痉挛性瘫痪论文_雷炜丽

导读:本文包含了痉挛性瘫痪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痉挛性,上肢,功能,针灸,脊神经,脑卒中,麦粒。

痉挛性瘫痪论文文献综述

雷炜丽[1](2019)在《NDT联合ITP对痉挛型脑性瘫痪综合征患儿运动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痉挛型脑性瘫痪(spastic cerebral palsy,SCP)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未成熟大脑发育不全而引起的非进行性损伤,进而导致机体姿势异常和运动障碍~([1])。神经发育学疗法(neurodevelopmental the-rapy,NDT)是目前临床常用于治疗SCP患儿的主要方法~([2]),而全方位密集运动训练(intensive therapy program,ITP)是基于悬吊训练方法改进而来的一种新型治疗技术~([3]),目前国内有关该项技术应用于治疗SCP患儿(本文来源于《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期刊2019年12期)

何晓清,徐永清,杨曦[2](2019)在《痉挛性脑性瘫痪的精细化诊疗》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总结近年来痉挛性脑性瘫痪(脑瘫)精细化诊疗的进展。方法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并结合自身经验,以痉挛性脑瘫分型为基础,从痉挛性脑瘫的手术方法、精细化诊断及个性化治疗等方面进行总结分析。结果痉挛性脑瘫常见分型标准有总体运动功能分类系统(GMFCS)和手功能分类系统(MACS);手术方法大体分为软组织手术、神经手术和骨关节手术,各手术方法有其相应适应证。痉挛性脑瘫的诊断需要做到定性诊断、定位诊断和定量诊断,并基于精细的诊断及分型结果,选择一种或数种手术方式进行个性化治疗。结论痉挛性脑瘫临床表现差异大,需以精细化诊断为基础,合理选择手术方法,实现个性化治疗。(本文来源于《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期刊2019年12期)

米伟阳,史航宇,李楠,江彬,杨张凯[3](2019)在《MDT结合FSPR治疗痉挛型脑性瘫痪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多学科诊疗协作(MDT)结合功能性选择性脊神经后根部分离断术(FSPR)治疗痉挛型脑性瘫痪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7年6月该院收治的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FSPR治疗,观察组实施MDT结合FSPR治疗方案,比较两组手术前后改良Ashworth肌张力等级(MAS)、Berg平衡评分、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并观察两组髌、踝阵挛以及腱反射亢进改善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后2周,观察组MAS明显优于对照组(P<0. 05),Berg评分、AD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 05);观察组术后2周髌、踝阵挛与腱反射亢进所占比例明显小于对照组(P<0. 05),且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显着低于对照组(P<0. 05)。结论 MDT结合FSPR治疗痉挛型脑性瘫痪,可减少住院费用,有效减小患者肌张力,缓解临床症状,促进平衡及生活能力恢复,减少并发症的产生。(本文来源于《中国妇幼保健》期刊2019年24期)

马丙祥,崔洁琼,张建奎,靳辉,李红波[4](2019)在《肌筋膜链理论在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康复中的应用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CP)简称脑瘫,是由于发育中胎儿或婴幼儿脑部非进行性损伤所引起的一组持续存在的中枢运动和姿势发育障碍,它会导致永久性的功能活动受限。脑性瘫痪的运动功能障碍常伴有感觉、知觉、认知、交流和行为障碍,以及癫痫和继发性肌肉、骨骼问题~([1]),其中最常见的是痉挛型脑瘫(spastic cerebral palsy)。随着世界各国对肌筋膜链理论的关注,其在康复治疗学领域的发展及应用逐渐成为研究热点,为痉挛型脑瘫患儿步态及姿势异常方面的改善提供了一套新的思路,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肌筋膜结构整合疗法(myofascial structural integration,MSI)作为物理性康复手段,将整体论充分应用于姿势与运(本文来源于《中国康复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12期)

蔡秀娅,严静怡,张玲敏,武昌,秦小虎[5](2019)在《白脉软膏治疗儿童痉挛性脑性瘫痪尖足的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白脉软膏在治疗痉挛性脑性瘫痪的患儿尖足方面的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9月收治的痉挛性脑性瘫痪出现尖足症状的患儿6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运用白脉软膏+常规康复训练;对照组30例予常规康复训练,在治疗3个月后,通过综合痉挛量表(CSS)、粗大运动功能测试(GMFM-88)和踝关节被动背屈角度,进行联合评价,观察各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28例、对照组29例完成治疗。在治疗3个月后,两组病例的CSS评分、GMFM-88评分和踝关节被动背屈角度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治疗组治疗前后的差值分别为:左侧CCS差值-3. 11±0. 69、右侧CCS差值-3. 18±0. 67、D区GMFM差值12. 43±2. 40、E区GMFM差值28. 71±5. 55、左侧踝关节被动背屈角度差值-15. 00°±3. 45°、右侧踝关节被动背屈角度差值-14. 93°±3. 41°,较对照组治疗前后的差值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白脉软膏联合常规康复训练较常规康复训练能够更好地改善痉挛性脑性瘫痪患儿的尖足症状,且能够同时改善患儿的运动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现代医院》期刊2019年11期)

谢乐,曹思佳,伍大华,毛果[6](2019)在《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现代文献用药规律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搜集1979年以来正式发表的关于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文献,对其用药规律进行探索,为临床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EpiData 3.1建立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现代文献数据库,SPSS 20.0对其进行频数分析、因子分析、聚类分析等,挖掘其用药规律。结果共纳入文献107篇,涉及方68首,药物129味,用药总频次为1 078次。得到累计使用频次大于75%的高频药物28味,其中使用频次最多的药物为白芍,最主要使用的药类为活血化瘀药及补血药,因子分析得到10个公因子,聚类分析得到4个聚类组。结论中风后痉挛性瘫痪基本病机可以分为阴血亏虚、络脉瘀阻,气血亏虚、络脉瘀阻,血虚筋脉失养3大类,白芍是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最主要药物,木瓜、伸筋草、鸡血藤为对症治疗痉挛的主要药物。(本文来源于《云南中医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刘丹阳,任建伟[7](2019)在《针灸联合Bobath疗法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的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系统评价针灸联合Bobath疗法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重庆维普)、PubMed、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数据库,并手工检索广州中医药大学图书馆过刊资料库,收集针灸联合Bobath疗法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18年12月。采用Cochrane偏倚风险评估工具对纳入研究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3统计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14篇,受试者1 183例。Meta分析结果提示,与单纯针灸或单纯Bobath疗法相比,针灸联合Bobath疗法可显着提高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患者疗效[RR=1.30,95%CI(1.17,1.45),P <0.000 01],提高上下肢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MD上肢=7.19, 95%CI(5.77,8.62),P<0.000 01;MD下肢=4.29,95%CI(2.54,6.04),P<0.000 01],提高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评分[MD=9.60,95%CI(7.34,11.86),P<0.000 01],降低临床痉挛指数评分[MD=-1.30,95%CI(-1.79,-0.82),P<0.000 01],降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MD=-5.63,95%CI(-7.74,-3.51),P<0.000 01]。【结论】针灸联合Bobath疗法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在有效性和症状功能改善方面优于单纯针灸或单纯Bobath疗法,不良反应少,安全性好。鉴于纳入研究的数量较少,质量较低,上述结论有待更多高质量研究予以验证。(本文来源于《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12期)

余昕,罗伦,龙睿,徐枫,吴静[8](2019)在《井穴麦粒灸联合康复踏车对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瘫痪患者患肢肌肉功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井穴麦粒灸联合康复踏车对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瘫痪患者患肢肌肉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8月~2019年2月我院收治的76例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瘫痪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计算机生成随机数字的方法将其分为井穴麦粒灸组(n=19)、FES康复踏车组(n=19)、井穴麦粒灸+FES康复踏车组(n=19)及健康空白组(n=19)。比较研究井穴麦粒灸结合关松对改良Ashworth量表、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及FMA评分的影响。结果:治疗后,井穴麦粒灸+FES康复踏车组的改良Ashworth评定等级分布情况显着优于井穴麦粒灸组和FES康复踏车组(P<0.05),井穴麦粒灸组和FES康复踏车组改良Ashworth评定等级分布情况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井穴麦粒灸+FES康复踏车组的ADL及FMA评分均显着高于井穴麦粒灸组和FES康复踏车组(P<0.05),井穴麦粒灸+FES康复踏车组和空白组、井穴麦粒灸组和FES康复踏车组ADL及FMA评分无显着差异(P>0.05)。结论:井穴麦粒灸联合康复踏车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瘫痪患者的临床疗效显着,可有效改善肌肉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本文来源于《四川中医》期刊2019年11期)

吴野,巩尊科,李新剑,王敏,仇爱珍[9](2019)在《不同模式经颅磁刺激对痉挛型偏瘫脑性瘫痪患儿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脑性瘫痪(简称脑瘫)多是婴幼儿期出现的神经障碍性疾病,表现为运动和姿势异常~([1]),此类疾病在儿童肢体残疾中最为常见,其患病率为1.5‰—4‰,其中偏瘫型脑瘫约占44%~([2]),早期若不能有效治疗,继发患侧肢体关节肌肉挛缩变形可能性将增加,会给个人学习和生活带来严重影响~([3])。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是在头部通过脉冲磁场变化产生感应电流,进而影响脑部神经功能,是一种无创性的治疗手段~([4])。(本文来源于《中国康复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11期)

詹小井,曹艳,黄民君,贺琴,牟鑫[10](2019)在《针灸推拿对中风后痉挛性瘫痪患者康复治疗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针灸推拿对中风后痉挛性瘫痪患者康复治疗的有效性及肢体功能的影响进行研究。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8年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中风后痉挛性瘫痪患者108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康复训练进行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针灸推拿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生活质量测评表(Quality Of Life,QOL)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The 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和运动功能量表评分。结果:研究组患者下肢功能及四肢活动灵活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低于研究组(P <0.05);研究组的身体状况、行为、社会活动和自评生活质量QO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对照组的ODI评分明显低于研究组(P <0.05);研究组的运动功能量表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采取针灸推拿对中风后痉挛性瘫痪患者进行康复治疗,取得了理想的治疗效果,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能力,改善了肢体功能,有利于患者和家人的正常生活,促进其身心健康,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本文来源于《中医临床研究》期刊2019年31期)

痉挛性瘫痪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总结近年来痉挛性脑性瘫痪(脑瘫)精细化诊疗的进展。方法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并结合自身经验,以痉挛性脑瘫分型为基础,从痉挛性脑瘫的手术方法、精细化诊断及个性化治疗等方面进行总结分析。结果痉挛性脑瘫常见分型标准有总体运动功能分类系统(GMFCS)和手功能分类系统(MACS);手术方法大体分为软组织手术、神经手术和骨关节手术,各手术方法有其相应适应证。痉挛性脑瘫的诊断需要做到定性诊断、定位诊断和定量诊断,并基于精细的诊断及分型结果,选择一种或数种手术方式进行个性化治疗。结论痉挛性脑瘫临床表现差异大,需以精细化诊断为基础,合理选择手术方法,实现个性化治疗。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痉挛性瘫痪论文参考文献

[1].雷炜丽.NDT联合ITP对痉挛型脑性瘫痪综合征患儿运动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9

[2].何晓清,徐永清,杨曦.痉挛性脑性瘫痪的精细化诊疗[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19

[3].米伟阳,史航宇,李楠,江彬,杨张凯.MDT结合FSPR治疗痉挛型脑性瘫痪的临床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19

[4].马丙祥,崔洁琼,张建奎,靳辉,李红波.肌筋膜链理论在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康复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9

[5].蔡秀娅,严静怡,张玲敏,武昌,秦小虎.白脉软膏治疗儿童痉挛性脑性瘫痪尖足的疗效观察[J].现代医院.2019

[6].谢乐,曹思佳,伍大华,毛果.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现代文献用药规律分析[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19

[7].刘丹阳,任建伟.针灸联合Bobath疗法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的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

[8].余昕,罗伦,龙睿,徐枫,吴静.井穴麦粒灸联合康复踏车对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瘫痪患者患肢肌肉功能的影响[J].四川中医.2019

[9].吴野,巩尊科,李新剑,王敏,仇爱珍.不同模式经颅磁刺激对痉挛型偏瘫脑性瘫痪患儿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9

[10].詹小井,曹艳,黄民君,贺琴,牟鑫.针灸推拿对中风后痉挛性瘫痪患者康复治疗的研究[J].中医临床研究.2019

论文知识图

试验组与对照组中风后痉挛性瘫痪试验组与对照组中风后痉挛性瘫痪中风后痉挛性瘫痪高频药物分布情...兔双后肢痉挛性瘫痪(IR组4h)脑神经核模式图-图1—34再通时的血压波形

标签:;  ;  ;  ;  ;  ;  ;  

痉挛性瘫痪论文_雷炜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