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透过率论文_陈新民,李建玉,魏合理,黄宏华,钱仙妹

导读:本文包含了大气透过率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大气,中波,光度计,激光,波段,光谱,太阳。

大气透过率论文文献综述

陈新民,李建玉,魏合理,黄宏华,钱仙妹[1](2019)在《用太阳光度计获取激光波段大气透过率》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激光技术在众多科学领域的应用,激光波段大气透过率的实时获取尤为重要。基于测量和模拟计算分析研究,提出利用太阳光度计测量的数据获取红外波段激光大气透过率的方法,该方法低成本、高时效、可同时获得多激光波段的大气透过率。通过与532 nm激光雷达实测结果的对比,误差小于5%,并将该方法与激光传输评估软件根据实时测量的大气参数模拟计算得到的两个红外激光波段透过率进行了对比,统计误差分别小于8.5%和8.0%。该方法对激光工程在实际大气中的应用具有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红外与激光工程》期刊2019年S2期)

王飞翔,郭杰,许方宇,张雨辰,陈双远[2](2019)在《不同海拔地区红外大气透过率的计算和测量》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得到不同海拔地区的大气透过率,探索大气透过率随海拔高度的变化规律,利用数值模拟、软件计算和实地测量方法分别对阿里(5 km)、德令哈(3 km)和怀柔(0 km) 3个不同海拔地区在4. 605~4. 755μm波段25 km以下的大气透过率进行了计算和测量。结果表明:红外大气透过率随海拔高度增加而增加;采用数值模拟计算得到3个地方的大气透过率分别为0. 709、0. 572和0. 555;采用软件计算得到的透过率分别为0. 849、0. 766和0. 596;采用实测方法得到的透过率分别为0. 805、0.766和0.673;阿里地区海拔较高,相对湿度较低,能见度高,大气透过率最好。该结论对国内天文红外观测及空间红外目标辐射特性测量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国光学》期刊2019年04期)

李建玉,孙凤萤,李学彬,崔朝龙,魏合理[3](2019)在《测量近中红外激光大气透过率的调制型太阳光度计》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弥补常用红外波段激光大气透过率测量方法成本高或实时性低的不足,通过模拟计算分析研究,提出基于光源调制太阳光度计技术提取红外波段激光大气透过率的方法,提供一种成本低、操作简单、实时性强的有效测量方法。研制的光源调制型红外太阳光度计可测量宽波段大气透过率,再依据建立的宽带和窄带透过率关系进行修正,最终获取可应用的近中红外多波段激光大气透过率。实际测量结果与对比实验表明,与实验室自研的近红外太阳光度计相比统计误差小于4%,与POM-02相比统计误差小于6%。红外调制型太阳光度计获取的实时结果不但可应用于激光大气传输修正中,也对评估激光通信和激光传输等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仪器仪表学报》期刊2019年07期)

张启东[4](2019)在《FSO系统中激光在雾霾环境下的大气透过率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雾霾天气己经成为我国大部分地区一种危害性较人的常见天气。当无线光通信系统在雾通天气下应用时,雾霾粒子会对激光的强度造成衰减,降低系统接收端的光信号功率,使系统的误码率竹性能降低,严重时会造成激光“脱靶”,影响无线光通信系统的性能。本文针对雾霾环境中主要粒子的散射特性及激光在雾霾环境中的大气透过率进行了仿真分析,对不同通信距离下激光在雾霾环境中的接收功率进行了测量。论文针对雾霾环境中的典型粒子(雾滴粒子、沙尘粒子、烟煤粒子、PM2.5粒子和PM10粒子),利用Mie散射理论仿真分析了不同入射波长时的粒子散射特性。在此基础上,结合粒子的谱分布函数,利用蒙特卡洛方法仿真分析了不同入射波长时,粒子浓度与激光最大传输距离、传输衰减系数和透过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粒子的消光系数随着尺度参数的不断增大,最终趋近于2,说明粒子对激光造成的总能量衰减大约为几何截面能量衰减的2倍;对不同的粒子而言,其前向散射较后向散射更强,整体散射过程中以前向散射为主;当入射波长较长时,激光的衰减系数较低,对应的激光最大传输距离与透过率较高,并在文中给出了特定粒子浓度时的激光传输参数值。在仿真分析的基础上,选取80m、340m和2500m链路对激光在实际雾霾环境中传输时的功率衰减进行了测量。根据雾环境与箱环境在定义上的区别和联系,本文在大量实验结果中选取符合雾环境和霾环境的数据,绘制出系统接收功率与激光大气透过率随能见度变化的曲线图,得出了激光在西安地区雾霾环境中传输的基本规律。将雾环境实测曲线与常用雾衰减经验模型进行对比分析可知,当激光在雾环境中进行传输时,各激光链路均有与之相对应的经验预测模型,表明在考虑不同的能见度和不同的传输距离时,经验模型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西安理工大学》期刊2019-06-30)

孙国栋[5](2019)在《有限距离的斜程大气透过率测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激光在浑浊大气中传输时,大气介质会与激光相互作用造成激光能量的衰减,而其衰减的程度一般使用大气透过率来进行评价。在目前的研究工作中对于整层大气透过率的研究已经较为成熟,主要的研究手段有太阳(恒星)辐射计、激光外差技术等,这些仪器为大气科学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而对于有限距离的大气透过率测量来说,目前主要依靠后向散射激光雷达。准确测量有限距离的大气透过率对于各种激光设备的应用、激光通信以及航空观测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传统的后向散射激光雷达在近端会存在盲区和过渡区的影响,限制了其在有限距离大气透过率测量中的应用。本文主要研究的是利用新型的成像激光雷达系统获得近地面有限距离的大气透过率来弥补后向散射激光雷达盲区和过渡区的数据。本文主要完成了以下工作:1.完成了成像激光雷达系统的搭建。依据沙氏成像原理使像面、透镜的焦平面以及物面叁者相交;依据定标公式获得了像素-距离之间的对应关系;通过理论计算,该新型成像激光雷达系统接收到的各个高度处的散射信号已经接近于后向散射;进行大气后向散射信号的距离分辨,实现了从近距离到远距离的大气后向散射信号的清晰成像和探测。2.对激光雷达探测得到的图像数据进行预处理。通过对获得的光柱图像进行平场处理减小了由于像素响应不均匀造成的误差;利用二维小波去噪等方法对图像进行去噪来提高图像的信噪比;利用高斯拟合等方法对光柱信号进行提取获得一维激光雷达信号。3.利用遗传算法(GA)和Broyden算法来估算水平方向上的消光系数边界值,并结合Klett算法反演水平消光系数廓线,进而得到水平大气能见度和大气透过率。本文中还提出了利用遗传算法优化的后向传播神经网络算法(GABP)通过激光雷达信号获取能见度也获得了较好的结果。4.提出了基于遗传算法、散射比法和Fernald算法相结合的组合算法(GA-IMBR-Fernald)反演垂直方向上的消光系数廓线。该算法的重点在于获得垂直探测范围内的消光系数边界值,并且通过仿真研究验证了该算法的可行性。该仿真研究通过输入一个模拟的消光系数廓线,进行一系列的正演、加噪、去噪、反演得到新的消光系数廓线,两者之间的均方根误差在0.02km-1以内。通过实验与传统的后向散射激光雷达对比了 600~1000m范围内的消光系数廓线,总体相对误差在可接受范围之内。最后获得了多天垂直方向上有限距离内的大气透过率。5.对有限距离内斜程方向上的大气消光系数廓线和大气透过率进行了测量。用单一角度的斜程探测与直接垂直探测进行了对比分析验证可行性;进行了多个角度的斜程探测,对比分析了各个斜程角度与垂直方向上探测结果的不同;长时间对某个角度的斜程大气进行探测,获得了随距离-时间的消光系数二维演变图,并且获得了斜程大气透过率。(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期刊2019-05-01)

王敏,李博佳,徐伟,李先庭,张昕宇[6](2018)在《大气降尘及降水对平板集热器盖板透过率影响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平板集热器盖板透过率受大气降尘量的影响下降,进而影响其集热效果,针对该问题对北京地区自然条件下大气降尘、降水量对0°、40°、90°倾角盖板透过率的变化规律进行为期12个月的实验,总结回归出大气降尘、降水综合作用下不同倾角盖板透过率变化的经验公式,公式计算值与实验值的偏差小于6%。以此为基础建议北京地区的太阳能供暖系统在运行期间逐月清洁,全年运行的太阳能热水系统在每年的12月份~次年5月份逐月清洁,以保证系统的实际使用效果。(本文来源于《太阳能学报》期刊2018年11期)

王浩,何枫,靖旭,谭逢富,秦来安[7](2019)在《昼夜观测恒星整层大气透过率测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昼夜观测恒星测量恒星宽光谱成像信号强度的基础上,首先通过MODTRAN软件结合系统参数、恒星光谱特征研究了宽光谱信标利用Langley法标定大气透过率的标定误差,据此通过标定恒星成像强度得到了整层大气宽光谱透过率;然后,利用大气模式研究了晴朗大气条件下宽光谱大气透过率与激光波段大气透过率的关系,进一步得到了532 nm和1 064 nm的整层大气透过率;最后,将白天时段观测恒星测量的大气透过率与太阳辐射计观测太阳得到的透过率进行了实验对比。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得到的大气透过率时间变化趋势一致、大小相仿。在此基础上开展了整层大气透过率的连续观测,获得了整层大气透过率的昼夜连续数据、特别是获取了晨昏时段弱湍流时刻的整层大气透过率数据;文中所开展的工作丰富了整层大气透过率的测量手段,对地基激光工程研究和应用有促进作用。(本文来源于《红外与激光工程》期刊2019年03期)

刘秉琦,余皓,闫宗群,张瑜,陈一超[8](2018)在《均匀大气中氧气A带平均透过率快速计算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逐线积分方法,建立了一种均匀大气中氧气A吸收带平均透过率快速计算模型。模型采用等波数间隔取样,能根据大气温度和压强自动选择谱线线形,并利用直和模型进行快速近似计算Voigt线形函数。在不同大气模式下设置不同传输路径,利用该模型计算氧气A带平均透过率与路径长度关系曲线,并将计算结果与Modtran软件计算结果进行对比。从对比结果可知,不同路径下模型计算的平均氧气透过率最大相对误差均小于2%,计算时间均小于1 s,具有较高的准确度和计算实时性。计算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在均匀大气中对氧气A带平均透过率进行快速准确计算。(本文来源于《红外技术》期刊2018年11期)

赵志军,许方宇,魏超群,杨昆[9](2018)在《红外整层大气透过率测量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了基于大气辐射传输方程的红外大气透过率测量方法,使用中波红外辐射亮度测量装置在青海德令哈和北京怀柔对红外大气透过率进行了实测验证;并与模型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只需在短时间内精确测量不同天顶角处的大气辐射亮度,采用大气辐射传输方程对测量数据进行拟合,即可得到测试波段整层大气透过率。实测结果:德令哈大气透过率0.730,相对不确定度2.4%;怀柔大气透过率0.625,相对不确定度0.8%。此测量方法不需使用大口径望远镜,简便易行;更重要的是测量不基于大气外的标准星,透过率测量精度不受标准星亮度精度的影响。(本文来源于《红外技术》期刊2018年07期)

贾光亮,宋雨宸[10](2018)在《基于MODTRAN的红外大气透过率计算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红外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在军事上的广泛运用,红外辐射在大气中的传输研究越来越受到关注。而大气透过率是研究红外辐射传输的重要参数。本文针对我国复杂大气情况,分析不同气候条件下各参数对红外大气透过率的影响。通过MODTRAN的红外大气透过率计算,从理论计算和软件仿真两方面进行对比,确定影响大气透过率的关键因子。(本文来源于《电子世界》期刊2018年01期)

大气透过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得到不同海拔地区的大气透过率,探索大气透过率随海拔高度的变化规律,利用数值模拟、软件计算和实地测量方法分别对阿里(5 km)、德令哈(3 km)和怀柔(0 km) 3个不同海拔地区在4. 605~4. 755μm波段25 km以下的大气透过率进行了计算和测量。结果表明:红外大气透过率随海拔高度增加而增加;采用数值模拟计算得到3个地方的大气透过率分别为0. 709、0. 572和0. 555;采用软件计算得到的透过率分别为0. 849、0. 766和0. 596;采用实测方法得到的透过率分别为0. 805、0.766和0.673;阿里地区海拔较高,相对湿度较低,能见度高,大气透过率最好。该结论对国内天文红外观测及空间红外目标辐射特性测量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大气透过率论文参考文献

[1].陈新民,李建玉,魏合理,黄宏华,钱仙妹.用太阳光度计获取激光波段大气透过率[J].红外与激光工程.2019

[2].王飞翔,郭杰,许方宇,张雨辰,陈双远.不同海拔地区红外大气透过率的计算和测量[J].中国光学.2019

[3].李建玉,孙凤萤,李学彬,崔朝龙,魏合理.测量近中红外激光大气透过率的调制型太阳光度计[J].仪器仪表学报.2019

[4].张启东.FSO系统中激光在雾霾环境下的大气透过率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19

[5].孙国栋.有限距离的斜程大气透过率测量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9

[6].王敏,李博佳,徐伟,李先庭,张昕宇.大气降尘及降水对平板集热器盖板透过率影响的实验研究[J].太阳能学报.2018

[7].王浩,何枫,靖旭,谭逢富,秦来安.昼夜观测恒星整层大气透过率测量研究[J].红外与激光工程.2019

[8].刘秉琦,余皓,闫宗群,张瑜,陈一超.均匀大气中氧气A带平均透过率快速计算模型[J].红外技术.2018

[9].赵志军,许方宇,魏超群,杨昆.红外整层大气透过率测量方法研究[J].红外技术.2018

[10].贾光亮,宋雨宸.基于MODTRAN的红外大气透过率计算方法研究[J].电子世界.2018

论文知识图

中波段大气透过率曲线一1陆地气溶胶反演流程图,引自文献(Ree...近地面大气中各种波长的红外辐射透过...点目标自身波段辐射出射度比较实验中回波脉冲实测值与预测值的对...激光收发装置及角锥反射器

标签:;  ;  ;  ;  ;  ;  ;  

大气透过率论文_陈新民,李建玉,魏合理,黄宏华,钱仙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