酰肼类化合物论文-李鹏飞,黄丹凤,杨天宇,邓周斌,王克虎

酰肼类化合物论文-李鹏飞,黄丹凤,杨天宇,邓周斌,王克虎

导读:本文包含了酰肼类化合物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氧化,卤胺环化,吡唑啉,高烯丙基酰肼,N-卤代丁二酰亚胺

酰肼类化合物论文文献综述

李鹏飞,黄丹凤,杨天宇,邓周斌,王克虎[1](2019)在《高烯丙基酰肼氧化/卤胺环化串联反应合成吡唑啉类化合物(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探索了以N-碘代丁二酰亚胺(NIS)作为卤化试剂,通过高烯丙基酰肼化合物的串联氧化/卤胺环化反应合成吡唑啉类化合物.该方法反应条件温和,不需要添加剂,以良好的收率得到吡唑啉类化合物.(本文来源于《有机化学》期刊2019年10期)

袁炜,齐亚平,李宝,罗发亮,王克智[2](2018)在《芳基取代酰肼类化合物对PLLA-PPC合金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聚L-乳酸(PLLA)-聚碳酸亚丙酯(PPC)合金结晶速率慢及韧性低的问题,将质量分数为0.4%的高效成核剂——芳基取代酰肼类化合物(TMBH)加入PLLA/PPC合金中,研究TMBH对PLLA-PPC合金结晶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添加TMBH的PLLA-PPC合金中,TMBH可被吸附至PLLA的表面诱导其结晶,使结晶速率加快,PLLA的长周期减小;TMBH及PPC不改变复合材料中PLLA的晶型;TMBH和PPC起到协同提高PLLA断裂伸长率的作用.PLLA-PPC-TMBH的缺口冲击强度高于相对应的合金,其中,当在PLLA/TMBH/PPC的组成比例为80∶0.4∶20时,叁元共混材料的缺口冲击强度达到整个体系的最大值(5.1kJ/m2),较纯PLLA提高121.7%.(本文来源于《宁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4期)

谭悦,何海琴,刘幸海,翁建全,谭成侠[3](2018)在《新型吡啶联吡唑双酰肼类化合物的合成及除草活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乙酰丙酮和溴乙酸乙酯等为起始原料,经取代、肼基化、环合、水解、酸化和缩合等反应合成了12个新型的吡啶联吡唑双酰肼类化合物(1a~1l),其结构经~1H NMR,~(13)C NMR和MS(ESI)表征。并研究了化合物的除草活性。培养皿法测试结果表明:用药量为200 mg·L~(-1)时,1j,1k和1l对油菜的抑制率均为100%。盆栽法测试结果表明:苗后茎叶喷雾处理用药量为150 g·hm~(-2)时,1l对靶标杂草芥菜、繁缕的抑制率分别为80%和70%。(本文来源于《合成化学》期刊2018年10期)

张学博,雷鹏,孙腾达,张晓鸣,马航宇[4](2018)在《新型N'-苯亚甲基哌啶-1-(硫代)酰肼类化合物的设计、合成及生物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发现高效杀菌活性的先导化合物,通过活性亚结构拼接的方法,将苯甲醛缩氨基硫脲与哌啶环进行拼接,设计合成了系列新型N-哌啶基(硫代)酰肼类化合物。离体抑菌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在50μg/mL浓度下,该系列化合物对6种病原真菌均表现出明显的抑制效果。进一步EC_(50)测试结果表明:化合物3b对4种病原真菌的EC_(50)均在10μg/mL以内,尤其对瓜果腐霉病菌的抑制活性(EC_(50)=1.6μg/mL)优于商品化对照药剂嘧菌酯(EC_(50)=16.9μg/mL),与氟吡菌胺相当(EC_(50)=1.0μg/mL)。构效关系分析表明,哌啶环的引入,对抑菌活性的提高有利。化合物3b由于结构简单新颖、合成容易,值得进一步研究。(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工学会农药专业委员会第十八届年会论文集》期刊2018-08-15)

杨朝凯,张晋陆,路星星,武霞,宋敦伦[5](2018)在《新型低蜂毒的苯乙酰肼类化合物的设计合成和生物活性》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新烟碱杀虫剂引起的蜂群崩溃综合症日益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和担忧。因此,开发新型低蜂毒的杀虫剂势在必行。本文结合商品化新烟碱构建的药效团模型和受体靶标蛋白Ac-AChBP结构进行了化合物数据库的虚拟筛选。对于发现的先导VS-04进行化学结构改造,设计合成了一系列新型苯乙酰肼类化合物。在500ppm下对大豆蚜进行了杀虫活性测试,结果表明部分化合物具有一定的杀大豆蚜活性,进一步对发现的高活性化合物3c进行蜜蜂毒性测试,其触杀毒性的LD_(50)为7.043 ug/ml,胃毒毒性的LD_(50)为16.849 ug/ml,与吡虫啉相比较,表现出对蜜蜂显着低毒。进一步基于受体蛋白结构解释了高活性化合物3c表现出低峰毒活性的分子本质。本研究基于新烟碱靶标蛋白的结构筛选和发现了高活性,低峰毒的苯乙酰肼类化合物,为后续基于靶标结构开发新型高效、低蜂毒的新烟碱类化合物奠定重要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工学会农药专业委员会第十八届年会论文集》期刊2018-08-15)

崔娜[6](2018)在《水杨醛联肼类化合物的制备及其荧光性质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荧光探针检测金属离子因具有高选择性、高灵敏度、操作方便、不需要昂贵的仪器等优点而受到广大科研工作者的青睐,发展十分迅速。铜离子是人体生命活动必不可少的微量元素,因此,设计合成在水相或生理环境下检测铜离子的荧光探针至关重要。本论文设计合成了一系列基于水杨醛联肼的荧光化合物,尽管其螯合金属识别位点对于铜离子具有一定选择性识别能力,但是整体选择性和灵敏度都有待提高。本工作拟通过调节螯合位点的电子微环境和与金属接触情况的方式,来改善其对铜离子的识别能力。具体策略为:一方面,在水杨醛侧引入供、吸电子基,通过电子效应来改变螯合基团对金属离子的螯合能力;另一方面,在二苯甲酮侧引入羟基,增加探针的亲水性,改变探针共轭方向上的电子微结构来调节其对金属离子的识别能力和抗干扰性。(1)水杨醛侧引入吸电子基氰基、供电子基叁苯胺和咔唑基,通过电子效应改变了整个探针分子的电子结构。氰基的引入使得螯合基团的配位能力有一定的下降,CN-DBAS的酮式荧光峰的比例相对较大,也会对探针的灵敏性有一定的影响;对于引入供电子基团虽理论上可以增加螯合基团的配位能力,但是TPA-DBAS和Cz-DBAS却由于其聚集态酮式荧光峰强度较弱导致其探针的灵敏性相对较差。(2)二苯甲酮侧引入羟基,不仅增加了探针分子的亲水性,还提高了其推电子效应,有效地沿着共轭轴方向改变了金属识别位点的电子微环境,从而提高其选择性和灵敏度;通过在二苯甲酮侧引入一个对位羟基、双对位羟基、双间位羟基对比分析得出,双羟基的引入更能增加分子的亲水性,而间位模式提高了纳米粒子的疏松度。其中引入叁苯胺基的一系列化合物(p-TPA-DPAS,pb-TPA-DPAS,mb-TPA-DPAS)都展现出了优异的铜离子选择性和更低的检测限。综上所述,通过对联肼类探针结构水杨醛端和二苯甲酮端结构的变化,实现了对该类探针对于铜离子检测选择性和检测限的调节,为设计更高效的离子探针提供了数据依据。(本文来源于《沈阳工业大学》期刊2018-06-01)

茹宸浩[7](2018)在《通过生成自由基和偶氮甲酸叔丁酯加成生成肼类化合物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肼类化合物是一种具有研究价值的有机化合物,常表现出优良的生物活性:例如,一些含肼类的药物对于治疗结核病、高血压、帕金森等疾病有着显着效果;一些肼类的药物可以有效的抵抗SARS、艾滋病和肝炎等疾病。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关于报道合成肼类化合物的方法大幅度增加。值得一提的是,关于酰基肼的合成方法探索是该领域研究的热点方向之一。一般地,多取代肼类衍生物可以通过过渡金属催化、有机金属试剂的反应、光催化、有机小分子催化以及保护与脱保护等方法来合成。在众多的肼类化合物中,N-Boc保护的N,N'-二取代肼是非常重要的。通常的合成方法是以肼和卤代物或硼酸为原料,通过过渡金属(例如Pd和Cu)催化或碱(例如n-Bu Li)促进的胺化反应得到。在此论文中,我们介绍了一种以偶氮化合物为原料,通过原位自由基的生成和加成合成N-Boc保护的N,N'-二取代肼的新方法。此方法具有底物范围广,条件温和,操作简便等优点。(本文来源于《西北大学》期刊2018-03-01)

崔建强,许良忠[8](2017)在《一种含马来酰肼基吡唑酰胺类化合物合成及生物活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合成系列新化合物,寻找高生物活性分子。[方法]通过活性亚结构拼接方法,将马来酰肼结构引入吡唑酰胺类杀虫剂中,合成含苯甲酰肼的吡唑酰胺类化合物。[结果]通过~1H NMR、LC-MS和元素分析手段确定了结构。生测结果表明:化合物6d在质量浓度为1 mg/L时对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的致死率为85.6%,化合物6b、6d在5 mg/L时对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Hubner)]的致死率均高于对照药剂。[结论]筛选出的高活性化合物具有继续开发的潜力。(本文来源于《农药》期刊2017年11期)

吴文能,王瑞,杜斌,欧阳贵平[9](2017)在《嘧啶双酰肼类化合物的合成及杀菌活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氰基乙酰胺为原料,经过缩合、环化、水解、酯化、肼解、酰化等步骤,设计合成了一系列新型嘧啶双酰肼类化合物。通过IR,~1H NMR,~(13)C NMR,MS和元素分析进行确证其结构。对该类化合物的杀菌活性初步测试结果表明目标产物具有一定的杀菌活性。(本文来源于《化学研究与应用》期刊2017年06期)

毛明珍,王海洋,王威,宁斌科,李玉新[10](2017)在《含草酰肼、酰胍基吡唑酰胺类化合物的设计、合成与生物活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寻找较高杀虫活性的吡唑酰胺类化合物并进行结构优化。[方法]设计合成一系列含有草酰肼、酰胍基结构的吡唑酰胺类化合物。[结果]合成7个结构新颖的含草酰肼、酰胍基结构的吡唑酰胺类化合物,结构经过核磁共振氢谱(~1H NMR)和高分辨质谱(HMRS)分析确证,并进行杀虫活性测试研究。[结论]杀虫活性测试结果表明:部分目标化合物对东方黏虫和小菜蛾具有较好的杀虫活性,具有进一步研究价值。(本文来源于《农药》期刊2017年06期)

酰肼类化合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聚L-乳酸(PLLA)-聚碳酸亚丙酯(PPC)合金结晶速率慢及韧性低的问题,将质量分数为0.4%的高效成核剂——芳基取代酰肼类化合物(TMBH)加入PLLA/PPC合金中,研究TMBH对PLLA-PPC合金结晶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添加TMBH的PLLA-PPC合金中,TMBH可被吸附至PLLA的表面诱导其结晶,使结晶速率加快,PLLA的长周期减小;TMBH及PPC不改变复合材料中PLLA的晶型;TMBH和PPC起到协同提高PLLA断裂伸长率的作用.PLLA-PPC-TMBH的缺口冲击强度高于相对应的合金,其中,当在PLLA/TMBH/PPC的组成比例为80∶0.4∶20时,叁元共混材料的缺口冲击强度达到整个体系的最大值(5.1kJ/m2),较纯PLLA提高121.7%.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酰肼类化合物论文参考文献

[1].李鹏飞,黄丹凤,杨天宇,邓周斌,王克虎.高烯丙基酰肼氧化/卤胺环化串联反应合成吡唑啉类化合物(英文)[J].有机化学.2019

[2].袁炜,齐亚平,李宝,罗发亮,王克智.芳基取代酰肼类化合物对PLLA-PPC合金性能的影响[J].宁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3].谭悦,何海琴,刘幸海,翁建全,谭成侠.新型吡啶联吡唑双酰肼类化合物的合成及除草活性[J].合成化学.2018

[4].张学博,雷鹏,孙腾达,张晓鸣,马航宇.新型N'-苯亚甲基哌啶-1-(硫代)酰肼类化合物的设计、合成及生物活性研究[C].中国化工学会农药专业委员会第十八届年会论文集.2018

[5].杨朝凯,张晋陆,路星星,武霞,宋敦伦.新型低蜂毒的苯乙酰肼类化合物的设计合成和生物活性[C].中国化工学会农药专业委员会第十八届年会论文集.2018

[6].崔娜.水杨醛联肼类化合物的制备及其荧光性质的应用[D].沈阳工业大学.2018

[7].茹宸浩.通过生成自由基和偶氮甲酸叔丁酯加成生成肼类化合物的研究[D].西北大学.2018

[8].崔建强,许良忠.一种含马来酰肼基吡唑酰胺类化合物合成及生物活性[J].农药.2017

[9].吴文能,王瑞,杜斌,欧阳贵平.嘧啶双酰肼类化合物的合成及杀菌活性[J].化学研究与应用.2017

[10].毛明珍,王海洋,王威,宁斌科,李玉新.含草酰肼、酰胍基吡唑酰胺类化合物的设计、合成与生物活性[J].农药.2017

标签:;  ;  ;  ;  ;  

酰肼类化合物论文-李鹏飞,黄丹凤,杨天宇,邓周斌,王克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