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莉丹
(江苏省常熟市第二人民医院骨关节外科江苏常熟215500)
【摘要】目的:分析和探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在严重骨性关节炎(OA)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40例严重骨性关节炎患者,全部患者均采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患者HSS评分、关节活动度、生存质量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VAS疼痛评分较治疗前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严重骨性关节炎患者,采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能明显改善关节功能,缓解患者身心疼痛,提高关节活动度,从而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严重骨性关节炎;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68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5)20-0080-02
骨性关节炎(OA)是一种退行性病变,是由于创伤、肥胖、劳损、增龄、关节先天性异常、关节畸形等多种因素引起的关节软骨退化、软骨下骨反应性增生[1],临床表现为关节疼痛、压痛、肿胀、僵硬、活动受限及关节畸形等,给患者正常生活、工作造成严重的影响,大大降低患者生活质量。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发病率相对较高,尤其是较为严重的骨性关节炎,随病情的进展,会进一步破坏关节软组织,导致膝内翻畸形,使膝关节生理功能及患者身体健康受到严重影响。临床治疗骨性关节炎以药物和手术为主,保守治疗对部分患者无法达到满意的临床效果,有待于通过手术方法进一步治疗。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是治疗严重骨性关节炎常见手段,其临床价值逐渐得到了认可。本文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2013年3月我院收治的40例严重骨性关节炎患者临床治疗资料,探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40例严重骨性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性16例,女性24例,年龄50~80岁,平均年龄(68.4±10.3)岁;病程1~9年,平均病程(5.4±1.2)年;右侧发病者21例,左膝发病者19例。入院时患者临床表现为膝关节疼痛、肿胀、功能障碍等,经X线检查,全部患者均存在严重的骨质增生,关节间隙狭窄或内外翻畸形,均排除心、脑、肾、肝等脏器功能性障碍及恶性肿瘤患者。本组40例患者一般资料比较(P>0.05),具有较高的临床可比性。
1.2方法
本组40例患者均采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术前3d给予患者抗凝药物,术前1d给予抗生素治疗。手术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患者取仰卧位,在膝关节正中处做一切口,于髌骨内侧入路,彻底清除增生骨赘、髌下脂肪等,病变滑膜组织和髌上囊均切除,以此完全暴露股骨远端和胫骨近端关节面,再切除半月板及前后交叉韧带。采用器械对股骨和胫骨进行截骨,应用髓内固定系统对股骨关节面进行固定,在距离交叉韧带前方约1.0cm处钻去空洞,直至股骨髓腔,将股骨髓内定位杆和股骨髁接骨板置入,切割股骨髁。采用髓外固定系统对胫骨平台进行固定,截骨厚度为6~10mm。将残留的骨赘、半月板、交叉韧带等全部切除,采用假体进行调整,掌握关节松紧度、髌骨运动轨迹等,选择合适的胫骨和股骨假体进行安装,髌骨假体还应考虑患者身体情况。采用0.05%碘伏及清水反复冲洗关节腔,采用含有抗生素的骨水泥进行固定关节切口[2]。术后鼓励患者积极进行功能锻炼。
1.3观察指标[3-4]
观察和比较患者治疗前后HSS评分、膝关节活动度、VAS疼痛及生存质量。膝关节评分标准(HSS)规定,总分100分,≥85分为优秀,70~84分为良好,60~69分为可,<60分为差。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患者疼痛程度进行评价,10cm直线两端标记0(无痛)和10(剧痛),根据自身感受疼痛,在直线某一点作记号,起点至记号处距离长度为疼痛强度评分值,重度疼痛:>6cm,中度疼痛:3~6cm,轻度疼痛:<3cm。采用QOL-100生存质量量表对患者生存质量进行评价,总分为100分,>86分优秀,71~85分为良好,51~70分为合格,分值与生存质量高低成正比。
1.4统计学方法
收集并整理实验数据,应用统计学软件包SPSS作实验数据处理,以(x-±s)对计量资料作描述,组间差异经t检验,在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治疗前后HSS评分及关节活动度比较
患者治疗后HSS评分及关节活动度均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患者治疗前后HSS评分及关节活动度比较
时间例数HSS评分(分)膝关节活动度(°)
治疗前4069.37±8.1474.32±9.25
治疗后4087.13±12.34103.61±13.34
t-2.29822.0798
P-0.01090.0246
2.2治疗前后患者疼痛评分及生存质量评分比较
治疗后VAS疼痛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生存质量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2。
表2治疗前后VAS疼痛评分及生存质量评分比较
时间例数VAS疼痛评分(分)生存质量评分(分)
治疗前407.62±1.0954.83±7.56
治疗后403.46±0.8180.66±10.79
t-2.15842.0370
P-0.01830.0289
3.讨论
骨性关节炎是骨科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是由关节表面软骨发生退行性病变和继发性骨质增生所致的一系列综合征,以膝关节疼痛、活动障碍为临床主要症状。据不完全数据显示[5],目前全世界人口约3.55亿人患有骨性关节炎,患者易出现膝关节疼痛、屈曲畸形等,大大降低患者生活质量,若治疗不及时或不当,可导致瘫痪、长期卧床,给家庭、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目前保守治疗是OA首选方法,但对于保守治疗无效或效果不显著的患者来讲,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进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在进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中,保持软组织平衡直接决定着手术的成功率,对术后关节功能稳定性具有较大的影响,软组织平衡主要是指内外侧副韧带平衡[6],并且内侧副韧带最为严重,需引起临床高度重视。针对胫骨平台塌陷和骨质缺损患者,采用股骨远端截骨组织进行植骨,有利于确保手术效果,提高膝关节活动度。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HSS评分和膝关节活动度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可见采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提高膝关节治疗优良率。
手术后根据患者恢复情况,鼓励患者积极进行功能锻炼,减少术后关节粘连,减轻患者身心疼痛,从而加快患者康复速度,有效预防下肢静脉形成。本组结果显示,治疗后患者疼痛评分低于治疗前,生活质量评分显著提高(P<0.05)。
综上所述,在严重骨性关节炎治疗中,采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能明显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加快关节功能恢复,减轻患者痛苦,从而提高其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飞,曹力,李坤等.类风湿性关节炎与骨性关节炎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时失血量的探讨[J].临床骨科杂志,2009,12(4):443-444.
[2]王书红.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12例围术期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20):79-80.
[3]王梓力,吴松.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骨性关节炎的疗效观察[J].当代医药论丛,2014,23(5):52-53.
[4]吴健,马克勇.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在严重骨性关节炎治疗中的应用[J].中外医疗,2009,28(29):77,79.
[5]西立峰,王正林.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晚期严重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1,34(8):44-46.
[6]王亚萍.膝部骨性关节炎患者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的临床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4,19(12):351-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