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S脱硫催化剂的分析方法

PDS脱硫催化剂的分析方法

一、PDS脱硫催化剂的分析方法(论文文献综述)

梁锋[1](2018)在《国内常用的湿式氧化法脱硫技术应用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介绍了目前国内常用的湿式氧化法脱硫技术以及氧化脱硫中常用的栲胶、酞菁钴磺酸盐、对苯二酚、络合铁等催化剂,重点论述了近年来国内在氧化脱硫催化剂方面的研究和应用进展。分析和探讨了湿式氧化法脱硫技术在国内应用中存在的堵塔、副盐含量高、脱硫废液处理回收困难等问题,指出该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应从催化剂研究、设备改进及工艺参数优化等多方面入手,未来湿式氧化法脱硫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是开发高效环保的氧化脱硫催化剂和硫磺颗粒改性剂、提高气液传质设备效率、防止溶液腐蚀、提高脱有机硫能力、节约成本与降低能耗。

张文[2](2017)在《PDS脱硫体系物性及传质系数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众多脱硫方法中,PDS法因具有碱耗低、硫容大、硫泡沫颗粒大、易分离、不堵塔等特点,已广泛应用于煤气行业、氮肥行业和焦化脱硫等其他相关行业,并取得了显着的脱硫效果。影响脱硫效果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是体系的pH值。PDS脱硫工艺以Na2CO3-NaHCO3缓冲液为吸收剂来吸收H2S和稳定体系的pH值,但由于存在副反应及吸收CO2的现象,需要定期向脱硫液中补充Na2CO3,以维持体系pH值的稳定。在实际生产中,往往依靠经验进行调节,缺乏理论指导。本论文通过进行一系列的实验,系统地研究了脱硫液的性质及其对气液传质过程的影响,以期指导生产。PDS法脱硫的吸收液是Na2CO3和NaHCO3组成的缓冲液,它能在一定程度上稳定溶液的pH值,为了研究缓冲液的组成对pH值的影响,本文配制了不同浓度的Na2CO3-NaHCO3溶液,考查其pH值的变化规律,并研究了缓冲液的性质。然后固定溶液的pH值(8.5),考查Na2CO3和NaHCO3的配比关系及对物性(密度、粘度和表面张力)的影响,为研究气液传质过程奠定了基础。脱硫过程中存在副反应,生成NaSCN、Na2S2O3、Na2SO3和Na2SO4等副盐,打破了Na2CO3和NaHCO3的平衡关系,脱硫液中的副盐对物性和NaHCO3的溶解度产生一定影响。吸收液的pH值随着副盐含量的增加而降低,随着副盐含量的增加,吸收液的密度、粘度和表面张力都有增大的趋势,但增大的程度不一样,其中粘度变化最大。随着副盐含量的增加,NaHCO3溶解度减小,温度对溶解度也有一定的影响,基本上呈现温度降低,溶解度下降的规律。为防止发生NaHCO3析出现象,本文给出了实际运行中的密度操作区间及密度上限的计算公式,这一区间随副盐含量增加而减小。生产中应对脱硫液密度(或副盐含量)和NaHCO3含量进行同时监测。通过在自制填料塔内模拟脱硫过程,并结合响应曲面设计方法发现:在实验范围内,Na2CO3浓度对总传质系数KGa的影响极为显着,这是因为Na2CO3浓度的变化改变了体系的pH值,从而改变了化学吸收的速率。体系中的副盐也会影响溶液的pH值,通过研究Na2CO3和副盐含量对KGa的影响发现总体积传质系数KGa的变化存在一个敏感区。将三组实验数据进行对比发现Na2CO3和副盐对KGa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影响体系的pH值来实现的。采用双膜理论对湿法脱硫的吸收过程进行了描述,研究了气液传质过程中物质传递的机理,并提出了该过程的数学模型。本文采用Onda(恩田)等人的关联式,分别计算了气相传质系数kG和液相传质系数kL,结果表明,Na2CO3和副盐通过改变体系的物性改变了kL而对kG并不产生影响,而且从kL的的数值上看,k L的变化量并不大。同时还计算了相应的二级反应速率常数k2,结果显示,随着体系pH值的增大,k2的变化规律与KGa的大致相同,说明Na2CO3和副盐是通过改变体系的k2来改变总体积传质系数KGa的。

孙晓飞[3](2017)在《超重力法深度脱除气体中硫化氢的研究与应用》文中指出焦炉煤气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和民用的高热值气体燃料,它也可以作为原料气用于生产氨、甲醇、液化天然气等产品。焦炉煤气在用于燃料气前或作为后续的其他工业的原料时必须对其净化,而净化过程中H2S的脱除尤为重要。随着我国环保政策的日趋严格和用户对原料气要求的不断提高,目前通过湿法脱硫后的焦炉煤气中H2S含量往往很难达到环保以及后续煤气深加工的要求,因此对于开发焦炉煤气深度脱除H2S的工艺是十分必要的。为此,本文采用添加PDS-600催化剂的Na2CO3溶液为吸收剂,在超重力反应器中进行了 H2S的吸收实验,考察了气液接触方式、液体流量、转速、气体流量、进口气体中H2S浓度、吸收液中Na2CO3浓度对脱硫效率的影响情况,参考工厂运行数据配制了模拟贫液,并进行了吸收实验,对超重力反应器在脱硫富液再生中应用进行了初步探索。推导了超重力反应器中气相总体积传质系数KGa的数学表达式,并考察了各因素(Na2CO3浓度、液体流量、进口气体口H2S浓度、超重力反应器转速和气体流量)对KGa的影响。Na2CO3吸收实验结果表明,Na2CO3浓度6.0g·L-1,超重力反应器转速在1400 rpm,液气比为5-7 L·m-3,H2S进口浓度为300 ppm时H2S脱除率可达99%以上,H2S出口浓度可以小于5 ppm。以模拟贫液为吸收剂时在适宜的操作条件下气体出口中的H2S浓度可小于 15 ppm。在相似的实验条件下逆流操作方式压降高于并流,气液逆流的脱硫性能优于气液并流,并流操作时在更高的转速和更大液体流量条件下也可达到逆流的脱硫效果,并流的优势在于压降较低。气相总体积传质系数随着吸收液液体流量、气体流量、Na2CO3浓度的增大先增大后趋于平缓,随着超重力反应器转速和进口气体中H2S浓度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利用实验数据关联拟合出了KGa关联式,实验值与KGa关联式计算的值的误差基本在±150%以内,此关联式能够较好地预测实验结果。通过实验对比确定富液中HS-的分析方法为乙酸锌加热法。超重力反应器中富液再生正交实验结果表明对再生效果影响显着性顺序为:富液流量、再生空气流量、超重力反应器转速。

石钰龙[4](2016)在《PDS脱硫工艺的初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国家新环保法的出台,环保越来越引起各行各业的重视。对于焦化企业而言,必须重新审视煤气净化工艺,优化和改进煤气净化工艺势在必行。脱硫及硫回收工艺脱硫废液的处理尤为关键,需求脱硫废液的资源化处理,是保证脱硫系统正常运行的关键所在。本文主要主要研究了PDS脱硫工艺操作温度、溶液pH值、溶液组成、PDS浓度、悬浮硫、副盐在PDS脱硫工艺实际生产中对脱硫效率、脱硫设备的影响,并根据PDS脱硫工艺影响因素,针对神木富油能源科技有限公司PDS脱硫工艺装置运行中出现脱硫效率下降、设备腐蚀等问题入手,通过对脱硫塔更换轻瓷填料减少脱硫塔阻力、增设除油塔净化脱硫入口煤气、改造进液槽盘分布器等方式,将脱硫塔脱硫效率提升6%以上,并通过对再生塔塔壁壁厚的监测,寻求出再生塔内不同部位存在的腐蚀机理,提出再生塔全面防腐处理,减缓设备腐蚀现象。本文还对脱硫废液的处理进行初步研究,通过对脱硫废液中副盐的分析,发现脱硫废液中存在大量的硫酸钠、硫氰酸钠等成份,其作为工业原料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并通过分步结晶法,回收后的硫氰酸钠的纯度可达到工业级标准。

丁子豪[5](2014)在《超重力法脱除焦炉煤气中硫化氢气体的实验研究》文中指出焦炉煤气作为炼焦产业的副产品常含有一定量硫化氢气体,随着其在城市供气、燃烧发电、制甲醇等领域的广泛使用,硫化氢气体的深度脱除显得尤为重要,因为硫化氢不仅能污染环境,危害人体健康,而且在设备腐蚀和催化剂中毒方面产生重要不利影响。目前,经脱硫过程后气体中硫化氢的含量通常高于100mg/Nm3,很难满足环保和煤气深加工的要求,因此,对于焦炉煤气中硫化氢的深度脱除硫技术的开发要求迫切。本实验以空气和硫化氢模拟低浓度硫化氢气体,采用旋转填充床为吸收设备,以碳酸钠溶液为吸收液,“888”为脱硫催化剂,进行了硫化氢吸收实验,考察了碳酸钠浓度、液气比、进口硫化氢浓度、转子转速和吸收液温度对脱硫率的影响,推导了旋转填充床中气相体积传质系数民α的数学表达式,并讨论了各因素(碳酸钠浓度、液气比、进口硫化氢浓度、转子转速和吸收液温度)对KGα的影响。同时,在填料塔中做了硫化氢吸收实验,比较了不同条件(碳酸钠浓度、液气比、进口硫化氢浓度和吸收液温度)下填料塔和旋转填充床的脱硫效果。进行了脱硫富液的再生实验,确定了各因素对脱硫效果的影响的显着性顺序,考察了再生塔中液体流量、空气流量、再生时间和温度对再生率的影响规律。实验结果表明,旋转填充床中脱硫率和气相体积传质系数KGα随碳酸钠浓度、液气比和转子转速的增大先增大而后趋于稳定,随进口硫化氢浓度的增大而降低,温度的影响较小,RPB中吸收H2S的最佳实验条件为:碳酸钠浓度为0.15mol·L-1,转速为1400r·min-1,液气比为14L·m-3,温度为313K,此时,脱硫率可达98%以上;在液气比、碳酸钠浓度、进口硫化氢浓度和吸收液温度相同条件下,旋转填充床脱硫率要高于填料塔;各因素对再生率影响显着性顺序为:液体流量>再生时间>空气流量>温度,且再生率随液体流量的增大而减小,随再生时间、空气流量和温度的增大而增大,再生塔中最佳再生条件为:液体流量为20L·h-1,空气流量为480L·h-1,再生时间为30min,再生温度为318K。

朱自伟[6](2014)在《脱硫富液再生与硫颗粒回收工艺研究》文中指出在众多脱硫方法中,湿式氧化法脱硫技术具有净化度高、常压可操作、能够回收硫磺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而脱硫富液的再生和硫颗粒的回收是实现脱硫液循环利用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脱硫富液再生过程是在再生槽或再生塔内进行,但是具有气液传质效果差、再生效果不充分、固液分离不完全的缺点。为解决上述问题,寻求一种传质效率高的再生设备就显得尤为重要。超重力旋转填料床作为一种新型、高效的传质设备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本文对其在脱硫富液再生过程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将超重力旋转填料床应用于PDS脱硫富液的再生过程,研究转速、进气量、进液量对脱硫富液再生效果的影响;将无机陶瓷膜和板框压滤机用于脱硫富液内硫颗粒回收过程,考察二者对硫颗粒的分离效果。采用正交试验和单因素实验对超重力旋转填料床内脱硫富液再生过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再生过程较适宜工艺条件为:转速1000r/min、进气量6m3/h、进液量40L/h,得到PDS再生效率大于45%,硫离子转化效率大于59%;在适宜条件下,10L脱硫富液循环再生26min后PDS再生效率大于93%;脱硫富液经过两级再生后PDS再生效率为95.18%,比传统方法高22%。分别采用无机陶瓷膜和板框压滤机对脱硫富液内的固体硫颗粒进行回收研究,结果表明:两种分离设备对硫颗粒去除率都达到93%以上,处理后溶液中固含量都小于0.3g/L;板框压滤机具有分离结束后能够直接回收硫磺、不需二次处理、运行成本低的优点,更适合应用于脱硫富液内硫颗粒的回收过程。将超重力旋转填料床用于脱硫富液再生过程,并将板框压滤机应用于对固体硫颗粒的分离回收过程的研究表明:脱硫富液经上述两种技术处理后,脱硫富液的再生效率显着提高,溶液中的固含量明显降低,将这两种技术结合应用于脱硫富液再生过程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发展前景广阔。

邓金智[7](2009)在《氮肥厂脱硫系统使用888脱硫催化剂的应用和探讨》文中提出本文仅就在氮肥生产中采用888脱硫催化剂的湿法脱硫和如何用好此类产品谈谈个人看法。

刘永华[8](2009)在《复合脱硫催化剂的可行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炼焦的荒煤气中含有一定量的硫化物,主要为H2S等。这些有毒有害的杂质会腐蚀煤气储存输送设施及化产回收设备,并可能导致环境污染。使用含有这些杂质的煤气炼钢会造成硫在钢的表面沉积,降低钢的质量。如果用作城市民用煤气,H2S及其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硫,会严重影响人体健康和环境,甚至会形成酸雨。

季广祥[9](2005)在《湿式氧化法COG脱硫工艺的若干问题》文中研究指明回顾了我国20多年来焦炉煤气脱硫工艺发展历程,阐述了湿式氧化法脱硫工艺具有投资少、运行费用低、效率高等优点。提出了碱源的选择原则及适用范围,以及湿式氧化法脱硫工艺现存的诸多设计问题和改进建议。

王祥云[10](2005)在《合成氨气体净化技术进展(上)——脱硫技术的进展》文中研究表明全面回顾了国内、外湿式氧化法和干法脱硫技术的发展及技术进展,分析了各种技术的优势及存在 的问题。

二、PDS脱硫催化剂的分析方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PDS脱硫催化剂的分析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1)国内常用的湿式氧化法脱硫技术应用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湿式氧化脱硫工艺现状
    1.1 栲胶法
    1.2 MSQ法
    1.3 PDS法
    1.4 888法
    1.5 CT络合铁法
    1.6 GLT超重力络合铁法
    1.7 MCS络合铁法
2 问题及讨论
    2.1 堵塔问题
    2.2 副产物控制
    2.3 脱硫废液处理回收
3 发展方向
    3.1 催化剂选择
    3.2 设备改进
    3.3 催化剂与工艺的优化匹配

(2)PDS脱硫体系物性及传质系数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文献综述及选题意义
    1.1 水煤气中H_2S来源、危害及脱除意义
    1.2 常见的脱硫方法
        1.2.1 砷基工艺
        1.2.2 钒基工艺
        1.2.3 铁基工艺
        1.2.4 新兴工艺
    1.3 PDS脱硫技术
        1.3.1 PDS反应原理
        1.3.2 主要影响因素
        1.3.3 脱硫过程中的副反应
    1.4 选题的目的与主要研究内容
2 Na_2CO_3和NaHCO_3浓度对缓冲体系的影响
    2.1 物性测定
        2.1.1 试剂和仪器
        2.1.2 溶液配制与实验方法
        2.1.3 结果与分析
    2.2 Na_2CO_3-NaHCO_3缓冲液性质
        2.2.1 实验流程
        2.2.2 结果与分析
    2.3 本章小结
3 副盐对脱硫液物性的影响
    3.1 试剂和仪器
    3.2 溶液的组成和配制
    3.3 结果与分析
        3.3.1 副盐对脱硫液物性的影响
        3.3.2 副盐含量与温度对NaHCO_3溶解度的影响
    3.4 本章小结
4 脱硫影响因素的研究
    4.1 试剂和仪器
    4.2 实验装置及方法
    4.3 总体积传质系数K_Ga的计算
    4.4 脱硫液吸收H_2S的参数分析
        4.4.1 喷淋密度及气速对K_Ga的影响
        4.4.2 参数分析
    4.5 碳酸钠含量的影响
    4.6 副盐含量的影响
    4.7 脱硫液pH值的影响
    4.8 本章小结
5 气液传质系数的分析
    5.1 物质传递的机理
        5.1.1 分子扩散
        5.1.2 对流传质
    5.2 气液传质理论模型
    5.3 化学吸收
    5.4 湿法脱硫吸收传质过程
        5.4.1 总传质系数的计算
        5.4.2 脱硫液pH值的影响分析
    5.5 本章小结
6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3)超重力法深度脱除气体中硫化氢的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
    1.2 H_2S的危害
    1.3 国内外脱硫技术概述
        1.3.1 H_2S脱除的常用方法
        1.3.2 干法脱硫
        1.3.3 湿法脱硫
    1.4 焦炉煤气脱硫技术的应用及研究现状
        1.4.1 氨水液相催化法
        1.4.2 PDS法
        1.4.3 HPF法
        1.4.4 888法
    1.5 超重力技术在脱硫方面的应用
        1.5.1 超重力技术
        1.5.2 超重力技术用于脱除H_2S方面的研究
    1.6 论文选题的立论、目的和意义
    1.7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超重力反应器中深度脱除H_2S的实验研究
    2.1 PDS法脱硫原理
    2.2 实验试剂及仪器
        2.2.1 实验所用仪器和药品
        2.2.2 实验装置及实验方法
    2.3 分析方法
    2.4 Na_2CO_3溶液吸收H_2S的实验研究
        2.4.1 超重力反应器转速对脱硫率的影响
        2.4.2 液气比对脱硫率的影响
        2.4.3 吸收液中碳酸钠浓度对脱硫率的影响
        2.4.4 进口气体中H_2S浓度对脱硫率的影响
        2.4.5 气体流量对脱硫率的影响
    2.5 模拟贫液吸收低浓度H_2S的研究
        2.5.1 模拟贫液吸收中超重力反应器转速对脱硫率的影响
        2.5.2 模拟贫液液体流量对脱硫率的影响
        2.5.3 模拟贫液温度对脱硫率的影响
        2.5.4 模拟贫液吸收中气体流量对脱硫率的影响
        2.5.5 模拟贫液吸收进口气体中H_2S浓度对脱硫率的影响
    2.6 超重力反应器中逆流操作和并流操作脱硫性能的对比
        2.6.1 气液逆流操作和并流操作压降实验
        2.6.2 并流操作超重力反应器转速对脱硫率影响
        2.6.3 并流操作液体流量对脱硫率影响
        2.6.4 并流操作气体流量对脱硫率影响
        2.6.5 并流操作进口气体中H_2S浓度对脱硫率影响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超重力反应器中吸收H_2S过程气相总体积传质系数的研究
    3.1 总体积传质系数表达式的推导
    3.2 结果与讨论
        3.2.1 超重力反应器转速对K_Ga的影响
        3.2.2 液体流量对K_Ga的影响
        3.2.3 Na_2CO_3浓度对K_Ga的影响
        3.2.4 气体流量对K_Ga的影响
        3.2.5 进口气体中H_2S的浓度对K_Ga的影响
    3.3 K_Ga实验关联式
    3.4 本章小节
第四章 脱硫液再生实验
    4.1 实验试剂及仪器
        4.1.1 实验试剂
        4.1.2 实验仪器及设备
    4.2 分析方法的选择
        4.2.1 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4.2.2 HS~-的分析方法
    4.3 再生实验
        4.3.1 实验流程
        4.3.2 再生过程正交实验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作者和导师简介
附件

(4)PDS脱硫工艺的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文献综述
    1.1 脱硫工艺简介
        1.1.1 ADA法及改良ADA法(Stretford)
        1.1.2 PDS法
        1.1.3 烤胶法(TV法)
        1.1.4 真空碳酸盐法
        1.1.5 氧化锌法
        1.1.6 氧化铁(氢氧化铁)法
        1.1.7 活性炭法
        1.1.8 加氢法
        1.1.9 国内外其他脱硫方法的报道
    1.2 本课题主要研究的内容
2 PDS脱硫工艺影响因素分析
    2.1 工艺特征
    2.2 基本原理
    2.3 影响因素
        2.3.1 脱硫液pH值
        2.3.2 脱硫液总碱度
        2.3.3 脱硫液温度
        2.3.4 催化剂浓度
        2.3.5 脱硫吸收液的总碱度
        2.3.6 液气比对脱硫效率的影响
        2.3.7 二氧化碳的影响
        2.3.8 煤气中杂质对脱硫效率的影响
        2.3.9 副盐的影响
        2.3.10 温度对再生过程的影响
        2.3.11 压力对再生过程的影响
        2.3.12 催化剂浓度对再生过程的影响
3 PDS脱硫工艺工业化应用研究
    3.1 装置概况
    3.2 工艺流程
    3.3 设计参数
        3.3.1 工艺参数
        3.3.2 气体参数
        3.3.3 溶液液组成
        3.3.4 主要设备
    3.4 装置操作要点
    3.5 解决难点问题
        3.5.1 脱硫效率下降
        3.5.2 再生塔腐蚀泄漏
    3.6 工艺优化
        3.6.1 影响因素优化
        3.6.2 操作控制
4 脱硫废液的处理
    4.1 副盐组份的分析
        4.1.1 硫酸钠的测定
        4.1.2 亚硫酸钠、硫代硫酸钠的测定
        4.1.3 硫氰酸钠的测定
    4.2 副盐的处理
        4.2.1 提盐工艺流程
        4.2.2 提盐操作要点
    4.3 副盐回收运行现状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5)超重力法脱除焦炉煤气中硫化氢气体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学位论文数据集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课题研究背景
        1.1.1 硫化氢的危害
        1.1.2 国内焦炉煤气脱硫工艺发展概述
        1.1.3 国外焦炉煤气脱硫工艺发展概述
    1.2 常用脱硫方法及特点
        1.2.1 干式工艺
        1.2.1.1 活性炭法
        1.2.1.2 氧化铁法
        1.2.1.3 氧化锌法
        1.2.2 湿式吸收工艺
        1.2.2.1 真空碳酸盐法
        1.2.2.2 AS循环洗涤法
        1.2.2.3 Sulfiban法
        1.2.3 湿式氧化工艺
        1.2.3.1 ADA法
        1.2.3.2 络合铁法
        1.2.3.3 TH法
        1.2.3.4 FRC法
        1.2.3.5 栲胶法
        1.2.3.6 PDS法
    1.3 超重力技术简介
    1.4 课题选题意义和研究内容
        1.4.1 选题意义
        1.4.2 课题研究内容
第二章 RPB中H_2S吸收实验和气相体积传质系数的研究
    2.1 888法脱硫过程催化机理
    2.2 实验试剂及仪器设备
        2.2.1 实验试剂
        2.2.2 实验仪器及设备
        2.2.3 实验流程
        2.2.4 分析方法
        2.2.5 数据处理方法
    2.3 RPB中H_2S吸收实验
        2.3.1 转子转速对脱硫率的影响
        2.3.2 液气比对脱硫率的影响
        2.3.3 进口硫化氢浓度对脱硫率的影响
        2.3.4 温度对脱硫率的影响
    2.4 RPB中气相体积传质系数的研究
        2.4.1 K_(Ga)表达式的推导
        2.4.2 实验结果与讨论
        2.4.2.1 碳酸钠浓度对气相体积传质系数的影响
        2.4.2.2 转子转速对气相体积传质系数的影响
        2.4.2.3 液气比对气相体积传质系数的影响
        2.4.2.4 进口H_2S浓度对气相体积传质系数的影响
        2.4.2.5 吸收液温度对气相体积传质系数的影响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填料塔和RPB中对比吸收实验
    3.1 实验试剂及仪器设备
        3.1.1 实验试剂
        3.1.2 实验设备及仪器
        3.1.3 实验流程
        3.1.4 分析方法
        3.1.5 数据处理方法
    3.2 填料塔和RPB对比吸收实验
        3.2.1 液气比对脱硫率影响对比实验
        3.2.2 进口H_2S浓度对脱硫率影响对比实验
        3.2.3 碳酸钠浓度对脱硫率影响对比实验
        3.2.4 温度对脱硫率影响对比实验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脱硫液再生实验研究
    4.1 实验试剂及仪器
        4.1.1 实验试剂
        4.1.2 实验仪器及设备
        4.1.3 实验流程
        4.1.4 分析方法
        4.1.5 数据处理方法
    4.2 搅拌釜中正交实验
        4.2.1 正交试验的设计
        4.2.2 正交试验结果及讨论
    4.3 填料塔中再生实验
        4.3.1 液体流量对再生率的影响
        4.3.2 空气流量对再生率的影响
        4.3.3 再生时间对再生率的影响
        4.3.4 温度对再生率的影响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不足与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作者和导师简介
附件

(6)脱硫富液再生与硫颗粒回收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概述
        1.1.1 硫化氢简介
        1.1.2 硫化氢来源与危害
        1.1.3 硫化氢脱除工艺简介
        1.1.4 湿式氧化法脱硫工艺
    1.2 脱硫富液再生技术现状
        1.2.1 高塔强制通风再生技术
        1.2.2 喷射再生技术
        1.2.3 特殊氧化器再生技术
        1.2.4 其他再生技术
    1.3 硫颗粒分离回收技术现状
        1.3.1 浮选法分离技术
        1.3.2 沉降法分离技术
        1.3.3 过滤法分离技术
    1.4 课题的意义及研究内容
        1.4.1 课题提出和意义
        1.4.2 主要研究内容
2 PDS 法脱硫富液再生理论研究
    2.1 PDS 脱硫催化剂的工作原理
    2.2 再生过程的热力学和动力学分析
        2.2.1 再生过程中的热力学分析
        2.2.2 再生过程中的动力学分析
    2.3 影响再生过程的因素
        2.3.1 温度对再生过程的影响
        2.3.2 压力对再生过程的影响
        2.3.3 催化剂对再生过程的影响
        2.3.4 pH 值对再生过程的影响
    2.4 本章小结
3 PDS 脱硫富液再生实验研究
    3.1 研究背景
    3.2 实验部分
        3.2.1 工艺流程
        3.2.2 设备及仪器
    3.3 分析检测
        3.3.1 氧化态 PDS 浓度检测原理
        3.3.2 溶液中硫离子浓度的检测
    3.4 正交试验
        3.4.1 PDS 再生效率正交试验结果分析
        3.4.2 硫离子转化效率正交试验结果分析
    3.5 脱硫富液再生效果单因素实验
        3.5.1 转速对脱硫富液再生效果的影响
        3.5.2 液量对脱硫富液再生效果的影响
        3.5.3 气量对脱硫富液再生效果的影响
    3.6 循环过程实验研究
    3.7 脱硫富液经两级再生后再生效率的变化
    3.8 技术优势
    3.9 本章小结
4 硫颗粒分离回收技术研究
    4.1 无机陶瓷膜分离技术
        4.1.1 实验设备与仪器
        4.1.2 原料
        4.1.3 分析检测方法
        4.1.4 无机陶瓷膜分离工艺流程
        4.1.5 无机陶瓷膜分离技术实验结果分析
    4.2 板框压滤机分离技术
        4.2.1 设备及仪器
        4.2.2 板框压滤技术实验流程
        4.2.3 实验结果分析
    4.3 技术对比
    4.4 本章小结
5 全文总结
    5.1 结论
    5.2 论文的创新点及突破性工作
    5.3 不足与建议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7)氮肥厂脱硫系统使用888脱硫催化剂的应用和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888脱硫催化剂性能特点和工艺条件
    1.1 性能特点 (1) 气体净化度高。
    1.2 产品的物化性质在水和碱性溶液中溶解性能好, 在酸碱介质中不发生分解。
    1.3 脱硫过程的主要化学反应以纯碱为吸收剂为例。
    1.4 主要工艺条件和对比情况
2 改进型888脱硫催化剂取代PDS的应用实例
3 888脱硫催化剂取代栲胶法的实例
4 市场原料煤种的变化与脱硫催化剂的选用
5 生产厂家选用888脱硫催化剂的几种目的
6 应用888脱硫催化剂中出现的问题及建议
7 结论

(8)复合脱硫催化剂的可行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煤气脱硫方法
    1.1 干法脱硫
    1.2 湿法脱硫
        1.2.1 ADA法的技术特点
        1.2.2 TV法的技术特点
        1.2.3 PDS法的技术特点
2 新型复合脱硫剂的研究

(10)合成氨气体净化技术进展(上)——脱硫技术的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脱硫技术的发展现状 (6) 位阻胺脱硫与其它胺法脱硫工艺流程相近 (图3) , 这有利于对现有装置进行改造。位阻胺脱硫的工艺流程为:位阻胺溶液在吸收塔中与原料气逆向接触, 吸收硫化物;吸收硫化物后的富液与来自再生塔中的贫液在换热器中进行热交换后进入闪蒸槽, 闪蒸出部分硫化物及原料气体, 然后进入再生塔完全热解吸;出再生塔的贫液经换热后进入吸收塔, 循环使用。
    1.1 湿式氧化法脱硫技术的进展
        1.1.1 湿式氧化法脱硫技术的进展
        (1) 蒽醌二磺酸钠法 (ADA法)
        (2) 栲胶法 (TV法)
        (3) PDS法
        (4) MSQ法
        (5) 氨水液相催化法 (Perox法)
        (6) 配合铁法
        (7) 杂多酸法
        (8) DDS法
        (9) TEA络合铁法
        (10) 改良络合铁法
        1.1.2 问题及讨论
        (1) 硫堵问题
        (2) 设备问题
        (3) 关于复合脱硫剂
    1.2 胺法脱硫技术的进展
        1.2.1 胺法脱硫的原理
        1.2.2 国外胺法脱硫技术的进展
        (1) aMDEA工艺[24~26]
        (2) Gas/Spec工艺[22, 25, 27~28]
        (3) Amine Guard工艺[25]
        (4) Ucarsol工艺[25, 29]
        (5) Sulfinol工艺[25, 30~32]
        (6) Flexsorb工艺[25, 30, 33~38]
        1.2.3 位阻胺脱硫新技术的开发[33, 39~45]
        1.2.3.1 位阻胺脱硫原理
        1.2.3.2 位阻胺选择性脱硫的优势[31, 40, 46]
        1.2.4 国内胺法脱硫技术的进展[47~48]
        1.2.4.1 胺法脱硫技术应用现状
        1.2.4.2 存在的问题
        1.2.4.3 国内位阻胺脱硫工艺的开发
    1.3 干法脱硫技术的进展
        1.3.1 干法脱硫剂的开发和应用
        1.3.2 干法脱硫新工艺的开发和应用

四、PDS脱硫催化剂的分析方法(论文参考文献)

  • [1]国内常用的湿式氧化法脱硫技术应用进展[J]. 梁锋. 能源化工, 2018(06)
  • [2]PDS脱硫体系物性及传质系数的研究[D]. 张文. 青岛科技大学, 2017(01)
  • [3]超重力法深度脱除气体中硫化氢的研究与应用[D]. 孙晓飞. 北京化工大学, 2017(04)
  • [4]PDS脱硫工艺的初步研究[D]. 石钰龙. 大连理工大学, 2016(07)
  • [5]超重力法脱除焦炉煤气中硫化氢气体的实验研究[D]. 丁子豪. 北京化工大学, 2014(08)
  • [6]脱硫富液再生与硫颗粒回收工艺研究[D]. 朱自伟. 中北大学, 2014(08)
  • [7]氮肥厂脱硫系统使用888脱硫催化剂的应用和探讨[J]. 邓金智.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 2009(12)
  • [8]复合脱硫催化剂的可行性研究[J]. 刘永华. 燃料与化工, 2009(04)
  • [9]湿式氧化法COG脱硫工艺的若干问题[J]. 季广祥. 河南冶金, 2005(05)
  • [10]合成氨气体净化技术进展(上)——脱硫技术的进展[J]. 王祥云. 化肥工业, 2005(01)

标签:;  ;  ;  ;  ;  

PDS脱硫催化剂的分析方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