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部害虫论文_孟山栋

导读:本文包含了叶部害虫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害虫,甘蔗,黄土高原,黄檀,降香,夜蛾,油桐。

叶部害虫论文文献综述

孟山栋[1](2017)在《黄土高原苹果叶部主要害虫现状与管理标准化》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是世界第一苹果生产大国,在苹果生产中,害虫防治是一项关键任务。然而,由于害虫防治中的不当操作而引起的果品安全问题,已经成为限制我国苹果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近年来,随着管理方式的改变,叶部害虫上升为苹果生产中的主要害虫。为解决害虫防治中存在的多种问题,以黄土高原苹果叶部主要害虫为研究对象,应用标准化理论与方法,探索苹果叶部主要害虫的标准化管理措施,对于我国苹果产业的提质增效有较大的现实意义。通过对黄土高原苹果产区叶部害虫发生和防治现状进行调研,结果表明,当地苹果叶部害虫种类多,但以苹小卷叶蛾Adoxophyes orana(Fischer von Roslerstamm)、金纹细蛾Lithocolletis ringoniella Mats、山楂叶螨Tetranychus viennensis Zacher、苹果绵蚜Eriosoma lanigerum(Hausmann)、绣线菊蚜Aphis citricola Vander Goot和金龟子为主。在害虫防治中,果农过度依赖化学防治,且防治依据主要为个人经验和害虫防治历,采取定期喷药的方式,盲目性较大。此外,苹果树老龄化、高种植密度以及清耕制果园的大量存在,增加了害虫发生的生态适宜性,同时减弱了天敌的控制作用,不利于对叶部害虫的持续控制。通过分析害虫发生的原因,制定黄土高原苹果叶部主要害虫的管理策略,包括3大部分和5项措施。3大部分是从引起叶部害虫发生严重的原因出发,包括增强树势、提升天敌控制作用及规范防治方法;5项措施是从引起叶部害虫发生严重的苹果生产现状出发,包括间伐、疏花疏果、生草、土壤改造、标准化防治措施。根据5项措施的实施目的,将上述防治策略的实施过程分为4个步骤,首先减小果树负载,通过间伐和疏花疏果来实现,这一步也可增大果树生长空间,改善通风透光条件;其次,提升土壤肥力,通过土壤改造和生草修复土壤物理结构和土壤微生物群落,合理疏花疏果减少能量浪费;再者,通过生草,增加果园植被多样性,提升天敌的控制作用;最后,通过测报,制定叶部主要害虫的标准化防治措施,在防治关键点采取措施。在标准化防治措施制定过程中,通过研究苹果叶部主要害虫随苹果树生长周期的动态变化规律,找到防治的关键时期,结合各害虫自身的生活习性和防治关键,从整体角度来制定叶部主要害虫的标准化防治措施。休眠期清园及翻耕树盘;在一年不同时期,依据害虫生活习性,设置黑光灯、糖醋液性诱剂、黄板等进行诱杀;化学防治关键期在果树萌芽期及幼果期,结合性诱剂、糖醋液及黑光灯等对害虫进行监测,虫口基数大时及时进行药剂涂干或喷雾,对于控制叶部主要害虫全年的危害程度很关键。(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期刊2017-05-01)

曹涤环[2](2016)在《菱角叶部害虫菱萤叶甲的发生与防治》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田边闲置沟渠及浅水湖汊种植菱角,已成为湖区农民致富的又一个好门径,既可增加收入,又可减少水稻及麦类病虫害的越冬场所,菱角茎叶还是沤肥的好材料。但在菱角栽植中有一种叶部害虫——菱萤叶甲,一般造成受害面积常达50%左右,菱叶被害后,产量大减,甚至失收,必须加强防治。危害症状菱萤叶甲是危害菱叶的主要害虫,发生普遍,危害性大。它以成虫、幼虫群集啃食危害叶片,轻则造(本文来源于《农药市场信息》期刊2016年17期)

杨世常,赵弥,许叁绵,夏银果,蔺乔仙[3](2016)在《推广新型农药噻虫嗪防治甘蔗叶部害虫突破14万公顷》一文中研究指出噻虫嗪根施防治甘蔗害虫技术的推广应用,达到了省工省时,降低劳动强度,节约防治成本、经济环保,安全高效的目的;2009年—2014年,累计进行甘蔗叶部害虫综合防治14.8万hm2。本项目采用企业、科研、农民叁结合,兼固了叁者的利益,取得了较好的成果,调动了各方面防虫工作的积极性,促进了甘蔗生产的健康发展。(本文来源于《中国糖料》期刊2016年01期)

张文丹[4](2015)在《花生栽培措施对叶部害虫的影响及防治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是世界花生生产大国,山东是我国花生的主产区,随着花生栽培技术的发展,花生种植模式出现多样化、且花生品种在不断增多,加之气候条件的变化、种植习惯等因素均会对花生害虫的发生产生影响。本文研究了花生种植模式对主要地上害虫发生的影响;花生品种对棉铃虫和朱砂叶螨的抗性差异,并初步探讨其机制;研究了药剂拌种对花生蚜的控制效果,为高效、安全控制花生害虫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系统的田间调查,明确了春花生和夏花生上发生的地上害虫优势种和为害盛期有明显不同。危害春花生的害虫优势种有花生蚜、朱砂叶螨、2代棉铃虫、甜菜夜蛾和蓟马;并且春花生的不同播期为害程度存在显着性差异,春花生早播花生蚜、朱砂叶螨发生重于晚播,晚播春花生上的棉铃虫和甜菜夜蛾、蓟马发生重于在早播春花生,危害夏花生的优势种是3代棉铃虫、甜菜夜蛾和蓟马。2.不同花生品种对棉铃虫的抗性差异明显。田间调查表明,在供试的12个花生品种中,品种花育24、高O/L和818表现为较抗虫,在棉铃虫的为害盛期,虫口数量和虫墩率明显低于其他品种;而白沙1016、KB008、丰花6号为感虫品种。室内试验表明,棉铃虫对花育24和818的72 h的落卵量比例分别是3.6%、3.2%,明显低于其他供试花生品种,而在感虫品种KB008上的落卵量比例高达14.2%;取食不同品种花生对棉铃虫发育历期和发育速率影响显着。不同品种间棉铃虫雌雄蛹重与幼虫发育速率趋势基本一致,且花育24和818幼虫发育历期均长于丰花6号和KB008。品种对棉铃虫的抗性主要表现在对成虫的产卵选择的影响,对幼虫的生长发育也有抑制作用。3.不同花生品种对朱砂叶螨的抗性差异明显。田间调查结果表明,丰花5号、KB008、606较抗螨,而花育24和白沙1016为感虫品种。在危害盛期虫墩率均为100%的情况下,不同品种受害程度存在显着差异,丰花5号、KB008和606植株螨叶率为7.2%、8.1%和8.0%,表现出抗虫,而花育24、白沙1016和丰花6号的螨叶率分别为19.2%、13.7%和11.0%,为感虫品种,其他品种抗性中等。室内试验结果表明,在供试的12个花生品种中,朱砂叶螨对丰花5号和606有一定的不喜取食的选择性,而对白沙1016、丰花6号和花育24具有较强的取食选择性。丰花5号和606对朱砂叶螨的生长发育和繁殖有明显的不利,种群数量增长较慢,接螨20天后种群数量分别是73.0头、71.0头,与其他品种差异显着,且606对叶螨生长发育的影响高于丰花5号;高O/L对叶螨生长也有一定抑制作用。取食白沙1016和花育24的朱砂叶螨其种群发展速度较快,接螨后20d,种群数量分别为101.7头、102头,较为感虫。其他花生品种对朱砂叶螨的选择性和生长发育的影响差异不显着。品种对朱砂叶螨的抗性对其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大于对取食选择影响。4.新烟碱类药剂拌种,可有效控制春花生苗期蚜虫。盆栽试验结果表明,20%噻虫胺悬浮剂、70%噻虫嗪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和60%吡虫啉悬浮种衣剂分别以240g/100kg拌种花生播种期拌种处理,药后20 d对蚜虫的防效达到99.1%以上,处理后50 d,对花生蚜的防效达仍在89%以上;田间拌种20%噻虫胺悬浮剂、70%噻虫嗪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和60%吡虫啉悬浮种衣剂处理后25 d,对蚜虫的防效均达100%,药后45 d防效达87.07%-92.67%,其中以噻虫胺防效最高,而对照药剂毒死蜱与对照差异不显着。采用新烟碱类药剂拌种,对花生苗期蚜虫控制效果优异,并可有效控制地下害虫,且对天敌保护作用强。(本文来源于《山东农业大学》期刊2015-05-01)

王缉健,梁晨,杨秀好,李步斌[5](2014)在《降香黄檀叶部害虫——灰卷裙夜蛾初步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严重危害降香黄檀Dalbergia odorifera叶部害虫灰卷裙夜蛾Plecoptera subpallida(Walker)的形态特征、生物学习性进行初步观察,以期对珍贵树种的虫害的发生和危害引起关注。(本文来源于《广西植保》期刊2014年04期)

邹兆辉,果磊[6](2014)在《杨树几种常见叶部害虫的防治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杨树是我国的主要树种,树形高大,生长快,成材率高,全国各地均有栽植。杨树适宜性较广,一般的土质条件都能很好的生长,既可以作为育材林进行成材培育,也可以作为绿化树种栽植于园区用来布景,或作为行道树美化环境。杨树也是一种病害多发的树种,特别是一些叶部害虫,以侵害杨树叶片为主,使其光合作用减弱,影响干物质的积累,使树的生长受到抑制,所以要做好防治工作。(本文来源于《农业与技术》期刊2014年10期)

张金华,苏桂云,吴志勇[7](2014)在《乌尔旗汉林区森林叶部害虫种类的调查及防治措施》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森林病虫的调查,基本掌握了乌尔旗汉林区主要森林叶部害虫种类、形态特征、发生、危害情况及相应的防治措施。(本文来源于《科技资讯》期刊2014年05期)

杨世常,夏银果,蔺乔仙,许叁绵,赵弥[8](2013)在《德宏蔗区甘蔗叶部害虫综合防治技术研究与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甘蔗叶部害虫是云南德宏蔗区甘蔗生产上的一类重要害虫,具有种类多、分布广、危害重、损失大、防治难的特点,为改变现状,当地科研技术部门结合生产实际,开展了大量的田间调查和试验研究,总结出了一套甘蔗叶部害虫综合防控技术进行推广应用,并取得了显着的防治效果。(本文来源于《中国糖料》期刊2013年04期)

吴淑灵[9](2013)在《雷公藤叶部食叶害虫及主要种类生物学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雷公藤Tripterygium wilfordii是福建省地道性中药材,具有杀虫、消炎、解毒、祛风除湿、清热通痹之效,应用前景广阔。近年来已在泰宁县大面积种植,栽培规模不断扩大。然而,随着雷公藤人工纯林的大面积出现,致使雷公藤林分中病虫害的发生频率和水平不断上升,甚至暴发成灾,严重影响了雷公藤产业的健康发展。为了掌握雷公藤食叶害虫的主要种类和发生发展规律,采取野外定点观察与室内饲养观察相结合的方法,在福建省泰宁县雷公藤栽培基地对雷公藤叶部害虫种类进行调查,并依其发生程度和种群密度确定其主要种类;针对主要种类开展系统观察和研究,以掌握其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为食叶害虫种群的预测预报以及害虫的无公害防治提供科学依据;并对其雄虫触角进行扫描电镜观察,以便将来研究其寄主定位、觅食选择、求偶及产卵场所的选择机制。1雷公藤叶部食叶害虫的调查由于生产与管理部门防控意识不强、部分生产措施的失当、以及叶部虫害较强的危害、增殖和自我保护潜能,导致了雷公藤叶部虫害大面积爆发成灾,叶片产生大量缺刻甚至被蚕食,严重影响了雷公藤植株生长,导致产量和品质显着下降。经调查和初步鉴定,雷公藤叶部虫害主要有丽长角巢蛾Xyrosaria lichneuta、胶刺蛾Chalcocelis albigutata Snellen、灯蛾科1种(种名待定)和尺蠖类害虫等,其中以尺蠖类害虫最多,约6种;丽长角巢蛾、尺蠖类虫口密度最高、危害最重,认定丽长角巢蛾和尺蠖是雷公藤主要食叶害虫。在雷公藤虫害的报道记录中,新增了大斑掌尺蛾Amraica asahinai Inoue、凸翅小盅尺蛾Microcalicha melanosticta Hampson,另有4种尺蠖种名有待鉴定,是对雷公藤食叶害虫种类目录的有益补充。2雷公藤主要食叶害虫的生物学特性2.1大掌斑尺蛾大掌斑尺蛾,属鳞翅目Lepidoptera,尺蛾科Geometridae,掌尺蛾属Amraica。成虫灰色,头黑色,复眼圆形,红棕色,雌蛾触角丝状,雄蛾触角栉齿状,外缘均呈明显的锯齿状缺刻,具咖啡色缘毛,前翅近顶角和臀区的外缘线上各有一黑斑。幼虫口器咀嚼式,下口式,上唇U形缺刻,侧单眼6个,呈弧形排列,气门9对,腹足2对,腹面具有黑色毛瘤和大小不一的白绒状斑块,且其中最大的斑块面积占据近1/2腹部背面。卵椭圆形,浅绿色,表面有金属光泽,附有雌蛾背上的鳞片,且密布蜂窝状小凹陷。蛹红褐色,表面密生蜂窝状小凹陷,附肢固着体上,头部顶端两侧有两个小突起。该虫在福建省泰宁县1a发生5代,以蛹在寄主周围土壤中越冬。翌年4月中旬成虫开始羽化,羽化后3-5d开始产卵,每雌平均产卵量约89.5粒,多在晚上进行。卵散产或聚产。第1代幼虫于4月下旬开始孵化,幼虫随后趋向雷公藤嫩叶或幼芽取食,仅留下叶的上表皮。第2代幼虫于6月中旬出现。第3代幼虫于8月上旬出现。第4代幼虫于9月下旬出现,第5代幼虫于11月上旬出现。7月上旬至9月下旬,幼虫进入猖獗危害阶段,可将整叶食光。成虫白天静伏,并与幼虫在体色上与雷公藤枝条、土壤颜色极其相似,属典型的保护色;幼虫白天在枝叶间栖息、取食,受惊扰时保持直立或某种爬行姿态,表现出典型的拟态现象,或吐丝下坠落地。12月上旬开始老熟幼虫化蛹越冬,被蛹。卵期3-5d,幼虫期约25-30d,蛹期约13d,成虫寿命4-6d。2.2凸翅小盅尺蛾凸翅小盅尺蛾,属鳞翅目Lepidoptera,尺蛾科Geometridae,盅尺蛾属Microcalicha。雌成虫体长7-10mm,翅展20-24mm,雄虫体长10-11mm,翅展26-30mm,体型约为大掌斑尺蛾成虫大小的1/2。雌蛾触角丝状,雄蛾触角双栉齿状。前翅顶角及后部外侧有一较大的黑色斑点,外缘齿状缺刻,具灰色缘毛。卵长椭圆形。幼虫体型约为同龄大掌斑尺蛾幼虫大小的1/2,口器咀嚼式,下口式,上唇黄色,U形缺刻,侧单眼6个,大小不一,其中5个围绕着一根毛突呈弧形排列,1个在弧形下方附近。气门9对,腹足2对,各腹节背面及臀部均分布有不规则白色或黄色小斑点。蛹棕红至深红褐色,气门可见7对,即2-8腹节可见。该虫在福建泰宁1a发生5代,多以幼虫取食雷公藤叶片并造成危害。12月上旬开始老熟幼虫陆续化蛹在寄主根部土壤中或枯枝落叶中越冬,翌年4月羽化为成虫,随后交配、产卵,每只雌成虫可产卵约116-180粒,平均产卵量约148粒。第1代幼虫于4月下旬出现,5月下旬老熟幼虫化蛹。第2代幼虫于6月中旬出现,7月中旬入土化蛹。第3代幼虫于8月上旬出现。第4代幼虫于9月下旬出现,第5代幼虫于11上旬出现。7月上旬至9月下旬,幼虫虫口密度很高,危害猖獗。老熟幼虫化蛹前行动减缓,化蛹时停止进食并静止不动,卵期3-5d,幼虫期约25-30d,蛹期约9-12d,成虫寿命5-10d。幼虫也具拟态和保护色现象。3大斑掌尺蛾雄蛾和凸翅小盅尺蛾雄蛾触角感器的扫描电镜观察通过对大斑掌尺蛾雄蛾触角感器形态和种类及其分布进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表明,大斑掌尺蛾雄蛾触角感器有毛形感受器、腔锥形感器、Bohm氏鬃毛、锥形感器、指形感器等5种,其中Bohm氏鬃毛分布柄节和梗节上,毛形感受器、腔锥形感器、锥形感器、指形感器分布在鞭节上;凸翅小盅尺蛾雄蛾触角上的感受器主要有毛形感受器、锥形感器、刺形感器、腔锥形感器等4种,且均分布于鞭节上。(本文来源于《福建农林大学》期刊2013-04-01)

马其战[10](2012)在《格木叶部害虫——油桐尺蛾》一文中研究指出油桐尺蛾Buzura suppressaria是严重危害格木的间歇暴发食叶害虫,严重成灾时把林分叶片吃光,影响林木生长。通过识别害虫特征,加强调查测报,通过营林技术和生物防治等方法控制其危害,维护格木林的正常生长。(本文来源于《科技创新导报》期刊2012年25期)

叶部害虫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利用田边闲置沟渠及浅水湖汊种植菱角,已成为湖区农民致富的又一个好门径,既可增加收入,又可减少水稻及麦类病虫害的越冬场所,菱角茎叶还是沤肥的好材料。但在菱角栽植中有一种叶部害虫——菱萤叶甲,一般造成受害面积常达50%左右,菱叶被害后,产量大减,甚至失收,必须加强防治。危害症状菱萤叶甲是危害菱叶的主要害虫,发生普遍,危害性大。它以成虫、幼虫群集啃食危害叶片,轻则造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叶部害虫论文参考文献

[1].孟山栋.黄土高原苹果叶部主要害虫现状与管理标准化[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7

[2].曹涤环.菱角叶部害虫菱萤叶甲的发生与防治[J].农药市场信息.2016

[3].杨世常,赵弥,许叁绵,夏银果,蔺乔仙.推广新型农药噻虫嗪防治甘蔗叶部害虫突破14万公顷[J].中国糖料.2016

[4].张文丹.花生栽培措施对叶部害虫的影响及防治技术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5

[5].王缉健,梁晨,杨秀好,李步斌.降香黄檀叶部害虫——灰卷裙夜蛾初步观察[J].广西植保.2014

[6].邹兆辉,果磊.杨树几种常见叶部害虫的防治技术[J].农业与技术.2014

[7].张金华,苏桂云,吴志勇.乌尔旗汉林区森林叶部害虫种类的调查及防治措施[J].科技资讯.2014

[8].杨世常,夏银果,蔺乔仙,许叁绵,赵弥.德宏蔗区甘蔗叶部害虫综合防治技术研究与应用[J].中国糖料.2013

[9].吴淑灵.雷公藤叶部食叶害虫及主要种类生物学特性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3

[10].马其战.格木叶部害虫——油桐尺蛾[J].科技创新导报.2012

论文知识图

叶部害虫-图7-13 核桃缀叶螟叶部害虫-图7-14 舞毒蛾叶部害虫-图7-15 核桃扁叶甲叶部害虫-图7-12 核桃瘤蛾叶部害虫-图7-18 铜绿金龟子叶部害虫-图7-17 刺蛾

标签:;  ;  ;  ;  ;  ;  ;  

叶部害虫论文_孟山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