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分离式插接充电的手机支架,左夹臂及右夹臂与底托钩形成用于夹持固定手机的夹持空间,底托钩上设有充电组件,充电组件包括充电电路板、插接托板以及充电接头;该插接托板上设有用于插接定位所述供电接头的插接部、且位于所述插接部的中心设有供电探针;充电接头对应所述供电探针的位置设有充电触针。本实用新型结构紧凑简单,使用操作方便,且充电接与及充电接头可相互分离插接,插接后即可连接充电,能够实现单手对手机进行充电操作以及随时接听使用手机,抛弃了充电线的束缚,并且,吸附磁力较强,连接稳定,可保证充电的稳定性。
主设计要求
1.一种可分离式插接充电的手机支架,包括前壳、后盖、左夹臂、右夹臂以及底托钩,所述左夹臂及右夹臂分别设于前盖的左右两端,所述底托钩设于前壳的下端,且左夹臂及右夹臂与底托钩形成用于夹持固定手机的夹持空间,其特征是:所述底托钩上设有充电组件,所述充电组件包括充电电路板、插接托板以及充电接头;所述插接托板安装于底托钩内侧,该插接托板上设有用于插接定位所述充电接头的插接部、且位于所述插接部的中心设有供电探针;所述充电接头对应所述供电探针的位置设有充电触针;手机充电时,将充电接头插接于手机的充电接口,通过左夹臂、右夹臂以及底托钩将手机固定在夹持空间内,充电接头可插接于插接托板上的插接部内,并且,插接部内的供电探针能够与充电接头上的充电触针接触导电进而为手机充电。
设计方案
1.一种可分离式插接充电的手机支架,包括前壳、后盖、左夹臂、右夹臂以及底托钩,所述左夹臂及右夹臂分别设于前盖的左右两端,所述底托钩设于前壳的下端,且左夹臂及右夹臂与底托钩形成用于夹持固定手机的夹持空间,其特征是:所述底托钩上设有充电组件,所述充电组件包括充电电路板、插接托板以及充电接头;所述插接托板安装于底托钩内侧,该插接托板上设有用于插接定位所述充电接头的插接部、且位于所述插接部的中心设有供电探针;所述充电接头对应所述供电探针的位置设有充电触针;手机充电时,将充电接头插接于手机的充电接口,通过左夹臂、右夹臂以及底托钩将手机固定在夹持空间内,充电接头可插接于插接托板上的插接部内,并且,插接部内的供电探针能够与充电接头上的充电触针接触导电进而为手机充电。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分离式插接充电的手机支架,其特征是:所述插接部中心还设有磁铁,所述磁铁装设于供电探针内,所述充电接头设有对应的磁铁;手机充电时,将充电接头靠近插接托板上的插接部,通过供电探针内的磁铁与充电接头内的磁铁之间的磁力作用,使充电接头能够定位插接于插接部,而实现对手机的充电。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分离式插接充电的手机支架,其特征是:所述前壳与后盖盖合后形成一容置腔,所述容置腔内设有主控电路板、光学距离传感器以及驱动马达;所述光学距离传感器设于主控电路板的上部,主控电路板的下部设有所述驱动马达,其中,位于主控电路板的前侧设有内支架,所述内支架置于前壳与主控电路板之间、且该内支架上设有无线充电线圈,主控电路板与无线充电线圈、光学距离传感器、驱动马达以及所述充电电路板电性连接;光学距离传感器用于感应手部动作信息并转化成电信号反馈至主控电路板,主控电路板接收到反馈的信息后控制驱动电机转动进而驱使左夹臂、右夹臂开合夹便以夹持电子设备,同时,无线充电线圈为电子设备进行无线充电。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分离式插接充电的手机支架,其特征是:所述左夹臂及右夹臂的自由端分别设于所述容置腔外,左夹臂及右夹臂的连接端分别设有左从动齿轮以及右从动齿轮、且左夹臂的左从动齿轮与右夹臂的右从动齿轮相互啮合;所述驱动马达的驱动轴上设有驱动齿轮,所述驱动齿轮与左从动齿轮相互啮合;当驱动马达转动,驱动齿轮带动与其相互啮合的左从动齿轮转动,使得左从动齿轮与右从动齿轮能够带动左夹臂及右夹臂向内或向外转动,进而控制左夹臂、右夹臂开合。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分离式插接充电的手机支架,其特征是:所述底托钩一侧开设有导向齿槽,所述导向齿槽与所述驱动马达上的驱动齿轮啮合;驱动马达转动时,驱动齿轮通过导向齿槽带动底托钩上下移动,并且驱动齿轮可带动左夹臂及右夹臂向内或向外转动,进而控制底托钩、左夹臂以及右夹臂的开合。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分离式插接充电的手机支架,其特征是:所述左夹臂及右夹臂的自由端分别设有可旋转手臂头,所述可旋转手臂头呈“工”型固定结构、且铰接于左夹臂及右夹臂的自由端。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分离式插接充电的手机支架,其特征是:所述前盖设有与所述左从动齿轮、右从动齿轮相适配的转轴,所述左从动齿轮、右从动齿分别与所述前盖转动连接。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分离式插接充电的手机支架,其特征是:所述前盖的左右两端开设有供左夹臂及右夹臂穿过的开口,左夹臂及右夹臂的自由端经开口伸出容置腔外。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分离式插接充电的手机支架,其特征是:所述后盖还设有夹子组件包括夹子以及螺帽,所述夹子朝向后盖的一端设有万向球头,所述后盖设有与所述万向球头相适配的卡口,所述卡口与所述螺帽螺纹连接。
10.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分离式插接充电的手机支架,其特征是:所述前壳前侧设有装饰片,所述装饰片嵌于前壳的前侧端面、且前壳位于装设片的上端开设有通孔,所述光学距离传感器安装于通孔内。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手机支架设备,特别是一种可分离式插接充电的手机支架。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车载手机充电支架种类繁多,大多的车载手机充电支架主要是通过支架上的充电线连接智能手机接口,或者通过支架内的充电线圈对带无线充电功能的智能手机进行充电。
然而,使用充电线进行充电,由于充电线上的充电头位置是固定的,很多情况下无法单手操作,这样给用户带来诸多不便。使用充电线圈进行充电,则需将智能手机放置在充电区域内并配合充电线圈才可充电,在进行无线充电的过程时,经常会出现断电或者充电慢的问题,并且充电线圈与智能手机接触的表面还有产生高温,这样存在重大的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以有效克服上述问题发生的带分离式充电接口的手机支架,它结构紧凑简单,使用操作方便,且供电接头及充电接头可相互分离和插接,插接后即刻连接充电。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分离式插接充电的手机支架,包括前壳、后盖、左夹臂、右夹臂以及底托钩,所述左夹臂及右夹臂分别设于前盖的左右两端,所述底托钩设于前壳的下端,且左夹臂及右夹臂与底托钩形成用于夹持固定手机的夹持空间,所述底托钩上设有充电组件,所述充电组件包括充电电路板、插接托板以及充电接头;所述插接托板安装于底托钩内侧,该插接托板上设有用于插接定位所述充电接头的插接部、且位于所述插接部的中心设有供电探针;所述充电接头对应所述供电探针的位置设有充电触针;手机充电时,将充电接头插接于手机的充电接口,通过左夹臂、右夹臂以及底托钩将手机固定在夹持空间内,充电接头可插接于插接托板上的插接部内,并且,插接部内的供电探针能够与充电接头上的充电触针接触导电进而为手机充电。
上述结构中,所述插接部中心还设有磁铁,所述磁铁装设于供电探针内,所述充电接头设有对应的磁铁;手机充电时,将充电接头靠近插接托板上的插接部,通过供电探针内的磁铁与充电接头内的磁铁之间的磁力作用,使充电接头能够定位插接于插接部,而实现对手机的充电。
上述结构中,所述前壳与后盖盖合后形成一容置腔,所述容置腔内设有主控电路板、光学距离传感器以及驱动马达;所述光学距离传感器设于主控电路板的上部,主控电路板的下部设有所述驱动马达,其中,位于主控电路板的前侧设有内支架,所述内支架置于前壳与主控电路板之间、且该内支架上设有无线充电线圈,主控电路板与无线充电线圈、光学距离传感器、驱动马达以及所述充电电路板电性连接;光学距离传感器用于感应手部动作信息并转化成电信号反馈至主控电路板,主控电路板接收到反馈的信息后控制驱动电机转动进而驱使左夹臂、右夹臂开合夹便以夹持电子设备,同时,无线充电线圈为电子设备进行无线充电。
上述结构中,所述左夹臂及右夹臂的自由端分别设于所述容置腔外,左夹臂及右夹臂的连接端分别设有左从动齿轮以及右从动齿轮、且左夹臂的左从动齿轮与右夹臂的右从动齿轮相互啮合;所述驱动马达的驱动轴上设有驱动齿轮,所述驱动齿轮与左从动齿轮相互啮合;当驱动马达转动,驱动齿轮带动与其相互啮合的左从动齿轮转动,使得左从动齿轮与右从动齿轮能够带动左夹臂及右夹臂向内或向外转动,进而控制左夹臂、右夹臂开合。
上述结构中,所述底托钩一侧开设有导向齿槽,所述导向齿槽与所述驱动马达上的驱动齿轮啮合;驱动马达转动时,驱动齿轮通过导向齿槽带动底托钩上下移动,并且驱动齿轮可带动左夹臂及右夹臂向内或向外转动,进而控制底托钩、左夹臂以及右夹臂的开合。
上述结构中,所述左夹臂及右夹臂的自由端分别设有可旋转手臂头,所述可旋转手臂头呈“工”型固定结构、且铰接于左夹臂及右夹臂的自由端。
上述结构中,所述前盖设有与所述左从动齿轮、右从动齿轮相适配的转轴,所述左从动齿轮、右从动齿分别与所述前盖转动连接。
上述结构中,所述前盖的左右两端开设有供左夹臂及右夹臂穿过的开口,左夹臂及右夹臂的自由端经开口伸出容置腔外。
上述结构中,所述后盖还设有夹子组件包括夹子以及螺帽,所述夹子朝向后盖的一端设有万向球头,所述后盖设有与所述万向球头相适配的卡口,所述卡口与所述螺帽螺纹连接。
上述结构中,所述前壳前侧设有装饰片,所述装饰片嵌于前壳的前侧端面、且前壳位于装设片的上端开设有通孔,所述光学距离传感器安装于通孔内。
本实用新型的充电接头与插接托板上的插接部可相互插接和分离,当手机需要充电时,将充电接头插接在插接部上,使供电探针与充电触针接触导电进而为手机充电。当手机需要接听使用时,可直接将手机从插接托板上的插接部取出使用。而且,用户在使用完毕后,只需将充电接头靠近插接托板上的插接部,通过供电探针内的磁铁与充电接头内的磁铁之间的磁力,使充电接头能够定位插接于插接部继续为手机充电。本实用新型结构紧凑简单,使用操作方便,且充电接与及充电接头可相互分离插接,插接后即可连接充电,能够实现单手对手机进行充电操作以及随时接听使用手机,抛弃了充电线的束缚,并且,吸附磁力较强,连接稳定,可保证充电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拆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A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左夹臂、右夹臂与驱动马达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左夹臂、右夹臂与驱动马达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前壳1、后盖2、左夹臂3、右夹臂4、底托钩5、主控电路板6、光学距离传感器7、驱动马达8、内支架9、无线充电线圈 10、充电电路板11、插接托板12、插接部121、供电探针13、充电接头14、插接头141、充电触针142、夹子组件20、左从动齿轮31、转轴32、右从动齿轮41、转轴42、导向齿槽51、驱动齿轮8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揭示一种可分离式插接充电的手机支架,包括前壳1、后盖2、左夹臂3、右夹臂4以及底托钩5,左夹臂3及右夹臂4分别设于前盖1的左右两端,底托钩5设于前壳1 的下端,且左夹臂3及右夹臂4与底托钩5形成用于夹持固定手机的夹持空间。进一步地,底托钩5上设有充电组件,充电组件包括充电电路板11、插接托板12以及充电接头14;插接托板12安装于底托钩5内侧,该插接托板12上设有用于插接定位充电接头14的插接部 121,其中,插接部121呈弧形内凹结构且与充电接头14的形状相适陪,使得充电接头14能够定位插接于该插接部121内。位于插接部 121的中心设有供电探针13,充电接头1对应供电探针13的位置设有充电触针142。当手机需要充电时,将充电接头14插接于手机的充电接口,通过左夹臂3、右夹臂4以及底托钩5将手机固定在夹持空间内,充电接头14可定位插接于插接托板12上的插接部121内,并且,插接部121内的供电探针13能够与充电接头14上的充电触针 142接触导电进而为手机充电。
具体地,如图2所示,插接部121中心还设有磁铁,磁铁装设于供电探针13内,充电接头14内设有对应的磁铁121;也就是说,当手机上的充电接头14靠近插接托板12上的插接部121时,通过供电探针13内的磁铁与充电接头14内的磁铁之间相互吸引的磁力,使得充电接头14能够吸附定位在插接部上。其中,充电接头14上部设有插接头141,插接头141为与手机充电接口相适陪的插接头,该插接头141可以是Lightn i ng、Micro-USB或者Type-C插接头等不同型号的插接头141,不限于上述型号。充电接头14底部设有充电探针 (图未示),该充电探针能够与插接部121内的供电探针13接触导电,进而为手机充电。
也就是说,充电接头14与插接托板12上的插接部121相互插接和分离,当手机需要充电时,将充电接头14插接在插接部121上,使供电探针13与充电触针142接触导电进而为手机充电。当手机需要接听使用时,可直接将手机从插接托板12上的插接部121取出使用。而且,用户在使用完毕后,只需将充电接头14靠近插接托板12 上的插接部121,通过供电探针13内的磁铁与充电接头14内的磁铁之间的磁力,使充电接头14能够定位插接于插接部121继续为手机充电。
优选地,该手机支架还能够通过无线充电线圈10给带无线充电功能的手机进行无线充电。具体地,前壳1与后盖2盖合后形成一容置腔,容置腔内设有主控电路板6、光学距离传感器7以及驱动马达 8。光学距离传感器7设于主控电路板6的上部,主控电路板6的下部设有驱动马达8,其中,位于主控电路板6的前侧设有内支架9,内支架9置于前壳1与主控电路板6之间、且内支架9上设有该无线充电线圈10,并且,主控电路板6与无线充电线圈10、光学距离传感器7、驱动马达8以及通过导线和充电组件上的充电电路板11电性连接。光学距离传感器7用于感应手部动作信息并转化成电信号反馈至主控电路6板,主控电路板6接收到反馈的信息后控制驱动电机 8转动进而驱使左夹臂3、右夹臂4开合夹便以夹持手机等电子设备,同时,无线充电线圈10能够为手机进行无线充电。
更详尽地,如图3所示,左夹臂3及右夹臂4的自由端分别设于容置腔外,左夹臂3及右夹臂4的连接端分别设有左从动齿轮31以及右从动齿轮41、且左夹臂3的左从动齿轮31与右夹臂4的右从动齿轮41相互啮合。驱动马达8的驱动轴上设有驱动齿轮71,其中,驱动齿轮81与左夹臂3上的左从动齿轮31相互啮合(也可以右夹臂4的右从动齿轮41相互啮合驱动),当驱动马达7转动,驱动齿轮71 带动与其相互啮合的左从动齿轮31转动,使得左从动齿轮31与右从动齿轮41能够带动左夹臂3及右夹臂4向内或向外转动,进而控制左夹臂、右夹臂开合。
进一步地,底托钩5一侧开设有导向齿槽51,导向齿槽51与驱动马达8上的驱动齿81轮啮合;驱动马达8转动时,驱动齿轮81通过导向齿槽51带动底托钩5上下移动,并且驱动齿轮81可带动左夹臂3及右夹臂4向内或向外转动,进而控制底托钩5、左夹臂3以及右夹臂4的开合。
进一步地,左夹臂3及右夹臂4的自由端分别设有可旋转手臂头 (图未示),可旋转手臂头呈“工”型固定结构、铰接于左夹臂及右夹臂的自由端,并且,可旋转手臂头的内侧设有硅胶垫。
进一步地,前盖1设有与左从动齿轮31、右从动齿轮41相适配的转轴32,左从动齿轮31、右从动齿41分别与前盖1转动连接。前盖1的左右两端开设有供左夹臂3及右夹臂4穿过的开口,左夹臂3 及右夹臂4的自由端经开口伸出容置腔外。
优选地,后盖2还设有夹子组件20、该夹子组件20包括夹子以及螺帽,夹子朝向后盖的一端设有万向球头,后盖2设有与万向球头相适配的卡口,卡口与螺帽螺纹连接。
优选地,前壳1前侧设有装饰片(图未示),装饰片嵌于前壳1 的前侧端面、且前壳1位于装设片的上端开设有通孔,光学距离传感器6安装于通孔内。
本实用新型的充电接头与插接托板上的插接部可相互插接和分离,当手机需要充电时,将充电接头插接在插接部上,使供电探针与充电触针接触导电进而为手机充电。当手机需要接听使用时,可直接将手机从插接托板上的插接部取出使用。而且,用户在使用完毕后,只需将充电接头靠近插接托板上的插接部,通过供电探针内的磁铁与充电接头内的磁铁之间的磁力,使充电接头能够定位插接于插接部继续为手机充电。本实用新型结构紧凑简单,使用操作方便,且充电接与及充电接头可相互分离插接,插接后即可连接充电,能够实现单手对手机进行充电操作以及随时接听使用手机,抛弃了充电线的束缚,并且,吸附磁力较强,连接稳定,可保证充电的稳定性。
以上仅为本专利优选实施方式,并非限制本专利范围,凡是利用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属于本专利保护范围。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83513.1
申请日:2019-01-18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94(深圳)
授权编号:CN209313891U
授权时间:20190827
主分类号:H04M 1/04
专利分类号:H04M1/04;H02J7/00;B60R11/02
范畴分类:39A;
申请人:深圳市众鑫通泰科技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深圳市众鑫通泰科技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沙井街道107国道旁金裕达工业园(一、二、三栋)1栋1楼A、4楼A
发明人:田文
第一发明人:田文
当前权利人:深圳市众鑫通泰科技有限公司
代理人:陈永辉
代理机构:44296
代理机构编号:深圳市国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