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PAPO CLUB(论文文献综述)
李慧敏[1](2021)在《艺术教育使命之下的上海儿童艺术剧场困境与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使命是非营利性艺术组织存在的前提和理由。清晰地陈述使命是建立公众信任、获取生存资源的第一步。使命是组织内部行动的指引。上海儿童艺术剧场是目前中国最大的专业儿童剧场。作为一个非营利性艺术机构,它的经营活动不以追逐经济利润为首要目标,完成“使命”才是其必须要做的事情和承担的责任。通过对剧场由来和发展历史的梳理可知,进行儿童艺术教育是上海儿童艺术剧场的重要使命。过去7年上海儿童艺术剧场在艺术教育方面倾注了很大的心力,但笔者在实践过程中观察到的一些现象:上海儿童艺术剧场至今没有一个官方的、明确的使命或宗旨陈述;节目策划更聚焦于0-10岁左右孩子等。这些现象引发了笔者对其使命实现的疑问。本论文以上海儿童艺术剧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实地调查法及访谈法,从艺术教育活动、管理团队建设、推广营销方式、财务管理状况几个角度分析上海儿童艺术剧场是如何在其日常运营中实现“艺术教育”使命的,在此过程中遇到的现实困境有哪些,以及“艺术教育”使命之下的上海儿童艺术剧场还有哪些提升空间。目前,上海儿童艺术剧场遇到的现实困境从组织内部来说包括:组织制度建设有待完善;决策制定缺乏目标性和计划性;艺教资源开拓力不足;内容创作投入不够;从外部儿童剧市场困境来说包括:中国儿童剧受众低龄化现象严重;缺乏适合大龄少年儿童观看的优质剧目。在此基础上,笔者提出了五点建议:制定明确的使命陈述;以需求为导向,拓展更多元的青少年儿童艺教项目;从引进到原创,引领中国儿童剧行业发展;建立完善的会员制营销模式;创新思路,积极寻求外部商业赞助资源。
季俊昌,张桂玲[2](2019)在《用快乐开启孩童慧心的璀璨花园——山东省东营市海河幼儿园真实演绎的快乐课程故事》文中认为这是一所建园22年来一直朝着"快乐"方向快乐前行的幼儿园。因为,这里始终有一群愿意为了孩子去播种快乐、创造快乐的追梦人。22年,虽然经历了三任园长,但逐梦快乐的接力棒,却在她们手中完成了一次次完美的传递——"播种快乐,收获幸福",一直是她们初心不改、矢志践行的办园理
狄小慧[3](2019)在《青少年参加课外体育培训机构影响因素研究 ——基于北京市体育培训机构的质性研究》文中认为本文以青少年社会化为理论基础,主要研究以下两个问题:(1)青少年参与课外体育机构培训影响因素;(2)青少年在不同场域下参加体育的情况对青少年参与课外体育机构培训产生的影响。本文通过参与性观察、深入访谈等研究方法,得出以下结论。首先,青少年在学校场域下参加体育活动,有“体育教学内容不系统”,“体育师生比例不合理”等弊端;因此,他们需要转向小班制教学的体育机构参加体育活动。其次,青少年在社区场域下参加体育活动,出现“场地少,不健全”,“约不到小伙伴儿”,“社区的体育场地都是成人的世界”等问题,因此,他们需要转向场地设备一流的课外体育机构培训。再次,青少年在家庭场域下参与体育,出现“不稳定”,“缺乏专业指导”等问题;因此,他们需要转向专业性强的课外体育机构培训参加体育活动。因此,本文认为,青少年在课外体育机构培训有以下影响因素:(1)学校等其他场域存在明显的缺陷和不足;(2)青少年身体成长和情感需求;(3)体育培训机构的专业性和多元化;(4)重要他人者的支持和鼓励;(5)大众传媒的宣传和明星示范效应;(6)一流的设备场地和健康的体育氛围。基于此,本文提出以下建议:重要他人者需给予青少年参与体育更多的鼓励和陪伴;政府需要改善各场域体育场地设备以及体育氛围;体育教练或是指导者需要给予多元化教学和专业性指导,针对不同身体和技能情况的青少年群体,因材施教。
姜燕燕[4](2019)在《“爸爸俱乐部”让爸爸陪伴孩子成长》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父亲缺位现象让父亲这个角色在一些家庭教育中正变得可有可无,"爸爸"这个称呼在有的孩子心中成为了一个代号:家长会妈妈开,运动会妈妈来,孩子出现问题老师首先想到找妈妈……那么,我们的爸爸,去哪儿了呢?我们成立"爸爸俱乐部",力求改变传统的以妈妈为主导的教育观念,改变爸爸在家庭教育中的缺位现象,改善家庭教育结构,焕发爸爸在家庭教育中的活力。
约瑟夫·芬德,孔雁[5](2017)在《疑云重重》文中研究说明第一部1有时候,一个小小的决定能够改变一生。幕间休息时,亚伯拉罕·林肯的保镖决定在福特剧院的吧台多逗留片刻,再喝一杯酒。在萨拉热窝,斐迪南大公的司机因为不愿意问路而拐错了弯。这就是小决定带来的灾难。历史的大门往往在不经意间打开。而丹尼·古德曼的噩梦则开始于一次握手和一个友好的微笑。
席萍萍[6](2017)在《有一种幸福,叫爸爸陪我长大——打造“爸爸团”,构建班级亲子俱乐部新模式》文中认为案例概述:"爸爸,你再不陪我,我就长大了。"这句话有一段时间曾火爆整个朋友圈,却也真实地揭示当今爸爸参与幼儿教育的现状。爸爸角色的重构,是一个跨文化的具有现代性寓意的发展趋势,能够让幼儿获得成长。我班通过打造"爸爸团"亲子俱乐部,向爸爸传递教育理念,挖掘爸爸的教育资源,利用其男性特长及优势,以多元化的亲子俱乐部活动为爸爸参与幼儿教育搭建有效平台,转变
周青[7](2017)在《我们的上帝》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泰戈尔《飞鸟集》句1爸爸将鞭子高高举起,又轻轻落在老牛瘦骨嶙峋的屁股上。老牛回过头,无力地望着爸爸。它实在是太老了,路都走不稳,怎么拉犁?牛贩子早已谈好价钱,一会就来牵牛。爸爸还想用老牛最后的一点时光再犁一点田。以前爸爸打我也是这样:手高高举起,轻轻落下。可现在爸爸再也不会这样打我了,打就要打得我满地爬,打得服服帖帖。爸爸
朱娅婷[8](2017)在《亲子共育小组建构与实践的个案研究 ——兼论家园共育第三空间的创建》文中指出教育空间形态对教育实践有着深刻影响,幼儿教育经历了由家庭(第一空间)到幼儿园(第二空间),再到家园携手共建教育第三空间的空间位移。亲子共育小组是家园共育的第三空间,它以家长或幼儿园为主导,依托班级、社区和幼儿园为平台,围绕着一定目标通过不同形式的系列活动促进幼儿的发展。在这一空间中教师、家长、儿童可以跨越第一空间与第二空间中相对固着的角色身份,互为教育者与学习者,从而带来更多元的互动,创生更多元的学习体验。这对于幼儿、教师、家长的成长,以及家园共育品质的提升都有着积极意义。亲子共育小组根据组建主体可分为以教师为主导的亲子共育小组和以家长为主导的亲子共育小组;根据参与范围可以分为班级亲子共育小组、全园性亲子共育小组和社区亲子共育小组。本研究选取了三个不同类型的亲子共育小组作为个案研究对象。探究了不同亲子共育小组的创建策略、实践特点与成效,并分析了亲子共育小组的第三空间特性及其建构提出了有益建议。研究主要运用质的研究方法,通过访谈、观察、录音录影等方式进行资料收集,对个案小组的资料进行分类编码与分析。研究得出的主要结论是:第一,亲子共育小组的建构与实践有助提升家园共育质量;第二,亲子共育小组活动的开展促进参与者的共同成长;第三,家园社区共同影响亲子共育小组的建构与实践;第四,亲子共育小组是家园共育第三空间的实体形态。依据上述的研究结论,研究者对家园共育第三空间的建构及未来研究者提出了建议。
鲍红志[9](2015)在《楚生》文中研究说明我说楚生是楚剧大师,楚生自嘲道:现在都变成了"哭丧"师!楚剧是从武汉周边农村的黄孝花鼓戏演变而来。"悲迓腔"是楚剧最具代表性的唱腔。喜欢"悲迓腔"的,视它为艺术。排斥"悲迓腔"的,喻它为"哭丧"。引子文明的起源,从来离不开水。长江、汉江在汉口的集家嘴汇合,把武汉隔成武昌、汉阳、汉口三镇。站在集家嘴面对
七月[10](2012)在《妻子怀孕:请光临准“爸爸俱乐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男人很容易在妻子怀孕时发生外遇,因此很多专家都认为:妻子怀孕期间,是夫妻关系中一个较为危险的时期。也许很多人都看过这样的报道,但遗憾的是,更多的人是一看了之。而湖南长沙有一个未婚打工妹却从中发现了商机,开了一家"准爸爸俱乐部",每月收入高达上万元。"准爸爸俱乐部"究竟是怎么回事?一个未婚打工妹是如何经营的呢?
二、PAPO CLUB(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PAPO CLUB(论文提纲范文)
(1)艺术教育使命之下的上海儿童艺术剧场困境与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章 使命对于非营利性艺术组织的影响 |
第一节 表演艺术与非营利性组织 |
第二节 组织使命与非营利组织管理 |
一、使命是非营利性艺术组织存在的前提和理由 |
二、清晰地陈述使命是建立公众信任、获取生存资源的第一步 |
三、使命是组织内部行动的指引 |
第三节 小结 |
第二章 上海儿童艺术剧场“艺术教育”使命溯源 |
第一节 “艺术教育”使命溯源 |
第二节 上海儿童艺术剧场“艺术教育”使命溯源中存在的问题 |
一、没有一个官方的、明确的使命或宗旨陈述 |
第三章 使命之下艺术教育活动的展开 |
第一节 节目运营情况概述 |
一、主、合办节目 |
二、租场演出、活动 |
第二节 主打节目版块及其选择标准 |
一、国外优秀剧目的引进和本土化制作 |
二、原创“宝贝”系列演出 |
三、“海星之愿”特殊儿童项目 |
第三节 艺术教育活动 |
一、艺术教育活动概况 |
二、四大“品牌艺术教育活动” |
第四节 小鲸鱼计划 |
第五节 疫情之下“艺术教育”新举措 |
一、“小鲸鱼来啦”线上艺教内容配送 |
二、拓展户外演艺新空间 |
三、积极寻求与国内艺术家、艺术团体的合作 |
第六节 小结 |
一、把关艺教质量,儿童节目以主办为主 |
二、以引进国外节目为主,逐年增加原创系列演出 |
三、不只是艺教内容的“搬运工”,更是“生产者” |
四、儿童剧演出按年龄分级,让孩子匹配到最适合自己的艺教内容 |
五、关注少数群体,给他们提供平等的享受艺术教育的权利 |
六、以节目为核心,开展配套活动和巡演,让剧场“不止是剧场”,也让艺教“不只是剧场” |
第七节 使命之下艺术教育活动的展开存在的问题 |
一、系列节目、活动选题类型不够多元 |
二、演出聚焦低龄儿童,缺乏适宜大龄少年儿童的剧目 |
三、自制内容中,原创作品演出体量偏小 |
四、本土化特殊儿童戏剧不够“本土化” |
第四章 “艺术教育”使命之下的剧场管理团队建设 |
第一节 上海儿童艺术剧场管理历程 |
一、儿艺剧院主导下的探索期(2013.06-2014.03) |
二、儿国发公司主导下的快速发展期(2014.04-2020.03) |
三、管理升级新时期(2020.04后) |
第二节 组织架构与儿童“艺术教育”使命 |
第三节 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艺术教育”使命考察 |
一、人员构成 |
二、用人标准 |
三、培训体系 |
四、激励和考评机制 |
五、人力资源管理部分“艺术教育”使命履行情况总结 |
第四节 员工对使命的认知及满意度调查 |
一、受访员工的基本情况 |
二、员工对组织使命的认知度 |
三、员工对组织使命的满意度 |
四、调查小结 |
第五节 “艺术教育”使命之下的剧场管理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 |
一、艺术教育活动分工不合理 |
二、员工培训缺乏教育学、儿童身心发展特点的相关内容 |
三、缺乏组织文化建设 |
第五章 “以儿童为先”的推广营销 |
第一节 上海儿童艺术剧场“艺术教育”品牌及产品宣传 |
一、“大鲸鱼”文化品牌 |
二、艺教项目的宣传方式和目标人群 |
三、小结 |
第二节 票务营售 |
一、“为儿童所想”的票务销售渠道 |
二、会员制营销 |
第三节 从财务角度看上海儿童艺术剧场“艺术教育”使命的完成 |
一、使命完成基础——资金来源和资产管理 |
二、使命完成路径——预算及其编制方法 |
三、使命完成标准——绩效评价方式和标准 |
四、对使命完成情况的监督——财务信息披露和内部控制机制 |
五、小结 |
第四节 “以儿童为先”的推广营销存在的问题 |
一、自媒体宣传平台内容滞后,功能、信息不完整 |
二、会员服务内容单一 |
三、寻求外部商业赞助资源的能力需加强 |
第五节 上海儿童艺术剧场“艺术教育”使命履行情况总结 |
第六章 上海儿童艺术剧场“艺术教育”使命实现的现实困境 |
第一节 组织内部困境 |
一、组织制度建设有待完善 |
二、决策制定缺乏目标性和计划性 |
三、艺教资源开拓力不足 |
四、内容创作投入不够 |
第二节 外部儿童剧市场困境 |
一、中国儿童剧受众低龄化现象严重 |
二、缺乏适合大龄少年儿童观看的优质剧目 |
第三节 小结 |
第七章 优化上海儿童艺术剧场“艺术教育”使命实现的策略 |
第一节 制定明确的使命陈述 |
第二节 以需求为导向,拓展更多元的青少年儿童艺教项目 |
第三节 从引进到原创,引领中国儿童剧行业发展 |
第四节 建立完善的会员制营销模式 |
第五节 创新思路,积极寻求外部商业赞助资源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上海儿童艺术剧场2014年-2020年演出情况统计表 |
附录2:上海儿童艺术剧场2014年至2019年租场情况统计表 |
附录3:上海儿童艺术剧场:2015年至2020年巡演情况统计表 |
附录4:上海儿童艺术剧场“小鲸鱼来啦”线上艺术体验活动内容表 |
附录5:对上海儿童艺术剧场行政、人事情况的访谈提纲 |
附录6:“上海儿童艺术剧场员工对其使命的认知及满意度”访谈问卷 |
附录7:对上海儿童艺术剧场宣传、营销情况的访谈提纲 |
附录8:2014年至2019年上海儿童艺术剧场媒体刊登统计表 |
附录9:2013至2020年上海儿童艺术剧场自媒体平台宣传情况汇总 |
附录10:2015年至2019年上海儿童艺术剧场广告投放情况汇总 |
附录11:对上海儿童艺术剧场财务管理情况的访谈提纲 |
致谢 |
(3)青少年参加课外体育培训机构影响因素研究 ——基于北京市体育培训机构的质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选题的目的意义 |
1.2.1 选题目的 |
1.2.2 选题理论价值 |
1.2.3 选题应用价值 |
2 文献综述 |
2.1 国内研究现状 |
2.2 国外研究现状 |
2.3 文献综述述评 |
2.4 理论基础 |
3 研究设计 |
3.1 研究对象 |
3.1.1 研究对象 |
3.1.2 调查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参与式观察法 |
3.2.3 访谈法 |
3.3 技术路线 |
3.4 相关概念界定 |
3.4.1 青少年 |
3.4.2 体育培训 |
3.4.3 社会化 |
3.4.4 体育培训机构 |
3.4.5 场域 |
3.5 研究重点、难点和创新点 |
3.5.1 研究重点 |
3.5.2 研究难点和创新点 |
4 研究过程与分析 |
4.1 青少年体育参与和参与体育培训机构的关系 |
4.1.1 青少年参加体育培训机构是体育参与的方式之一 |
4.1.2 青少年参加体育培训机构可以促进其他场域下青少年的体育参与 |
4.1.3 青少年参加体育培训机构可以弥补其他场域下青少年体育参与的弊端与不足 |
4.2 青少年在不同场域下体育参与现状对其参加体育培训机构的影响 |
4.2.1 青少年在家庭场域中体育参与对其参加体育培训机构的影响 |
4.2.2 青少年在学校场域中体育参与对其参加体育培训机构的影响 |
4.2.3 青少年在社会场域中体育参与对其参加体育培训机构的影响 |
4.2.4 各个场域下体育参与的关联研究 |
4.3 青少年参与课外体育培训的影响因素 |
4.3.1 内在影响因素 |
4.3.2 外在影响因素 |
5 研究结论与建议 |
5.1 研究结论 |
5.2 研究建议 |
5.3 研究局限 |
附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6)有一种幸福,叫爸爸陪我长大——打造“爸爸团”,构建班级亲子俱乐部新模式(论文提纲范文)
一、打造“爸爸团”, 推动教育理念的转型 |
二、打造“爸爸团”, 形成健全的教育格局 |
三、打造“爸爸团”, 设计家园共育新方案 |
1.“真实数据”激发爸爸参与兴趣 |
2.“专家讲座”提高爸爸参与度 |
二、第二阶段:挖掘资源, 确定“爸爸团”开展模式 |
1. 初步形成“爸爸团”资源库 |
2. 进一步确定“爸爸团”的开展主题 |
三、第三阶段:设计活动, 细化“爸爸团”实施方案 |
(8)亲子共育小组建构与实践的个案研究 ——兼论家园共育第三空间的创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部分 绪论 |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
(一) 研究背景 |
(二) 研究意义 |
二、关键概念界定 |
(一) 亲子共育小组 |
(二) 家园共育第三空间 |
(三) 家长参与 |
三、研究的理论基础 |
(一) 布朗芬布伦纳的生态理论 |
(二) 社会学习理论与互动理论 |
(三) 第三空间理论 |
第二部分 相关研究综述 |
一、家园共育的相关研究 |
(一) 家园共育的主要途径与参与方式 |
(二) 家园共育存在的问题研究 |
(三) 家园共育中家长参与的相关研究 |
(四) 家长参与支持策略研究 |
二、亲子活动小组的相关研究 |
(一) 国内外亲子活动小组组织形式的相关研究 |
(二) 亲子活动小组组建过程研究 |
(三) 亲子活动小组意义的相关研究 |
(四) 亲子小组活动开展不足与相关策略研究 |
三、第三空间理论在教育中的运用研究 |
四、小结 |
第三部分 研究设计 |
一、研究目的与问题 |
(一) 研究目的 |
(二) 研究问题 |
二、研究方法 |
(一) 研究方法的选择 |
(二) 研究对象选择 |
(三) 资料收集方法 |
(四) 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
三、研究伦理 |
四、研究架构与流程 |
第四部分 亲子共育小组建构与实践的个案分析 |
一、LY园班级假日亲子社团的建构与实践分析 |
(一) 假日亲子社团的建构 |
(二) 假日亲子社团的共育实践 |
(三) 假日亲子社团共育实践的成效 |
(四) 假日亲子社团建构与实践反思 |
二、LY园班级假日亲子小队的建构与实践分析 |
(一) 假日亲子小队的建构 |
(二) 假日亲子小队的共育实践 |
(三) 假日亲子小队共育实践的成效 |
(四) 假日亲子小队建构与实践反思 |
三、WY园老爸亲子俱乐部的建构与实践分析 |
(一) 老爸俱乐部的建构 |
(二) 老爸俱乐部的共育实践 |
(三) 老爸俱乐部共育实践的成效 |
(四) 老爸俱乐部建构与实践反思 |
四、小结:不同类型亲子共育小组建构与实践的特色与优势 |
五、研究讨论 |
(一) 不同类型亲子共育小组的创建丰富家长参与的途径与方式 |
(二) 亲子共育小组从深度与广度丰富家园共育成效与意义 |
(三) 家园社区共同影响亲子共育小组的建构与实践 |
(四) 亲子共育小组的第三空间特性 |
(五) 借鉴小组工作思路,把握共育空间建构的阶段重点 |
第五部分 研究结论与建议 |
一、研究结论 |
(一) 亲子共育小组的建构与实践有助提升家园共育质量 |
(二) 亲子共育小组活动的开展促进参与者的共同成长 |
(三) 家园社区共同影响亲子共育小组的建构与实践 |
(四) 亲子共育小组是家园共育第三空间的实体形态 |
二、创设家园共育第三空间的建议 |
(一) 创新家园互动形式,拓展家园共育第三空间 |
(二) 建立组织评价反馈机制,提升共育互动质量 |
(三) 拓展共育小组的内涵与外延,增进空间建构的丰富性 |
(四) 创设父亲参与的支持氛围,加强共育空间中的男性力量 |
三、对未来研究者的建议 |
(一) 进一步拓展研究个案类型,丰富对亲子共育小组的研究 |
(二) 进一步深化第三空间理论在家园共育相关研究中的运用 |
参考文献 |
附录A 假日社团访谈提纲 |
附录B 假日小队访谈提纲 |
附录C 老爸俱乐部访谈提纲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9)楚生(论文提纲范文)
引子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七 |
八 |
九 |
十 |
十一 |
十二 |
十三 |
十四 |
十五 |
十六 |
十七 |
十八 |
十九 |
二十 |
二十一 |
二十二 |
二十三 |
二十四 |
二十五 |
二十六 |
二十七 |
二十八 |
二十九 |
四、PAPO CLUB(论文参考文献)
- [1]艺术教育使命之下的上海儿童艺术剧场困境与策略研究[D]. 李慧敏. 上海音乐学院, 2021(09)
- [2]用快乐开启孩童慧心的璀璨花园——山东省东营市海河幼儿园真实演绎的快乐课程故事[J]. 季俊昌,张桂玲. 山东教育, 2019(27)
- [3]青少年参加课外体育培训机构影响因素研究 ——基于北京市体育培训机构的质性研究[D]. 狄小慧. 北京体育大学, 2019(01)
- [4]“爸爸俱乐部”让爸爸陪伴孩子成长[J]. 姜燕燕. 少先队研究, 2019(01)
- [5]疑云重重[J]. 约瑟夫·芬德,孔雁. 译林, 2017(06)
- [6]有一种幸福,叫爸爸陪我长大——打造“爸爸团”,构建班级亲子俱乐部新模式[J]. 席萍萍. 东方宝宝(保育与教育), 2017(Z1)
- [7]我们的上帝[J]. 周青. 飞天, 2017(06)
- [8]亲子共育小组建构与实践的个案研究 ——兼论家园共育第三空间的创建[D]. 朱娅婷. 浙江师范大学, 2017(07)
- [9]楚生[J]. 鲍红志. 当代(长篇小说选刊), 2015(03)
- [10]妻子怀孕:请光临准“爸爸俱乐部”[J]. 七月. 妇女生活, 20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