平滑性受单/双酯比例、硅油/聚醚重量比影响,随聚醚分子量减小,双酯含量升高,硅油/聚醚重量比增加,平滑性变好,单/双酯比例的影响远大于聚醚分子量的影响。与醇醚磷酸酯盐相比,聚醚改性硅氧烷磷酸酯盐综合性能好,具有表面张力低,平滑性能好,低泡、耐热、与非极性溶剂相容性好等优点,适用于对这些方面有特殊要求的场合。可以调节原料分子结构,合成不同水/油溶解性的产品,拓宽其在更多领域的应用。(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期刊2010-11-20)

王学川,丁建华,刘敏,王固霞,潘召[7](2008)在《聚醚改性硅氧烷磷酸酯的合成及表征》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含氢硅油(HS)和端基不饱和聚醚为原料合成出聚醚改性硅氧烷(PPS),对该中间体进行磷酸化反应制备了聚醚改性硅氧烷磷酸酯(PPSP)。利用 IR、NMR 对聚醚改性硅氧烷磷酸酯结构进行表征,并对其表面性能进行研究。(本文来源于《2008(第十届)国际表面活性剂和洗涤剂会议论文集》期刊2008-09-01)

王学川,王固霞,宋世鹏[8](2007)在《聚醚改性硅氧烷磷酸酯的合成》一文中研究指出聚醚改性硅氧烷磷酸酯是将聚硅氧烷产品通过不饱和聚醚改性再进行磷酸化反应而得到的产物,它兼具非离子和阴离子两种表面活性剂的特性,因而具有良好的综合性能。采用正交试验研究了影响聚醚改性硅氧烷磷酸化的主要因素,得出磷酸化反应最优条件为:反应物中n(-OH)∶n(P2O5)为2.0∶1.0,酯化时间为3.5h,酯化温度为80℃,水解量为聚醚改性硅氧烷磷酸酯(简称PP)的4%,水解温度为50℃,水解时间为1.5h。其中,各因素对磷酸化反应的影响顺序为:反应物摩尔比>水解时间>水解温度>酯化时间>水解量>酯化温度。通过化学检测和红外谱图分析,验证了目标产物的生成,聚醚改性硅氧烷磷酸酯可在制革工业中用作加脂剂以改善皮革品质。(本文来源于《中国皮革》期刊2007年03期)

王学川,王固霞[9](2006)在《聚醚改性硅氧烷磷酸酯的合成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简要介绍了聚醚改性硅氧烷磷酸酯的结构,综述了它的合成及应用,阐述了制备聚醚改性硅氧烷磷酸酯的硅氢化反应和磷酸化反应,这两步反应决定了它兼具非离子和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双重性质;从物质结构角度讨论了聚醚改性硅氧烷磷酸酯具有优异的抗静电、润湿渗透、乳化分散、低泡等性能,从而能在日用化学品等诸多领域应用的原因。最后指出了这种表面活性剂的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本文来源于《日用化学工业》期刊2006年03期)

王桂莲,刘燕军,葛启[10](2004)在《聚醚/磷酸酯改性聚硅氧烷的合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聚醚改性聚硅氧烷与五氧化二磷为主要原料,通过酯化反应和水解反应制备了有效物浓度达8000的液态聚醚/磷酸酯改性聚硅氧烷,并总结出较好的酯化反应条件为:投料比2.5∶1,一次性投料,在80℃下反应4h;水解反应条件是:温度为80℃,时间为2h.(本文来源于《天津工业大学学报》期刊2004年01期)

聚醚改性硅氧烷磷酸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低含氢硅油、聚醚F-6为主要原料,利用硅氢加成反应制备聚醚改性聚硅氧烷(PES);之后分批加入P2O5,合成聚醚改性聚硅氧烷磷酸酯。对产物进行表征及性能测试,其具有良好的降低表面张力能力和较好的溶解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聚醚改性硅氧烷磷酸酯论文参考文献

[1].陈杰,卢祉巡.硅氧烷结构对聚醚改性硅氧烷磷酸酯性能的影响[J].应用化工.2019

[2].陈杰,张永强.聚醚改性聚硅氧烷磷酸酯的合成和性能研究[J].科技视界.2019

[3].李顺琴,黄良仙,李婷,张乐,田凯.磷酸酯型聚醚改性叁硅氧烷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及性能研究[J].印染助剂.2016

[4].黄良仙,李顺琴,李婷,贾银银,张乐.磷酸酯型聚醚改性叁硅氧烷的制备及界面性能[J].印染助剂.2016

[5].王固霞,郭生伟,王学川.一种聚醚改性硅氧烷磷酸酯的应用性能[J].皮革科学与工程.2012

[6].李欢玲.聚醚改性硅氧烷磷酸酯盐的合成及应用[D].华南理工大学.2010

[7].王学川,丁建华,刘敏,王固霞,潘召.聚醚改性硅氧烷磷酸酯的合成及表征[C].2008(第十届)国际表面活性剂和洗涤剂会议论文集.2008

[8].王学川,王固霞,宋世鹏.聚醚改性硅氧烷磷酸酯的合成[J].中国皮革.2007

[9].王学川,王固霞.聚醚改性硅氧烷磷酸酯的合成及应用[J].日用化学工业.2006

[10].王桂莲,刘燕军,葛启.聚醚/磷酸酯改性聚硅氧烷的合成[J].天津工业大学学报.2004

论文知识图

峭酸阶离定十当p”尹△甲v由陇PPS、PPSP的红外图谱聚醚改性硅氧烷磷酸酯的结构磷酸酯的中和梳型硅氧烷在水溶液表面的单分子吸附...磷酸酯电位滴定曲线

标签:;  ;  ;  ;  ;  ;  ;  

聚醚改性硅氧烷磷酸酯论文_陈杰,卢祉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