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通道特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通道,特性,换热,数值,流体,歧管,工况。
通道特性论文文献综述
夏国栋,王少锋,马丹丹,吕远征[1](2019)在《微通道内复合纳米流体流动换热特性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将复合纳米流体应用于微道通,以水为基液,以聚乙烯吡咯烷酮为表面活性剂,采用两步法制备了体积分数为0. 1%~0. 4%且稳定性好的Al_2O_3-TiO_2复合纳米流体,用热物性分析仪(Hot-Disk 2500S)测试了其导热系数.将其应用于直线型和折线型微通道散热器,实验研究了体积浓度、入口温度、Re以及微通道结构对微散热器流动换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较于直通道,复合纳米流体在折线通道内的强化换热效果更为显着;提高入口温度、Re和纳米颗粒的体积分数都能增加复合纳米流体的换热能力.当入口温度为30℃、体积流量为30 m L/min时,相较于去离子水,体积分数为0. 4%的复合纳米流体在折线形微通道内的对流换热系数提高30. 9%,综合性能提高了18. 7%,压降提高了6. 86%.(本文来源于《北京工业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周赟磊,张为中,韩瑞华,朱林辉,郭航[2](2019)在《石墨烯微通道散热器的传热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改善传统微通道散热器的传热特性,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微通道散热器,相较于传统直通道散热器,不仅增加了横向通道,而且在传热板的下表面覆加了具有超高热导率的石墨烯层,利用数值分析的方法研究添加了横向通道和石墨烯层后的微通道散热器和传统直通道散热器的传热特性。结果表明:横向通道的加入降低了微通道散热器受热面最高温度、最低温度和温差,并且随着热通量的增加,降低幅度增大。石墨烯层的加入使温差大幅度降低,进一步改善了散热效果。(本文来源于《传感器与微系统》期刊2019年11期)
赵松田,陈华,李玉婷[3](2019)在《微通道换热器结露工况下换热特性及其影响的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微通道换热器因体积小、制冷剂充注量少、换热效率高等优点,已被广泛应用到汽车空调和空调系统的冷凝器,但作为蒸发器使用时,会因换热器表面空气结露而影响换热性能。以微通道换热器为研究对象,分析在结露条件下,不同的入口空气湿度、风速和微通道换热器布置倾角等参数对微通道换热器的出口空气温度、空气侧压降、换热量和换热系数的影响程度,研究发现:空气入口湿度对微通道换热器出口空气温度影响较大,相对湿度提高10%,出口温度约提高1.3℃;迎面风速对换热器空气侧压降影响很大,风速从1.5 m/s提高到3.0 m/s,压降增加一倍以上,风速大小为2.5 m/s时,换热器换热效果最佳;换热器倾角较入口相对湿度和迎面风速对微通道换热性能影响较小。(本文来源于《流体机械》期刊2019年10期)
安静,吴敏,高建强,吴一辉[4](2019)在《金属腔体多耦合通道电磁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实际金属腔体常开有多个通道,使得腔内电磁环境变得复杂。以分析腔体多通道耦合电磁特性为出发点,建立平面波入射下矩形、圆柱腔体实例模型,引入对比系数作为评价手段,侧重研究孔缝、贯穿线缆两种耦合通道对腔内电磁场的影响,寻求共性规律。结果表明:腔外线缆长度变化不影响谐振点出现位置,随长度增加腔体屏蔽效能(SE)下降;腔内线缆随长度增加,谐振频率降低,两腔体具有如上共性结论。基于给定的模型及参数设定,通过比较系数可判断矩形腔体450 MHz之前线缆耦合为主;贯穿线较长时, 510 MHz之前圆柱腔体线缆耦合为主;贯穿线较短时,两个局部频点之外的其它频段孔缝耦合为主;涂覆磁损耗型吸波材料提升腔体SE效果最好,且SE越低,提升效果越明显。(本文来源于《微波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刘红杨,张勇,赵于,胡晓玮,刘云云[5](2019)在《垂直向上圆形小通道内气-液两相流动特性及含气率特性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究垂直向上圆形小通道内气-液两相流动特性和含气率特性,采用可视化方法对直径为4.35 mm圆形小通道内气-液垂直上升两相流动进行了实验研究,气相表观速度0.01~20 m/s,液相表观速度0.15~1 m/s.得到垂直上升圆形小通道内气-液两相流型有:泡状流、弹状流、搅拌流和环状流,分析了圆形小通道内流型在不同流动参数下的变化规律,含气率随流型和单相表观速的变化规律,将实验得到的86组数据与Nicklin的漂移通量关联式预测值对比,发现该关联式不能准确预测垂直向上圆形小通道内气-液两相含气率.(本文来源于《陕西科技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焦永刚,张培新,付冰,任彬[6](2019)在《节流型微通道换热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节流型微通道换热特性,设计并加工制作了突缩突扩结构的微通道实验件。采用控制变量法控制改变加热电压、质量流量、入口温度,通过实验数据对比分析研究了影响节流型微通道对流换热的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质量流量的增加,微通道蒸发器的对流传热系数不断减小;随着雷诺数的增大努谢尔数不断增大,对流换热效果比较明显。(本文来源于《热科学与技术》期刊2019年05期)
甘甜,全晓军[7](2019)在《新型孔板歧管式微通道流动换热特性数值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对歧管式微通道进行改进和优化,提出一种新型的孔板歧管式微通道结构(OPMM),并通过数值模拟CFD分析比较微通道的深高比、进口流速对流动换热的影响。针对热点主要发生在四周位置而引起的温度不均匀性考虑,提出保证加热功率不变的情况下缩减加热区域。结果表明:与传统结构比较,新型结构依靠顶部集管效应使得流体均匀分液,壁面温度均匀性有了较大提高。对两种热源布置方式进行比较发现缩减加热域减少了热点的发生。随着进口流速的增加3种横截面结构微通道换热系数均增加的同时压降也增大,横截面(高×宽)为150μm×40μm的换热效果最好但同时压降也最大。(本文来源于《低温工程》期刊2019年05期)
彭军[8](2019)在《环形窄缝通道单相摩擦阻力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商业软件FLUENT6.3对不同宽度(h=0.775~1.742 mm,0.69<ri/ro<0.86)环形通道内单相水的层流(300<Re<1 800)和旺盛湍流(10~4<Re<10~5)的摩擦阻力系数进行计算流体动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模拟,同时研究了不同偏心度(e=0.01~0.5)对摩擦阻力系数的影响,以考虑制造和装配过程中产生的偏心对环形通道中摩擦阻力的影响。结果分析表明:层流时,CFD计算结果与环缝理论解完全一致;湍流时,10~4<Re<5×10~4范围内,CFD计算结果与Blausius公式最为一致,5×10~4<Re<10~5范围内,CFD计算结果与McAdams公式最为一致;结合以上结论,提出以环缝等效水力直径为特征长度的单相摩擦阻力系数关系式f=0.257 5Re-0.23,该式在10~4<Re<10~5范围内,预测精度都较好。另外对偏心度影响的结果分析表明:摩擦阻力系数主要受偏心度大小的影响,偏心度越大,阻力系数下降越多;在相同偏心度下,环缝的宽度对阻力系数有一定影响,但影响程度较小;在相同偏心度下,相对于同心窄缝通道,雷诺数对阻力系数的降低程度没有影响。(本文来源于《核技术》期刊2019年10期)
贾龙,张剑飞[9](2019)在《纵向涡发生器几何参数对微通道流动传热特性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增强微通道的流动和换热特性,对微通道结合纵向涡发生器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不同雷诺数下纵向涡发生器的长度、横向间隙对微通道流动与换热性能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进口速度为0.5~2 m/s时,雷诺数的增加会引起微通道内的换热性能增强,摩擦因子减小及综合传热性减小;涡发生器长度对换热影响较小,但增加涡发生器长度会引起阻力增加,横向间距对阻力影响较小,但增加横向间距会引起换热性能提高;涡发生器长度为0.30~0.40 mm时综合因子为0.94~1.21,横向间隙为0.1~0.5 mm时综合因子为0.88~1.17;纵向涡发生器长度为0.3 mm和横向间隙为0.5 mm时,有利于综合传热性能的提高。在低雷诺数时微通道结合纵向涡发生器的强化传热和综合传热因子要比高雷诺数时好。(本文来源于《热能动力工程》期刊2019年10期)
郭松灿,朱庆勇[10](2019)在《幂律流体在正弦粗糙微通道的流动和传热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Poisson-Boltzmann方程、修正的Cauchy动量方程和能量方程,对双电层作用下幂律流体在正弦粗糙微通道中的流动和传热问题,建立模型控制方程组,并且使用高精度紧致差分格式进行数值模拟。然后,计算了不同幂律指数和粗糙度下的速度和温度。进一步研究了幂律指数和粗糙度对通道阻力系数、平均Nusselt数和能效比的影响。结果表明:幂律指数越小,流动阻力越小且能效比越高;增加粗糙度,流动阻力上升且传热性能增强,可在一定范围内提高能效比。(本文来源于《机械设计与制造》期刊2019年10期)
通道特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改善传统微通道散热器的传热特性,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微通道散热器,相较于传统直通道散热器,不仅增加了横向通道,而且在传热板的下表面覆加了具有超高热导率的石墨烯层,利用数值分析的方法研究添加了横向通道和石墨烯层后的微通道散热器和传统直通道散热器的传热特性。结果表明:横向通道的加入降低了微通道散热器受热面最高温度、最低温度和温差,并且随着热通量的增加,降低幅度增大。石墨烯层的加入使温差大幅度降低,进一步改善了散热效果。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通道特性论文参考文献
[1].夏国栋,王少锋,马丹丹,吕远征.微通道内复合纳米流体流动换热特性实验研究[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19
[2].周赟磊,张为中,韩瑞华,朱林辉,郭航.石墨烯微通道散热器的传热特性[J].传感器与微系统.2019
[3].赵松田,陈华,李玉婷.微通道换热器结露工况下换热特性及其影响的试验研究[J].流体机械.2019
[4].安静,吴敏,高建强,吴一辉.金属腔体多耦合通道电磁特性研究[J].微波学报.2019
[5].刘红杨,张勇,赵于,胡晓玮,刘云云.垂直向上圆形小通道内气-液两相流动特性及含气率特性实验研究[J].陕西科技大学学报.2019
[6].焦永刚,张培新,付冰,任彬.节流型微通道换热特性研究[J].热科学与技术.2019
[7].甘甜,全晓军.新型孔板歧管式微通道流动换热特性数值模拟[J].低温工程.2019
[8].彭军.环形窄缝通道单相摩擦阻力特性研究[J].核技术.2019
[9].贾龙,张剑飞.纵向涡发生器几何参数对微通道流动传热特性的影响研究[J].热能动力工程.2019
[10].郭松灿,朱庆勇.幂律流体在正弦粗糙微通道的流动和传热特性[J].机械设计与制造.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